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中考历史第二次适应性试卷(含解析)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中考历史第二次适应性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如图为小篆“郡”字及其释义,这说明秦朝在地方所推行的郡县制的实质是(  )
郡 释义
古代行政区域,为君主管理地方,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A. 秦朝统一文字 B. 中央高度集权 C. 国家实现统一 D. 秦朝暴政统治
2. 常常有流动小贩于夜市中“遍路歌叫”、“至三更绝”,“夜市未完、早市又启”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都城中的是(  )
A. 秦朝的咸阳 B. 西汉的长安 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3. 某同学在学习宋史时发现:同为豪放派的词人,北宋的苏轼多以自己的生活为创作内容,状物抒情,南宋初期的辛弃疾则强烈地表现出忧患意识和真挚的家国情怀。推动这一变化出现的因素是(  )
A. 宋时重文轻武 B. 经济重心南移 C. 都市生活繁华 D. 南宋偏安一隅
4. 吐蕃作为元代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未设行省,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宣政院下属的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侣首领按本地习惯自相传袭。这体现了古代边疆治理的智慧为(  )
A. 订立盟约 B. 因地制宜 C. 武力征服 D. 和亲联姻
5. 如图报刊被誉为是中国近代“北方报纸之最佳者”,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在当时它向民众宣传的思想内容应该是(  )
A. 自强求富
B. 维新变法
C. 民主科学
D. 马克思主义
6. 北京高校学生代表集中在北大会堂,听取著名爱国记者邵飘萍关于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交涉失败的情况分析,他大声疾呼同学们应该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这直接推动了(  )
A. 新文化运动兴起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国民大革命兴起
7.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历程的真实写照,堪称“诗史”。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对应的是(  )
A.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B.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C.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D.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8. 据统计,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用于中国的35个、东南亚的10个,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投入侵华战争,而用于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20%。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B.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
C.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9. 如图为1954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枚名为《万能工具胎——技术革新运动》的邮票。邮票中的这一运动(  )
A. 支持了一五计划的进行 B. 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 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 D. 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10. 20世纪80年代,南通市通棉一厂制订“扩权改革初步方案”,确定试行劳务承包、推行全额计件工资、工场建立承包小组、厂长行使对全厂3%职工的工资晋级权等8项改革。上述方案体现了(  )
A. 通过公私合营改造工商业 B.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 “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抬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 手工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B. 人文主义的兴起
C. 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D. 工业革命的兴起
12. 1689年的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规定旨在(  )
A. 维护自由平等 B. 剥夺国王的权力 C. 保障议会的权力 D. 实现分权制衡
13. 小华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制作了如表。据提示,表中▲处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
史实 结论
▲ 20世纪的世界是一个解放的世纪
印度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纳米比亚独立摆脱了殖民枷锁
A. 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 B. 工业革命解放生产力
C.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4. 漫画可以用夸张的形象表达历史内涵。下列选项中,对如图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B. 凡尔赛体系不断遭到破坏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 欧洲联合加快一体化进程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了经济援助,协助重建,以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由此可见该计划(  )
A. 根本目的是恢复欧洲经济 B. 意图实现欧洲的联合
C. 导致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 成为冷战的重要步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6. 有同学研究古今中外的贸易线路,收集了一些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西汉时期我国开通了从国都长安到达欧洲罗马的“陆上丝绸之路”,哪位人物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指出这一交通要道的历史地位。
材料:如图为宋代海外贸易图和三角贸易示意图:
(2) 左边地图表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根据所学简要分析形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因素。
(3) 比较两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提取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
17. 20世纪以来,各国不断探索各自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与模式。
主题 20世纪以来世界三种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
类型 罗斯福新政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内容 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资本主义制度。可以概括为“3R”:
Recovery(复兴)
Relief(救济)
Reform(改革) 经济上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上级指派各级领导。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罗斯福为“救济”经济大危机中的失业工人,他在新政中采用了哪些措施?为何说这些举措并不能真正的“拯救”资本主义?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苏联模式的认识;请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是如何学习模仿这一模式的。
(3) 综上,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材料并不是强调秦朝统一文字,排除A。
B.根据材料“古代行政区域,为君主管理地方,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及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后,推行了郡县制,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大一统的局面,故B正确。
C.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排除C。
D.材料未涉及秦朝的暴政统治,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实质,准确解读材料主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实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答案】C
【解析】“遍路歌叫”、“至三更绝”,“夜市未完、早市又启”的信息说明夜市和早市的出现,市场打破时空界限,最早可能出现在南宋的临安,故C符合题意;AB都比南宋早,排除。元朝的大都比南宋晚,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南宋的临安。
3.【答案】D
【解析】A.材料未涉及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A。
B.材料未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
C.材料体现不出都市生活繁华的信息,排除C。
D.根据材料“北宋的苏轼多以自己的生活为创作内容,状物抒情,南宋初期的辛弃疾则强烈地表现出忧患意识和真挚的家国情怀”及所学可知,宋词风格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国家在民族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体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怀,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宋词的相关内容,南宋时期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宋词的相关内容,识记南宋时期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宣政院下属的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侣首领按本地习惯自相传袭”可知,元代吐蕃地区没有像其他地区一样设置行省,而是由宣政院根据当地习惯进行管理统治,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故B项正确;
