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18.0分)
1. 央视《国宝大会》(第二季)“舟楫千里”节目介绍:隋炀帝开了许多新的河道,连接了原有的自然和人工河道,开通了一条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该“大动脉”指( )
A. 都江堰 B. 赵州桥 C. 大运河 D. 长城
2. 博物馆见证历史风华。某博物馆计划推出唐代专题展览,根据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民族交融 B. 对外交流 C. 经济繁盛 D. 多彩艺术
3. 据陈元靓《事林广记》记载,某朝“万里车书新一统”,开创了中央王朝与蒙古、中亚、西藏等地区关系的新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材料描述的王朝是( )
A. 唐朝 B. 北宋 C. 元朝 D. 清朝
4. 对联蕴含历史信息。如图对联称赞了一位打败占据台湾38年西方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开台圣王”指(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5. 史学界将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含义指( )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 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D.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表)。“新的高度”体现的是( )
人物 主要活动
康有为 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
梁启超 《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
A. 宣传维新启蒙思想 B. 推动民主共和传播
C. 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D.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7.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A. 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 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 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8.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派针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当时,中共的态度是( )
A. 扰乱形势,积极救蒋 B. 讨伐张杨,震慑中共
C. 扩大事态,挑起内战 D. 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9. 在自贡市某校举办的“讲好家乡历史人物故事”征文比赛中,某同学搜集了如下材料,据此推断他的征文题目为( )
A. 《北伐建奇功,秋收总指挥——卢德铭》
B. 《烽火长征路,遵义洒热血——邓萍》
C. 《走进千年盐都,寻找盐的味道——抗日献金》
D. 《537.7高地!——听太公讲那抗美援朝的事》
10. 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装配出了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之后,新中国汽车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就(见表)。这主要得益于( )
项目
年份 汽车总数 解放牌汽车(整车) 吉斯150型汽车(仿苏)
1955 61 61
1956 1654 1225 429
1957 7904 6227 1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改革开放 C. “三步走”战略 D. 西部大开发
11. 据统计,1979年秋,小岗村全队共收粮食13.2万多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5年产量的总和;向国家出售粮食2.99万斤,是任务的10倍;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元上升到400元,“讨饭庄”一跃为“冒尖庄”。小岗村成为“冒尖庄”的主要原因(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三大改造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有企业改革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战略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外交战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促成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3. 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基础,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英国“宪政”的奠基性文件之一。材料中的“它”指( )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1787年美国宪法
14.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衔接并交错在一起的,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加大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达到了一定程度。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
A. 范围广规模大进展快 B. 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
C. 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D. 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15.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改革宣言。从法令内容上看,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改革最终使2100万农奴获得了解放,促使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这反映了俄国( )
A. 推行文化教育 B. 废除农奴制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向西方学习
16. 《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为此,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急剧的转变”表现为(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开始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D. 采取计划经济体制
17. 《国际关系史》(第七卷)指出: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宣称,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且没有“地理界线”。这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 )
A. 控制欧洲 B. 干涉亚洲 C. 独霸美洲 D. 称霸世界
1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为了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其成员国的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
A. 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B.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 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19.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国防近(现)代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设计了以下任务,请你参与。
任务一【自主梳理——早期军事近代化】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一批握有实权的清朝官员,力争恢复旧秩序,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和学习西方的科技,创办近代企业,推行军事现代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人物 时间 主要活动 口号
曾国藩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 ______
▲ ______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
张之洞 1887年 广东水师学堂
(1) 请完善表格“▲”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推行军事现代化”的主要举措。
任务二【情境再现——人民军队新型化】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古田会议解决了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铸造了人民军队的军魂。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所做的成功探索。(选取两幅及以上图片,简要说明)
任务三【成果汇报——钢铁长城筑国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在国防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在国防建设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探究活动,谈谈你对国防近(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将这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
———摘编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依据金九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等绘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大航海时代”,试拟一主题,并加以说明。(选取两个及以上信息,中外关联,主题明确,表达成文,言之有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在四川成都地区修筑的水利工程,排除A。
B.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排除B。
C.根据材料“隋炀帝开了许多新的河道,连接了原有的自然和人工河道,开通了一条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及所学可知,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故C正确。
D.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A
【解析】A.根据图示“文成公主塑像”“《步辇图》”“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及所学可知,三者都反映的是唐王朝与吐蕃地区的民族交融关系,故A正确。
B.材料未涉及唐朝对外交流的信息,排除B。
C.材料体现不出唐朝经济繁荣的信息,排除C。
D.材料并不是强调唐朝时期多彩的艺术特征,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唐朝民族关系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唐代民族关系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3.【答案】C
【解析】A.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
B.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并未实现国家大一统的局面,排除B。
C.根据材料“开创了中央王朝与蒙古、中亚、西藏等地区关系的新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及所学可知,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故C正确。
D.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元朝的建立及统一中国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元朝的建立及统一中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4.【答案】B
【解析】A.明代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地区组织军民沉重的打击了倭寇,排除A。
B.根据题干“打败占据台湾38年西方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历史信息,故B正确。
C.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排除B。
D.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5.【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所学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后,清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由主权独立完整的封建国家逐渐变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面临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故A正确。
B.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
