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中的玉器,其化学成分与新疆和田玉一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牙璋有着惊人的相似。可知中国文明内部(  )
A. 审美观念一致 B. 南北差异巨大 C. 中原文化领先 D. 有着密切联系
2. 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A.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B. 汉字都来源于象形文字
C. 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 汉字是我国唯一的文字
3. 武王克商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活动。荀子说,周公(武王之弟)当政时曾封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可见分封制的实行重视(  )
A. 论功行赏 B. 血缘关系 C. 扩充疆域 D. 君主集权
4. 观察图片,其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诉求是(  )

A. 盐铁官营 B. 民族交融 C. 国家统一 D. 轻徭薄赋
5. 这个巨大工程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该工程的中心位于(  )
A. 北京 B. 长安 C. 洛阳 D. 开封
6. 观察唐宋时期元日(元旦)活动的变迁,其(  )
唐 宋
长安城里各家各户要悬幡立竿,设丰盛的家宴,举家同庆 宋人“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
A. 打破了坊市功能界限 B.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 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D. 扩大了城市消费市场
7. 阅读材料,其描述的是(  )
装载物品: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
访问地区:今天的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等国
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

A. 鉴真东渡 B. 玄奘西行 C. 郑和下西洋 D. 张骞通西域
8. 观察图片,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藏汉友谊 B. 丝路维护 C. 清代疆域 D. 边疆治理
9. “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与之相关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1895-1898年,中国社会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强学报》等,它们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
A. 师夷长技 B. 变法维新 C. 民主科学 D. 马克思主义
11. “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意识体现在(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12. “地敷轮轨康庄路,杆线架悬引电流。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描绘的是(  )
A. 火车 B. 汽车 C. 电车 D. 轮船
13. 他们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他们被誉为(  )
A. “最可爱的人” B. “两弹元勋” C. “党的好干部” D. “杂交水稻之父”
14. 观察图表,其反映的主题是(  )
1979年,在大渡河钢铁厂等单位进行扩权试点;
1982年,在国营工业中推行以利润和产值指标为主的经济承包,实行利改税;
1984年,在嘉华水泥厂等单位进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试点;
1985年,在全省率先探索股份制经营,并于1988年正式组建了首家规范化股份制企业——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四川峨眉山盐化集团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西南首家、全国第三家异地上市公司。

A. 包干到户 B. 国企改革 C. 市场经济 D. 平均主义
15. 英国文化大盗斯坦因于1934年在伊朗南部马拉米尔城附近的莎米神庙发现一尊2世纪的帕提亚贵族青铜塑像,其服饰雕刻手法明显承袭希腊风范。该发现反映了(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罗马帝国扩张 C. 阿拉伯帝国扩张 D. 古巴比伦王国兴盛
16. 公元前5世纪,雅典开始向担任公职和出席公民大会者提供一定津贴。公元前5~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创作了他们最伟大的作品,戏剧、哲学和雕塑也正走向辉煌。可知(  )
A.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B. 哲学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C. 政治制度为文化发展创造条件 D. 杰出人物能创造辉煌文明
17.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长远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达 伽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的经济打击。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B. 为文艺复兴提供经济基础
C. 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 D. 使欧洲商业贸易中心转移
18. 1866年官方调查报告指出:“因沿途城镇、村庄与住户排放污水,泰晤士河总是污浊不堪。在受到如此严重的污染之后,河水却又被抽取,用沙过滤后,输入伦敦,供家庭使用。”这反映了(  )
A. 城市经济和谐发展 B. 工业技术不断提高 C. 城市化进程较缓慢 D. 工业化的消极影响
19. “欧洲问题除了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外,还将对美国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美国的剩余产品将不再有市场,失业、衰退将接踵而至。”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发起了(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 B. 罗斯福新政 C. 马歇尔计划 D. 欧洲一体化
20. “宇宙间物质的每一粒子都和其他的每一粒子相互吸引。它们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相关理论来自(  )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人间喜剧”
C. 《最后的晚餐》 D. 《物种起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
21. 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孝敬父母、尊敬长上等),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材料二】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方方面面。他们开办宗教学校,讲授基督教义,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教会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欧社会教化的异同点。
(2) 综上探究,古代世界文明发展有怎样的基本特征?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如何办报,维新人士认识上有一个变化。起初,他们以为变法“非自京师始,非自王公大臣始不可”,因此把办刊地址设在北京,对象也以朝廷大员为主。但一开始效果不佳,即便赠送,每日也不过“三千张开外”。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派开始对报刊内容进行扩充,中外大事皆可见诸报端;受众面也发展至各类士绅、普通商贾、书院学堂学生等;影响范围日益扩大,由京师逐渐发展至上海、天津甚至更远的四川等地。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二】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之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革命派要唤起民众是有困难的。在维新运动失败后,许多爱国维新人士如章太炎等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迅速从维新转向革命。孙中山早年就接受过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并曾试图改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邹容则深受谭嗣同献身变法的牺牲精神的鼓舞,决心继起救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涂鸣皋《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派办报过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阐述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
(3) 综上探究,近代化探索具有怎样的历史特征?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划分标准,中国1978年恩格尔系数为63.9%,属于贫穷国家,没有解决温饱。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是由温饱不足倒逼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开始将基层探索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分配自留地等有效改善人民生活的经验,逐渐向全国农村推广,并将“利用香港、发展内地”的局部开放政策也从经济特区向东部沿海港口城市、沿江内陆和沿边城市逐步推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时,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摘编自杜玉华《“三个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历史性成就的三维分析》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我党对小康社会的论述发生了怎样的飞跃?
