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子夏到后来属于魏国的西河讲学,授徒三百,其中李悝成为法家著名的改革家,吴起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田子方、段干木具有道家思想,禽滑厘是墨家巨子,公羊高、谷梁赤注重研究儒家的《春秋》。这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 )
A.诸子百家思想同源异流 B.士人热衷于创立学派以标新立异
C.思想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D.儒学深刻影响统治者的执政理念
2.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对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相关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西汉时期( )
记述 出处
武帝时,技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赵过“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东汉崔寔《政论》
“赵过始为牛耕” 贾思勰《齐民要术》
A.赵过对农业发展贡献重大 B.牛耕技术开始得到推广
C.政府积极鼓励农具的革新 D.人们注意积累生产经验
3.两宋时期,司法官在处理民事纠纷时,虽然分辨是非曲直,却不轻判输赢或论罪。为避免今后再生词讼,多采取折中的办法,以财产惩罚和补偿代替刑罚,做到情与法的内在统一与和谐。这类做法(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受到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
C.体现了司法的公平公正 D.说明理学主导统治者意志
4.明代前期海防采用卫所制度。每卫官兵五千六百人,设指挥使一员统领。北起辽东,南至海南岛的海防前线共设卫五十四,千户所一百二十七。除在沿海险要之处筑城“屯兵设守”外,各个卫所还配置了战船,以实现水陆配合,协同作战。这表明当时( )
A.海防形势急剧变化 B.政府重视开发海洋
C.海防实力十分强大 D.海防建设较为完善
5.《南京条约》签订后,五个口岸开埠通商。清廷加封两广总督钦差大臣头衔,兼管五口通商事务。在《天津条约》签订之后,钦差大臣常驻地转移至上海。1861年,西方国家相继在北京设立公使馆,总理衙门也应运而生。这说明晚清( )
A.内政外交听命于列强 B.君臣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C.对外交往逐渐近代化 D.洋务运动的内容不断拓展
6.1903年,晚清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写作为主要手段(工具),以白话报刊为主阵地(载体),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等,自然也包括白话小说、戏曲、通俗歌诗等文学体裁。这说明清末民初( )
A.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文学革命 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日益深入
C.各种进步势力达成改革共识 D.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
7.下图所示史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采取的重要措施(部分)。这些措施集中实施应是在( )
〇在政权建设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注重法治建设,坚持执政为民。〇在经济建设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得农村工作的重心由打土豪转入抓生产,减免农业税,发放农业贷款,发展工业和手工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商业贸易,创建苏维埃的财政金融。
A.北伐战争期间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下图所示为1953年钱大昕创作的年画作品《把自己满意的人选出来了》。画面描绘的是当选者胸前戴大红花与大伙见面的场景。该画面反映出当时( )

A.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 B.村民直接参政议政
C.群众政治觉悟的提高 D.党内民主生活较好
9.调查显示,我国2010届本科生毕业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而2019届本科生月收入最高的行业则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 )
A.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B.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C.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D.基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10.有学者认为希腊的殖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是地中海航海史上互动潜力最为充分的一次。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已将由希腊海外定居点构成的世界视为一个文化和社会的统一体。作者意在说明古代( )
A.希腊文明影响近代欧洲发展 B.希腊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C.地中海各地文明的交流互鉴 D.希腊人航海活动的目的较复杂
11.14~16世纪,欧洲的知识分子强调人的尊严,使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获得了应有的自信心。自然事物逐渐作为已经脱掉了神秘面纱的客体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思维中的常见对象。这体现出( )
A.人文思潮促进了理性发展 B.教育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C.科学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D.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现实
12.图1与图2所示共同反映出这一时期欧洲( )
A.大国斗争的激烈 B.世界性战争一触即发
C.工业化的消极性 D.法俄由盟友变为敌国
13.美国从1883年确立文官制度的《彭德尔顿法》开始,逐渐形成的文官制度的传统是“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 )
A.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 B.忽视了官员道德品质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 D.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
14.在1922年召开的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列宁自豪地讲道:“已经稳定住了卢布,并积累了两千万金卢布”“这两千万金卢布加上以后的积累,可以用来提高重工业”“建立重工业是绝对有必要的,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的成败。”列守这一讲话( )
A.说明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B.表明列宁着手以市场手段发展经济
C.反映了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体现出列宁与斯大林的工业模式相同
15.德国国际与安全事务研究所所长沃尔克·佩茨认为,自拜登出任美国总统以来,面对中美竞争,欧洲国家既不愿意二选一,同时也难以采取等距离政策。因此,欧洲正在加大努力定义自身既包括地缘经济也包括地缘政治的利益和优先事项。这论述折射出当前( )
A.美德外交政策趋近 B.欧洲一体化程度加深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盟趁机向东方扩张
二、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回答担
材料一 广州市舶司旧制,帅臣漕使领提举市舶事,祖宗(宋太祖、宋太宗)时谓之市舶使。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亦有市舶司。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最盛……北人过海外,是岁(一年内)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一年内)不归者,谓之"住唐"。广人举债总一倍,约舶过回偿,住蕃虽十年不归,息亦不增。
——摘编自[北宋]朱或《萍洲可谈》
材料二
史料 出处
