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山东省潍坊市四县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四县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表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 )
技击观一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
健身观 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意境观 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台、物我两忘
抱拳礼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A.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 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
2.汉高祖时令五十岁以上有能力和号召力的老者为三老,可与官员共商政事;汉武帝时对高年赐王杖,并可享受许多特权,如买卖自由吏民不得随便殴辱等;东汉放宽老年的恤刑范围,加重对不孝罪的惩罚。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是( )
A.适应尊崇儒术政策 B.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C.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D.提升社会道德水平
3.唐代君主极为重视贤良对策。689年,考生张柬之在对策中写道:“故臣以为陛下有三皇之人,无三皇之吏也”。825年考生舒元褒的对策中写道:“天下理乱不由陛下而致,其由谁乎?”对策内容的变化反映出唐代中期以后( )
A.选官方式发生改变 B.社会危机加深
C.士人参政热情高涨 D.政权结构变化
4.如表是关于明清海禁政策的不同记述。据此可知( )
内容 出处
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反颁布“迁海令”。明王朝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 人民版必修二历史教科书
中国清代前期实行“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接受了这一观点。 百度百科
1684年康熙皇帝诏告天下曰:“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皆开海贸易”。 1787年《皇朝文献通考》
A.中西方对海禁政策的认识不同 B.明清厉行海禁维护小农经济
C.海禁政策实施状况需全面论证 D.西方操作导致海禁观点盛行
5.《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主要是由于中日两国相似的( )
A.经济状况 B.阶级基础 C.社会危机 D.思想根源
6.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据此可推断当时( )
A.西学影响甚微 B.社会改革阻力巨大
C.民族矛盾深重 D.近代工业发展受阻
7.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
A.建立独立武装的紧迫性 B.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性
C.建立统一战线的复杂性 D.进行国民革命的必要性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如图《农民和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甲等奖。这表达了当时人们( )
A.渴望实现农业机械化 B.热烈欢迎土地改革
C.踊跃参加农业合作社 D.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9.1981年春,山东省在企业中率先试行责任制改革,主要内容是通过承包划分国家同企业之间、企业同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一措施( )
A.标志着工作重心转移 B.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
C.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 D.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10.公元前28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物馆,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并出版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亚历山大博物馆的设立有利于( )
A.保护自然遗产 B.传承希腊文化 C.推动科学革命 D.促进启蒙运动
11.12世纪后半叶,英王亨利二世在英格兰推行司法改革,将巡回法庭、陪审制度和令状制度等引入司法审判程序中,使王室法庭承接到大量诉讼,隶属于国王的司法官员队伍得以扩展。这一改革( )
A.否定了封建教会权威 B.加剧了贵族与国王的冲突
C.加强了世俗君主权力 D.实现了行政和司法的独立
12.18至19世纪中期,英国各郡女子独立走进劳动力市场的年龄逐渐降低。1866年,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请愿要求妇女参与选举。这些现象( )
A.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 B.根源于产业革命
C.体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加剧了贫富分化
13.1921年秋以前,列宁一直认为“商业=资本主义”公式是正确的。但同年底却对此提出不同看法,并认为:战争状态曾排斥了“商业”;在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没有经过社会主义的一些中间阶段。这表明列宁( )
A.对社会主义有了新探索 B.放任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C.彻底否定战时共产主义 D.对新经济政策提出质疑
14.1955年,西德在众说纷纭中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得以重新武装军备,军人形象再度成为西德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人们对再军备并不持肯定态度,根据当年的调查显示,约有75%的民众反对再军备,大众发起示威游行,军备问题一时之间成为舆论焦点。这主要是由于( )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战后世界和平思潮的广泛传播
C.德国分裂引起西德人民的反对 D.二战留给西德人民的痛苦记忆
15.20世纪70年代,西欧放弃了充分就业和高速经济增长的目标.各国决策者们寻求新的理论支持。当时流行的学术观点认为,制定经济政策的职责应当从财政部部长们转移到中央银行家们的手中,后者的运作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政治压力。这表明当时( )
A.减少国家干预成为普遍认识 B.福利国家制度遭到挫败
C.国家的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 D.金融资产阶级实力增强
二、论述题
16.历代对王安石变法存在不同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宋朱熹等理学家认为变法“轻用已私纷更法令,不能兴才教化,乃行青苗、建市易、置保甲、治兵将、始有富国强兵、窥伺边隅之计,弃诚而怀诈,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下诬君父,上欺祖宗,三纲废坏。神化之道泯然将灭,纲纪文章扫地尽废。”
