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巢湖七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集中练习历史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庐江巢湖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集中练习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材料旨在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 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阶级和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2、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则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作为损失。据此可知( )
A.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汉谟拉比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社会矛盾
C.《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D.《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4、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被称为“腓尼基字母”。它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又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州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相比于埃及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在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欧亚非大陆之间联系密切
B.符号少书写简洁便于记忆
C.人种迁移促进了文化传播
D.各地的统治集团重视推动
5、阿育王(公元前303—公元前232)经过连年的征伐,消灭了实力强大的羯陵伽国,征服了除半岛极南端的迈索尔地区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主要地区。此后,在佛教高僧优波毯多的感召下,阿育王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并向全国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阿育王的这些做法( )
A.利于封建帝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促进了印度教在帝国境内的传播
C.助推了孔雀帝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D.表明帝王在国家治理中的主导性
6、公元前4世纪,一位国王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为了有效地统治幅员辽阔、种类繁多、语言和文化各异的东方地区,他制定了一系列东方政策。他承袭了东方传统,也极力打扮成东方皇帝的样子,他是( )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 C.屋大维 D.查士丁尼
7、在希腊哲学里,也有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l8世纪两河流域《农人历书》版本中的劝导词与希西阿德的《田功农时》惊人地相似。这表明( )
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
B.两河流域文化对西方世界的文化影响广泛
C.两河流域文化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D.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8、下表出自于美国历史学家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的名著《世界:一部史》,它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基本情况。作者使用此表意在说明( )
地理 漫长的陆地边境与狭窄的海上通道阻碍了军队与信息的流动
文化 帝国边境之外的日耳曼民族觊觎罗马的财富; “南北”繁荣差距导致嫉妒与仇恨的产生; 蛮族对罗马人身份的有限认同
经济 贸易逆差导致帝国财富的流失
A.地理环境阻碍了罗马的崛起 B.多重因素导致罗马帝国衰落
C.地缘政治决定了帝国的命运 D.帝国的统治不利于经济发展
9、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欧洲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下列关于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
B.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C.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D.基督教会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
10、关于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有这样的描述:“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由此可推知( )
A.领主可以随意剥夺农民的土地
B.农民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劳役
C.庄园农民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
D.庄园是一种社会经济政治单位
11、下表中的三个史实反映出( )
A.君权神授强化王权
B.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
C.教皇地位不断衰落
D.王权与教权的依存与斗争
12、特许状,也称“豁免证书”。一般是中世纪西欧国王或者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领主颁发,主要内容是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在确定领主的征税和市民应缴租税的同时,承认城市自治权,确认市民人身自由,并赋予市民享有使用城市土地、管理市场、从事商业活动、加入行会组织等权利。由此可知特许状( )
A.是一种封建的权利转让书
B.奠定民主政治的实践基础
C.促进近代西欧的思想解放
D.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3、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盾牌钱”政策的出台( )
A.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 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
C.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 D.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4、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对外扩张,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下列关于奥斯曼帝国表述正确的是( )
A.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B.首都巴格达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C.位于欧亚商路枢纽促进东西方贸易交流
D.在十五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被其所灭
15、下图为中古时期的某一帝国示意图,该图最有可能是( )
A.1—2世纪的罗马帝国 B.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C.7—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D.16—17世纪的俄罗斯帝国
16、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制作纸张 B.王宫大门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20进制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 )
A.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经济发展
18、小亚细亚每年冬季的某个假日,来自土耳其各地的骆驼同赴此地,人们载歌载舞,迎接一只只妆点鲜艳的动物战士,它们将出征一场其实无关胜负的战役。下列和小亚细亚这块土地有密切关系的选项是( )
①欧亚传统商路受阻,促使新航路开辟
②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
③小麦、大麦最早培育种植
④栗的培育种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15一16世纪,人类历史逐渐转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词语中符合这一历史特征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
B.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C.黄金——宗教改革——理性主义
D.商业革命——新航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0、19 世纪末,美国海权论者马汉提出,海洋是连接世界的“桥梁”和“内线”,“制海权,是民族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马汉的海权论得到美国决策层的广泛认同,产生了强烈的国际影响。这主要是因为该理论( )