崇宁五年(1106年)三月四日,广州市舶司旧来发舶(民间商船),往来南蕃诸国博易回,元丰三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解(交税)…… 《宋会要·职官》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七月七日,秘书少监知广州陈世卿言,“海外蕃国贡方物至广州者,自今犀象、珠贝、拣香、异宝,听赍赴阙……赐予所得贸市杂物则免税算” 《宋会要··蕃夷》
景德四年(1007年)七月甲戌,真宗命内侍高品周文质为广州驻泊都监,谕之曰:“番禺宝货所聚…… 南宋《续资治通鉴长编》
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 《宋会要·职官》
南海(北宋广州),广东一都会也……海舶贾番,以珠犀为之货,丛委于地,地大物夥,号称富庶 明代《广东通志》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
三、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中国上下不通与遭受外侮之间的关系,梁启超曾总而论之曰:“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而舞文之吏,因缘为奸;内外不通,故无知己知彼之能,而守旧之儒,乃鼓其舌。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至于如何去塞求通,梁启超认为办报馆、伸民权、设议院、合群、办会、设学校等,都是“去塞求通”的途径。论及设议院的功能,梁启超认为议院不仅可以“通下情”,而且是诸多途径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他将代表民意参与决策的议院制度理解为“混天下一心”,这显然是对西方议院制度的误解,但却是梁启超及其弟子们希望达到的政治目标。另一位时务学堂学生戴修礼的札记中也有类似的思想,称:“中国君无权也,臣无权也,民无权也。权何在 在故例也,在胥吏也,故成今日之烈祸……日本谓我十八省为十八国,不亦宜乎 "可见,君无权、民无权几乎是时务学堂师生的共识,而伸民权、开议院正是“通下情”“收君权”的绝佳途径。
——摘编自贾小叶《戊戌时期梁启超民权话语的思想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四、论述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的话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兼大会通过)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求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时; 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指导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共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明确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图1图2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陈独秀、李大到、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陈潭秋、向警予、张国焘等30余人(其中有表决权共19人),代表党员420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在大会开幕前举行了两天预备会,议决分工起草党纲、党章和各项决议案。陈独秀、蔡和森、翟秋白、毛泽东、张太雷、向警予从及马林等参加了会议文件的起草和会议的组织工作。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同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中《关于中国共产产党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指出的“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觉互相配合行动是必要的",但“党必须保持自己本身的组织和严格集中的机构”,“无论如何不应当与它合并,不应当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的旗帜”等精神,讨论全体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和产业工人是否加入国民党的问题。陈独秀主持了大会,并代表上届中夹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1928年10月2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毛泽东所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文,毛泽在在文里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中国红色政权的实质,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并再次提出“工农武装制据”的重要思想。
图3图4
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话语主题的演进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在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孔子的弟子子夏来到后来属于魏国的西河,其部分弟子后来成为法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开创者或重要代表人物,可见当时学派的分立与激辩,C项正确;子夏的弟子后来转投或创立其他学派,不代表诸子百家思想发端相同,排除A项;子复弟子中多数仍为儒学继承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儒学对统治者执政理念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赵过教民使用耧车播种,传授代由法,推广牛耕,可见他对农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A项正确;牛耕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推广,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推广耕作技术,而非鼓励农具革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当时人们主义积累生产经验,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宋代司法官在处理民事纠纷时,注意情与法的统一,这里的情主要是指亲情、乡情、友情等,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伦理价值观念,B项正确;法情结合与商品经济繁荣关联不大,排除A项;讲情不是司法公正公平的体现,排除C项;理学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前期“海防采用卫所制度”下“除在沿海险要之处筑城‘屯兵设守”外,各个卫所还配置了战船,以实现水陆配合,协同作战",可见当时海防建设较为完善,D项正确;倭患严重和殖民者侵扰主要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海防采用卫所制度主要目的是固守海防,而不是开发海洋,排除B项;海防实力强弱需经实践检验,而非取决于兵力配置,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本西方国家相继在北京设立公使馆和总理衙门,说明清朝被迫接受对外条约中制定的外交规则,对外交往逐渐近代化,C项正确;“内政外交听命于列强”意味着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排除A项;“君臣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材料中无法确定,排除B项;洋务运动内容不断拓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通俗易懂的语言使进步思想更容易为民众所接受,这说明当时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D项正确;文学革命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排除A项;白话文运动不是政治改良运动,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与史实均不相符,改革在当时并未形成“共识”,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实行工农民主专政,创建苏维埃政权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B项正确;北伐时期中共尚未建立自己的政权,排除A项;全面抗战时期国共再次合作,根据地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政权仍然吸纳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政权,而不是工农民主专政,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