C.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将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化的深渊,排除C。
D.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影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中外纪闻》《时务报》”及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展了维新思想的启蒙宣传,故A正确。
B.资产阶级革命派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排除B。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进一步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排除C。
D.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影响,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马关条约》的影响,识记理解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B
【解析】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属于戊戌变法的影响,排除A。
B.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B正确。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C。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属于五四运动斗争的内容,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D
【解析】A.“扰乱形势,积极救蒋”属于亲美派的主张,排除A。
B.“讨伐张杨,震慑中共”属于亲日派的主张,排除B。
C.“扩大事态,挑起内战”属于亲日派的主张,排除C。
D.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及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联蒋抗日的主张,积极努力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9.【答案】D
【解析】A.《北伐建奇功,秋收总指挥——卢德铭》,描述的是北伐战争和秋收起义的历史信息,排除A。
B.《烽火长征路,遵义洒热血——邓萍》,描述的是红军长征的历史信息,排除B。
C.《走进千年盐都,寻找盐的味道——抗日献金》,描述的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信息,排除C。
D.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最可爱的人”可知,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537.7高地!——听太公讲那抗美援朝的事》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
10.【答案】A
【解析】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装配出了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之后,新中国汽车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就。这主要得益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故A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排除B;“三步走”战略提出是1987年,排除C;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新中国汽车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11.【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小岗村成为“冒尖庄”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故C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A;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排除B;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小岗村成为“冒尖庄”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答案】C
【解析】A.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
B.1954年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排除B。
C.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正确。
D.2013年10月2日,中国国家zx 习jp 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它”指《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故B符合题意;1215年英格兰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排除A;《独立宣言》是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排除C;1787年美国宪法与英国无关,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中的“它”指《权利法案》。
14.【答案】D
【解析】据题干“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加大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达到了一定程度”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不是范围广规模大进展快,排除A;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是特点,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15.【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农奴购买土地的价钱高于当时的地价,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不是推行文化教育、加强中央集权、向西方学习,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
16.【答案】B
【解析】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急剧的转变”表现为实施新经济政策。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B符合题意;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1921年,排除A;开始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28年,排除C;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是斯大林,与列宁无关,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
17.【答案】D
【解析】A.美国意图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排除A。
B.“干涉亚洲”只是美国称霸的手段之一,并不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实质,排除B。
C.“独霸美洲”并不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实质,“门罗主义”是美国独霸美洲的政策,排除C。
D.根据材料“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且没有‘地理界线’。”及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大发表,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美国旨在通过冷战政策建立以自己为首的单极世界,称霸世界,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理解美国冷战政策的实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C
【解析】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其成员国的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欧盟的成立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排除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倡议提出的,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19.【答案】【小题1】自强
【小题2】李鸿章
【小题3】
【解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广东水师学堂”反映的是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根据材料“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广东水师学堂”可知,洋务派“推行军事现代化”的主要举措是创办军事工业;培养新式海军。
(2)根据材料“南昌起义朱德手枪实物”及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根据材料“三湾改编旧址”及所学可知,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根据材料“井冈山纪念馆”及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材料“古田会议决议案”及所学可知,古田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1929年12月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大会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殊国情中建党、建军的历史性难题,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可得出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根据材料“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可得出大批科学家的艰辛付出;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根据材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在国防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得出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国防现代化的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国防现代化的建设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防建设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等方面说明。
故答案为:
(1)人物:李鸿章;口号:自强。主要举措:创办军事工业;培养新式海军。
(2)图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图二: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图三: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图四: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殊国情中建党、建军的历史性难题,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3)主要原因: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大批科学家的艰辛付出;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国防现代化的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国防现代化的建设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防建设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等。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古田会议的历史意义,新中国在国防建设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意义,理解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理解古田会议的历史意义,理解新中国在国防建设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解释素养。
20.【答案】根据材料“大航海时代”“中国、郑和”“西方、哥伦布、美洲的发现、麦哲伦”“走向会合的世界”可得出观点: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地理大发现对全世界,尤其是欧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它让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活动进入了数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总结升华。
故答案为:
观点: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阐述: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地理大发现对全世界,尤其是欧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它让地中海沿岸的经济活动进入了数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由此可见,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