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武夷山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洪水和方舟传说,领略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希腊历史博物馆,听希腊神话,感受海洋文明的魅力
2.考古发现,在乌鲁克古城出土的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苏美尔神庙文书中,出现了最高女祭司、商人首领、首席法官、指挥官和预言家等词汇)由此可知。当时( )
A,文字开始形成 B.已经存在公共权力 C.农业经济发达 D.宗教仪式程序严格
3.波斯帝国的行省总督,一般由国王从王室成员或波斯大贵族中挑选,有的行省总督出同一家族继承但要经国王批准。有时,总督人选也有例外波斯皇帝会允许当地的统治者履行总督职责。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
A.中央与地方间不存在矛盾 B.行省制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C.吸收了古希腊政治的精髓 D.官僚体制具有一定灵活性
4.阿兹特克神圣历是一种为期260天的宗教历法,与太阳历服务农业不同,它最大的用途,便是用来占卜天象,预知吉凶。但是普罗大众却不知晓其具体用法,只有阿兹特克祭司才知晓如何运用历法来行事、预知吉凶。这说明( )
A.太阳历在国家中地位要更加重要 B.阿兹特克历法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C.神圣历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 D.阿兹特克文化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5. 下表为班图人迁徒概况.据此可知,班图人大迁徒( )
路线 概况
西线 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直至抵达南非,建立了祖鲁邢落联盟
东线 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A.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 B.促使南非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C.颠覆了桑海在西非霸主地位 D.促进非洲文明多样性
6.《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编了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上述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皇帝的命令等同于罗马法律 B.罗马法体现了统治者意志
C.编订罗马法是为了记录敕令 D.罗马法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7.关于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体现了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B都属于中古时期的文明成就
C.都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D.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
8.基督教作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继承者和保存者,为中世纪文化奠定最主要的根基,也使之成为中世纪世俗和宗教教育的基础;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由此可知,基督教( )
A. 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 B,起到承前启后、传播文化的作用
C. 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 D.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的和解
9.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A.人性发展受到教会的严重束缚 B.民族国家的意识正在欧洲觉醒
C.天主教会的经济实权逐步丧失 D、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
10. 下表是英国温彻斯特学院(贵族学校)购买日用必需品的价格表数字单位(先令),与下表现象相关的是( )
①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②英国海上殖民霸权已经确立
③殖民掠夺和三角贸易扩大④欧洲封建地主势力逐渐衰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一张时间轴,这一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新航路开辟后( )
A.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C.商品种类和流通量增加 D,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
12,准确的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下图中序号标注的地点与发生的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莎士比亚在①创作《哈姆雷特》
B.彼特拉克在②发表《歌集》
C.卢梭在③宣传《社会契约论》
D.马丁·路德在④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13,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由此可知( )
A.资产阶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B.近代自然科学重视经验性总结
C.近代自然科学冲击了神学思想 D.资本主义极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14,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就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其中最高峰的突出表现在( )
A.批判宗教神权统治 B.构画理性王国蓝图 C.极力宣扬人性解放 D.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15.11-13世纪左右,西欧一些城市的市民组织成立了一系列体育社会团体,如“射手协会”“击剑协会”“骑射协会”等,这些团体组织了保卫城市的军事训练、与职业培训相关的学徒格斗和底层市民的节日狂欢等活动。这些团体的成立( )
A.有利于城市自治运动的发展 B.使市民获得管现城市的权力
C.进一步弘扬了欧洲骑士精神 D.开启了中古欧洲的体育教育
16,15 世纪以前,西亚北非、欧洲的许多人主要通过瓷器、丝绸等商品认识中国,极少数到过中国的人,也多倾向于描述中国的富庶,这导致中国文化在异域人眼中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中国文化的神秘感在欧洲消散主要得益于( )
A.启蒙运动的高涨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三角贸易的兴起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7.美国 1787 年宪法设置了具有双重目的的两院制代议制度,以众议院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机关;以参议院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的机关。这一设置( )
A.仿照英国的议会制度 B.体现了政治势力的妥协
C.避免了暴力事件发生 D.遏制了政治的腐败问题
18.拿破仑不顾反革命势力的反对,坚持在19 纪初的欧洲建立了一个与欧洲传统帝国截然不同的新式“帝国”,这个“帝国”的各项原则中很大一部分与 1789 年的原则一脉相承。由此可知,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
A.旨在重塑欧洲的民族国家 B.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
C.是拿破仑战争获胜的前提 D.有利于巩固大革命的成果
19.下表是关于工业车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一些认识,据此可知(人物
人物 观点
汤恩比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主义的转变是工业化的原因,经营企业的自由是主要推动力。
坎宁汉 日益增加的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的结合,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曼图 强调商业和信贷的扩大对工业革命作了准备。
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 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人
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
20.为了证明一位或许过分敏感的德国人所说“每年都有几近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出现”,一位外国人考察了乔治四世(1820 年即位)统治下的英国,以下属于“荒诞不经的新颖事物”的是( )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 C.电梯 D.奔驰汽车
