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长寿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1分)《人民日报》曾刊载的文章中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
A.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中国一五计划胜利完成
2.(1分)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此次改革(  )
A.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成立了人民公社
3.(1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4.(1分)如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工业交通建设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这个历史时期是指(  )
A.土地改革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期间 D.文化大革命期间
5.(1分)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史实和结论。下列选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1分)如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从他身上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创业 B.保家卫国 C.改革创新 D.放眼世界
7.(1分)某同学的父亲收藏了刊登下图所示文章的一份报纸,该报纸发行的时间是在(  )
A.抗美援朝期间 B.三大改造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前夕
8.(1分)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B.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稳定
C.社会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民主
D.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9.(1分)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下列事件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件 影 响
A 西藏和平解放 川藏公路通车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结束
D 中共十三大召开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A B.B C.C D.D
10.(1分)中共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里的“伟大旗帜”是指(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1分)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下表)。这主要得益于(  )
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总产值 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1965年为66.8亿元,增长133.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改革开放政策
12.(1分)如图见证了伟人开启香港回归祖国新征程的精彩瞬间。如图场景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发生于(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3.(1分)观察如图各图,我们从中得到的信息是(  )
A.我们的朋友遍欧美
B.非洲最早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C.新中国重视发展同非洲的友好合作关系
D.中非人民联合开展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14.(1分)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正确表述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一五计划”正式实施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1997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15.(1分)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的理由是(  )
A.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B.分析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D.对世界医药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6分。
16.(14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某中学举办了关于“改革开放及伟大成就”的展览活动,假如你有幸参观展览,请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篇】
材料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O”。
A.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展开。    
B.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为了促进生产力解放,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与城市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
【开放篇】
材料二:中国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 事
1980年 中央决定试办A    、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 B     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边境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随后几年 陆续开放内陆市县。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出表格A、B处正确的内容,并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成就篇】
(4)请据图指出1978至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5)综上,请你谈谈从中得到的认识。
17.(15分)阅读下列关于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搬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你认为不正确,请填“×”。
A.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开放政策,加强了同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    
B.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国防科技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技术引进上的特点。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3)根据材料二,指出党中央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在“两弹一星”研究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作为当代青少年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4)结合材料一、二,归纳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发展史上积累的重要经验。
材料三:我国国防科技成就(部分)
(5)以上国防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哪些?以上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国防实力不断提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国防实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18.(6分)阅读材料:新中国外交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年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世纪 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会议
阅读上述材料,请选择上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长寿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1分)《人民日报》曾刊载的文章中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
A.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中国一五计划胜利完成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解答】B.依据题干材料中“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可知是指“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依据题干材料中“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可知是指“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故答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项正确。
A.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与题干情景材料不符。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与题干情景材料不符。
D.中国一五计划胜利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与题干情景材料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侧重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一五计划的意义的区分。
2.(1分)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此次改革(  )
A.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成立了人民公社
【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明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施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正确;1953 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废除土地私有制,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C项;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运用所学进行作答。
3.(1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解答】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选:C。
【点评】注意掌握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4.(1分)如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工业交通建设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这个历史时期是指(  )
A.土地改革期间 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期间 D.文化大革命期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主要成就,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片。
【解答】根据题干图片“我国某一历史时期工业交通建设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可知,图片反映了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超额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排除A项;1958年,我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排除C项;文化大革命是1966﹣1976年,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主要成就。
5.(1分)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史实和结论。下列选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史实,什么是结论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史实和结论的方法。
【解答】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B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排除;选项A是对中共八大召开的看法,属于结论,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什么是结论的相关史实。
6.(1分)如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从他身上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创业 B.保家卫国 C.改革创新 D.放眼世界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模范人物王进喜的事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解答】依据材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图片王进喜”,可以看出王进喜身上展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王进喜成为我国石油工人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被群众誉为“铁人”。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保家卫国,排除B项;改革创新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放眼世界,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模范人物王进喜的事迹。
7.(1分)某同学的父亲收藏了刊登下图所示文章的一份报纸,该报纸发行的时间是在(  )
A.抗美援朝期间 B.三大改造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前夕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报纸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该报纸发行的时间是在改革开放前夕。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1分)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B.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稳定
C.社会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民主
D.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材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制定法律,加强法制建设。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说明人们更加认识到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稳定、社会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加强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9.(1分)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下列事件与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件 影 响
A 西藏和平解放 川藏公路通车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结束
D 中共十三大召开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西藏的梦想,维护了祖国统一,巩固了国防,排除A。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B正确。
C.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排除C。
