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1.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选贤任能,孟子主张仁政,庄子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A. 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 B. 争夺诸侯国的控制权
C. 推动思想文化的繁荣 D. 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
2. 据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少数民族(  )
A. 认同中原历史和文化 B. 结束了政权分立局面
C. 痛恨西晋的腐朽统治 D. 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3. 北宋完全取消了有围墙的里坊和市场,民宅当街开门,自由出入,店铺和作坊临街建造,街市、早市、夜市以及临时性的“勾栏”“瓦子”一类的娱乐场所和集市大量出现,自由繁华的街市贸易突破了市的界限。这反映了(  )
A.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B. 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 城市管理水平提高 D.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4.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写道,他“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所到之地的统治者都对之肃然起敬,如果坚持下去的话,中国人的力量能够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文明世界的‘中央之国’”。与材料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玄奘西行天竺 C. 郑和七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击倭寇
5. 下列为某条约规定的《外国军队驻扎地分布示意图》。此条约签订后(  )
A. 洋务派开始“师夷长技” B. 维新派开始“变法图强”
C. 义和团开始“反帝爱国” D. 革命派开始“驱除鞑虏”
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执行的土地政策有以下变更(如图),其主要依据是(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 地主阶级剥削程度 B. 农民阶级现实诉求 C. 执政党的政治需要 D.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7. 1981年,首钢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成办法,开始实行承包制,即全年上缴利润2.7亿元定额包干。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胆尝试,首钢实行承包制取得显著成就。首钢“尝试”的目的是(  )
A. 改变国有性质 B. 发展商品经济 C. 增强企业活力 D. 消除城乡差别
8. 1992年2月开始,北京市的新增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的速度递增,比过去增长了2-3倍。到8月22日,全市库存的公司执照已全部已全数发光,市工商局不得不紧急从天津调运一万个执照以解燃眉之急。这种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
A.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 D. “一带一路”建设
9.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这表明古代罗马法(  )
A. 是习惯法的代表 B. 是平民斗争的结果 C. 维护奴隶主利益 D. 注重规范社会行为
10.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作用。”这主要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开展 B.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 D. 促进了物种之间的交换
11. 对如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B. 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C.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12. 有人说巴黎和会中参会的各国代表大多只是“道具”,无论他们是否出席会议,都不能影响会议的决定。因为许多事情,美国的威尔逊、英国的劳合 乔治、法国的克里蒙梭、意大利的奥兰多四个人已经决定了。这说明巴黎和会(  )
A. 很多战胜国没有参加会议 B. 被大国强权操纵
C. 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D. 激化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13. 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维埃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述三例史实说明(  )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B. 人类历史发展是各国领导人决策的结果
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D. 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对全世界普遍适用
14. 以下是日本广播协会的民意调查抽样数据表,这说明(  )
调查项目 1973年 1983年
出生在日本好 91% 96%
日本是第一流的国家 41% 57%
日本国民比其他国民更加优秀 60% 71%
A. 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 B.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C. 经济发展影响国民信心 D.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5. 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最不发达国家”1964年为24个:1980年为31个,1990年43个(其中29个在非洲,其余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在这些地区,约有10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2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水条件,这说明(  )
A. 殖民统治的恶果影响深远 B.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仍强大 D. 非洲已摆脱殖民主义枷锁
16. 东晋名医张仲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成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7. 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
18.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力地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震惊了世界。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19. 1970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期间中日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甲午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试图将传统的天朝上国整合成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曹明臣《论中日甲午战争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面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编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的变化及这一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3)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你从中国近代发展历程中能得出什么规律性认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国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
——《联合国家宣言》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背景,并写出签字国的军事合作1例及其影响。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与意义。
(3)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应坚持的原则。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
——习jp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共同原因。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实,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诸子百家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不是为了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排除A项。
B.也不是争夺诸侯国的控制权,排除B项。
C.推动思想文化的繁荣是影响,不是出发点,排除C项。
D.根据所学可知,诸子百家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都是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墨子提出选贤任能,孟子主张仁政,庄子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可知墨子、孟子、庄子、韩非,观点都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考略的,都是为治理国家出谋献策。
2.【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大禹的后代”说明这些少数民族主动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体现出对中原历史和文化的认同,A项正确。
B.西北民族不断内迁,内迁少数民族没有能够完成统一,结束政权分立,排除B项。
C.材料中没有涉及内迁少数民族对西晋的腐朽统治的痛恨,排除C项。
D.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融合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题主要考查了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融合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北宋,城市繁荣,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甚至早市、夜市规模也很大,整个城市因商业活动的繁盛而充满了活力,这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了,A项正确;材料不是说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排除B项;材料是说商业活动,不是说管理水平,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的国策,不会松弛,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所到之地的统治者都对之肃然起敬,如果坚持下去的话,中国人的力量能够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文明世界的‘中央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满载中国物品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发展友好关系;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C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排除B项;戚继光抗击倭寇,巩固了海防,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只有考查可了郑和下西洋等知识,重点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本题只有考查可了郑和下西洋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图示“《外国军队驻扎地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出现图示情况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有关。《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签订后,革命派开始“驱除鞑虏”,掀起辛亥革命,D项正确;图片事件发生之前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维新派开始“变法图强”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排除B项;义和团开始“反帝爱国”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的探索活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的探索活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建立了革命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执行的土地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D项正确;地主阶级剥削程度不是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排除A项;农民阶级现实诉求是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但不是主要依据,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是中国的执政党,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执行的土地政策变更的依据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解析】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故1981年,首钢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成办法,开始实行承包制,即全年上缴利润2.7亿元定额包干。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胆尝试,首钢实行承包制取得显著成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C符合题意;改变国有性质、发展商品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胆尝试”无关,排除AB;现在还没有消除城乡差别,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解析】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成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关键,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打破了思想上的禁锢,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A选项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本题考查南方谈话,解题的关键是“从1992年2月开始,北京市的新增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的速度递增,比过去增长了2~3倍”。
