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云南省彝族民族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4 届高二春季学期历史 5 月月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A D A D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D B A A C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A B A A B B D A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特点:持续时间长;受政府政策影响明显;具有主动移民和被动移民的双重色彩;政府
主导与民间参与相结合。(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了东北地区的生活习
俗与文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的发展。(6 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躲避国内战乱;对黄金财富的渴望;清政府放宽对出入境的管理(或清政府允许
列强在华招募华工出国);美国铁路业的兴起,急需大量的劳动力(或19世纪初黑
奴贸易受限,殖民者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百姓迫于生计被诱骗、绑架。(8 分,
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
32.【答案】(12分)
(1)推动了欧洲国家的反封建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自由、平等和民族独立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有利于劳动致富和崇尚奋斗观念的传播。(每点2分,共6分)
(2)受到其他国家革命的影响;有杰出领袖的贡献;持续时间长;独立国家数量众多;在经
济上没有独立。(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3.【答案】
标题:中华古代技术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论述: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外传促进了东亚国家文化的发展,蒙古人西征把中国的印刷术
带到了中亚、西亚。中亚、西亚地区借鉴学习中国的印刷术,促进了自身文明的
第 1页
发展。印刷术传入欧洲为西方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指南针的外传促进了远洋航
行和西方殖民扩张。
总之,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技术的交流与互鉴推
动人类共同进步。
示例二
标题:科技的传播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融。
阐述:亚历山大东征途中兴建了许多城市,这些城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它们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而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促使希腊文化重心逐
渐东移;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也与希腊文化进行了交流和碰撞。印度科学文化
成就如数字、代数、三角学、天文学、医学等,通过阿拉伯帝国这座文明之桥传
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中亚的伊斯兰教文明也传到印度次大陆,对印度的文化
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明的汇聚。
第 2页2024届高二春季学期历史5月月考
学科:历史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 意的。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不给分)
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
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 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意在说明 ( )
A .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B . 宗法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
C .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元素 D . 西周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 .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 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宜等
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 制”转变。另外, 以肉食、奶酪等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
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文化交融的主要特点是 ( )
A . 同源共祖的意识初步确立 B . 家国一体的观念得到认同
C . 中外文化交流的规模空前 D . 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特征
3 .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羁縻州,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这一措施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和平,促
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这一制度的内涵是 ( )
A . 因俗而治 B . 承认藩属关系 C . 开发边疆 D . 淡化民族偏见
4 .1919 年 6 月 5 日,孙中山所著的《孙文学说》出版,提出“知难行易”学说,为《建国方略》的一部分,
《申报》宣传此书乃:“破天荒之学识,救国之良药”,一时风行,迅速售罄。据此可知该书 ( )
A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D . 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5 .中共十四大是中国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十四大 ( )
A .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B . 提出“一国两制”基本主张
C .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 .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6 .观察下表,下列对美苏 (俄) 两国四个阶段钢铁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 )
A . ①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苏联采取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B . ②美苏经济实力差距持续缩小:美国深陷朝鲜战争和越战的泥潭
C . ③苏联钢铁工业产量反超美国:苏联官僚管理下计划经济效率高
D . ④苏联钢铁工业大幅超过美国: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功
7 .1929 年,斯大林在一次演讲中满怀憧憬地说:“我们的国家正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拖拉机
化的国家…… ”他所憧憬的是 ( )
A .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 . 新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D . 工业化建设的顺利完成
8 .针对近代法国宪法更替频率,有学者认为:这一历史现象,与美国革命一锤定音,首创 1787 年宪法,
200 年不变,形成强烈反差。也同英国革命一次定向,没有一部成文宪法,却能保持 200 年宪政体制稳
定不变,构成令人奇异的对比。学者意在说明 ( )
A . 美国社会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 B . 英国法律体系完备和社会稳定
C . 法国民族传统影响宪政的精神 D . 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艰难
9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简任官以上的文官无须考试,一般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
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对于一些所谓“有特殊贡献者”也可以不通过任何考试即 可由最高当权者破格提拔。该条款的实施 ( )
