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历 史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们都有专门的匠籍,一入匠籍便终身不得改业;唐代出现了“纳资代役”,即缴纳一定量的货币代替服役;“和雇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的制度也得到了推广。这一变化( )
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体现了租庸调被两税法取代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扩大了官营手工业规模
2.明清时期,江南与外地交流的产品中量最大的单项产品,有稻米、大豆与豆饼、蚕丝、丝织品、棉花、棉布、铁与铁器、木材等。以稻米为例,明代时江南稻米仍向外地输出,但此时江南粮食供应已日趋紧张。到了清代,灾年调剂在江南稻米输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同时,平时性输入已经成为稻米输入的主要形式。这说明江南( )
A.自然灾害影响稻米产量 B.农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商贸利润促使经济转型 D.经济地位已经有所下降
3.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后,不能变成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但也不能马上变成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 )
A.三大改造的制度保障 B.反帝反封建的现实需要
C.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D.建立社会主义客观体现
4.有学者在谈及某一时期时认为,以前的人是跟在动物后面走的,动物到哪里,人就跟到哪里,现在不跟动物走了,人以种植为生,土地成了“财产”,收获也成为财富,一旦有了财产,人就不愿意四处流动了,人们守着财产,守着自己的“家”,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人类社会开始出现社会分工 B.采集和渔猎促使家庭的产生
C.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D.人类从频繁迁徙走向了定居
5.“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经济掠夺和文化融合 B.经济融合和文化侵略
C.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 D.经济掠夺和文化冲突
6.1963年,31个非洲独立国家成立非洲统一组织,非洲统一组织对殖民统治下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大力支持;2002年,非洲统一组织发展为非洲联盟,大力推动非洲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一体化,以实现非洲大陆的复兴。这一演变反映了非洲( )
A.追求全面现代化的努力 B.清除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
C.实现了非洲一体化目标 D.成为当代区域集团化的典范
7.《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据此可知当时( )
A.推翻君主专制任务迫在眉睫 B.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任务极其艰巨
C.袁世凯对外卖国的丑恶嘴脸 D.帝国主义“以华治华”策略得以实现
8.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无义务向政治基金会捐款或提供政治服务,也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无权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这些规定( )
A.导致政党对政治的影响力削弱 B.推动了美国的文官制度发展完善
C.有利于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确保了美国文官队伍的公正廉洁
9.1949 年英镑危机引发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汇率结构调整,下表为部分国家汇率调整情况。
国家 货币单位 币值每货币单位合美分 %
旧 新
英镑区 印度 卢比 30.225 21 30.5
澳大利亚 镑 332.4 224 30.5
南非 镑 403 280 30.5
加拿大 元 100 90.909 9.1
欧洲 法国 法郎 0.3669 0.2857 22.1
联邦德国 马克 30 23.81 20.6
意大利 里拉 0.1739 0.1572 19.6
非基金 成员国 葡萄牙 埃斯库多 4 3.478 13
这一调整( )
A.加剧了国际贸易赤字产生 B.源于国际经济结构性不平衡
C.对美国货币霸权构成挑战 D.激化了西方国家的内部矛盾
10.如表反映的是1851年欧美部分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情况表。由此可知( )
国家 英国 法国 俄国 美国
总人口(万人) 约1800 约3600 约5900 约2300
农村人口(%) 48% 75% 93% 87%
城市人口(%) 52% 25% 7% 13%
A.英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较高 B.近代城乡的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C.工业化水平影响城市化发展 D.城市化水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11.唐以前,“广州旧俗,皆以竹茅为屋”,一场因战争引发的火灾曾造成上万人死亡,3000多户民众无家可归。唐初地方官员宋璟“教人烧瓦,改造店肆,自是无复延烧之患”。此后,砖瓦房逐渐取代茅草屋成为广州民居主流。宋璟此举意在( )
A.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B.促进中原文化传播
C.拓展城市商业空间 D.维护当地社会秩序
12.南朝齐所建慈善机构“六疾馆”,有学者认为当时可用以隔离患病之人。南宋真德秀任职泉州时,鉴于“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这说明中国古代( )
A.最早设置专门机构来隔离病人 B.具有从公共卫生角度防疫的意识
C.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疫病经验 D.疫情防治具有了系统性和规范性
13.孙中山所解读的人权,重点不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在于作为平民对国家政权的“共有”。他认为,天赋人权,就是人民对政权有“共有”的权力。依靠“不良之政府”的改革,逐渐获取人权的想法,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谬想”。可见,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
A.吸收了西方人权理论普世的价值观 B.增强了其民权理论基础的深刻性
C.重视唤醒民众进行革命的价值取向 D.凸显了西方文明人性解放的意义
14.16世纪后、天花等传染病开始在美洲肆虐。调查显示,仅18世纪70年代,至少有30%的西海岸印第安人死于天花。1780年,天花在密苏里河流域的印第安人中大流行,死亡率极高。这一时期,传染病的肆虐( )
A.刺激了欧洲殖民者到来 B.加速了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
C.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兴盛 D.抑制了西方殖民活动的开展
15.蒙古人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以上史实( )
A.有利于理解蒙古征战所向披靡的原因 B.有利于了解蒙古帝国的的起源
C.说明了蒙古军事技术的遥遥领先 D.说明了蒙古军队的训练有素
16.下列对人类书籍发展历程的评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古埃及纸草书卷是书籍的雏形②简策和帛书一直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书籍形式