吐蕃地区是由宣政院根据当地习惯进行管理统治,并不是中央和地方订立盟约,故A项错误;
吐蕃地区是由宣政院根据当地习惯进行管理统治,没有体现武力征服,故C项错误;
吐蕃地区是由宣政院根据当地习惯进行管理统治,并没有体现和亲联姻,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宣政院下属的低级地方官员可由当地僧侣首领按本地习惯自相传袭”的主旨,结合元朝管理吐蕃地区的措施及其特点分析。
本题考查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A.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排除A。
B.结合所学可知,《国闻报》于1897年10月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故B正确。
C.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民主、科学”,排除C。
D.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答案】B
【解析】A.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排除A。
B.根据材料“关于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交涉失败的情况分析,他大声疾呼同学们应该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及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故B正确。
C.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排除C。
D.国民革命指1924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D
【解析】由地图中的信息“瑞金”“红一方面军”“会宁”等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描定的是红军长征,D项符合题意;A项与一五计划有关,排除;B项与秋收起义有关,排除;C项与新中国成立有关,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地图的解读。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红军长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C
【解析】A.材料未涉及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排除A。
B.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关系,排除B。
C.根据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用于中国的35个、东南亚的10个,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投入侵华战争,而用于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20%。”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C正确。
D.材料并未强调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9.【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1954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枚名为《万能工具胎——技术革新运动》的邮票。”及所学可知,图片信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积极支持一五计划的开展,故A正确。
B.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排除B。
C.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年至1953年,排除C。
D.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答案】C
【解析】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据“20世纪80年代,南通市通棉一厂制订‘扩权改革初步方案’,确定试行劳务承包、推行全额计件工资、工场建立承包小组、厂长行使对全厂3%职工的工资晋级权等8项改革。”可知,这一方案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C项正确;“通过公私合营改造工商业”是在1954——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排除A项;南通市通棉一厂改革属于我国的在城市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格局”无关,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1992年,与题干“20世纪80年代”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的相关史实,“20世纪80年代”“南通市通棉一厂”“扩权改革初步方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解析】“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抬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反映出手工生产的资本主义化,即资本家给手艺人提供原料,出售产品,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人文主义的兴起、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工业革命的兴起无关,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萌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萌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出手工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内容;不经议会同意,国王行为就不合法,这为体现了议会的权威,也就是说,这一规定旨在保障议会的权力,C项正确;
材料是说国王和议会的关系,体现不出是维护自由和平等,排除A项;
材料主要体现了限制国王的权力,而不是剥夺国王的权力,排除B项;
材料是说国王和议会的关系,体现不出是分权制衡,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目的以及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目的以及意义。
13.【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到18世纪,排除A项;工业革命发生在18到19世纪,排除B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在19世纪中期,排除C 项;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属于20世界,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重要事件发生的时间。
14.【答案】B
【解析】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漫画反映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这说明凡尔赛体系不断遭到破坏。故B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是20世纪初,排除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1939年9月,排除C;欧洲联合加快一体化进程是1993年欧盟的成立,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漫画说明凡尔赛体系不断遭到破坏。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开始冷战,美国在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帮助西欧重建,根本目的是控制西欧以遏制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故D正确;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控制西欧,以遏制苏联等共产主义国家,而不是帮助欧洲恢复经济和实现欧洲的联合,排除AB;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马歇尔计划成为冷战的重要步骤。
16.【答案】【小题1】张骞。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小题2】因素: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商贸繁荣、海外贸易兴盛;航海技术的进步或造船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西北民族政权的建立阻断了陆上商道。
【小题3】主题一:海外贸易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促进了我国和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三角贸易促进了物种交流、人口迁徙和商品交换,也传播了欧洲文化。
主题二:两者对外贸易的方式和影响不同。说明:宋朝海外贸易以和平交往的方式,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惠及双方;三角贸易以殖民掠夺的方式进行,有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的原因,三角贸易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理解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的原因,识记三角贸易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小题1】推行以工代赈(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小题2】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存在着体制弊端,日益僵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小题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
【解析】本题以表格材料为背景,考查罗斯福新政、对苏联模式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等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苏联模式的特点及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