本题主要考查南方谈话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9.【答案】D
【解析】据题干材料“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可以看出,罗马法旨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规范社会行为,故D项正确;题干是旨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规范社会行为,说《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代表、是平民斗争的结果和维护奴隶主利益在题干材料未有体现,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古代罗马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罗马法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可知,题干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的发展,没有提及殖民扩张,排除A项;推动世界观念形成是指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加强,题干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物种交换,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1776年的《独立宣言》,1789年的《人权宣言》和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肯定了启蒙运动中的自由民主思想,由此可知,此图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A项正确;解读图片可知,箭头发源于法国巴黎,这说明一切源头起源于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巴黎,法国的启蒙运动宣传民主、自由思想,而美国独立战争则发生在美洲,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主要表现为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改革和美国的南北战争,排除C项;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主要指的是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等,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有人说巴黎和会中参会的各国代表大多只是“道具”,无论他们是否出席会议,都不能影响会议的决定。因为许多事情,美国的威尔逊、英国的劳合 乔治、法国的克里蒙梭、意大利的奥兰多四个人已经决定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巴黎和会被美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四国操纵,其他参会国是否出席会议都不会对会议的决定有任何影响,体现了巴黎和会被被大国强权操纵了,体现了大国政治和强权政治,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很多战胜国没有参加会议”,排除A;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会议,但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巴黎和会没有激化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题干也没有体现,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巴黎和会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了巴黎和会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答案】C
【解析】A.按照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
B.人类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材料只是提及了三位国家领导人顺应历史潮流作出了正确的决策,B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
C.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允许农民自由交易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借鉴了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特点,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式,借鉴了社会主义以政府规划发展经济的特点,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既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借鉴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C项正确。
D.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本质上都是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没有涉及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注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形式可以相互借鉴的。
14.【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民意调查度提高,反映出经济发展影响国民信心,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日本的世界排名,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排除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日本经济发展,考生可结合材料中日本广播协会的民意调查抽样数据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日本经济发展,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的扩大,这主要是殖民统治的恶果影响深远,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多极化无关,排除B;二战后,亚非拉国家逐步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排除C;题干材料与非洲已摆脱殖民主义枷锁无关,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变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6.【答案】×,“东晋”改为“东汉”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撰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成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本小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东晋”改为“东汉”。
本题考查张仲景医学成就,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树立专题意识,以中国古代医学家为切入点整合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7.【答案】×;将“会子”改为“交子”
【解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候,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答案为:
判断:×:关子;改正:将“会子”改为“交子”
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繁荣的情形,重点考查纸币的出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纸币交子的相关史实.
18.【答案】正确,无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时间就是1964年10月16日,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震惊了世界。
故答案为:
正确。
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相关内容。
本题为简单题目,学生准确识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基本史实即可完成作答。
19.【答案】错误。,把“神舟一号”改为“东方红一号”。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故答案为:
错误;应把“神舟一号”改为“东方红一号”。
本题主要考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两弹一星的相关知识。
20.【答案】【小题1】表现:试图将传统的中国整合成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民族国家。
【小题2】变化:建立了红色政权;由无产阶级领导。原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小题3】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解析】本体以二则材料为背景,考查戊戌变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小题1】背景: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德军偷袭苏联;日军偷袭珍珠港,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或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例子:诺曼底登陆;影响: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难,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小题2】目的: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国际地位;为了避免战争、维护和平。意义:促进经济合作加强,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小题3】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等。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背景以及军事合作的事例及其影响、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与意义、谈谈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应坚持的原则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背景以及军事合作的事例及其影响、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与意义、谈谈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应坚持的原则等知识。
22.【答案】【小题1】综合性,独特性,革命性,实践性,物质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革命人民的大力支持;顽强战胜国内外敌人等。
【小题2】观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论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个领域的理论体系,核心思想是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能够看到社会的真相。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由理想变成了现实。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三大改造,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南,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新的文明形态和社会制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和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具有思想解放、社会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共同原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以及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共同原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以及认识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