③书籍的普及有赖于造纸业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④印刷书的诞生具有革命性的转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鬻”。——《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把全国除了三辅、三河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十三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材料三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生在煤资源比较丰富的英国北部不完全是偶然的……政治本身的内在价值和贸易的兴起,两者结合使商人的政治力量大大加强,他们对规则加以干预和改变的力量也大大加强,而这些规则的改变就带动了17世纪英国金融和财政制度的改革。工业革命把英国从欧洲的边缘带入世界的中心,把一个不起眼的阴暗、潮湿的小岛变成了“日不落”的帝国。同时,在乔叟与莎士比亚文学中造就的仅六七百年的现代英语,通过殖民等渠道广泛传播,最终成为一种全球性语言。——摘编自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
材料二 下面是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情况表。
项目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及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生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政局动荡,导致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几经裁撤,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出台的速度也令人惊叹。加之卫生行政机构屡次变更,立法权限设置不明,导致法出多门,法律间冲突多次发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中国城乡分割严重,严重制约了公共卫生法律的实施。而且,公共卫生从无到有,从一种制度的建构到习惯的自觉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若不能辅之以民众自觉的参与,制度的施行与实效就不免大打折扣。
——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卫生立法摆脱了偏重保护皇权的窠臼,第一次站在保护民权的角度重新审视卫生法律的价值取向,卫生相关法律创设的步伐已经大大的加快了,并且建立起了以宪法为统领,包括卫生行政机构组织法、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卫生技术人员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卫生教育制度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卫生法律体系。1928年4月内政部设卫生司,掌管全国卫生行政事业,11月裁司设部,始称“卫生部”,与原内政部一同直隶于行政院,这是我国历史上专管卫生事业的部门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组成部门的地位进入公众视野。
——摘编自樊波《民国卫生法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公共卫生法制建设的背景,指出其局限。(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卫生立法的发展概况。(5分)
三、论述题(共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zsj 、国家zx 习jp 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jp 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二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世界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多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反映”“促进”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唐代出现“纳资代役”“和雇制”,这些新的制度使得政府放松了对工匠的控制,工匠和市场的关系密切,有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商业政策的转变,排除A项;唐代中期,两税法代替了租庸调制,材料中时间信息无法确定是唐代中期,排除B项;上述政策的转变会冲击官营手工业,不利于其规模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清代时以江南稻米为代表的粮食产量下降,主要依靠外地输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在明清时为经济发达地区,商业贸易繁荣,为了追求更高利润,多种植经济作物,C项正确;材料仅简单提及在清代,江南遇灾年需要输入稻米,但重要的还是平时性输入,自然灾害不是主要因素,并且这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受到商业发展影响,江南地区多种植经济作物,这不能说明江南农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排除B项;当时江南经济地位仍然领先全国,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40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论,认为中国在资产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还存在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还需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认识与当时中国的阶级力量状况、面临抗战的困境等现实情况有关,C项正确。据所学,三大改造时间是1953-1956年,排除A项;不仅仅是反帝反封建的需要,还与当时中国的实际息息相关,排除B项;此时尚未能建立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材料中的学者认为,狩猎时期人们迫于生活方式没过上定居的生活,但原始农业出现后则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即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C项正确;材料表述的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没有体现社会的内部分工,排除A项;家庭产生的因素很多,渔猎和采集只是其中一部分因素,排除B项;人类走向定居是材料说明的现象,材料更深层次的表达是农业的出现使得人类走向定居,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航路开辟后,非洲的象牙等资源流入欧洲,非洲人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欧洲殖民者经济掠夺的过程,也是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A项正确;欧洲人获得象牙体现的是经济的冲突而非融合,排除B项;非洲象牙流入欧洲突出表现的是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暴力掠夺而非平等的经济交流,排除C项;文化冲突与非洲人最终接受了基督教和《圣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从非洲统一组织大力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到非洲联盟大力推动非洲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一体化,这一演变反映了非洲国家从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到实现国家富强、追求全面现代化的努力,A项正确;“清除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而且