新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年画作品《把自己满意的人选出来了》中的画面正是当时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选举的反映,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属于基层民主制度,排除A项;画面显示的是人民群众选举代表,属于间接参政议政,排除B项;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不属于党内民主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19届本科生月收入最高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B项正确;材料展示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待遇更好,而不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排除A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不等于所有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更不意味着所有基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排除C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是地中海航海史上互动潜力最为充分的一次”及所学知识可知,学者通过“互动潜力”意在说明此时照地中海地区各地文明的义这互鉴,C项正确:材料内容为古希腊移民对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影响,没有涉及古希腊文化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地中海地区文明的交流,并非古希腊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吸收,排除B项;希腊人海外移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人口压力,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古希腊人航海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至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强调人的尊严”“自然事物……成为人们思维中的常见对象”可知,文艺复兴增强了人在认识自然时的信心,并促使人将自然视作作观察研究的对象,这是人文思想促进理性发展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教育推动理性发展,没有体现教育与神学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教育推动理性发展,未涉及科学革命,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复兴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的关注,而非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现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是在章破仑统治时期,是法国与英俄等国激烈争夺欧洲霸权结果、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则反映出以英德为首的大国激烈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A项正确;据图1时间为拿破仑战争时期,不能得出世界性战争一触即发的结论,排除B项;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不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排除C项;从图1法兰西第一帝国图中可看出法俄的敌对关系,而从图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则可看出法俄的盟友关系,显然由敌国到盟友才易法俄两国关系发展的趋势,而不是由盟友变为敌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可见美国文官制度强调具有“一技之长”的专才有特殊地位,可以获得“优厚的报酬”,A项正确;强调专才的优厚待遇未必就会忽视官员道德品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专才可以获得优厚的报酬,未体现文官度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促进人才自由流动,排除C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苏联)。据材料可知,1922年列宁自豪的讲到“己经稳定住了卢布,并积累了两千万金卢布”,可见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成就,C项正确:苏联凭借新经济政策基本恢复国民经济是在1925年,排除A项;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已运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排除B项;列宁只是设想要建业和发展重工业,并没有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面对美国排挤中国的情况,欧洲国家不愿意二选一,说明欧盟有自己的外交利益和主张,反映了当前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既不愿意二选一,同时也难以采取等距离政策”,德国与美国外交政策没有趋近,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欧盟积极谋求包括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利益和优先事项,未体现一体化程度加深和趁机向东方扩张,排除BD项。故选C项。
16.示例:状况:北宋时,广州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原因:从政府角度分析:政府的对外政策开明、开放;政府对来广外商给予政策优惠;政府设置专的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政府高度重视广州对外贸易。(答出两点即可)
从经济角度分析:国内外商人、商船与货物云集广州;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广州传统工商业的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从历史角度分析:广州自汉代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广州长期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广州有对外贸易的基础。(答出两点即可)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广州交通便利;广州地理位置优越。(答出一点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宋代(中国)。设问要求“对材料一中北宋时期广州海外贸易状况出现的原因进行解读”,首先根据材料一概括广州海外贸易的状况,据材料一“崇宁初,三路各置提举市舶官,三方唯广最盛”可知,广州的对外贸易繁荣。然后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广州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具体可以从政府、经济、历史、地理位置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据材料二“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货物航舶而至者”可知,政府重视对外贸易,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对外贸易;据材料二“元丰三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解(交税)”可知,政府对来广外商给予政策优惠;据材料二“番禺宝货所聚”、“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可知,国内外商人、商船与货物云集广州;据材料一“福建路泉州,两浙路明州、杭州,皆傍海”,可知广州地理位置优越;除此之外,还可据所学知识,从经济重心南移、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汉代以来广州就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17.(1)梁启超认为中国君民无权,主张用民权、议院来沟通君民关系,而西方的民权、议院则是限制专制君主、保护资产阶级贵族利益的;梁启超所提倡的民权、议院与拯救民族危机紧密结合,而西方则主要强调选民(有产阶级)的意志。