清代末年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他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免役法则“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其变法是“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20世纪30、40年代诸多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周谷城提出变法动因:“一曰外部的压迫,二曰内部的贫弱”。范文澜认为变法“急需加强军备”,钱穆提出变法“冗官不革,政治绝无可以推行之理”。
——据何文国《王安石历史评价面面观》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观点”作出解释。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叶扁舟起家的叶澄衷叶澄衷(1840–1899),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1岁时,迫于生活压力被母亲送至邻近油坊做帮工,受尽欺凌辱骂,坚持3年后离开油坊。
1853年,14岁的叶澄衷身无分文地闯入上海滩,先在法租界的一家杂货铺当学徒。17岁时,叶澄衷决心离开杂货铺独自经营。起初他驾着一叶扁舟在黄浦江上漂泊叫卖,还经常以食品和杂货,到外国商船上换回一些船用五金工具和零件,然后设摊售卖。
1862年,叶澄衷在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号“老顺记”。由于注重信誉,得到外商信任,业务不断扩大。1870年以后,他陆续在上海开设若干新商号,经营范围扩大到五金、煤油、机器、钢铁、洋烛、罐头食品等。
随着实力增强,叶澄衷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先后在汉口、九江、天津、烟台等商埠开设“老顺记”分号。他还不断开拓新的投资领域,1890年开始陆续创办火柴厂、纱厂、地产公司、钱庄、船舶运输公司等。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努力与奋斗,叶澄衷成为实力雄厚的宁波帮首富,是当时上海商界的顶尖富豪,人称“五金大王”。
叶澄衷经商致富后,热心于赈济救贫和发展教育事业。每遇灾荒,他都踊跃输财劝赈;还在上海设立怀德堂,赡养故友及同业中无所依靠的家属;建“义庄”“忠孝堂”,周济族内的贫困者;创办牛痘局施药救贫;设义塾教育同族子弟;捐出土地、白银,用于创办“蒙学堂”。
——据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提取树料信息,对叶澄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的奋斗品质加以阐释。
18.央视春晚体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晚:时代的眼睛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一度被视为“靡靡之音”的歌曲《乡恋》在该届晚会解禁播出。1984年,节目首次出现“小品”形式;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作为港台歌曲首次亮相。1987年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的云》、1988年相声《巧立名目》等深受观众好评。
1993年央视春晚开始实行导演招标制。1994年小品《打扑克》把市场经济大潮下正在发生变化的人与事肆意嘲讽,令观众捧腹。1997年《春天的故事》引发全民传唱。进入新世纪,反映北京申奥、抗震救灾、神舟上天等国家大事以及“空巢老人”“大忽悠”等社会现象也以各种形式呈现。2005年开始,央视实行“开门办春晚”,通过众多渠道、面向全国以及世界征集节.目,众多来自民间的节目登上春晚舞台,大众喜好逐渐成为央视春晚选材的重要衡量指标。2011年首次推出网络春晚。
2014年春晚以“欢乐祥和迎新春,同心共圆中国梦”为主题,唱响“中国梦”时代主旋律。2016年出现许多反映中国梦、反贪反腐题材的节目,如《丝绸之路》《是谁呢》等。2019年,技术创新是晚会亮点,实现了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4K高清视频结合VR技术向全国转播分会场节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春晚:时代的眼睛”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三、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①
1849年曼彻斯特市布里奇沃特街区图

资料② 以棉纺工业中心的曼彻斯特为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的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1794年时为3家,而到1821年时多达66家。1853年时,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数为108家,达到了顶峰。除了厂房,城市中还有其他大量生产性建筑。
资料③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这样描写曼彻斯特:“只要哪里还空得下一个角落,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哪里还有一个多余的出口,他们就在哪里盖起房子来把它堵住……东一排西一排的房屋或连成一片迷阵式街道,像一些小村庄一样,乱七八糟地散布在寸草不生的光秃秃的粘土地上。”
资料④ 与农村人口平均寿命50岁左右相比,工业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瘟疫猖獗,疾病横行,死亡率高。
资料⑤ 1848年起,英国政府着手解决工业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城市病”问题。1848–1875年是城市规划改造的第一阶段,对已有街道和建筑物进行改善。1875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主要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
资料⑥ 经过19世纪工业城市改造工程,现代都市整洁卫生舒适的物质环境初露端倪,居民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据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等
(1)如果以“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为题撰写一篇研究论文,请列出该论文的主要内容提纲并说明其研究价值。
(2)根据研究主题对以上资料进行分组,并说明各组资料的史料价值。
(3)假如论证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必要性,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左手掩拳,寓意崇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以柔克刚”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寓意崇德”体现了儒家德政思想,可见中华武术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伦理秩序”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武术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没有体现中华武术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的结论,排除C项;中华武术无法对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敬老”,以此来教化百姓,因此出发点为提升社会道德水平,D项正确;汉高祖时儒学正统地位还未确立,排除A项;汉代皇帝的敬老行为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代的道德教化,并未涉及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陛下有三皇之人,无三皇之吏也”、“天下理乱不由陛下而致,其由谁乎”及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社会危机加深,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选官制度仍旧是科举制,排除A项;材料“无三皇之吏也”体现了吏治的腐败,没有涉及士人参政的热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中期的社会危机,没有涉及政权机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关于明清时期是否实行海禁政策,在人民版必修二历史教科书中认为,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百度百科认为中国清代前期实行“闭关锁国”的观点源于英国商人,马克思接受了英国商人的观点,而在《皇朝文献通考》,认为清朝前期并没有实行海禁政策,而是“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皆开海贸易”,关于明清时期是否实行海禁政策有不同的说法,这种情况需要更多的史料来相互印证,在进行全面的论证,C项正确;人民版必修二历史教科书观点与马克思观点相同,都认为实行了海禁,排除A项;《皇朝文献通考》认为清朝前期没有实行海禁,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人民版必修二历史教科书观点是受到西方操作,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日本)。