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届湖南省高考考前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二)
一、选择题
1.《尚书》在论述上古政治运作模式时记载:“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据此分析,上古政治
A.将血缘伦理引入国家管理 B.要求统治者德才兼备
C.体现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符合儒学的施政原则
2.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因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广泛应用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已经确立
3.《宋史》记载的60位外戚中,任禁军管理机构三衙长官或地区性统兵官的占41.7%;43位宦臣中,担任军职的占90%,领兵打仗的占41.8%。但后来一些历史论著在研究宋代“祖宗之法”时,却揭示出防止外戚、宗室、宦官等干政取得了突出成效。据此判断
A.祖宗之法不为正史采信 B.宋朝变革的风气浓厚
C.两类叙述必有一方失据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明代的田宅买卖契约文书中有“二意情愿,并无逼勒”“两相允洽,各无异言”之类的话语。“自愿非逼”是有效的契约不可缺少的条件,而立契人遵守自愿订立的契约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义务。这种契约订立形式
A.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打击了土地兼并行为
C.杜绝了土地交易中的纠纷 D.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5.下表为明清有关江南地区手工业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时间 出处 记述
明隆庆年间 《西台漫记》 “我吴市民罔籍田业……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裴餮计”
万历二十九年 《明神宗实录》 “吴民……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在官府重税之下,染坊罢而散数千人,机户罢而散者又数千人”
康熙十五年 《石门县志》 “崇德镇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
A.江南地区的手工业领域已经普遍使用雇工 B.江南地区的手工业者的负担很沉重
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D.江南地区手工工场的雇工流动性强
6.道光年间,典籍中的“外洋”大多指的是纳入清朝行政管辖的一条带状海洋区域,与“内洋”相对应。光绪年间,“外洋”的含义主要是指外国,与“中国”相对应。这一变化表明
A.晚清海权意识的增强 B.政权更迭影响词义变迁
C.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D.清末新政丰富地理知识
7.1906年,清政府改巡警部为民政部,下设卫生司中有保健、检疫、方术三科。1907年,各省增设的巡警道,其下属警务公所中的卫生课职能如下:“掌卫生警察之事。凡清道、防疫、检查食物、屠宰考验、医务、医科及官立医院各事项皆属之。”这些措施
A.使中央传统的六部建制得到发展 B.使基本医疗体系得以在我国建立
C.体现了中国借鉴西方公共卫生措施 D.使各地的立宪派转而倒向革命
8.李大钊先生1920年在家乡办女学聘请女教师时写家书道:“来信已阅悉,女教习已聘妥。翟女士年薪二百五十元,望大家设法筹款,不日就起程。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以便教习偕他的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初办女学,难得如此。如何 ”。该家书体现了李大钊
A.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决心 B.积极推动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C.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的情怀 D.致力于为女性谋求自由平等
9.1941年5月,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写道:“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边区
A.践行新民主主义理论 B.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0.下图是发表于20世纪某一时期的宣传画,此画反映的事件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B.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促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D.有利于摆脱封建土地制度束缚
11.希腊航海活动中学习到西亚和埃及文化,亚历山大征服亚洲的同时将希腊文化传入亚非,丝绸之路将华夏文明传往异域,同时异域文化、物种也传入华夏,中国与朝、日、越的交流中对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近代列强殖民扩张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工商文明。这表明文明交流
A.具有单向性,落后文明学习先进文明 B.具有双向性,同等水平文明相互借鉴
C.主观意愿具有随意性,毫无规律可言 D.方式内容具有多样性,是历史的必然
12.1772年,卢梭在《关于波兰政体的思考》中建议波兰建立一个统一的教育体系。波兰于次年成立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在近20年时间里创建了近200所世俗学校。波兰最后一位国王在日记中写道:“只要今后200年内仍有人自称为波兰人,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该教育委员会为波兰培育出了最有才华的一代爱国者和文人。波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此举意在
A.传播启蒙运动精神 B.为武装起义做好思想准备
C.推进波兰宪制改革 D.通过教育培育国民认同感
13.1453年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一种“莫斯科是第三罗马”的意识在俄罗斯盛行,这种思想认为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由于背叛基督教而崩溃。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这一思想后来对俄罗斯民族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情况反映了
A.俄罗斯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 B.东正教信仰决定俄罗斯的国家走向
C.俄罗斯文化的源头主要来自罗马文化 D.东正教信仰因苏联建立而遭到抛弃
14.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亲历者,他在书中写到:“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的制度的框架”。这一观点
A.认为巩固工农联盟是当务之急 B.意在扩大十月革命的影响
C.否认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D.揭示俄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15.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直到1965年印度才终止了英语唯一官方语言(与印地语相同)的地位,在此之前,大部分的印度人以英语作为他们的母语,印度语则是第二语言。这一现象反映出
A.民族文化认同的迫切性 B.殖民扩张带来经济侵略
C.印度逐步融入国际社会 D.打响独立战争迫在眉睫