D.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1分)中共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这里的“伟大旗帜”是指(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史实,“中共十五大的主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里的“伟大旗帜”是指邓小平理论,A项正确;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在中共十九大上,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史实。
11.(1分)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如下表)。这主要得益于(  )
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总产值 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1965年为66.8亿元,增长133.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改革开放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
【解答】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
B.政治协商制度在1949年确立,排除。
C.根据表格材料数据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工业总产值都有了巨大的增长,这说明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在一五计划后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经济建设取得成就,得益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
D.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12.(1分)如图见证了伟人开启香港回归祖国新征程的精彩瞬间。如图场景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发生于(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香港回归中国相关历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图片“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结合所学可知,这幅图片见证了伟人开启香港回归祖国新征程的精彩瞬间。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阐述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因此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D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A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香港回归中国相关历程。
13.(1分)观察如图各图,我们从中得到的信息是(  )
A.我们的朋友遍欧美
B.非洲最早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C.新中国重视发展同非洲的友好合作关系
D.中非人民联合开展反帝、反殖、反霸斗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片。
【解答】根据“毛泽东会见非洲朋友”“邓小平会见非洲客人”“胡锦涛在中非峰会讲话”可知,我国不同时期的领导人都重视与非洲的友好关系,说明新中国重视发展同非洲的友好合作关系,故C符合题意;题干图片主要是非洲,故我们的朋友遍欧美,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A;苏联最早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B表述错误,排除B;题干通判反映的中非之间的友好与合作,无法得出中非人民联合开展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结论,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4.(1分)对历史事物或现象的正确表述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一五计划”正式实施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C.1997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分析】该题考查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
【解答】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当家作主,196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99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ABC错误;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
15.(1分)袁隆平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的理由是(  )
A.对我国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B.分析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C.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D.对世界医药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袁隆平对世界的重要贡献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相关史实。
【解答】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解决了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C符合题意;袁隆平是农业专家,对工业发展、分析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符,排除AB;屠呦呦对世界医药发展和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袁隆平对世界的重要贡献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6分。
16.(14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某中学举办了关于“改革开放及伟大成就”的展览活动,假如你有幸参观展览,请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篇】
材料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O”。
A.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展开。  × 
B.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O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为了促进生产力解放,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2)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与城市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
【开放篇】
材料二:中国开放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 事
1980年 中央决定试办A  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 B  海南  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边境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随后几年 陆续开放内陆市县。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结合所学知识,填写出表格A、B处正确的内容,并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成就篇】
(4)请据图指出1978至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5)综上,请你谈谈从中得到的认识。
【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历程以及特点、1978至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等知识,明确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国梦,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解答】(1)A.根据“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可知,改革先在农村开始,然后是城市,故“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展开”的说法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故填×;B.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的信息,故填O;C.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为了促进生产力解放,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故填√。
(2)依据材料一“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与城市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试办A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被划为经济特区。依据材料二“中国开放大事年表(部分)”概括可知,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先沿海,后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至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是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推动。
(5)综上所述,可知,改革开放符合我国国情,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国梦,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
故答案为:
(1)A:×;B:O;C:√。
(2)关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内容:A:深圳;B:海南。特点:先沿海,后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趋势:快速增长。原因:改革开放的推动。
(5)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国梦,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历程以及特点、1978至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等知识。
17.(15分)阅读下列关于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搬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你认为不正确,请填“×”。
A.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开放政策,加强了同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  × 
B.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国防科技的发展。  √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技术引进上的特点。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3)根据材料二,指出党中央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在“两弹一星”研究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作为当代青少年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4)结合材料一、二,归纳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发展史上积累的重要经验。
材料三:我国国防科技成就(部分)
(5)以上国防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哪些?以上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国防实力不断提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国防实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以及涌现的科学家以及体现的精神品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发展史上积累的重要经验、我国的我国国防实力提升的史实以及提升的重要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A.根据“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故“实行开放政策,加强了同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的表述错误;B.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国防科技的发展,故题干表述正确。
(2)根据材料一“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概括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技术引进上的特点是以东欧、苏联为主;成套设备与技术、人才等引进并举;项目多。
(3)根据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可知,党中央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是国际形势严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两弹一星”研究上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钱学森、邓稼先等;作为当代青少年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奋发图强;克服重重困难等优秀品质。
(4)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发展史上积累的重要经验有政府主导和规划;以自更生为主;重视科学研究;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上国防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②辽宁舰;④歼﹣20战机。以上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国防实力不断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国防实力提升,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提供了保障;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等。
故答案为:
(1)A:×;B:√。
(2)以东欧、苏联为主;成套设备与技术、人才等引进并举;项目多。
(3)背景:国际形势严峻。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品质: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奋发图强;克服重重困难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4)政府主导和规划;以自更生为主;重视科学研究;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
(5)成就:②辽宁舰;④歼﹣20战机。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提供了保障;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以及涌现的科学家以及体现的精神品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国防科技发展史上积累的重要经验、我国的我国国防实力提升的史实以及提升的重要意义等知识。
18.(6分)阅读材料:新中国外交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年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世纪 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国际会议
阅读上述材料,请选择上表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解答】本题可以从历史事件之间关联性的角度去提炼观点,如观点为新中国成立,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然后围绕观点用相应具体的史实进行论述,如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完成,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总之,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故答案为:
观点:新中国成立,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论述: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完成,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总之,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的认识。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