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海国图志》传入日本之后,引起日本学者的关注及共鸣,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学者之所以感觉“暗合”、认为有利于日本边防的加强,是因为中日两国相似的时代背景,近代以来二者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面临一定的民族危机,C项正确。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状况相似不是《海国图志》引起日本学者共鸣的原因,共鸣源于相似的经历与处境,排除A项;据所学,当时中日两国的阶级基础并不相似,日本处于幕府统治时期,此时的统治阶级包括天皇、将军、大名和武士,而中国则是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统治阶级为地主阶级,排除B项;据所学,中日两国均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信奉思想的相似性不是《海国图志》引起日本学者共鸣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898年,书商对经学书和新学书的市场需求估计错误,废八股以后,经学书仍有市场,新学书反倒销路不畅,面临亏损。据材料结合所学,1898年,由材料“废八股”可知与戊戌变法有关,西学东渐发展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阶段,从社会对经学书和新学书的反应,可知新学传播和戊戌变法受阻,B项正确。据材料和所学,此时西学影响有限,但不至于“甚微”,排除A项;据所学,民族矛盾指的是中外民族矛盾,在列强的侵略之下日益深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西学的传播,非近代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年(中国)。根据材料“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可知,中共三大认识到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认识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都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要调整策略,开展国民革命运动,D项正确;建立独立武装的紧迫性在国民革命失败后提出,排除A项;材料强调国民革命,没有强调要发展民族工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要联合开展国民革命,并未体现出复杂性,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年画描述了农民围绕着拖拉机喜笑颜开,反映了当时人们渴望实现农业机械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拖拉机,并未涉及土地改革,排除B项;1953年才开始农业合作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农民对拖拉机的渴望,无法说明封建迷信思想的破除,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率先试行责任制改革,主要内容是通过承包划分国家同企业之间、企业同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可知,1981年山东在企业中实行政企分开的方式,这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不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出现调整,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公元前280年左右(埃及)。据材料“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物馆,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并出版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可以看出通过建立亚历山大博物馆,推动学者研究和教育,同时又出版了诸多古希腊学者的著作,有利于推动希腊文化的传承和传播,B项正确;亚历山大博物馆是人文历史遗产,并不是自然遗产,排除A项;科学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6—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后半叶(英国)。根据题干在12世纪英王进行司法改革,“使王室法庭承接到大量诉讼,隶属于国王的司法官员队伍得以扩展”,推动了国王对于国家司法权的控制,加强了世俗君主的权力,C项正确;题干体现了王权的加强,并未体现对教会权威的否定,排除A项;12世纪后半叶英国获得权力是贵族与英国联合的结果,并不会加剧两者的矛盾,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加强国王对司法权的控制,并未体现行政和司法的独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至19世纪中期(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8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展,促进英国女子逐渐走向社会,参与政治的意识增强,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妇女要求参政,无法说明使妇女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排除A项;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C项;材料强调妇女地位的变化,与贫富分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前后列宁思想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列宁的经济思想由战士共产主义政策变为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有了新探索,A项正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只是允许允许私人办小企业,但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并不放任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项;战士共产主义只是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未受到彻底否定,排除C项;当时列宁正在为新经济政策寻求理论支持,而不是质疑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德国。