16.债务—GDP比率是政府财政状况的一个标志,在收筹集税能力相对稳定的状况下,债务比率越高,财政状况越不理想。下图为1791-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百分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独立战争结束后的邦联体制无力应对财政恶化
B.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政府筹集税款的能力有所下降
C.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政府遭遇严重的财政危机
D.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遭受重创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确保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高度上予以重视。中央苏区还特别注意加强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纪的觉悟。当时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代表会议制度、巡视制度、检察制度,健全了苏维埃的民主制度。在经济体制方面,苏维埃政府建立了统一的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国库制度,使各项经济工作得以规范有序地开展。中央苏区在开展廉政建设的过程中,把党中央、政府、法律条文、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共同纳入其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
——摘编自曹京燕、雷远卓《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就转发了《晋冀鲁豫中央局关于新解放区城市政策和群众工作的指示》,对入城之后的工作作了严格的规定,规范了解放军的入城活动,加强了军队的纪律建设。1947年冬季,与土地改革相结合,解放区开展整党和整军运动。整党和整军运动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党内的纯洁政治生态,提高了全党和全军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为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为了加强党内廉政建设,中国共产党设置了监察机构,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防不良作风的腐化。还颁布了一系列监察法律法规,为党肃清不良风气提供了法律保障。东北行政委员会、晋冀鲁豫边区、苏北解放区等多个解放区分别出台了《东北解放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晋冀鲁豫边区惩治贪污条例》和《苏北区奖励节约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对贪污腐败行为的惩处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摘编自刘静《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廉政建设举措。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和解放区党的廉政建设经验。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现代不少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都以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为突破口。1870年,英国枢密院下令: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此后,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官员,几乎都由考试录用。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计以"通才"为标准,这条标准在考试内容上表现为注重报考者的一般教育程度,强调报考者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综合而广博的知识。英国人素有"凡受过优良高等综合教育的人更适合担任政府官职"的传统意识,因而他们特别注重从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人才。
——摘编自陈太福《西方文官考试录用制度述评》
材料二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年12月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年7月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1)指出材料一中近代英国文官录用制度的特色。
(2)概括材料二中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说明改革的进步意义。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9世纪,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殖民主义使得欧洲人作为水手、军人、农民、商人、僧侣以及行政人员迁居海外。至1760年,欧洲移居美国的人口仅为160万,之后,移民速度有所加快,整个18世纪,就有约150万英国人移居“新大陆”。欧洲人口大量外迁的同时,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至美洲。据估计,到达美洲的黑人数量16世纪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这期间,同时也发生了欧亚人口向南往太平洲岛屿的迁移。
——摘编自方英义《国际人口迁移后果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前的农村人口迁移类型单调,迁移农民的出路和活动范围也极其有限。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大量华工走向世界。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伴随着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城市移民也随之增加。从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发展顺序看,20世纪之前,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在此之后,人口迁移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突破。以上海为例,1870年有工人4908人,20世纪初达到14000人。据北京农商部调查,1914~1918年平均每年有400万农户约2000万农村人口离村,占全国农村人口的6%。另据调查,1931年无锡洛社镇离村率为21%,河北盐山为13.5%,山东费县高达60%。同时,在县内、省内、省际三个迁移方向中,省际迁移的比重最大。
