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训练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训练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心,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
A.刘邦 B.李世民
C.朱温 D.赵匡胤
2.据史料记载,1000多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北宋的都城是( )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北京
3.如果请你为完颜阿骨打写一份人物简介,合格的是( )
A.契丹族首领,建立辽国
B.党项族首领,建立大夏国
C.女真族首领,建立金朝
D.蒙古族首领,建立元朝
4.陆游的《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诗中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分界线的一端(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5.下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西夏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6.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绍兴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夏协议 D.雁门关协议
7.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
A.党项族 B.女真族 C.匈奴族 D.契丹族
8.图3所示为政权并立的示意简图。偏安江南的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多有和战。据此判断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A.宋夏发生澶州之战 B.宋金分界线是长江
C.宋向金朝皇帝称臣 D.辽宋对峙局面形成
9.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纸币“交子”的出现 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筒车的广泛应用
1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2.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3.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今日邵阳·今昔变化》称,唐宋时期,邵阳境内的造纸业、刻书业等手工业生产有一定规模,多种果树开始人工栽培,粮食生产发展到“稻粟再熟”。促进该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占城稻推广到全国 B.中亚的胡萝卜、大蒜等开始传入
C.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D.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农村
1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朝( )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界贸易繁荣
16.“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隋唐实行科举制 形成了人人平等的杜会
B 文成公主进藏 中央实现了对西藏的行政管辖
C 宋太祖实行“杯酒释兵权” 导致地方藩镇割据
D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反映了北宋城市经济繁荣
17.《中国诗词大会》是大家喜欢的一档节目,有一位宋朝词人的词常在节目中出现。这个人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同时也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位词人是( )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白居易
18.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被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下图中( )
A.A B.B
C.C D.D
19.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这座都市是( )
A.唐代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代大都
20.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有1 400余处,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唐朝开明的对外政策 B.元朝便捷的交通
C.宋朝繁荣的商业 D.明朝农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代时,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下图所示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有哪些?
(2)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行业是什么?宋朝时哪一种粮食作物是这一行业的支柱?
(3)为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试举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当时海外贸易得以繁荣的技术因素是什么?
(4)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22.科技成就与文化交流齐头并进,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8,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其发生的历史时期。
【材料二】
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指南针在内的航海技术也很重要。最后,穆斯林商人和水手从事贸易的积极性,也加速了海外贸易的发展……结果,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通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
这一文明中的火药、指南针等不是被埋没,而是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对欧洲,然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我们不该忽视这样一个事实:整整1000年(6-16世纪),中国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世界领先位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请举例说明材料三观点。
2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所示发明最早出现在何时 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对此进行了改进
(2)图2所示发明在战国时被称为什么 指南针何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图3所代表的发明出现于何时 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4)图4所示发明的出现与图5、图6中的哪位人物有关
(5)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6)科技是创新的结果,面对祖先的荣誉与激烈的科技竞争现实,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答案
1-5DCCDB 6-10BBCDB 11-15BDBCB 16-20DACBB
21.(1)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农业;水稻。
(3)市舶司;广州(或泉州);指南针的使用。
(4)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
22.
(1)马可波罗来华;元朝
(5)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促进了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兴盛;推动中国对外交通从单一陆路方式到水陆病句,加强对外联系;同时也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促进社会变革。
(3)除上述示例外,在同一时段范围内的中外交往事件均可列举。
答案一:玄奘西行,推动佛教传播和文化交流;
答案二:日本派遣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促进中日友好交往;
答案三:马可波罗来华,推动中西与文化交流;
23.(1)西汉。图6(蔡伦)。
(2)司南。北宋末年。
(3)唐朝。唐朝末年。
(4)图5(毕昇)。
(5)对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6)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