根据材料“但人们对再军备并不持肯定态度,根据当年的调查显示,约有75%的民众反对再军备,大众发起示威游行,军备问题一时之间成为舆论焦点”可知,二战后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重新武装遭到民众反对,军备问题引起人民的警惕和反感,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二战后,民众对二战记忆犹新,D项正确;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大集团对峙的局面形成,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战后世界和平思潮广泛传播,但这与西德人民反对再军备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德国分裂于1945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西欧)。根据材料“制定经济政策的职责应当从财政部部长们转移到中央银行家们的手中”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滞胀”,开始寻求新的经济理论,因此西欧各国将制定经济政策的权力转移到银行家手中的观点得以流行,说明减少国家干预成为普遍认识,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只是削减了福利开支,但福利国家制度仍然存在,并未遭到挫败,并且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当时流行的学术观点,无法说明国家的社会控制力减弱,排除C项;制定经济政策的职责转移到银行家手中只是学术观点,无法说明金融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
16.自王安石变法以来,不同时代的人物对其褒贬不一,他们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观点受时代及个人等多种因素影响。
朱熹等人作为南宋理学家,认为王安石变法轻教化、重义轻利,对其进行批评,目的是为了维护儒家伦理纲常,借以标榜理学的正统地位。
梁启超作为清末改革家,以近代西方现代化来解读王安石变法,对其高度肯定,反映了他们对救亡图存的急切期盼,但也存在过誉失实之词。
抗日战争时期,周谷城等史学家在日本侵略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从变法原因、军备、官制改革等角度重新审视王安石变法,为挽救民族危亡提供借鉴。
由此可见,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立场、动机等因素影响着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历史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全面、辩证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历史。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南宋、清末、20世纪30、40年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中不同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可以得出论题:自王安石变法以来,不同时代的人物对其褒贬不一,他们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观点受时代及个人等多种因素影响。
然后结合南宋理学、清末维新变法、抗日战争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如朱熹等人作为南宋理学家,认为王安石变法轻教化、重义轻利,对其进行批评,目的是为了维护儒家伦理纲常,借以标榜理学的正统地位。梁启超作为清末改革家,以近代西方现代化来解读王安石变法,对其高度肯定,反映了他们对救亡图存的急切期盼,但也存在过誉失实之词。抗日战争时期,周谷城等史学家在日本侵略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从变法原因、军备、官制改革等角度重新审视王安石变法,为挽救民族危亡提供借鉴。
最后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立场、动机等因素影响着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历史评价应坚持客观、公正、全面、辩证的原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的历史。
17.(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
1840—1899年;贫苦、帮工学徒、欺凌辱骂;一叶扁舟、漂泊叫卖;租界、外国商船、外商;注重信誉、不断开拓、艰辛努力与奋斗;商号、钱庄、火柴厂、交通运输;赈济救贫、发展教育等。
(若从材料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层次要求
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
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
(二)历史阐释
阐释内容
(1)叶澄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面临的时代背景。
(2)叶澄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奋斗品质的内涵。
(3)叶澄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奋斗品质的时代意义。
层次要求
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
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
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要求,提取材料信息,对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的奋斗品质加以阐释。首先提取信息,在材料中选择能够体现叶澄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的奋斗品质的信息进行提取,同时提取的信息中要体现基本的时空观念,如提取以下信息:1840—1899年;贫苦、帮工学徒、欺凌辱骂;一叶扁舟、漂泊叫卖;租界、外国商船、外商;注重信誉、不断开拓、艰辛努力与奋斗;商号、钱庄、火柴厂、交通运输;赈济救贫、发展教育等。在阐释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叶澄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面临的时代背景,叶澄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奋斗品质的内涵,叶澄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奋斗品质的时代意义。在背景方面可以从,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族工业产生,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在奋斗品质内涵上,主要体现近代中国商贾和企业家在面临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发展过程和他们成功后的社会责任感,在时代意义上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方面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角度进行说明。
18.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不断解放。这一时期央视春晚关注个人情感的节目受到重视。
1992年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促进央视春晚市场化的运作和反映市场社会的节目内容的涌现;香港回归等重大事件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中国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增强。这一时期春晚节目国家、社会、个人主题交织,市场化趋势明显,倡导服务社会、开放性趋势明显。