——摘编自官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性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末至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根据材料“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可知,《尚书》强调家族和睦与国家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上古政治将血缘伦理引入国家管理,A项正确;材料强调上古政治将血缘伦理引入国家管理,未体现要求统治者德才兼备,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神权等相关内容,因此无法得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上古政治将血缘伦理引入国家管理,而当时未出现儒学,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解析】据材料“戮力耕桑……而妻子耘于前……立春东耕”,这三段记述都在强调男女夫妇耕作,说明在汉代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广泛应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家庭生产模式,并不是精耕细作,排除B项;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的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推行崇文抑武严防外戚及宦官专权,但《宋史》的记载中有传的外戚中近一半曾担任禁军统兵官甚至官至宰相,有传的宦官中绝大多数担任军职甚至带兵打仗,两者并不矛盾,宋朝崇文抑武严防外戚及宦官专权是从宋朝整体情况来看,《宋史》中外戚和宦官权力较大的比例较高,只是有传的外戚和宦官,并非全部的外戚和宦官,体现了史学研究中历史发展的整体与细节的区别,D项正确;祖宗之法为正史采信,排除A项;宋朝大部分官员固守“祖宗之法”,变革风气并不浓厚,排除B项;“两类叙述必有一方失据”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的买卖契约非常重视当事人的自愿,这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有关,人们更加注重契约关系,D项正确;中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并不能保证,排除A项;材料与打击土地兼并无关,排除B项;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解析】《西台漫记》记载了“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裴餮计”、《明神宗实录》记载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石门县志》记载了“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三则记载都体现了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说明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萌芽,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普遍使用雇工、也没有涉及手工业者负担沉重,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雇工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解析】根据材料“道光年间,典籍中的‘外洋’大多指的是纳入清朝行政管辖的一条带状海洋区域,......光绪年间,‘外洋’的含义主要是指外国,与‘中国’相对应。”可知,清朝时期,对“外洋”概念的认识变化,从一条带状海洋区域演变为外国,这是清朝时期海权意识逐渐增强的表现,A项正确;道光年间和光绪年间都是清朝统治,没有政权的更迭,排除B项;外务部的设立,标志近代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海权意识的增强,而非丰富地理知识,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解析】根据材料“1906年,清政府改巡警部为民政部,下设卫生司中有保健、检疫、方术三科。1907年,各省增设的巡警道,......凡清道、防疫、检查食物、屠宰考验、医务、医科及官立医院各事项皆属之。”可知,清末新政开始后,清政府借鉴西方建立公共卫生的管理机构并实施卫生防疫等措施,C项正确;巡警部等设立使中国传统的中央六部体制解体,排除A项;清末我国基本医疗系统尚未建立,排除B项;使各地的立宪派转而倒向革命,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解析】据材料“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年手书真迹留下了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切。透过这封手书,能看到李大钊对教育的重视。改建新式学堂,而且男女兼收,开创当地男女合校的先河。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李大钊的奉献精神,女教师的来往路费由他负担,这是李大钊赤子之心的真实写照,所以该家书体现了李大钊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的情怀,C项正确;材料的核心主旨是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而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李大钊的教育思想,这与推动共产党组织的建立无关,排除B项;因“为女性谋求自由平等”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发展教育以振兴中华的情怀”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解析】据材料信息“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可知,材料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A项正确;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做理论准备,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涉及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涉及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此时社会制度还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推动的土改政策,有利于摆脱封建土地制度束缚,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农民生活状况,D项正确;土改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此时解放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土改后的生产关系,是从封建地主私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私有制,仍是私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解析】据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许可,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扩大范围,当两种文明相遇时,便会产生种种碰撞和交流,所以不管何种方式都会在主观或客观上起到文明交流的作用,D项正确;文明的交流具有双向性,文明与文明之间相互影响,排除A项;文明的交流并非全部属于同等文明,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排除B项;文明的交流具有一定规律性,人类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或具体的原因,而不是随意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解析】据材料“只要今后200年内仍有人自称为波兰人,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可知波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此举意在培育国民认同感。