A.可以保证各国的既得利益 B.适应了列强争夺殖民利益的需要
C.利于协调复杂的国际矛盾 D.推动了欧美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
21、地理大发现后,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工艺品和制作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其他艺术(如中国装潢与建筑等)也陆续传到欧洲。与此同时,原产美洲的作物近三十种引种到中国,欧洲传教士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天文、历法的知识。这反映新航路开辟( )
A.实现了物种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B.推动了中西方之间物质文化的交流
C.推动了中国人近代海洋意识的形成 D.实现了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22、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
A.世界市场的成型 B.工业革命的冲击 C.三角贸易的初现 D.殖民体系的确立
23、17世纪初,荷兰人对于“南方大陆(澳大利亚)”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远超之前西班牙、英国等国。可是,在17世纪40年代他们却停止了探险,因为他们认为“南方大陆”荒无人烟,无法开展贸易活动。由此可知,当时荷兰( )
A.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B.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
C.在争夺殖民霸权中失利 D.海外扩张带有商业特性
24、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美洲城市仿效欧洲而建立
B.美洲独立国家建立者来自该地
C.美洲土地被欧洲殖民者所侵占
D.欧洲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展
二、材料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谈谈你对文明交往形式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列强实现其势力“无远弗届”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指出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开始。”然而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国素通过一系列被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汇聚、互动。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各种迹象充分表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西欧的“粗野”状态在政治和宗教领域有何表现?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的认识。
27、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除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根据题干“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牧业的产生”、“更细密的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国家开始产生”等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以D正确。A.题干没有体现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所以A错误。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不符合题干主旨,所以B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包含阶级出现、形成国家以及有成型文字,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所以C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大河与高山阻隔属于交通条件的限制,故A项错误。C项只提到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故错误。政局的动荡不属于主要原因,且不会一直存在,故D项错误。“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进程”则包含了这两项,故B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损害了邻居的田地的要进行赔偿,说明注重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不能体现商业繁荣,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维护的是奴隶主阶层的利益,和古埃及以及地主阶级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文字流传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而“符号少书写简洁便于记忆”的字母文字便符合这一特点,因此字母文字能够广泛流传,B正确;A是影响不是原因,排除;CD均没有体现字母文字本身的优点,排除。故选:B。
5、答案:C
解析:阿育王在完成帝国统一之后,以佛教为依托,宣布国家停止战争,以法律来治理国家,这有助于推动国家建设,维护帝国社会秩序的稳定,C项正确;ACD和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4世纪.……袭了东方传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B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生活在公元前18世纪左右,排除A项;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排除C项;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生活在6世纪左右,排除D项。故选:B。
7、答案:D
解析:概括材料可知,诞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化对希腊哲学、文学、农学等都有影响。D项正确;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对希腊的影响,并没有扩及到其他地区。排除B项;材料反应的是苏美尔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单方向影响。排除C项。故选:D。
8、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美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德兹的名著《世界:一部史》”信息可以看出,地理、文化和经济上的不利因素最终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落,说明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是多重的,B项正确;ACD仅体现了部分因素,无法全面说明题意主旨,排除。故选:B。
9、答案:D
解析:领主或其管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颁布教会法,实行神明裁判制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基督教的宗教伦理通过道德教化,发扬济助弱者的美德,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人们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材料“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说明庄园是一种社会经济政治单位,D正确;ABC说法都错误,排除。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王权和教权关系的不断演变,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教皇为皇帝加冕,两者相互利用,互相推动,卡诺莎之辱体现了教权高于王权,阿维尼翁之囚体现了王权高于教权的趋势,D项正确;第一幅图反映的是王权来自于上帝,君权神授理论强化了教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的情况,排除B项;14、15世纪欧洲教皇与教会依然占统治地位,排除C项。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城市获得封建领主颁发的“特许状”后,会获得城市自治权,市民也享有使用城市土地、管理市场、从事商业活动、加入行会组织等权利,因此“特许状”实质上是封建权利转让给城市的“豁免证书”,A正确;当时的西欧还远远没有建立民主政治,排除B;“特许状”是城市获得自治权的象征,和思想解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无关,排除CD。故选:A。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盾牌钱”政策减少了国王对骑士的依赖,国王通过招募雇佣军提升对军队的掌控能力,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C项正确;“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盾牌钱”政策推动了骑士制度的瓦解,但并不是骑士制度瓦解的标志,排除B项;12世纪中叶英国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推动了“以钱代役”的“盾牌钱”政策的出台,该政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当时资本主义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3世纪,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对外扩张,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D项正确;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是伊斯坦布尔,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排除C项。故选:D。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7世纪时的拜占庭帝国在原有的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基础上,又征服了北非、意大利等地,故B正确;1—2世纪的罗马帝国统治着西欧、西班牙和不列颠等地,图中没有这些地区,故排除A;7—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征服了西班牙和整个西亚,与图中信息不符,故排除C;16—17世纪的俄罗斯帝国统治东欧和北亚,并向远东扩张,与图中信息不符,故排除D。故选:B。
