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答案)

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
历史试题 2023.6.8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阅读《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各区域文明产生的时期大致相同 ②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特点
③商业发展决定文字的消失或延续 ④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在世界历史上先后兴起了一个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下列选项中对这些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波斯帝国大力推广希腊文化 B. 亚历山大帝国以基督教作为国教
C. 罗马帝国商人曾到达洛阳 D. 奥斯曼帝国被拜占庭帝国所灭
3. 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这反映了
A. 中国商品优势明显 B. 阿拉伯帝国沟通世界贸易
C. 奥斯曼帝国商贸繁荣 D. 商业革命逐渐兴起
4.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A. 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B. 王权的削弱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 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 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5. 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曾在他的长诗中写道:“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这首诗描写的是
A. 墨西哥浮动园地 B. 印加的马丘比丘遗址
C. 玛雅的波南帕克神庙 D. 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
6. 15世纪以后,欧洲人普遍认为,占有货币,就占有一切,黄金能够“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 天主教会宣传 B.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 新航路的开辟 D. 人文主义思潮的流行
7. 下图是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画中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对该版画表述正确的是
A. 能够证明西班牙是航海贸易强国 B. 属于文献史料,其主观性比较强
C. 能够反映菲律宾独立斗争的史实 D. 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贸易
8. 古代思想家以及大多数人认为,宇宙是由神秘力量所驱使,人类对这种力量几乎无法理解且无法控制,但是,在1660年前后,一种机械的自然观荡涤了神秘主义。自然界被认为像最精致的机械钟一样运转,大自然本身可以被人类充分理解。这一现象说明
A. 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 工业文明显现曙光
C.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D. 科学革命解放思想
9. 外国学者对西方某国政治近代化的道路有如下的评论:“这是反面经验,因为它引发了反对它的民族主义;但也是正面经验,因为在占领者走后……在政治辩论中,祖国、人民、民族、个人自由等概念具有重要地位。”这段评论描述的是
A. 光荣革命实现英国政体的转变 B. 美国联邦宪法颁布的伟大意义
C. 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 D.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0. 巴黎公社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巴黎公社还确立了公社社员政治地位平等的观念,明确行政和管理不是工人高不可攀的事情。这说明巴黎公社
A. 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首次伟大尝试 B. 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 确立了无产阶级在政权中的主体地位 D. 贯彻了三权分立制的政权运作原则
11.口述史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一种研究方法。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整理了大量一战老兵的采访录音,为观众呈现了极度真实的战争体验。下列哪个表述不符合士兵个人感受
A.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B.塞尔维亚那儿发生的枪杀,不是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自己的事儿吗?
C.我有两次中毒气,但是我并不担心,我只能尽力做到最好。
D.倘若一名军人1914年退伍回家,1917年又重新回到战场,他完全认不出来这是同一场战争。
12. 1925年,苏联农业播种面积已恢复到1913年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与一战前5年的年平均产量相比有所提高,1925-1926年的农业总产值达到1913年的112%,其中农业产值增加7%,畜牧业产值增加21%。这些数据反映了苏联
A. 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C. 农业集体化受到极大阻碍 D. 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13. 美国史学家派克斯评价:“墨西哥的改革运动在整个19世纪中是说法国话的,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开始说俄国话了。”该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 )
A. 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B. 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色彩
C. 将墨西哥的主权出卖给俄国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14.图1反映了法国、德国和美国关税税率(%)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最可能是
图1
A.1820—1825年 B.1926—1931年 C.1939—1944年 D.1946—1951年
15.美国的外交倾向往往不受总统更换的影响。1955年初,美国正式在亚洲地区实施海外教育项目,强调“通过分享知识、技能和技艺,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要“促进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更好的理解;增进美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间的相互了解”。据此可知,该项目
A.扩大了北约的势力范围 B.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延续
C.标志冷战重心转向亚洲 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16.曾任美国商务部长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夏皮罗说:“全球化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当前市场已经或者接近全球化,但是,世界仍然围绕主权国家运行,各国政府拥有设立市场条款的权力,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要受其影响”。这表明
A.发达国家仍主导着全球化进程 B.全球化与国家主权之间冲突剧烈
C.经济全球化推进面临现实困难 D.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52分。其中第17、18题14分,第19、20题各1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不但数量增多,规模也迅速扩大。这显示出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的改善。城市容纳了法院(包括市政法院)、医院、宗教团体或行业协会之类的兄弟会等组织机构。此外,大多数城市除了“中产阶级”或“市民”之外,还生活着数量相对较多的神职人员……在波兰,除了早已出现的450座城市外,1450年到1550年间又增加了约200座新城市……但即便在那里,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依旧相当小,不到总人口的15%。1500年,只有6%的欧洲人居住在人口超过1万的城镇。
材料二
14世纪后,欧洲人口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然后开始增长……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1350年到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少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简要分析12—13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新变化。指出这些变化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6分)