据本题材料“建议波兰建立一个统一的教育体系”,可知该教育委员会希望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培育国民认同感,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传播启蒙运动精神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波兰武装起义无关,排除B项;波兰立陶宛联邦在1791年通过了五三宪法,这是开明贵族在国家形势严峻的形势下通过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解析】根据材料“莫斯科是第三罗马”“最后一个俄罗斯帝国,则是真正的基督教东正教信仰的保护者,永不泯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认为俄罗斯背负着基督教救世使命的意识,说明俄罗斯文化有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A项正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俄罗斯国家走向,东正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排除B项;俄罗斯文化的源头是斯拉夫文化,排除C项;苏联建立后,东正教信仰并未抛弃,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有单纯的愿望”可知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人民当家做主,具有人民性,阶级性和开创性的特点,这也是革命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农联盟,革命的影响力,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只是分析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不是为了扩大十月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要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没有关于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解析】据材料“曾经的殖民地”“以英语作为他们的母语,印地语则是第二语言”可知,作为殖民地的印度存在传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内在矛盾,应该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A项正确;“语言”属于文化侵略,排除B项;材料强调印度的语言,与融入国际社会无关,排除C项;1950年印度宣布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债务一GDP比率是政府财政状况的一个标志,在收筹集税能力相对稳定的状况下,债务比率越高,财政状况越不理想,根据图表信息可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政府负债大涨,结合所学,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不甚理想,D项正确;材料开始时间是1791年,此时美国已经是联邦体制,而非邦联体制,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债务比例,无法判断其筹集税款的能力,排除B项;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横财,C项违背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7.(1)意义:密切了党群关系;树立了党和苏区政府的威信;有利于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根据地制度建设和政权建设;促进了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红军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答出三点即可)
(2)举措:制定入城群众工作策略,加强军队纪律建设;结合土地改革,开展整党整军运动;完善监察机制,严防不良作风的腐化;颁布一系列法令,严惩贪腐行为。(答出两点即可)经验: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教育;重视制度建设和创新;健全监督机制;坚持群众路线。(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意义:根据材料“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结合所学得出,苏区廉政建设规范了党员行为,减少了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密切了党群关系,树立了党和苏区政府的威信;结合所学,苏区廉政建设提高了党员素质,争取了民众支持,有利于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利于红军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根据材料“健全了苏维埃的民主制度”得出有利于根据地制度建设和政权建设,促进了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发展。
(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举措:根据材料“规范了解放军的入城活动,加强了军队的纪律建设”得出制定入城群众工作策略,加强军队纪律建设;根据材料“与土地改革相结合,解放区开展整党和整军运动”得出结合土地改革,开展整党整军运动;根据材料“设置了监察机构,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防不良作风的腐化”得出完善监察机制,严防不良作风的腐化;根据材料“出台了《东北解放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晋冀鲁豫边区惩治贪污条例》和《苏北区奖励节约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对贪污腐败行为的惩处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得出颁布一系列法令,严惩贪腐行为。经验:根据材料“把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确保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高度上予以重视”“注意加强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得出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教育;根据材料“建立了代表会议制度、巡视制度、检察制度”得出重视制度建设和创新;根据材料“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得出健全监督机制;根据材料“把……人民群众共同纳入其中”得出坚持群众路线。
18.(1)特色:普遍适用于各种事务官职;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以“通才”为标准设计考试内容;重视人选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教育程度;青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等等。
(2)内容:逐渐减少直至废除科举选官;寓科举于学堂教育之中;给予学堂优秀学生科名出身;等等。进步意义:促进了选官制度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解析】(1)据材料一“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可以得出普遍适用于各种事务官职;据材料一“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官员,几乎都由考试录用”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据材料一“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计以‘通才’为标准”可以得出以“通才”为标准设计考试内容;据材料一“强调报考者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综合而广博的知识”可以得出重视人选的综合文化素养和教育程度;据材料一“特别注重从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人才”可以得出青睐名牌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2)内容: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废科举不是一蹴而就的,先逐渐减少直至废除科举选官;据材料二“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可以得出寓科举于学堂教育之中;据材料二“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给予学堂优秀学生科名出身。
