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高一下学期基础年段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2—2023
4 100 90
6 1788 142 25000 1835 13
28771 13% 13-18
22%
A B
C D
1520
1545
10%
A B
C D
A B C D
19
16 3 48
1900
A B
C D
A B C D
14
A
B
C
D
A B
C D
A B
A B
C D
A B C D
1919
A B
C D
A B C D
16 17
10000
1/4 1/3 7000
A
A B
C D
4
C
D
4
, 1937 14
A B
C D
21
A B C D
40
1418
1500
8
8
8
20 50
12
12
1 4
2 20 8
4
4
4
100
高一历史试题
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一银”对
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
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
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
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一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
存在。
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
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而伴随着社会
的发展,这种恐惧慢慢消失,直到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
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
信货、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
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
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
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
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
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年人类历史上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城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
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三十六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
(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D
【详解】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建立于公元 395 年,1453 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
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故 D 项说法正确;希腊的都城不会是君士
坦丁堡,故 A 项不合题意,排除;波斯帝国的都城先后在波斯波利斯、泰西封、
大不阿里等,故 B 项不合题意,排除;1547 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
为沙皇,俄罗斯国家诞生,故 C 项不合题意,排除。
2.C
【详解】根据材料“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用以扩大耕地面积”,可知耕地面
积扩大,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进而推动人口增长,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
“国家扩张”问题,排除 A 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阿兹特克人的军事实力是否
增强,排除 B 项;“浮动园地”有利于农业文明的发展,而不是工业文明,排
除 D 项。故选 C 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使希腊文化传播
到东方,东方文明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B 项正确;亚历山大
帝国的征服战争使希腊文明走向繁荣,排除 A 项;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不符
合史实,排除 C 项;东西方文化被毁坏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A
【详解】材料中的时间是 12 世纪,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宣誓者表示效忠威廉伯爵一人,这
是对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应,“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正
是对该现象的描述,因此为封建等级制,故选 A;BCD 三项都涉及到君主,材
料中的制度未涉及君主,排除。
5.C
【详解】依据材料“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 1/4 到 1/3 的白银,总量达到 7000
吨至 10000 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银”对流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商品
经济发展,C 项正确;“完全解体”表述错误,排除 A 项;早期的殖民扩展促
进了黑奴贸易的发展,排除 B 项;这一时期工业革命还未发生,排除 D 项。故
选 C 项。
6.D
【详解】英国纺织业大量使用童工,减少生产成本,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故选 D;
材料强调英国纺织业工厂大量使用童工,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工业革
命对劳动者提出更高的要求,B 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革命与成年劳动力严
重短缺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 C。
7.D
【详解】体现的是 16 世纪以来教会和政府对金融商业的肯定,这种做法适应了当时资本
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D 正确;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的权威,材料与宗
教改革无关,A 排除;B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 是在启蒙运动时期,与材
料时间不符,排除。故选 D。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第 1 页(共 3 页)
{#{QQABYSQAi AooggCgAgAghBAARBCUwFUiCSkCOkGQQkgkAhAEAIAgCGghGFAxEcsAEcAsEAACARCFAFBACBAC=A}#=}}#}
8.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
空苍穹在他面前并不显高,地核在他面前并不显深。”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与
文艺复兴相关,文艺复兴提倡发扬人的个性,尊重人的价值,追求享受现世生
活,B 项正确;天赋人权是启蒙思想,强调人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与材料信
息无关,排除 A 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
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上的一种哲学方法,排除 C 项;科学精神,是指科
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自然科学
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与材料信息无关,
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C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 19 世纪末 20 世起初英国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的情况,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 项正确;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于新航路开辟后,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全球商品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B 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的,是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0.A
【详解】材料“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体现
了巴黎公社的开创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
一次伟大尝试,A 项正确;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飞跃的是十月革
命,排除 B 项;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
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排除 C 项;《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1.C
【详解】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C 项正确;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推进了一战的
爆发,但不是导火线,排除 A、B 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进程中的战役,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D
【详解】南美洲的殖民者是西班牙,D 正确;英国、葡萄牙、法国殖民地与题干所列地
区不符,排除 A、B、C。
13.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苛刻,过分的削弱德国引发了德国人
的不满,为日后德国的伺机再起埋下了伏笔,因此有法国将领预言:“这不是和
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D 项正确;国际联盟成立于 1920 年,与材料时间信
息不符,排除 A 项;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但是在法国的坚持下,对德和
约还是十分苛刻,这引发了德国的不满,必将引起日后德国的反抗,B 项表述
错误,排除 B 项;“二十年休战”含义是战争将会再起,潜台词是这次和会上
受到压迫的德国终将反抗,与美国的政治崛起威胁欧洲主导地位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可知,保护人的
转移支付是将人民的收入再分配,以保障人们的经济安全,B 项正确;“国家保
护人的转移支付”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贫困的深渊,A 项正确;福利制度会增
加国家的财政支出,排除 C 项;国家福利制度是为了缓解贫富差距,而非保障
人们的收入,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第 2 页(共 3 页)
{#{QQABSYQiAAooggCgAgAghBAARBCUwFUiCSkCOkGQQkgkAhAEAIAgCGghGFAxEcsAEcAsEAACARCFAFBACBAC=A}#=}}#}
15.B
【详解】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斯大林模式,实行五年计划,优
先发展重工业,故 B 正确;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衡,排除 A;1921-1928 年实
行新经济政策,排除 C;20 世纪 60 年代勃列日涅夫执政,排除 D。
16.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 21 世纪(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进入 21 世纪,为
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遭遇的严重挑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立上
海合作组织,设立丝路基金,都展示了中国“智慧”,②③④正确,故选择 D
项;1945 年成立世界银行,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①,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
17.(1)国家:美国;苏联(每点 2 分,共计 4 分)
(2)力量: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国家);日本;欧共体;中国等。(每点 2 分,共计
8 分)
(3)说明: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美苏首要地位让位于多
元化社会。(每点 2 分,共计 4 分)
【详解】(1)国家: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加强联合的必要性,“超级大国”是
指美国和苏联。
(2)力量: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不结盟运动、
日本、欧共体、中国等新兴力量。
(3)说明:根据“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
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得出由两极格局向多
极化发展的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根据“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
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得出美苏首要地位让位于多元化社会。
18.(1)无形之手: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根源:“黄金热”的推动
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商路危机: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每点 2 分,共计 8 分)
(2)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殖民扩张加速世界市场的形成
19 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每点 2 分,共计 8 分)
(3)变化:①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或股份制贸易公司大量出现,银行、证券交易所
等近代金融机构形成):②商品的种类增多,流通量大;③贸易的范围扩大;
④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共计 4 分)
影响:①推动了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②加快了西欧资本
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
各地人们的物质生活。(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共计 4 分)
19.论点: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活的变迁。(2 分)
阐释: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大大缩短了交通时间,便捷
了人们的出行,同时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改
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以及工厂的建立,催生了人们全新的
时间观念。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第三
产业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8 分)
总之,工业革命的发生,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2 分)
(说明:本示例仅供参考。其它角度如若合理,教师可适当给分。注意学生作答须以工
业革命为主题,结合材料内容,突出阐述工业革命的影响。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第 3 页(共 3 页)
{#{QQABYSQAi AooggCgAgAghBAARBCUwFUiCSkCOkGQQkgkAhAEAIAgCGghGFAxEcsAEcAsEAACARCFAFBACBAC=A}#=}}#}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