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答案))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国外的政治漫画,该漫画作品( )
A.反映了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局面 B.强调了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C.描绘了冷战阴影下的对抗与妥协 D.体现了多极化趋势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2.1970年之前,以埃克森、美孚等为首的跨国石油公司控制着国际石油市场税率及原油标价权。1971年,包括伊拉克、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在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与跨国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开始获得了原油标价权,旧的国际石油机制逐渐瓦解。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C.区域经济集团化有所加强 D.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兴起
3.一位美国作家认为:“在20世纪后半期全球安全是最重要的‘公共品’,其主要提供者是美国。但在21世纪,最为重要的全球公共品却是基础设施。而中国是基础设施的主要贡献者。”从中我们可以确认的是( )
A.美国有效制止了局部战争的发生 B.21世纪的世界将向着一体化发展
C.美国在两次大战中的贡献获公认 D.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增强
4.下表为1995~2009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单位:个)。它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 )
1995年 1999年 2005年 2009年
美国 152 184 175 140
欧盟 158 157 157 152
日本 148 101 81 68
中国 2 6 15 34
其他国家或地区 40 52 72 106
A.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5.美国在1998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更加明确地指出“美国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日益以美国的商业利益为中心,经济外交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的关键”,要“调动和开发全世界的资源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继续保持美国的领导和领先地位”。美国此举( )
A.造成战后经济秩序瓦解 B.表明外交方式重大变化
C.意在维系世界霸主地位 D.导致亚太资源竞争失衡
6.据联合国统计,随着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印尼等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近30亿人过上了较好生活。新兴经济体也主张对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等进行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以更好地反映国际现实。这表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D.国际合作开辟了新局面
7.2018年达沃斯年会期间,美国某大型企业创始人通过媒体发声:“(美政府)认为‘美国优先’比非洲的稳定和善意所带来的长期利益更重要,这一想法是危险的。”他还称,中国等其他国家仍留在非洲大陆,他们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这主要反映了( )
A.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模式遇到瓶颈 B.跨国资本与美国政府的利益分歧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广泛认可 D.全球治理体系内在缺陷的外显化
8.1964年,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是发达国家,外围是依附于中心的发展中国家。外围经济的单一化、畸形发展及贫穷落后都是由于中心经济造成的。因此,应改变国际贸易格局、缔结新的国际商品协定、实行稳定初级产品价格等措施。该主张( )
A.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 B.强烈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C.意图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秩序 D.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诸多弊端
9.1995年美国对墨西哥的货物出口占其总出口的8%,2018年上升到16%;1995年美国货物进口中来自墨西哥的占8%,2018年上升到13%。投资方面,1995—2006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长3.5倍,其中对墨西哥的直接投资增长4.9倍。这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 )
A.打破了美墨之间的经济隔绝状态 B.优化了墨西哥的经济产业结构
C.强化了美国在两极格局中的作用 D.带动了北美区域经济贸易发展
10.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合作对话、中阿合作论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受到重视,相关国家间的沟通得到加强,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这反映了( )
A.东亚各国经济的活跃 B.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
C.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D.新兴国家合作的加强
11.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部分国家提出的发展政策表。
国家 时间 政策
美国 1983年 星球大战计划:建立新型太空站和太空战略防御体系、完成地球观测卫星系统,保护美国及其盟国不受苏联核导弹攻击。
韩国 1983年 高科技发展政策:实行“技术立国”。
西欧 1985年 尤里卡计划:欧洲联合改变西欧高新科技相对落后于美日现状。
日本 1986年 《科学技术政策大纲》: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苏联 1986年 苏共二十七大:基础科学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能否从根本上提高。
这些政策表明( )
A.冷战延伸到了高新科技领域 B.各国博弈推动了国际新秩序形成
C.经济全球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D.科技在国家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12.美国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研究所学者锡南·乌尔根表示,面对人们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政策制定者必须重新构建全球化框架,同时保证促进全球化增长的核心动力始终存在。各国需要花大力气对制定全球治理体制的相关机构进行改革,不仅要减轻全球化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要积极增强其正面性。这说明全球化( )
A.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使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逐渐衰退
C.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D.更加突出了凯恩斯主义的优势和地位
13.2008年,美国有人认为:“无论现在信息存储在何处,我们都必须获得这些信息,复制并与全世界分享……我们必须为了开放访问,如游击队般奋战。”这一观点意在( )
A.说明信息化的不可逆转 B.重视维护信息安全
C.反映信息流通速度加快 D.倡导信息自由流通
14.冷战结束后,权力平衡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控制战争的作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关系开始让位于讲求在统一管理和规则之下处理冲突的国际社会。材料反映出冷战结束后,人们已意识到( )
A.世界相互依赖的重要性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到来
C.和平与战争开始此消彼长 D.经济交流已占主导地位
15.索马里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GDP只有400美元。自从20世纪90年代政府垮台之后,索马里就一直深陷内战之中,贫苦的索马里人为了生计,不得已去劫持船舶以换得赎金。这便是索马里海盗出现的根本原因。材料折射出( )
A.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B.霸权主义是内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C.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是时代主题 D.海盗劫船索财情非得已,值得同情
16.“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段话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人道主义 B.反对恐怖主义
C.和平与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
17.当今世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这说明当今世界( )
A.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动荡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 D.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
18.2023年2月26日, 一艘移民船在意大利南部海域因过载及遭遇恶劣天气触礁沉没,造成70多人死亡。事发船只从土耳其出发,搭载了至少,180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巴基斯坦、阿富汗和斯里兰卡。这起事件再次引发舆论对欧洲接收非法移民或难民问题的关注。由此可知( )
A.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B.难民问题成为当今世界头号难题
C.解决难民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D.民族和宗教问题愈演愈烈
19.2023年3月5日,不少外媒记者把中国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的国情咨询相提并论。美国国情咨文演讲6次提及中国,不断强调中美对抗;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没提到美国,还强调我国将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这种反差反映了( )
A.美国干涉他国内政 B.逆经济全球化阻碍了世界发展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任重道远
20.“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的、多元的共赢的,它的核心理念包含了国际角色、周边外交、义利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文明互鉴观和共同发展观等新思路、新观念新论断。其“核心理念”体现在( )
A.相互尊重、维护公义 B.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C.共商、共建、共享 D.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宪章》规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通过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成立的时间,其宗旨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
(3)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提供了自己的方案,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方案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方案的认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二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摘自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讲话
材料三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习jp zx 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尼克松所说的“挑战”以及“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多极化力量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当今中国针对世界形势变化提出的具体方案和行动。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图1、图2,直接提取两项有关欧洲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D 4.C 5.C 6.C 7.B 8.C 9.D 10.C
11.D 12.A 13.D 14.A 15.C 16.C 17.A 18.C 19.D 20.C
二、非选择题
21.(1)时间:1945年10月24日。(答出年份或者“二战后”即可得分。)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组织: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新开发银行。
(3)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认识: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解决全球问题需要新的思路;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及其已经进行的一些改革存在不足;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22.(1)含义: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力量: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中国的和平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或发展中国家的成长)。
(2)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任答四点)
(3)方案: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答一点)
行动:倡议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
23.示例:国际格局的演变。
论述: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走向对抗,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在国际上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美苏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对抗;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瓦解,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欧洲的联合趋势进一步加强,欧盟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可知,国际格局在不断的发生演变。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