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重庆市南川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南川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 学校八年级同学正在开展《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展览活动,他们搜集了许多反映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油画,并配以主题词。其中,他们对油画《开国大典》的配词恰当的是( )
A. 千年画卷,颂耕者有其田 B. 艺术铭记,高原换新颜
C. 丹青绘巨作,礼赞新中国 D. 影像写史,颂“最可爱的人”
2. 一五期间,中国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战争的威胁并未消失。材料可用于说明“一五”计划实施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结果 D. 意义
3. 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材料表明( )
A. 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改 B. 工业落后面貌已经改变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 D. 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4. 如图是毛泽东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手迹。每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雷锋日记、雷锋事迹、雷锋形象、雷锋精神成为几代中国人铭刻一生的记忆。与雷锋同一时代涌现出的英模人物还有( )
①黄继光
②王进喜
③邱少云
④焦裕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 它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材料评价的是( )
A. 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建成投产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完成
C. 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D. 青蒿素类药物的发现和应用
6. 如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史上召开的部分会议。由这些史事可归纳出的历史主题是( )
年份 事件
1982年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2年 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C.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D. 祖国统一大业迈出新步伐
7. 1990年浦东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是26亿元,2019年达到20500亿元,30年增长了近790倍。2019年,浦东新区实现GDP1.27万亿元,相比1990年的60亿元,30年增长了210倍。放在全国看,浦东以全国的面积,创造了的GDP。浦东这30年的变化说明( )
A. 农村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B. 乡镇企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C. 对外开放国策的正确性 D. 建立经济特区的迫在眉睫
8. 197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一文,报道了广东省中山县小榄公社社员黄新文的事迹。黄新文一家在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的同时,自主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1978年全年家庭总收入达到10700多元。文章谈到,黄新文根本不是什么“资本主义”,他走的路子没有错。这篇新闻报道( )
A. 印证了农村改革起步时的历史 B. 引起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C. 提供了研究改革开放的口述史 D. 反映当时人们思想高度统一
9. 2001年后,中国集中清理了2 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其中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分别予以废止或修订。由此可见 ( )
A. 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B. 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
C. 经济改革促进政治改革 D. 对外开放促进文化发展
10. 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 索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中国打破这一论断,将火车开进拉萨是在( )
A. 19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1世纪初
11. 2022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2周年。72年来,人民海军从无到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研究“中国海军发展史”的素材中,能够提供更多原始史料的是( )
A. 电影《红海行动》 B. 报告文学作品《中国海军》
C. “辽宁号”军舰模型 D. 《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
12. 从大陆对台贸易的地区分布看,沿海四省市即广东、江苏、福建及上海是大陆对台贸易的集中地,四省市的对台贸易逆差额(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占大陆对台贸易逆差总额的比重为89.8%。材料表明( )
A. 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增长迅速 B. 海峡两岸贸易呈现地域差异
C. 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 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13. 用美讲述中国故事。小明通过中央美术馆“云端”展演《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美术作品展》收集整理资料。推断小明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A. 新时代的新生活 B. 产业结构调整结硕果
C. 民族团结谱新篇 D. 港澳回归铸复兴伟业
14. 学习历史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叙述中,属于史实的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 1947年,我国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持续的增长
D. 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15. 学习历史需要史论结合。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 公私合营——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B.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提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的新发展理念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长期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历史性的大解放。土地改革中,广大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大批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人民政府从经济上对翻身农民给予扶持,实行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普遍添置了耕畜、水车及新式农具,改善和扩大自己的经营,掀起了群众性的生产热潮。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家庭经营的主导地位,赋予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利,从而使中国农民变为自负盈亏的生产者、经营者,打破了以往生产指导上的行政包办,有效地克服了强迫命令和瞎指挥。其次,土地等生产资料与农民的结合,适合了农业分散劳动的特点,使农业生产中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最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
——据王剑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影响与变迁机制辨析》等
材料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习jp 指出,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把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一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使二者同步推进、相得益彰,让亿万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摘编自《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三农”工作》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不正确,请填“x”。
A.根据各个时代的不同形势,中共采取不同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______
B.按史料性质进行分类,上述材料属于实物史料。 ______
(4) 综上,就党的“三农”工作谈谈你的认识。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5年初,美国向驻亚非各国使节发出通函,希望各友好国家能做好准备,防止共产党国家利用这次会议,给非共产党国家带来损害。美国政府估计,中国将会在亚非会议上提出解放台湾的问题,以争取亚非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在所有与会国中,只有中国和越南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其他28个与会国中,只有6个国家同中国有外交关系。……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代表团的具体做法是:多提亚非国家的共同性问题,不突出中国的特殊性问题;中国支持它们,不要求它们支持中国;不提任何不可能达成协议的议题,对于可能对中国进行的攻击、诬蔑,采取申明立场、不为所动的方针,但避免争论。