21.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通过秘密选举产生,选民为帝国居民中年满 25 岁的成年男性公民,设382名国会议员。至 1873年,帝国议员增至397名,并于19 世纪 80 年代,德意志帝国议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废保险法》。材料表明( )
A,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德意志帝日的民主政治特征
C,德意志帝国实现了普选制 D.帝国议会掌握国家立法大权
22.1873 年,卡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1881年,卡内基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 1/37,每吨钢的成本为50美元;1892 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 12 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人才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C,垄断组织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时高举的红旗上,写着“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醒目字眼;英国宪章运动提出男性普选、年度议会、平均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和无记名投票。这表明( )
A.工人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 B.早期工人运动已走向国际性联合
C.早期工人运动有较强的政治性 D.英国宪章运动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24,下表是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巴黎公社的临时权力机构)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对广大群众的告诫。这些告诫意在( )
要选举的人 要提防的人
联系群众,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的人 利欲熏心,一味追求私利,有野心向上爬的人
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根据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办事的人 只知道填满自己的腰包,从不把工人当作自己兄弟的阔佬
平民出身、积极坚定、有正义感、为人正派的人 为获得选票东奔西跑、四处游说的人
A.强调执政为民的理念 B.建立首个社会主义政权
C.贯彻主权在民的思想 D.使无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5,(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来自遥远市集的异国奇货给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其真正的意义是成为交流的纽带: 中国的造纸、铁器、水车和后米的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则缓缓的传到了西方,其过程有时长达几个世纪。植物和农作物的种子和胚芽在东西方之向相互传播、宗教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往东方,佛教在东汉晚期传入中国,伊所兰教的传入则晚了几个世纪。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成为“交流纽带”的四个方面。(4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4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3 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 20 先令。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
材料三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课标解读与教学案例设计》
(1)提取图片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封君与封城的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地位。(2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4分)
(20分)阅选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 (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 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注: 被统治者指当时美国诸州); 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并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9 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 1787 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最大的困难”的 这部宪法实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念 其局限又违背了启蒙思想的哪些政治理念 (7分)
(3)综上所述,说明思想理论和社会变革的关系。(4 分)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 时间 史料
非洲 前13世纪 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 前5-前1世纪 塞浦路斯、微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 1世纪 《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 646年 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 771年 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 15世纪 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 1750年 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领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任选两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DBDCD BCBDD BDCBA ABDAA BCCA
25,(1)中西交流纽带:经贸往来;技术交流,物种交换,宗教传播(思想或文化交流)
(2)意义: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6,(1)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
(2)手段:处以罚金
(3)地位:经济中心。意义:经济:工商业经济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产生发展。阶层:市民阶层形成。政治: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创造条件。瓦解了封建制度,孕育了早期资产阶级
27,(1)主要观点:自由、平等;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等。作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提供了精神武器。
(2)解决方式:“控制被统治者”: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控制自己”:中央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彼此制约与平衡。
思想家:孟德斯鸠。
违背理念: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关系: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
28,观点: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经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原产美洲马铃薯从美洲传到欧洲并进一步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商周时期,中国养蚕缫丝技术传到朝鲜,有利于朝鲜丝织技术进步。
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字母文字传到东西方,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
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南京临时政府学习西方民主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政治近代化。
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