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考前模拟(三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3 年高三年级试题
历 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
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
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
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
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 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甲骨卜辞记载中,传染病分为“疾疫”“疾口”“疾痐”“疾疥”“疟疾”等,人们
认识到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季节性的特点,认为鬼神作祟、气候突变、饮食不洁等易造
成传染病,并形成了祭祀疗法、收容隔离、药物疗法等治疗手段。这些做法
A.防止了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
B.建立了传染病防治保障体系
C.形成了对传染病的科学认知
D.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培养出韩非子、李斯等对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法家代表人物;稷
下黄老学者尹文主张“以法定治乱”,但也注重礼仪。这可以论证战国时期
A.儒家显学地位丧失 B.法家学说形成体系
C.诸子思想走向融合 D.文化政策兼收并蓄
3.唐以来“士人登第必展欢宴,谓之‘烧尾’”;许多地方修建了“文峰塔”“文昌阁”,
还修建了题名碑和牌坊彰显功名荣耀。这些现象可以说明
A.崇文抑武成为治国方针
B.民间向学风气日益浓厚
C.社会风俗受到科举影响
D.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高三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
4.有学者指出,从 11 到 13 世纪,中国这个“介于上层精英和民众集团之间的势力”开始
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慢慢地削弱了社会的基础,并通过和统治精英之间利益的结合,
从而大大改变了士大夫的本性。这说明了
A.商人崛起改变社会发展方向
B.商业发展冲击社会传统观念
C.商帮出现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社会发展推动儒学复兴运动
5.图 1 是 1430-1510 年间东南亚部分国家向明朝朝贡次数变化情况统计图。变化的原因最
有可能是明朝
图 1
A.国力渐趋衰落 B.对外贸易发展
C.海禁政策推行 D.君主专制强化
6.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先是官办,后来出现“官督商办”,甲午战后“官商合办”成为
主流,三种企业见表 1。这表明近代中国
官办 政府指派官员、筹拨创办费和常年经费,政府直接经营
官督商办 政府派官僚募资,富绅、买办参与,政府任命官员担任企业要职
官商合办 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入股、共同参与经营管理、共同承担盈亏
表 1
A.企业经营模式逐渐确立 B.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
C.国家治理能力趋向弱化 D.民间资本额日益扩大
7.马寅初曾感慨指出,1922 年的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提出收回中国关税自主权,国人多
不注意,或“不知为何事”;1925 年北京政府召集列强举行的关税特别会议,提出关税
自主等问题,国内各界均热切关注。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A.五四爱国运动推动 B.北京政府外交努力
C.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D.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8.1934 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中日足球比赛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两队一度战成 3:3,有
“球王”之称的著名运动员李惠堂罚入关键的制胜点球,中国队夺得胜利,李惠堂被民
众称为“民族英雄”。这反映出
A.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体育比赛影响抗战结局
C.体育竞技激发民族情感 D.足球成为中日角力焦点
高三历史 第 2 页 共 6 页
9.图 2 是革命艺术家冯真 1948 年创作的年画《娃娃戏》,问世后印刷量达到 60 多万张。
该作品广受人民群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图 2
A.展现了团结抗战的坚强决心 B.表达了追求和平民主的愿望
C.迎合了健康喜乐的审美情趣 D.反映了抗美援朝的时代主题
10.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新疆人民歌唱道:“弹起我们的‘独塔尔’,敲起我们的手皮鼓,
来啊,男女农民们,我们高声歌唱:感谢救星毛泽东,领导我们把身翻,斗争恶霸又减
租,农民当家做主人……”这首歌谣的传唱,可以用来说明新疆地区
A.土地改革运动成功开展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11.习jp zx 在 2022 年 12 月参加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时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
不断扩大粮食、能源、金融、医疗等领域务实合作。这反映了中国
A.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推动大国之间协调合作