——摘编自陶文钊《亚非会议的成功与美国遏制政策的失败》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参加亚非会议面临的障碍和困难,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参加亚非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促使尼克松不得不重新认识世界和中国。1969年,尼克松总统在一个备忘录中提出:我们应该尽力促成这样一种态度,即我国政府正在寻求与中国人和解的一切可能性。……他宣布,美国将欢迎共产党中国在亚洲、太平洋事务上,扮演重大角色。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了第一个外交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汤春松《试析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对华政策的转变》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尼克松政府对华立场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些转变的原因。
材料三: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精心谋划我国外交工作,提出了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和各领域外交工作。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习jp 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中国共产党简史》
(3)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x”;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填“O”。
A.当今世界的大变局全面体现在国际力量对比、国际格局演变上。 ______
B.中国的外交方案是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形势提出的,彰显了中国智慧。 ______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______
(4) 综上,谈谈你对国际关系的认识。
18. 新中国建立以来70多年的交通建设成就,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崛起历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交通消除阻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1) 请观察如图,任举一例“一五”时期的交通道路建设的成就,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交通缩短距离】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正如歌中所唱,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库尔班大叔想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承载了新疆各族人民对现代化交通的渴望。当国家发出“开发大西北,建设兰新铁路”的号召后,上万名年轻的铁路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兰新铁路建设工地进发。从1952年到1962年,历经十年的艰苦建设,兰新铁路全线贯通。(如图)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兰新铁路能够胜利建成的原因。
[交通改变视界]下组图片展现了不同时代风景。
(3) 请根据图片信息,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其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说明须紧扣观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项符合题意。耕者有其田与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关,排除A项;高原换新颜与西藏和平解放有关,排除B项;“最可爱的人”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开国大典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开国大典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一五期间,中国对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制裁与军事封锁,战争的威胁并未消失。”可知这描述的是一五计划的背景。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排除B。一五计划的结果是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排除C。一五计划的意义是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运用所学获得答案。
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知道一五计划的目的、结果、意义、背景等相关知识。
3.【答案】C
【解析】据“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以下”可知,材料表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C项符合题意。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改是在1952年,排除A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B项表述错误,排除;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使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正式确立,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解析】王进喜是大庆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焦裕禄是“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模范人物,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他们都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模人物,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①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5.【答案】B
【解析】依据“它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1965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的意义与影响,也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材料评价的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完成,B项符合题意;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建成投产反映的是工业成就,与题干“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不符,排除A;袁隆平培养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成就,与题干“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不符,排除C;青蒿素类药物的发现和应用反映的是中国在药物学领域的成就,与题干“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不符,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完成的相关史实。“探索生命奥秘”“生命科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完成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解析】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由题干这些史事可归纳出的历史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项符合题意。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祖国统一大业在题干图表中无法全部体现,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表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图表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解析】浦东这30年的变化,说明对外开放国策的正确性,我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浦东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从新闻报道中看历史的试题,属于史料实证类试题。要抓住报道中的关键信息,材料没有涉及城市改革问题,新闻报道也不属于口述史,从“黄新文根本不是什么‘资本主义’,他走的路子没有错”说明当时人们思想认识是存在分歧的。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A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2001年后,中国集中清理了2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其中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分别予以废止或修订”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对外开放的举措推动了国内法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故对外开放促进了国内改革。选项B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D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属于对外开放,而不是经济改革,题干政治改革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学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知道在青藏铁路是在2006年全线通车。
识记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知道青藏铁路的起止点等知识点。
11.【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属于影视资料、报告文学作品是艺术创作,都是对历史的再加工,不属于确凿可信的史料;“辽宁号”军舰模型不属于史料;《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是编年体史事汇编,是研究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最有价值的史料,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史料的来源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的来源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从大陆对台贸易的地区分布看,沿海四省市即广东、江苏、福建及上海是大陆对台贸易的集中地,四省市的对台贸易逆差额(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占大陆对台贸易逆差总额的比重为89.8%。”可知,对台贸易的集中地是沿海四省,其所占的比重高达89.8%,明显体现出了贸易地区的不平衡分布,故海峡两岸的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AC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峡两岸的交往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海峡两岸的交往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A