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在非洲依然存在,排除B项;推动非洲国家的一体化,不等于实现了非洲一体化目标,非洲一体化仍然任重而道远,排除C项;当代区域集团化的典范是欧盟等区域集团或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初期,帝国主义在华享有特权,袁世凯独裁专制,破坏民主共和,违背民主政治要求,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进而说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任务极其艰巨,B项正确;1912年2月,清帝退位,君主专制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镇压国民党,解散临时国会,并未体现“袁世凯对外卖国的丑恶嘴脸”,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艰难,未涉及帝国主义“以华治华”策略是否得以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彭德尔顿法》是美国文官改革运动的重要法案,根据材料“任何公务人员无义务向政治基金会捐款或提供政治服务,也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无权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可以得出该规定有利于文官不受党派控制,政治上保持中立,有利于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C项正确;该规定是为了使文官政治上保持中立,并不会导致政党对政治的影响力削弱,排除A项;该法案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完善,排除B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部分国家汇率调整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镑危机是指英镑国际信用的下降,英国是最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英镑成为世界贸易最重要的货币,二次大战后,英国的经济贸易实力严重削弱,英镑地位每况愈下,而把英镑作为储备货币的国家,越来越多地抛售英镑,抢购黄金和其他硬币,迫使英镑不断进行贬值来调整对其他同家汇价,1949年,英镑大幅度贬值,对美元汇价一降再降,这些国家调整汇率是因为英镑的世界货币地位下降,根源在于国际经济结构的不平衡, B项正确;贸易赤字无从体现,排除A项;此时美元正在建立其世界货币地位,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1年(欧美国家)。据表格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完成之时,英国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这主要归功于英国的工业化水平发达,C项正确;材料不体现劳动力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城乡差距,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化水平对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唐初地方官员宋璟‘教人烧瓦,改造店肆,自是无复延烧之患’。此后,砖瓦房逐渐取代茅草屋成为广州民居主流。”可知,唐朝以前,人们居住房屋以竹茅为主,唐朝后,用砖瓦盖房,有效避免了火灾的发生,砖瓦房逐渐取代茅草屋说明有利于维护地方社会秩序,防止人们流离失所,D项正确;从来没有描述生态环境和中原文化传播信息,排除A项和B项;材料描述的是房屋的建造,没有体现城市商业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南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用以隔离患病之人的“六疾馆”,南宋地方官员为防范水灾引发疠疫,兴工清理沟渠等,这说明古代中国人已看到疫病对社会的危害,具有了从公共卫生角度对疫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意识,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最早设置专门机构来隔离病人,排除A项;“丰富的临床诊疗疫病经验”需要通过具体的治疗方法来体现,材料只体现了设立机构,以及官员改善环境,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对疫病的防治,疫情防治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信息“他认为,天赋人权,就是人民对政权有‘共有’的权力。依靠‘不良之政府’的改革,逐渐获取人权的想法,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谬想’。”可知孙中山认为天赋人权,是人民对政权有“共有”的权力,权力应掌握在人民手中,这一思想增强了其民权理论基础的深刻性,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孙中山的人权思想吸收了西方人权理论普世的价值观,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平民对国家政权的“共有”,但不能体现是否是为了“重视唤醒民众进行革命”,排除C项;材料侧重强调平民的政治权力,与西方文明人性解放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至1780年(美洲、欧洲)。由材料中“天花等传染病开始在美洲肆虐”“死亡率极高”等信息可知,在欧洲殖民者到来后,传染病的肆虐导致了当地原住民的大量死亡,从而加速了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这是欧洲殖民者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B项正确;传染病的肆虐与“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因果倒置,排除A项;美洲殖民地经济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才是三角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逻辑关系颠倒,应该说传染病的肆虐促进了西方殖民活动的开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史(蒙古)。据材料“蒙古人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可以看出正是因为蒙古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坚韧耐劳的性格,使得其军队战斗力强,根据材料“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也可以看出蒙古军队旺盛战斗力的原因,这些能让人们较好理解蒙古征战所向披靡的原因状况,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蒙古人战斗力强悍的原因,无法得出帝国起源,排除B项;旺盛的战斗力和动力,不能说明军事技术的领先,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蒙古军队的训练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正确的关于人类书籍发展历程的评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纸草书卷,是书籍的雏形;书籍的普及有赖于造纸业发展和印刷术的发明;印刷书的诞生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因此,①③④评述正确,C项正确;中国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简策、帛书。公元前2世纪,中国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105年,东汉蔡伦在前人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②说法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7.(1)说明:建立军功爵制度,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2)影响:维护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改善吏治,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