“十八大”召开后,在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反腐倡廉,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中国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普及。这一时期春晚节目国家主题上升,科技化趋势明显。
春晚承担了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功能,也包含着凝聚人心、交流情感与传播正能量的社会价值,实现了个人价值、社会效应和国家情怀的统一。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据材料“央视春晚体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思想不断解放。这一时期央视春晚关注个人情感的节目受到重视。
据材料“1994年小品《打扑克》把市场经济大潮下正在发生变化的人与事肆意嘲讽,令观众捧腹”,结合所写可知1992年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促进央视春晚市场化的运作和反映市场社会的节目内容的涌现;据材料“1997年”,得出香港回归等重大事件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据材料“进入新世纪”,得出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中国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空前增强。据材料“通过众多渠道、面向全国以及世界征集节.目,众多来自民间的节目登上春晚舞台,大众喜好逐渐成为央视春晚选材的重要衡量指标”,得出这一时期春晚节目国家、社会、个人主题交织,市场化趋势明显,倡导服务社会、开放性趋势明显。
据材料“欢乐祥和迎新春,同心共圆中国梦……2016年出现许多反映中国梦、反贪反腐题材的节目”,得出“十八大”召开后,在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反腐倡廉,努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打造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据材料“2019年,技术创新是晚会亮点,实现了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4K高清视频结合VR技术向全国转播分会场节目”,得出中国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普及。这一时期春晚节目国家主题上升,科技化趋势明显。
最后总结,得出春晚承担了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国家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宏大叙事功能,也包含着凝聚人心、交流情感与传播正能量的社会价值,实现了个人价值、社会效应和国家情怀的统一。
19.(1)主要内容提纲: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问题的背景;城市环境治理的措施与过程;城市环境治理的效果与经验总结。
价值:通过研究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与治理的过程,为今天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经验。
(2)资料分类:资料①②③④,主要展示了19世纪英国在工业城市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于研究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论证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必要性;资料⑤,用于研究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过程;资料⑥,用于说明环境改造的效果。
(3)搜集资料:为了论证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必要性,还需要搜集改造前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情况等方面的资料。
【详解】(1)主要内容提纲: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与农村人口平均寿命50岁左右相比,工业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瘟疫猖獗,疾病横行,死亡率高。”可将主要内容提纲拟定为,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问题的背景。根据材料“1848——1875年是城市规划改造的第一阶段,对已有街道和建筑物进行改善。1875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主要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可将主要内容提纲拟定为,城市环境治理的措施与过程。根据材料“经过19世纪工业城市改造工程,现代都市整洁卫生舒适的物质环境初露端倪,居民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可将主要内容提纲拟定为,城市环境治理的效果与经验总结。
价值: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经过19世纪工业城市改造工程,现代都市整洁卫生舒适的物质环境初露端倪,居民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研究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与治理的过程,为今天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经验。
(2)资料分类: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 “除了厂房,城市中还有其他大量生产性建筑。”“工业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瘟疫猖獗,疾病横行,死亡率高。”可知资料①②③④,主要展示了19世纪英国在工业城市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于研究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论证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必要性。根据材料“1848——1875年是城市规划改造的第一阶段,对已有街道和建筑物进行改善。1875年以后为第二阶段,主要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可知资料⑤,用于研究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过程。根据材料“现代都市整洁卫生舒适的物质环境初露端倪,居民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可知资料⑥,用于说明环境改造的效果。
(3)搜集资料: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853年时,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数为108家,达到了顶峰。”“工业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瘟疫猖獗,疾病横行,死亡率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论证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环境改造的必要性,还需要搜集改造前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情况等方面的资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