18.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汤显祖(1550—1616)生活在明朝晚期。少年时代的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响,“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1583年汤显祖中进士,1591年因抨击朝政,被贬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汤显祖的剧作多作于为官闲暇时间,1598年完成杰作《牡丹亭》后,终因触怒权贵而愤然辞官,回到故乡江西临川。汤显祖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以戏曲成就为最。《牡丹亭》与《紫钗记》歌颂爱情,是儿女风情戏,《南柯记》与《邯郸记》针砭时弊,为社会风情剧,四剧皆有梦境,合称“临川四梦”。市井百姓、文人学者无不赞其“技出天纵、匪由人造。”“《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
——摘编自徐朔方《汤显祖年谱》
材料二
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中部的市民家庭,为谋生步入剧坛。作为职业戏剧创作者,莎士比亚戏剧深受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作品影响。他一生与戏剧、剧团、剧场密不可分,一共完成了37部剧作,以独特的方式在舞台再现了新兴市民阶级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观。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为了使剧本剧情更加贴近16世纪的英格兰市民社会,莎士比亚努力摆脱古典戏剧的束缚,自由剪裁拼合人物,插入各种细节,比如苏格兰的五步舞,下半身套着灯笼裤的德国人。莎士比亚在贵族与平民、古典传统与现代民众等方面找到了新的平衡,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摘编自李伟民《中西文化语境里的莎士比亚》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异同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背景。(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当时人们对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印象,因而以“革命”一词加以表述。汤因比在论述工业革命的后果时讲道:“首先令人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人口更快地增长……其次我们注意到,农业人口相对地或绝对地减少。在工业中,最重要的现象则是,由于机器的发明,工厂制代替了家庭手工业制度。”可见,最初研究工业革命的学者,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并且认为,“这些变化……是突然的和猛烈的。一些伟大的发明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总之,这一批人把工业革命看成英国经济发展的飞跃,是明显的转折。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19世纪50年代,出现“资本主义";这个词。“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还要更晚一些,虽然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
——摘编自[美]R·R.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变革被称为“工业革命”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呈现特征,并运用唯物史观解释“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4分)
20.(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美国总统 外交观点
1796年 华盛顿 奉行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卷入任何洲的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
1823年 门罗 “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1918年 威尔逊 “为永远是我们自己国家生活基础的原理与理想而战。我正在试图给世界送去自由和良知以及无私服务于世界的礼物。”
1947年 杜鲁门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装的少数人集团或外来压力所实行的征服行动。”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A B B D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B B B C
二、非选择题
17.(12分)
(1)特征:发展速度快,数量多,规模大(2分);组织机构众多;主要由市民和神职人员组成;城市人口较少。(其余任意两点2分,共4分)
主要原因:封建社会走向稳定,社会治安改善;封建经济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任意2点2分)
(2)新变化:人口恢复增长;工商业(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商人阶层的力量不断增强;君主统治加强;现代国家的雏形开始出现。(任意3点3分)
历史影响:促进工商业阶层兴起,促进商品经济繁荣(有利西欧社会经济繁荣;为欧洲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创造条件);有利王权加强和民族国家形成;兴办大学,促进了世俗教育发展;孕育近代社会因素,推动欧洲近代社会转型。(任意3点共3分)
18.(14分)
(1)同:戏剧作品数量多;成就高;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受到广大市民阶层欢迎。
异:汤显祖为士大夫身份,文学作品是其官场受阻后的业余创作;莎士比亚为职业剧作家,一生围绕剧场;汤显祖深受儒道思想影响;莎士比亚受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影响。 (8分,每点1分)
(2)莎士比亚: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兴起;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国积极对外殖民;古希腊戏剧理论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个人才能与生活经历。(6分,任答3点)
19.(12分)
观点:美国外交从奉行孤立主义到谋求世界霸权。(或:美国随着实力的增强,其霸权野心不断扩大。)(2分)
论述:独立之初的美国,由于政治局势不稳定,经济、军事实力较弱;美国把保持中立、不卷入外界军事冲突(孤立主义)作为主要外交政策,为美国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2分)
19世纪前期,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和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美国外交推行门罗主义,不容许欧洲列前干涉美洲事务,企图把美洲纳入其势力范围。(2分)
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实力增强;一战后提出“威尔逊主义”,企图领导世界,对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深刻影响。(2分)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与苏联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日益加剧;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企图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美国通过冷战,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造成了世界局势的紧张。(3分)
综上所述,美国随着实力的增强,其外交政策不断变化,反映其霸权野心的不断扩大。
20.(14分)
(1)原因:人口革命,工农业人口比例改变;生产组织革命,工厂制代替家庭手工业制;生产动力革命,蒸汽动力代替人力和自然力:伟大的发明都是短时间内完成的。 (4分)
(2)变化:国民总收入增长了近8倍;第二、三产业较大幅度增长;农业林业渔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制造业、煤矿业和建筑行业成为主导产业;贸易和运输业、来自政府、专业机构、国内服务行业以及海外的收入增长明显。(3分)
原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海外殖民地和市场广阔;工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服务性行业快速发展。 (3分)
(3)特征:思想领域思潮竞起、百家争鸣。原因:新旧势力矛盾尖锐,社会运动频繁发生;工业革命开展;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人运动的发展;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4分)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