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素养检测(含解析)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因果联系】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科学理论的突破 B.思想文化的进步
C.政府措施的激励 D.市场需求的带动
2.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专利保护正式成文法律。在这之后,飞梭、水力纺纱机、珍妮机等重大发明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英国进入了史上少有的发明高峰时期。这表明英国政府为工业革命提供了 ( )
A.资金条件 B.市场条件 C.技术条件 D.制度条件
3.(2022甘肃天水中考)王觉非主编的《近代英国史》载:“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对世界获得这种“新动力”贡献最大的人是 ( )
A.阿克莱特 B.富尔顿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4.(2020四川甘孜中考)1785年,英国工场主詹姆士把他的纺织工场从乡村搬迁到了交通便利的内陆城市,很快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工厂。詹姆士搬迁成功的客观条件是 (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推广
C.发电机的发明 D.铁路时代到来
5.(2023山东莱芜张家洼二中模拟)“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哪种生产组织形式 ( )
A.手工工场 B.现代工厂 C.租地农场 D.垄断组织
6.(2021江苏扬州中考)有人曾生动描述1830年的一次旅程:“斯蒂芬森先生带着我和他一起坐在发动机的凳子上……你看不到任何前进的原因,除了这个神奇的发动机及其飞似的白烟和节奏匀称、不变的步速。”此次旅程她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
A.马车 B.火车 C.电车 D.汽车
7.“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 )
A.煤炭资源缺乏 B.劳动力较丰富
C.海外市场广阔 D.追逐更大利润
8.【跨学科·数学】(2022山东菏泽中考)下图是西方学者1998年对世界人均GDP历史的评估,1750年后世界人均GDP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 )
A.西方国家的崛起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国际贸易的发展 D.世界联系的加强
9.(2022吉林中考)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是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0.右图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拿破仑 D.达·芬奇
11.【新独家原创】《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主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 ( )
A.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B.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C.广泛吸收各种理论成果
D.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12.(2023山东泰安双语学校期末)1866年马克思在第一国际会议上提议“为获得每日工作八小时而奋斗”。1886年全美工人大罢工,喊出“八小时工作”的口号。此后在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和不断斗争下,各国政府纷纷立法规定企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上述运动能够提供的历史经验有 ( )
A.打破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B.以暴力作为抗争的手段
C.国际无产阶级联合行动 D.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
13.(2023河南濮阳油田一中一模改编)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存的国家机器,而是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近现代史上首次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是 (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美国独立战争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法国巴黎公社
14.【跨学科·音乐】(2022广东广州中考)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写了著名的战斗诗篇《国际工人联盟》。后来,作曲家为其谱曲,定名为《国际歌》。以下是《国际歌》中的一段歌词: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其中“我们自己”是指 ( )
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15.【中外联系】王丁同学收集了有关“《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巴黎公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请为他归纳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C.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 D.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
16.(22分)某历史学习小组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诞生及实践”的相关主题研究,请根据他们收集的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4年英国颁布的《专利法》规定,发明人享有14年的专利和特权。在此期间,发明者享有对所发明的产品和技术的生产、制造、销售等权利,侵害这一权利属于违法行为。同时,也规定了发明者不得随意调高产品价格,防止其阻碍技术传播和工业发展。法律颁布后的一个世纪中,英国进入发明高峰期,如飞梭的发明使织布速度迅速提高,又如珍妮机的出现快速增加了纺纱效率,这些发明在英国迅速传播,宣告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帷幕。
(1)依据材料一,说出英国推动技术创新的措施。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出这些措施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①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七八十年时间,始终保持高速发展。②1851年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法国是25.2%,美国是13%。③这与英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压倒性优势,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批农民脱离土地流入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进程。④1867年,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体力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
——摘编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城市化》
(2)材料二中的内容包括历史叙述与历史评价两部分,请区分这两部分内容。(填写序号,多选、少选均不得分)(4分)
历史叙述:
历史评价:
材料三 《宣言》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
——摘编自《西方政治思想通史》
(3)材料三中的《宣言》指哪部著作 依据材料三,说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6分)
材料四 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以下是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部分史实。
①第一国际成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巴黎公社建立
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4)请运用材料四中相关史实证明下列观点。(填写序号,序号可重复使用,多选、少选均不得分)(6分)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
材料五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5)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2分)
17.(2023北京门头沟期末改编)(18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材料一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这些发明(美索不达米亚的车轮、辘轳和滑轮,埃及的握杆和曲柄等)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再次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在材料一提到的“三大发明”中任选两项,分别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8分)
【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
材料二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技术发明,也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注入强大的活力,并将其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兴盛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蒸汽机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许多工厂可以汇集在一起,进而形成巨大的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说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技术发明”的原因。(6分)
【伟大的科学家】
材料三 中外历史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李时珍收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瓦特从最初接触蒸汽技术到蒸汽机改进成功,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艰难历程。他虽然多次受挫、屡遭失败,但仍然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终于完成了对纽可门蒸汽机的三次革新,使蒸汽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说说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分)
答案全解全析
1.D 分析图示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部门,进而推动动力革命的发展。其原因在于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于是通过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故答案选D。
2.D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专利保护正式成文法律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这表明英国政府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条件。故选D。
3.D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4.B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从乡村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内陆城市,工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5.B 根据材料中的“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现代工厂这种生产组织形式。
6.B 根据材料中的“1830年”“斯蒂芬森”“白烟”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她乘坐的是由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故选B。
7.D 根据题干中的“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可直接判断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追逐更大的利润。
8.B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1750年后世界人均GDP发生了巨大变化。
9.A 联系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故选A。
10.A 《资本论》是马克思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
11.A 根据“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可知,马克思主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2.C 据“在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和不断斗争下,各国政府纷纷立法规定企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无产阶级联合行动,进而促使资产阶级政府调整政策改善工人阶级的处境。
13.D 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D项正确。
14.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因此,《国际歌》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诉求。
15.B 《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关。因此该复习专栏最恰当的主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选项B符合题意。
16.(1)措施:通过立法保护专利权;对发明者进行规范和限制。(任答一点)影响:促进发明创造和技术发展,推动工业革命开展。(任答一点)
(2)历史叙述:②④;历史评价:①③。
(3)《共产党宣言》。废除了私有制;没有剥削和阶级;生产力高度发展;人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任答两点)
(4)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①③;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发展:②;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②④。
(5)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任答一点)
解析 根据材料一可知,英国通过制定法律的形式保护技术专利权,同时也对发明者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约束。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英国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据此分析解答问题(1)。辨析材料二可知,①是对英国城市化发展的评价,②是对人口普查事实的描述,③是对英国城市化发展原因的分析,④是对财富不均的统计描述。据此分析解答问题(2)。根据材料三中的“《宣言》”“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可判断《宣言》是《共产党宣言》,特点根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回答。据此解答问题(3)。第一国际是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机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其中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体现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据此分析,解答问题(4)即可。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有: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等。据此分析解答问题(5)。
17.(1)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学术进步和文化知识传播,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任答两项)
(2)原因: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解决了机器大工业的动力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促成了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的形成,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坚持不懈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中任选两项,分别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即可。(2)根据材料二中的“为机器大工业的兴盛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进而形成巨大的工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并结合所学说明即可。(3)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