【解析】据《伟大历程 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收集整理的资料中国画【全民健身律动中国】体现了新时代的新生活, A项符合题意;产业结构调整、民族团结、港澳回归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时代的新生活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时代的新生活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解析】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B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真实情况,即1947年,我国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属于历史事实;选项AC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观点。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知识。注意掌握区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观点。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选项。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与“大跃进”无关,排除A选项。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抗美援朝战争,排除B。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C项正确。提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的新发展理念是在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的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知道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识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16.【答案】【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使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长期被束缚的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历史性的大解放”可得出实现了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依据材料一中的“广大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分得大批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可得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利,使中国农民变为自负盈亏的生产者、经营者”;“适合了农业分散劳动的特点,使农业生产中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改变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适合了农业分散劳动的特点,使农业生产中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改变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
(3)A.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各个时代的不同形势,中共采取不同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说法正确。
B.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史料性质进行分类,上述材料属于文献史料,故“按史料性质进行分类,上述材料属于实物史料”说法错误。
(4)综上,就党的“三农”工作,我的认识是农村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等。
故答案为:
(1)影响:实现了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适合了农业分散劳动的特点,使农业生产中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改变了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
(3)A√。
B×。
(4)认识:农村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广大农民的利益。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相关史实。
17.【答案】【小题1】x
【小题2】√
【小题3】O
【小题4】
【解析】(1)障碍和困难:根据材料中的“1955年初,美国向驻亚非各国使节发出通函,希望各友好国家能做好准备,防止共产党国家利用这次会议,给非共产党国家带来损害”可知,其障碍和困难为美国挑拨亚非各国,诬蔑中国等;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根据材料中的“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促使尼克松不得不重新认识世界和中国。1969年,尼克松总统在一个备忘录中提出:我们应该尽力促成这样一种态度,即我国政府正在寻求与中国人和解的一切可能性”“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富有生命力的人民,他们不应该继续孤立于国际大家庭之外,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可知,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华立场发生的转变是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推动这些转移的原因有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中的“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可知,今世界的大变局全面体现在国际力量对比、国际格局演变上,是错误的;根据材料中的“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精心谋划我国外交工作,提出了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和各领域外交工作”可知,中国的外交方案是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有利与不利形势提出的,彰显了中国智慧,是正确的;根据材料中的“习jp 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但未提及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4)本题可以从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等角度入手作答,如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等。
故答案为:
(1)美国挑拨亚非各国,诬蔑中国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的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3)x;√;O。
(4)国家利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等。
本题第一问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内容;第二问考查中美关系;第三问考查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第四问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认识。
18.【答案】【小题1】示例一: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的建成。它使西藏结束了没有公路的历史,改变了西藏交通落后的状况,开辟了西藏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便利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了祖国内地和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增进了祖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示例二:宝成铁路的建成。它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成为西南、西北两大地区交通大动脉;为沿线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或:鹰厦铁路的建成。它结束了福建省没有铁路的历史,从根本扭转了福建交通运输的落后局面;有利于铁路沿线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国防力量。
示例三: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它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利于武汉及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
【小题2】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铁路的修建顺应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心愿;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大批铁路建设者的艰苦奋战。
【小题3】观点:交通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发展交通事业,铁路、公路和城市交通建设飞速发展。随着交通设施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代步转变为使用小汽车,私家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高铁等多种交通工具。总之,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增强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时期的交通道路建设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兰新铁路能够胜利建成的原因,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一五”时期的交通道路建设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识记理解兰新铁路能够胜利建成的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