1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很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故可知该文明为玛雅文明,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并采用20进制,D项正确;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排除A项;人首飞牛是亚述帝国王宫大门上常见的雕刻,排除B项;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排除C项。故选D项。
17、答案:C
解析:根据“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接触到更多的新的事物,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C项正确;材料没有人文主义的内容,此时人文主义现不是主流,排除A项;近代科学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而不是经济方面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小亚细亚每年冬季的某个假日,来自土耳其各地的骆驼同赴此地,人们载歌载舞,迎接一只只妆点鲜艳的动物战士,它们将出征一场其实无关胜负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欧亚传统商路受阻,促使新航路开辟,①正确,赫梯曾统治土耳其地区,赫梯人掌握冶铁技术,②正确,西亚地区最早培育种植了小麦、大麦,③正确,中国人培育了粟,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
1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一16世纪出现的新鲜事物和新名词有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等,故A正确;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的新名词,故B错误;黄金不是新名词,在15一16世纪之前就已经有了,故C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中后期的新名词,故D错误
20、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保证各国的既得利益”中的“各国”表述绝对化。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重视海洋的作用,并且其海权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是因为对海洋权益的争夺是列强对外争夺的重要内容,通过控制制海权能够推动其殖民扩张的进程。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汉的海权论加剧了国际矛盾,而非“协调”。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欧美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是马汉海权论的影响之一,但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故选:B。
2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工艺品和制作技术在欧洲迅速传播,其他艺术(如中国装潢与建筑等)也陆续传到欧洲”“原产美洲的作物近三十种引种到中国,欧洲传教士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天文、历法的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中西方物质文化的直接交流,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物种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人近代海洋意识的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生产方式的演变,排除D项。
2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可以佐证三角贸易的初现。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种植园产品以及金银和工业原料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300年之久。最先开始经营三角贸易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美国为主。因此,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通过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以及两次工业革命而形成的,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仅可以佐证三角贸易的初现,无法体现“殖民体系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2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荷兰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世纪40年代,荷兰人认为“南方大陆”荒无人烟,无利可图,便停止贸易活动,这说明荷兰人的殖民扩张侧重于发展商业,D项正确;17世纪,虽然荷兰海外贸易最为发达,但它不是最大的殖民国家,当时西班牙掌握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故排除A项荷兰在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荷兰人在殖民霸权的角逐中失利,事实上荷兰在17世纪殖民势力强大,排除C项。故选D项。
24、答案:C
解析:16--18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侵占殖民地时,为了表明该地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基本都以本国的国名或城市名来命名,但为了区别原地名,都在前面加一个“新”字,故选C;A不是材料现象反映的实质,排除A;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并非美洲独立国家建立者命名的,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D。
25、答案:(1)共同点: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都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都在扩张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世界的联系。
认识:文明交往的形式包括武力扩张与和平商贸往来等多种形式;和平的商贸往来在文明交流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2)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保存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并使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
(3)手段:军事和经济掠夺双重暴力。
结果: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
矛盾:西方列强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解析:
26、答案:(1)政治上:中古时期西欧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王国陷于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状态;宗教上:基督教会成为最大的封建主集团,基督教会控制了人们的精神生活。(2)政治: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地方分裂割据势力和教会势力削弱,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为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奠定基础。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的复兴,市民阶层力量的增强,城市赢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又促进了商贸的繁荣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创造条件。文化:教会所控制的思想文化由绝对权威开始走向衰弱。如大学的兴起孕育着近代学术文化的振兴,逐步冲击基督教神学控制,为人权、理性观念的发展提供条件。
27、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经济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