意义:结合所学,废科举办学堂,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建立, 促进了选官制度近代化;学堂设置西学课程,推动了近代文化的传播;据材料二“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据材料二“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可以得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等。
19.(1)特点: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迁移人口规模大;移民成分多样化;被动迁移与主动迁移并存;迁移地区主要为“新大陆”地区等。
影响:促进了美洲等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变了美洲等地的人种(或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格局);推动了新大陆地区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落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等。
(2)特点:迁移类型多样;人口流动在时间上的流动性(或迁移速度的阶段性);迁移规模大、范围广;人口流动在空间上的不平衡等。
原因: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或农村经济的破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政府政策的调整;战争引发时局动荡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15世纪末至19世纪”,可得出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一“移居美国”,“向南往太平洲岛屿的迁移”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涉及范围广;根据材料一“整个18世纪,就有约150万”,“16世纪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等信息,可得出迁移人口规模大;根据材料一“欧洲人作为水手、军人、农民、商人、僧侣以及行政人员迁居海外”及所学,可得出移民成分多样化及被动迁移与主动迁移并存;根据材料一“移居美国”,“向南往太平洲岛屿的迁移”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迁移地区主要为“新大陆”地区等。
影响:从美洲等大陆的开发分析,得出促进了美洲等地区的开发;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得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对美洲人种的影响分析,得出改变了美洲等地的人种(或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从对文化交流分析,得出推动了新大陆地区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从对非洲的影响分析,得出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落后;从对世界之间的联系分析,得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等。
(2)根据材料二“大量华工走向世界”“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城市移民也随之增加”等信息,可得出迁移类型多样;根据材料二“20世纪之前,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在此之后,人口迁移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突破”,可得出人口流动在时间上的流动性(或迁移速度的阶段性);根据材料二“据北京农商部调查,1914~1918年平均每年有400万农户约2000万农村人口离村,占全国农村人口的6%”,“同时,在县内、省内、省际三个迁移方向中,省际迁移的比重最大”,可得出迁移规模大、范围广;根据材料二“1931年无锡洛社镇离村率为21%,河北盐山为13.5%,山东费县高达60%”可得出人口流动在空间上的不平衡等。
原因:根据材料二“伴随着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及所学,可得出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或农村经济的破产);根据材料“城市移民也随之增加”,得出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交通运输角度分析,得出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可得出政府政策的调整;从战争的角度分析,得出战争引发时局动荡等。
20.示例:论题: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的主要途径。论述:民族交往是从民族接触开始的,是民族交流交融的基础。比如,古代中国长城沿线,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其在地域上与汉族邻近,为各民族间生活和社会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民族交往的增多,各民族间必然要进行文化选择,由此形成包括资源、信息和语言交流在内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民族交流。比如,北魏教文帝改革实行说汉话、穿汉服等措施,通过加强民族交流进而促进民族交融。民族交融重在文化交融、文化共享,通过血缘交融、习俗交融、信仰交融等,达到心理交融,心理交融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最高层面。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交错杂居,互相通婚,少数民族政权还积极推进儒学教育,从而推动各民族形成对儒家文化信仰和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总之,正是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才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基础,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铸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解析】细致观察分级图中的具体内容可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真实写照亦是民族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不同群体接触的发生逻辑,在接触范围内存在着递进关系,反映了民族间接触与互动的不同层面,因此而产生了各民族共生场域与共融平台。因此可以拟定论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关于阐释可从秦汉时期民族之间接触的表现、民族接触带来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交流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交融的影响、魏晋时期和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汉化的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