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2022-2023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历史
(时间:和道德与法治同考共100分钟 历史满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1.“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国古代的选官标准由看重门第转为注重学识。发生这种转变是因为创立
A.世袭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2.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而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依据这种治国思想
A.建立唐朝 B.轻徭薄赋 C.创立殿试 D.任用姚崇
3.“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工具(右图)的优点是
A.以水为动力进行灌溉
B.自如地控制犁地深浅
C.可减轻弯腰播种之苦
D.以畜为动力进行收割
4.“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把中华文化传播到
A.天竺 B.吐蕃 C.朝鲜 D.日本
5.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了水利工程。这说明王安石是一位
A.文学家 B.思想家 C.改革家 D.军事家
6.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右图为西夏货币,上面铸有西夏文字。创制这些文字的民族是
A.党项族
B.鲜卑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题临安邸》主要描写了
A.北宋灭亡 B.经济重心南移
C.南宋偏安 D.民族交融加强
8.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内容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唐三彩造型精美、盛行于唐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
C.引进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 D.城市经商的时间地点受到限制
9.两宋和辽、西夏、金时期,几个民族政权对峙。中国的再次统一,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完成的。在元统一的进程中最后灭亡的是
A.辽 B.西夏 C.金 D.南宋
10.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上述措施治理的地区是
A.新疆 B.台湾 C.西藏 D.蒙古
11.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作品充满了血和泪,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李清照经历了
A.安史之乱
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
D.金灭北宋
12.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宋代科学技术在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说明宋代科技
A.涉及领域面广 B.促进欧洲进步
C.学术著作众多 D.多向西方学习
13.明代商业发展推动工商业市镇的崛起。在南直隶松江府,棉织业市镇有朱泾镇、朱家角镇等:在浙江嘉兴府,丝织业市镇有王店镇、王江泾镇等。这说明当时
A.不再重视农业生产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C.苏州是丝织业中心 D.出现了有名的商帮晋商
14.他从小喜欢军事,勤奋读书,树立了高远的志向,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他在国家有难时临危受命,训练军队,在东南沿海击退倭寇的侵犯。他被尊为
A.天可汗 B.成吉思汗 C.诗圣 D.民族英雄
15.“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长城,像一条巨龙跨越崇山峻岭江河湖海,横卧在中国北方的土地上。1987年,长城成为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明朝长城的东端位于
A.辽宁省
B.河北省
C.北京市
D.甘肃省
16.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明神宗在位48年,竟然长期不上朝,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神宗是这位皇帝的
A.姓名 B.庙号 C.年号 D.谥号
17.将下列农民起义前的序号与相关文字内容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是
①黄巢起义 ②李自成起义 ③陈胜、吴广起义
a“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b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A.①—a ②—b ③—c B.①—b ②—a ③—c
C.①—c ②—a ③-b D.①-b ②-c ③-a
18.沈阳拥有悠久的历史。将下列历史遗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辽代古塔——辽滨塔 b.春秋战国墓葬——郑家洼子 c.后金努尔哈赤寝宫
青铜短剑墓 ——汗王宫
A.a b c B.b c a C.c b a D.b a c
19.清朝前期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清政府作出的努力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
C.进行雅克萨之战 D.设立了“厂卫”机构
20.下表呈现的是1661—1766年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年代 顺治十八年(1661年) 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雍正二年 (1724年)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耕地面积(顷) 5493576 6078430 6837914 7414495
A.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B.出现一批古典文学著作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开始引进花生和向日葵
21.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这表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思想领域实行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八股取士” D. “文字狱”
22.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内容反映了
A.繁荣开放的盛唐气象 B.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矛盾
C.崇尚科学的理性精神 D.遭受外来侵略的民族危机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3小题,23题14分,24题9分,25题14分,共37分)
23.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五代时期,梁、唐、晋、汉、周都是节度使依靠兵力夺取中央政权。因此,宋太祖赵匡胤建立政权后,削夺节度使的兵权是当务之急。他采纳赵普的建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通过杯酒释兵权,解决禁军叛乱的“心腹之患”。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朱元璋治国的指导思想是“权不专于一司”。臣下的权力越大,则不易控制,对统治的威胁也越大。相反,如果将臣下的权力,层层分解,使其相互牵制,则便于统治。
对臣下的分权是为了皇权的集中,下分是手段,上合是目的。
——摘编自杨欣《胡惟庸案与明初中央集权》
材料四: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意为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回答,秦朝开创了哪些政治制度?(写出一项即可,2分)
(2)材料二中赵普所说的“权”“钱”“兵”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朱元璋为使“权不专于一司”采取了哪些措施?(写出一点即可,2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作用是什么?(2分)
(5)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2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如下图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材料二:
上图为在辽宁阜新出土的辽墓壁画局部。壁画上面绘有契丹侍从14人、驼车一辆及马匹若干。画面人物分成四组,每组之间相隔一段距离。这些青年人皆是髡发,稚嫩无须,戴耳环,穿着圆领紧袖长袍、短靴,牵引骆驼车前行。
材料三: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 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
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蹴鞠深受哪个阶层欢迎?(2分)
(2)材料二壁画的内容反映契丹人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情况?(写出一点即可,2分)
(3)材料二中的壁画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1分)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4)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人口快速增长的两点原因。(4分)
25.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塑像
材料二: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了梵文佛经657部……玄奘还将这次所经历的各国各地区的风土、人情、物产、信仰和历史传说等等,撰写成《大唐西域记》12卷,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印度半岛等国的历史、地理和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
——摘编自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宋朝市舶司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四: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五:1759年,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之乱,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新疆统一后,清朝颁布《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边疆法律条例,明确对边疆的管理。1761年,清朝开始组织移民入疆,清朝在新疆设置了各种类型的屯垦区,包括兵屯、遣屯、民屯等。西北边疆地区社会经济大幅度提高,伊犁地区“较之以前,富裕数倍,实与内地无异”。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2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大唐西域记》的史料价值。(2分)
(3)结合所学,材料三中“市舶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
(5)根据材料五,概括清朝治理新疆的方式。(写出两点即可,4分)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前面的字母符号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B A D C A C B D C D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D A B C D C A D B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3小题,23题14分,24题9分,25题14分,共37分)
23.(1)中央集权制;(或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2)“权”指:节度使的行政权;“钱”指:节度使的财政权;“兵”指:节度使的军事权。
(3)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废除行省,地方推行三司制度; 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
(4)作用: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5)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
24.(1)市民阶层
(2)契丹民族用骆驼代替了中原的牛(用轮子高高的奚车代替了宋人的盘车,生活中有契丹人使用汉人作仆人。)
(3)A
(4)外来农作物的引进;大量荒地的开垦。
25.(1)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2)记录了大唐时期西域地区的人文自然环境风情。为研究西域历史提供很好史料。
(3)管理海外贸易。
(4)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航行远;到达地区多。
(5),制订相关法律明确对边疆的管理;组织移民入疆,设置各种类型的屯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