【详解】(1)本题是说明类的材料分析题。说明:根据“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得出建立军功爵制度,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根据“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田里不鬻”可得出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结合所学可得出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2)本题是影响类的材料分析题。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维护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根据“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得出改善吏治,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结合所学可得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本题是评价类的材料分析题。意义:根据“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得出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根据所学可得出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等。
18.(1)原因:煤炭资源丰富;政治制度先进;贸易兴盛;政府的支持。(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促使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工厂;确立其殖民霸主地位。
(2)变化:企业数量减少;产量和投资额增多;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原因:根据材料“煤资源比较丰富的英国北部”可分析出煤炭资源丰富;根据材料“政治本身的内在价值和贸易的兴起,两者结合使商人的政治力量大大加强”可分析出政治制度先进,贸易兴盛;根据材料“他们对规则加以干预和改变的力量也大大加强,而这些规则的改变就带动了17世纪英国金融和财政制度的改革”可分析出政府的支持。影响: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分析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促使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工厂;根据材料“把一个不起眼的阴暗、潮湿的小岛变成了日不落的帝国”可分析出确立其殖民霸主地位。
(2)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后期美国。变化:根据材料“808、669”可分析出企业数量减少;结合图表数据可分析出产量和投资额增多;结合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可分析出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19.(1)背景:政局动荡,中央机构不断调整;战乱不断,卫生环境差;中央集权削弱,公共卫生法律实施范围受限;国民卫生意识欠缺。(任答两点)
局限:卫生行政组织紊乱;立法重复、混乱;存废过于频繁;立法过于仓促,忽视了民众的接受程度;立法与社会严重脱节。(任答两点)
(2)概况:制订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卫生法规;逐步建立起以维护民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卫生法律体系;将专管全国卫生事务的机构提升到中央政府组成部门的地位和高度。(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任答三点)
【详解】(1)本题是列举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准确的时空是:近代中国。背景:根据材料“民国政局动荡,导致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几经裁撤”得出政局动荡,中央机构不断调整;根据“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中国城乡分割严重,严重制约了公共卫生法律的实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军阀分裂割据时期,公共卫生法律实施范围受限;根据“若不能辅之以民众自觉的参与,制度的施行与实效就不免大打折扣”可知国民卫生意识欠缺。
局限:根据材料“国民卫生意识欠缺……生行政机构屡次变更”可知卫生行政组织紊乱;根据“立法权限设置不明,导致法出多门,法律间冲突多次发生”可知立法重复、混乱;存废过于频繁;根据“公共卫生从无到有……制度的施行与实效就不免大打折扣”可知立法过于仓促,忽视了民众的接受程度。
(2)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准确的时空是:中华民国时期。根据材料“第一次站在……卫生法律体系”可知制订了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卫生法规;逐步建立起以维护民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卫生法律体系;根据“1928年4月内政部设卫生司……进入公众视野”将专管全国卫生事务的机构提升到中央政府组成部门的地位和高度。
20.示例(供参考)
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
论述:世界不同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明成果,如东方的古代中华文明、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各文明中心在吸取其他地区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中国古代儒家吸收佛教教义等而使儒学得到发展。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取得一系列重要文化成就。各文明中心对周边区域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中华文明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希腊文明对地中海地区特别是罗马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世界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多元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需要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首先,考生要从题中所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观点,如根据材料一“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材料二“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等可以得出观点——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然后,考生需要结合题目所给的信息和所学,运用唯物史观,论述个人观点,如用具有代表性的史实,分析文明多样性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发展趋势等;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总结、升华个人认识,如明确世界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多元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等。解题过程中注意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