A . 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开放性 B . 确立了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
C . 提高了文官队伍整体素质 D . 易导致政府内部拉帮结派现象
10.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许多舆论质疑,中国重视讲述中国故事。如对鞍钢故事的报道,使鞍钢建设成为全
国建设的缩影,为全世界所关注;通过援建坦桑尼亚一赞比亚铁路展示中国建设成就等。这些中国故事 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 . 打破西方国家的舆论封锁 B . 确立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C . 发挥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 D . 鼓舞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
1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创立并确认了国际法中的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的原则,承认德意志数百个诸侯国的
主权,承认新教和天主教的同等权利,也进一步承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和独立性,更重要的是它开创
第 1页
(

二战后各国城市化的步伐放缓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市化进程
)
了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惯例。据此可知,该和约 ( )
A . 倡导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 B .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C . 为国际联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D . 奠定了近代国家法的基础
12.1935 年的美国《社会保障法》规定:“为建立联邦老年待遇,授权各州就老年、盲人、依靠他人生活者
和残疾儿童、母亲和儿童福利、公共健康、失业补偿作出充分的法律保证,以及提供总的福利;建立全
国社会保障委员会;提高专项税收, 以及其他目的,特制订本法。”该法律 ( )
A . 是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产物 B . 缓解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C . 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D . 促进了美国就业率提高
13.下表为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 (节选)
时间 事件 内容概况
1947 年 马歇尔计划 美国向西欧、 日本等国运送谷物粮食,援助的 130 亿美元中有 45 亿是以 农产品的形式提供
1954 年 实行《共同安全法》 美国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促进自身安全的对外粮食援 助政策
1974 年 国会通过《杰克逊—— 瓦 尼克修正案》 对苏联、东欧等限制移民出境的国家削减粮食供应,并禁止给予以粮食贸 易方面的优惠
表中反映出美国对外粮食政策 ( )
A . 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救援性质 B . 确保了受援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 . 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的战略需求 D . 稳固了美国同苏联争霸的优势地位
14.手工作坊时代,陶器制作的所有工序几乎全由一名制陶工来完成。而在近代英国的制陶工厂中,制作工
序被分割开来,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坯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等,每个车间
的工人只负责所指定的一道生产工序。由此可见,工厂制度下 ( )
A . 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B . 劳动强度增大 C . 生产资本高度集中 D . 劳动分工增强
15.李明同学搜集了如下一组历史图片,他要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
A .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张 B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C . 近代自然经济瓦解进程 D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在西方世界,商
业革命为此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乃至资产阶级革命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东方世界, 我们只看到了商业和城市规模的表象性促进,而文明内向的性格仿佛岿然不动。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源是 ( )
A . 经济形态的阻碍 B . 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C . 程朱理学的束缚 D . 大陆文明体系的缺陷
17.图 2 1997 年各国外汇储备和外债总额,反映了东南亚各国 ( )
A . 泡沫经济濒临破灭的边缘 B . 国际投机资本的大量撤离
C . 自由浮动汇率机制的崩塌 D . 政府财政收支的严重失衡
18.《管子》一书中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城市规划思路,“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
准绳”“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这其中蕴含的城市规划特点是 ( )
A . 遵循礼制,讲求等级 B . 天人合一,突出王权
C . 顺应自然,因地制宜 D . 中轴对称,整齐划一
19.下图为 1950—2010 年巴西、德国、印度、 日本四国城市化进程图,结合所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②巴西城市化起点较低,发展快
④四国城市化的水平发展不平衡
第 2页
第 3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以下关于中医药学说法错误的是 ( )
A .《黄帝内经》 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是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B .《伤寒杂病论》提出辩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D .《千金方》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21.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评价中国是“医疗服务质量和可及性排名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卫生健康 治理的成效显著,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了实质性提升 (表2) 。据此可知,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 ( )
时间 医疗机构/个 每万人执业医师数/人 人均预期寿命/岁 婴儿死亡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949 年 3670 7 35 200% 9 类 41 项
2020 年 102.3 万 73 77. 3 5.3 14 类 54 项
A . 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健康保障模式 B . 提高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
C . 提升了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质量和效率 D . 提高了健康医疗制度保障和治理能力
22.北宋时,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南宋末年,文天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279 年,崖山之战,大臣陆秀夫宁
死不降蒙古铁骑,携小皇帝蹈海殉国。这些言行体现了 ( )
A . 儒学积极入世的价值观 B . 宋代社会危机激发忧国之思
C . 封建君臣观念根深蒂固 D . 主流思想塑造了士大夫精神
23.十九世纪末,中国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墨家学派的科技成就及“尚同”“兼爱”“天志” 等学说之风,并 用“西学墨源”说来解释它们与西方科技、民主议会制度、基督教的关系。这种做法 ( )