C.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完善 D.促成地区热点问题解决
12.埃及出土了许多覆盖在木乃伊脸部的人物肖像。这些肖像形态不一,极具个性,与埃
及画像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人物的外形和服饰多为希腊罗马式,装饰图
案既有埃及的神灵,也有希腊罗马人喜爱的橄榄花冠、玫瑰花等。这些肖像说明
A.希腊罗马的先进文明征服了埃及 B.武力扩张推动了文明的迅速传播
C.文化交融促进了埃及文明的发展 D.文化侵略泯灭了埃及文化的特色
13.18 世纪英国的人均消费指数徘徊在 57-60 之间,19 世纪中期上升到 100 左右,城市里
也逐渐地出现了咖啡店、小酒馆、剧院、音乐厅、浴室等供市民特别是中产阶层消费的
服务场所。这反映了英国
A.殖民掠夺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B.工业革命推动市民生活变迁
C.消费增加促使第三产业兴起 D.生活方式改变加剧阶级分化
高三历史 第 3 页 共 6 页
14.图 3 为创作于 1938 年的时事漫画,图中英文大意是“再给一个棒棒糖你们就回家好不
好”。对漫画解读准确的是
图 3
A.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B.英法控制的国联无力制裁法西斯的侵略
C.德国侵略的加剧促使战争进入全球阶段
D.英国成为了法西斯国家侵略的主要对象
15.1958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积极推进以法国为主导的欧洲联合,撤出北约军事一
体化组织,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还实行“非殖民
化”政策。戴高乐推出这些举措意在
A.主导欧洲大陆秩序 B.谋求世界大国地位
C.化解欧洲各国矛盾 D.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16.图 4 是关于全球跨境贸易与投资年均增速(%)的统计,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图 4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B.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C.西方发达国家需求萎缩 D.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
高三历史 第 4 页 共 6 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4 分,第 19 题 12 分,
第 20 题 12 分,共 52 分。
17.(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边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生活聚集的地区,能否把王朝国家的统治深入到边疆
地区的关键,是处理好王朝国家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历代王朝有一个基本的倾向,重视
对中心区域的治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
“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并且“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同质化的政权体系从中央延伸到边疆基层,中
央人民政府得以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的直接治理,彻底终结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松散的
“中央-边疆”关系。针对边疆地区的落后状况,党中央将边疆发展融入国家建设发展的
大局,举全国之力对边疆进行援助和扶持。边疆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中央政府不断充实和调整边防力量,不断夯实保障边疆地区安全与稳定的群众基础,总体
上实现了边疆的稳定。同时,党中央将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结合,发展了平
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维护了边疆稳定和民族团
结。这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边疆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王朝国家
边疆治理的积极因子,逐步探索出的一套现代国家边疆治理的“中国方案”。
——摘编自陶砥《现代国家陆地边疆治理的“中国方案”》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原王朝边疆治理的核心问题及方略,并简析其意义。(7 分)
(2)据材料二,归纳现代国家陆地边疆治理“中国方案”的内容及蕴含的政治智慧。
(7 分)
18.(14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瑞芳(1871—1914),江苏青浦人。因不愿在洋人的报馆忍气吞声,1897
年辞职和同窗集资在上海开办了商务印书馆。最初设备简陋,人数短缺,他身兼经理、
校对、收账、买办、送货等多职。1898 年,他意识到社会上学习英语的热潮后,译介英语
教材《华英初阶》,出版后销售火爆。1902 年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发行所,聘请晚清名
士张元济任编译所所长,相约“辅助教育、启迪民智、振兴中华”,并放手张元济擘画、
编辑出版我国第一套初等小学教材,还出版了严复、蔡元培等人的西学译著,创办了《东
方杂志》《小说月报》等。1903 年与日本出版企业金港堂合作,引进了网点照相、彩色石
印、凹版印刷等先进技术。此后 10 年内在 20 多个城市设立分馆,出版图书近 300 种,商
务印书馆成为中国民族资本文化企业的代表。他还设立了尚公小学、养真幼稚园与孤儿院
等。
——摘编自黄嗣《中国出版家夏瑞芳》等
高三历史 第 5 页 共 6 页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瑞芳创办商务印书馆的时代背景及经营特点。(7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瑞芳的举措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归纳夏瑞芳身上蕴