(3) 综上探究,我国就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向世界展示了哪些智慧?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农民结婚和处理自己家庭事务时不必取得地主的许可;在财产权方面,农民享有动产、不动产的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材料二】新的生产关系建立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19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建立起地方自治机构,司法机关也进行了改革。从1861-1881的20年间,纺织机械设备得到更新,大规模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1900年工业总产值是1860年的6倍。铁路总长度从1860年的1500公里增加到1892年的30000公里以上。出卖劳动力的贫农增多,逐渐转变为工业无产阶级,为俄国新的变革积蓄力量。
(1) 材料一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哪件大事?概括农民自由权利的表现。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一的影响。
(3) 举例说明材料二中“为俄国新的变革积蓄力量”的表现。
25. 请你从下面4幅图片中任意选取1幅或2幅图片,依据该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规律或两幅图片之间的联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80~12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材料“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中的玉器,其化学成分与新疆和田玉一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牙璋有着惊人的相似”可知,虽然地域不同,但出土的玉器和牙璋仍有着相似之处,这说明中国文明内部有着密切联系,D项符合题意;审美观念一致说法太过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地文物的相似之处,南北差异巨大与材料信息相违背,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不出中原文化领先,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特点,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要知道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答案】A
【解析】观察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汉字“鱼”字从甲骨文先后演变为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其演变历程由繁到简,体现了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故A符合题意;汉字有多种造字方法,排除B;汉字的演变是由繁到简,排除C;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的说法错误,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3.【答案】B
【解析】武王克商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活动。荀子说,周公(武王之弟)当政时曾封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可见分封制的实行重视血缘关系,分封的诸侯大多是宗室成员。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分封制的实行重视论功行赏、扩充疆域、君主集权,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分封制的实行重视血缘关系。
4.【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秦半两钱”体现了秦朝统一文字的措施;图片“‘汉并天下’瓦当”反映的是汉朝的一统天下;故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诉求是国家统一,C符合题意;盐铁官营与“秦半两钱”无关,A排除;民族交融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B;汉朝轻徭薄赋,秦朝赋税沉重,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和汉朝的统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和汉朝的统治。
5.【答案】C
【解析】根据“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可知,隋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始开凿大运河。自605年起,隋炀帝下令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C符合题意;北京是大运河的北边的端点,排除A;长安是隋朝的都城,与大运河无关,排除B;开封不是大运河的中心,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以及意义,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以及意义。
6.【答案】D
【解析】据题干“长安城里各家各户要悬幡立竿,设丰盛的家宴,举家同庆”“宋人‘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长安城里各家各户要悬幡立竿,设丰盛的家宴,举家同庆。到宋朝时,不论贫富,人们都外出游玩,这说明扩大了城市消费市场。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元日(元旦)活动扩大了城市消费市场,不能说明元日(元旦)活动打破了坊市功能界限、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元日(元旦)活动扩大了城市消费市场。
7.【答案】C
【解析】A鉴真东渡日本与题意不符,排除A。
B.玄奘西行天竺与题意不符,排除B。
C.这支队伍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访问过今天的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等国,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材料描述的可能是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曾访问过。C符合题意。
D.张骞通西域,没去过今天的越南、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坦桑尼亚等国,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D
【解析】武则天时,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天山北路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北庭都护府;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为了加强对今新疆地区的管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可见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不同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D项正确;藏汉友谊不能准确全面概括图片信息,排除A项;“驻藏大臣”与丝路维护无关,排除B项;北庭都护府与清代疆域无关,“驻藏大臣”“伊犁将军”是边疆管辖措施,不是疆域边界或特点,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清朝的边疆管辖,重点掌握两个时期的边疆管辖措施及其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清朝的边疆管辖,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宝岛香港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可知,此战指的是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炮轰广州城,挑起鸦片战争。到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和关税主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与割占香港岛无关,排除BC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B
【解析】1895年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故B符合题意;师夷长技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A;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C;马克思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时务报》、戊戌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时务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时务报》《国闻报》《强学报》等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变法维新。
11.【答案】C
【解析】中华民国八年是1919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中的口号。故C符合题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排除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出自1913年孙中山的《讨袁檄文》,排除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1924年开始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华民国八年是1919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中的口号。
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地敷轮轨康庄路,杆线架悬引电流。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可知这是有轨电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C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火车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汽车动力分别是蒸汽机、内燃机,和材料中的“杆线架悬引电流”不符,排除AB。轮船是在水中行驶的,不符合材料中的“陆行舟”,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需要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13.【答案】A