(2)推动了近代西学东渐的深人发展;有利于唤醒国人民族意识;传播了维新思想;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深刻揭示了官僚政治的弊端;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认识局限性。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西方)。据材料“君无权、民无权几乎是时务学堂师生的共识,而伸民权、开议院正是‘通下情’‘收君权’的绝佳途径”及所学启蒙运动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君民无权,主张用民权、议院来沟通君民关系,而西方的民权、议院则是限制专制君主、保护资产阶级贵族利益的;据材料“对于中国上下不通与遭受外侮之间的关系,梁启超曾总而论之曰:‘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及所学启蒙运动知识可知,梁启超所提倡的民权、议院与拯救民族危机紧密结合,而西方则主要强调资产阶级的意志。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对于中国上下不通与遭受外侮之间的关系,梁启超曾总而论之曰:‘上下不通故无宣德达情之效……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可知,梁启超宣传民主思想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有利于唤醒国人民族意识;据材料“伸民权、设议院”及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宣扬了西方民主思想,有利于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近代西学东渐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转变,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同时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其对“伸民权、设议院”思想的宣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据材料“君无权、民无权几乎是时务学堂师生的共识”及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等维新派将变法的希望寄托于皇帝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且强调加强君权,结合所学唯物史观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认识局限性。
18.演进: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话语主题经历了由消灭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到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进行国共合作,共同反帝反封建,再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演进。
演进的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共对国情认识的逐渐加深;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的被动;中国人民对革命的不断探索和不懈斗争。(答出三点即可)
演进的评价:党的主要任务日益明确;有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有助于壮大革命队伍;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指导了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正确革命道路的探索)。(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要求“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重要代表大会中话语主题的演进进行评述”,材料涉及党的代表大会有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和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据材料“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求阶级的政权”可知,其主题是消灭资产阶级统治,中共二大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据材料“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可知,其主题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发生这种改变,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加深,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且此时期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党的任务日益明确。据材料“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觉互相配合行动是必要的”可知,进行国共合作,共同反帝反封建,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的工人运动失败后,认识到如果要完成革命,需要团结革命的阶级和力量,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据材料“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并再次提出‘工农武装制据’的重要思想”可知,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体现了中共共产党充分认识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革命的不断探索和不懈斗争,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指导了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9.示例:印象:西方对俄罗斯的印象经历了不看好——敌视——承认的演变历程。
理解:19世纪不看好俄国,是因为沙俄农奴制改革后,封建残余较为浓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沙俄致力于对外领土扩张,与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封建性和保守性强。十月革命后敌视苏俄,是因为英法美不满俄国与德国单独讲和,退出战争;俄国十月革命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列强害怕无产阶级革命波及本国、威胁本国统治。20世纪30年代承认苏联的成就,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苏联迅速成为工业国;苏联社会稳定且经济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西方对俄罗斯形象塑造的不同是历史时代的反映;与西方社会变迁紧密相关;体现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立足于西方的国家利益和发展需求;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并不都是理性的和客观的。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现代(俄罗斯)。据材料“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可知,西方对俄罗斯的印象经历了不看好——敌视——承认的演变历程。19世纪欧洲之所以不看好俄罗斯的主要原因可以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基本史实和俄国对外扩张进行说明,如沙俄农奴制改革后,封建残余较为浓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沙俄致力于对外领土扩张,与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封建性和保守性强。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俄国的原因可以从俄国十月革命,退出协约国一方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上进行说明,如俄国十月革命后,成为社会注意国家;西方列强害怕无产阶级革命波及本国、威胁本国统治。19世纪30年代西方人对俄罗斯的承认主要从西方经济危机和苏联工业化角度进行说明,如20世纪30年代承认苏联的成就,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苏联迅速成为工业国;苏联社会稳定且经济快速发展。西方对俄罗斯印象的变化体现出不同时代的社会背景,同时受到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影响,均存在不客观和不理性之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