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临高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达标检测题
历史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请将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不填不得分。
3、考试形式为开卷、时间为60分钟,考试结束后交答题卡。
4、请认真填写班级、姓名、座号等考试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1.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始创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隋朝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保障人民的生活安定 B.促进丝绸之路的发展
C.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A.轻徭薄赋 B.休养生息 C.选贤任能 D.虚心纳谏
4.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女性同样可以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社会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女性人物,如女皇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第一女相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体现唐代()
A.灿烂的文学艺术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进步的科举制度 D.开放的社会风气
5.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位高僧是
A.玄奘 B.鉴真 C.张骞 D.郑和
6.“朕选儒臣干事着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基于这一认识,宋太祖()
A.在边境设藩镇节度使 B.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强干弱枝,壮大禁军
7.契丹族建立政权的时候,我国中原地区正处于( )
A.魏晋 B.唐朝 C.宋朝 D.五代十国
8.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金灭北宋 B.靖康之变 C.岳飞抗金 D.澶渊之盟
9.有人作诗讽刺某时期统治者偏安江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夏议和 B.宋辽对抗 C.北宋与金对峙 D.南宋与金对临
10.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干”,把水和汤秋干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宋词的广泛流行 B.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C.北宋商业贸易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从宋朝开始,中国私人藏书进入兴盛时期。宋朝有明确文献记载的藏书家就达七百人,是周至五代千年间藏书家总数的近三倍。宋朝私人藏书能有这样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改进
C.火药的广泛应用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12.右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手工业发展快速
B.海外贸易兴盛
C.民族文化的交融
D.茶文化的盛行
13.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4.右图是哪个王朝的行政机构图()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5.“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首军歌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郑和七次下西洋 D.清朝设置台湾府
16.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A.设立驻藏大臣
B.设立伊犁将军
C.发动雅克萨之战
D.册封班禅、达赖
17.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做法的最终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提高办事效率 C.适应军务需要 D.保证决策机密
18.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岸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重文轻武
19.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最为合理的()
A.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B.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20.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剧种除了昆曲外,还有( )
A.京剧 B.杂剧 C.元曲 D.川剧
二、材料分析题(21题12分,22题14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时间 地域 比例
北方 南方
742年 3042万人 2036万人 3:2
1080年 956万人 2368万人 2:5
吴越王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什么特征 (2分)
(2)材料二中呈现的内容分别说明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描述的现象之间有何关系?(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科技发展情况。列举两例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4分)
2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君主专制加强】
材料一 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充监察机构。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抗击外来侵略】
材料二 在继光以前,在军队中受到重视的是个人的武艺,能把武器挥舞如飞的士兵是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好汉。等到他们被有组织的倭寇屡屡击溃以后,当局者才觉悟到一次战斗的成败并非完全决定于个人武艺。戚继光在训练这支新军的时候,除了要求士兵娴熟技术以外,就充分注意到了小部队中各种武器的协同配合,每一个步兵班同时配置长兵器和短兵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治理边疆地区】
材料三 郑氏投降后,在处理台湾的善后事宜时,有人提出“宜迁其人、弃其地”的荒谬主张,施琅则坚决反对。他认为,“台湾土地千余里,人民数十万”,“土地肥饶,出产五谷,沃野千里”。同时,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康熙帝采纳了施琅的正确意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行政机构……在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台湾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为了实现“皇帝集权、官员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戚继光在训练新军时的首要原则是什么?戚继光的军队抗击了哪个国家的侵略者?(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施琅坚持治理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熙帝在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意义。(6分)
2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载:“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材料二 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碑文“船队远航情景”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5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5分)
(3)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4分)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达标检测题
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D B B D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A B A C B A
二、材料分析题(21题12分,22题14分)
21.(1)时期:南宋时期。特征:经济重心南移。
(2)材料二说明北方战乱导致北方人口急剧减少;南方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垦荒。关系:材料二是形成材料一结果的原因。
(3)宋代科技发达。例如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
22.(1)明朝: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制度。
(2)协同配合;日本。
(3)原因: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等(照抄材料不得分)。
措施:设置台湾府;
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3.(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3)从开放转向封闭。对外开放才能国富民强,闭关锁国只能导落后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