A . 适应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 B .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 . 阻碍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 D . 动摇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24.图 4 所示历史事件 ( )
(
A



了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
C

开通了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
)B . 证明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D . 说明中日两国贸易由来已久
25.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公民都是城邦的一部分。在教育儿童时,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再及于理
性方面,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这一教育理念 ( )
A . 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 B . 服务于国家未来发展
C . 继承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D . 强调公民地位的平等
26.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由劳动力过剩演变为劳动力短缺。到一战前,外国劳工已达 120 万之多,他
们遍布德国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德国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劳动力输入国。出现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德国 ( )
A . 工业化推进的速度较快 B . 海外移民活动导致劳动力不足
C . 战争使得人口大量减少 D . 民主政治的发展,代议制形成
27.下面是 1860— 1970 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出现移民最高峰的原因是美国 ( )
A .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 . 工业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C . 大量接收东欧的技术移民 D .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28.2003 年,在美国所有的拥有博士学历的人口当中,34.6%是在外国出生的。在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移 民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其中,移民比例最低的为心理学,仅为 8.5%;移民比例最高的为化学工程学,高 达 49.2% 。这一移民变化趋势 ( )
A . 提高了美国整体的文化水平 B . 适应了美国科技发展的需要
C . 维护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D . 使其他国家的科技创新落后
29.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关于劳动力的流动说法错误的是 ( )
A . 劳动力的大规模全球流动开始于二战以后
B . 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C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第 4页
D . 20世纪90年代,南欧国家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
30.1941 年 8 月,美英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宣称,“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
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这一宣言 ( )
A . 明确提出了民族自决原则 B .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C . 反映美英间既合作又对抗 D . 意在帮助各民族选择发展道路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
有清一代,东北移民情况伴随清朝移民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顺治元年(1644
年) 到康熙六年 (1667 年) ,清朝实行招民开垦政策;第二阶段,从康熙七年 (1668 年) 到咸丰九年 (1859 年) ,清政府出于保护祖先发祥地等原因考虑,在东北地区实行了长达 200 余年的封禁政策,但这一时期东北 地区的汉族移民仍处于增长中;第三阶段,从咸丰十年 (1860 年) 到宣统三年 (1911年) ,清政府对东北地 区逐渐由局部开禁到最终实现全面开放。东北关内移民从总体上看是政府及民间有计划、有组织的移民,从 移民动机来讲,有关内民众为憧憬美好生活而到东北寻求发展的一面,也包括了由于天灾人祸不得不背井离 乡去东北讨生活的无奈之举。清末以来,大批移民扶老携幼迁往东北地区,移民将关内的生产方式、生活习 俗、文化传统等带到东北,逐渐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
——摘编自范立君《关内移民与东北移民文化之形成》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清政府在内政外交的弱化和人民对基本生存权利的渴望,华工开始走上出洋谋生的道路。 近代华工的大量移美, 同时也是美国资本主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摘编自吴铁稳、梁彩玲《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华工探析》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东北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2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中后期华工远赴美国的原因。(8 分)
32.(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在芬兰,某些阴谋反对瑞典国王的贵族谈论的是乔治 ·华 盛领。在德意志,人们以诗歌、散文、历史著作和学术性小册子抒发对美国人的热情。在英国,改革者指出: “在美国的州和联邦宪法中不同宗教团体的成员在政治上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在爱尔兰,志愿军以美国 先驱者为榜样,组织起武装连队,之后,英国不得不赋予爱尔兰部分自治权。欧洲的中产阶级满意地看到那 个国家人受到应有的尊敬,真正的功绩得到应得的报酬,人们对他们按照能力和贡献加以评价。
——摘编自 (英) C .W .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810 年,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 1804 年海地革命的成功,以及 1808 年西班牙王室被法国推翻 等因素推动下,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爆发了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南美北部伟大的革命英雄是“解
放者”玻利瓦尔将军。这位卓越的领导人坚持不懈地战斗了 15 年,实际上创立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拿 马、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独立的国家。南美南部杰出的领导人是圣马丁将军。到 1826 年西属拉丁美洲彻底 摆脱殖民统治。不过,这次牺牲了 100 多万人生命的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 独立后,各国频频更改宪法,政府的兴起和倒台更是屡屡发生。
——摘编自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近代欧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6 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属拉丁美洲独立浪潮的特点。(4 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
下表为印刷术在亚洲地区的起源与传播
地区 时间 重要发现或成就
中国 唐代前 中期 ( 618 ~ 755 年) 雕版印刷术产生
朝鲜 704~750 年 雕版印刷汉字译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日本 770 年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等四种陀罗尼印刷品
伊朗 1294 年 仿制的元朝式样钞票,印有汉字“钞”和阿拉伯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技术传播与文明发展”自拟标题并展开论述。(要求:标题明确,史论 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