【解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故A符合题意;“两弹元勋”是邓稼先,排除B;“党的好干部”是焦裕禄,排除C;“杂交水稻之父”是袁隆平,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14.【答案】B
【解析】由“在大渡河钢铁厂等单位进行扩权试点;在国营工业中推行以利润和产值指标为主的经济承包,实行利改税;1993年,四川峨眉山盐化集团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西南首家、全国第三家异地上市公司”等可以看出,材料是四川省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有扩大企业生产自主经营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股份制公司;建立上市公司等,B符合题意;包干到户是国家对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排除C;平均主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
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东征,历经10年,灭亡包括埃及、巴比伦在内的庞大的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故“莎米神庙发现一尊2世纪的帕提亚贵族青铜塑像,其服饰雕刻手法明显承袭希腊风范”该发现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A项符合题意;罗马帝国扩张与希腊文明的传播无关,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扩张是在7世纪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古巴比伦王国存在于公元前19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影响。
16.【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为文化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公元前5~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创作了他们最伟大的作品,戏剧、哲学和雕塑也正走向辉煌,C项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政治制度的发展对文化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ABD三项显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雅典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雅典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对雅典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作用。
17.【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商业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商业贸易中心转移,不是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为文艺复兴提供经济基础、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商业贸易中心转移。
18.【答案】D
【解析】根据“因沿途城镇、村庄与住户排放污水,泰晤士河总是污浊不堪。在受到如此严重的污染之后,河水却又被抽取,用沙过滤后,输入伦敦,供家庭使用”可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消极作用;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的污染,水资源受到污染,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后的环境污染与城市经济和谐发展、工业技术的提高、城市化进程无直接关系,排除AB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工业革命以及影响。
19.【答案】C
【解析】“欧洲问题除了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外,还将对美国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美国的剩余产品将不再有市场,失业、衰退将接踵而至。”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发起了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欧洲一体化无关,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
20.【答案】A
【解析】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了一种自然规律:任何两个质点都存在通过其连心线方向上的相互吸引的力。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A符合题意;“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了小说集,排除B;《最后的晚餐》是达 芬奇的代表作,排除C;《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著作,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的有关内容。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科学、文学和艺术成就。
21.【答案】【小题1】异:中国由儒学士人参与,欧洲由基督教会主导;中国将法律与教化结合起来,欧洲基督教义相对独立;中国教化强化了君主和政府权力,欧洲教化加强了基督教会权威等。(符合题意、一组即可)同:都注重对民众的道德教育;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符合题意、一条即可)
【小题2】既具有多样性,也具有相似性。
【解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古代中欧社会教化的异同点、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的基本特征等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古代中欧社会教化的异同点,理解古代世界文明发生的多样性和有相似性。
22.【答案】【小题1】范围由北京发展至上海、天津甚至四川等地,对象由朝廷大员发展至各类士绅、普通商贾、书院学堂学生等,内容也扩充为中外大事;原因:一方面,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维新派认识到只有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传播维新思想,才有可能使维新成为改变整个社会的思潮。另一方面,清朝政府的限制和打压导致维新派难以在官方渠道上发表言论,因此只能通过报刊等非官方渠道来传播维新思想,这也促进了维新派对报刊受众面的扩大。
【小题2】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为革命派唤起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革命派要唤起民众是有困难的。可以说,维新运动为革命派在思想上的启蒙奠定了基础。其次,维新运动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尽管维新变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其提出的思想、主张和方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小题3】历史特征:立足国情;中西结合;民族觉醒;以失败为契机。
【解析】本题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维新派办报过程的变化及其原因、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近代化探索的历史特征等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3.【答案】【小题1】由贫穷,没有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改革开放的实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等。
【小题2】由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状态到小康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展水平的综合性目标。
【小题3】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经济特区等。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建立等相关史实。
24.【答案】【小题1】俄国1861年改革。农民结婚和处理自己家庭事务时不必取得地主的许可;在财产权方面,农民享有动产、不动产的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小题2】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小题3】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1861年改革等相关史实。
25.【答案】材料所结的4幅历史图片都与国际合作有关,题目可以拟定为国际合作促发展。然后结合课本和题目中的国际合作相关事件进行论述即可,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的支持。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诸多国家的支持,为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准备了条件;西欧诸国建立欧共体,实现了联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飞速发展,在合作中促进发展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故答案为:
题目:国际合作促发展。
论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的支持。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为二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诸多国家的支持,为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准备了条件;西欧诸国建立欧共体,实现了联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飞速发展,在合作中促进发展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解析】本题以4幅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欧洲一体化运动等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小论文题目是考试的常见题型,要根据所给材料拟定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论证观点。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