含的精神品质。(7 分)
19.(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历史事件时间轴,从图中提取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 2 学者研究成果摘录
学者、著作 史学观点
[美]彭慕兰 英国现代化的首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浅表煤炭资源分布的优越地理位
《大分流》 置和新世界的发现,这两者使得英国是否集约利用土地变得不再重要,同
时造就了其资源密集型、劳动力节约型产业的增长。
15、16 世纪,先富起来的农民形成了一个大农阶层,他们将积累的利润投
资土地,发展雇佣关系,广泛使用马拉播种机、脱粒机、饲料切割机、长
侯建新《现代 柄镰等工具,开拓再生产空间,提高土地价值,进一步推动土地市场机制
化第一基石》 的形成。大农群体逐步成为郡陪审团成员和治安法官等乡村头面人物。该
时期社会发生了“饮食革命”(饮食结构中猪肉、牛奶等蛋白质类食物显
著增加),乡村啤酒馆等消费场所也非常普遍。农村、农业和农民整体发
生的革命性变化是英国现代化第一推动力。
(1)据材料,指出两位学者研究的共同课题及他们认识的不同。如果让你在他们的基础
上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7 分)
(2)据材料,分析中国学者学术研究的价值。(5 分)
高三历史 第 6 页 共 6 页2023 年高三年级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16.DCCBA BDCBA CCBABD
17.
(1)核心:王朝国家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1 分)
方略:守中治边,恩威并施。(2分)
意义:稳定了边疆,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推动了统一多
民族国家发展。(4 分)
(2)内容:对边疆地区进行直接治理;将边疆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障边疆地区的
安全和稳定;将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结合。(4分)
智慧:继承创新、人民主体、党的领导、整体协调、结合实际。
(3 分,任意三点 3分)
18.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
(4分)
特点:借鉴先进技术;出版类型多样;不断扩大规模。(3分)
(2)影响:促进印刷事业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启迪民智;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4分)
品质:艰苦创业;爱国敬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3分,任意三点 3 分)
19.【评分参考】
(1)论题:(2 分)
没有论题或论题与材料无关皆不得分;
根据材料,提出的论题合适准确者得 2 分,余者酌情给分。
(2)论述:(10 分)
能准确全面论证观点,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论据者得 8分,余者酌情给分;
论证充分,逻辑清楚,文字通顺,得 2 分,但全题不得超过 12 分。
示例 1:
战争破坏国际法也推动国际法不断发展
拿破仑战争,动摇了主权与独立的国际法体系。1815 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
确立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原则。在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的适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
洲、亚洲等其他地区。
欧洲各国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国际冲突不断,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严
重破坏了国际法,战后通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
际联盟,发展了国际法。二战彻底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雅尔塔体系,不同
社会制度国家间共处与合作,国际法也扩展到新兴民族国家,联合国成为维护国际法的国
际组织。
综上所述,国际法受到战争的破坏,但国际法在战后得到进一步发展。
高三历史 第 1 页 共 2 页
示例 2:
国际格局变化推动国际法不断发展
1815 年,维也纳体系确立了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的原则,建立了欧洲的秩序。国际法
的适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区。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
际组织国联,发展了国际法。
二战中形成了雅尔塔体系,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
侵略的机制。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制裁侵
略的权力,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总之,不同时期的国际格局的确立,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
积极贡献。
20.
(1)课题:英国现代化。(1 分)
不同:美国学者:从能源、市场的角度;(2 分)
中国学者:从农村社会整体变革的角度。(1分)
补充:君主立宪制确立、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资本原始积累。
(3 分,工业革命也可得分)
(2)价值: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解释现代化);
开拓了史学研究的广度;推动了社会史学研究的发展;从整体变革的角度探讨
现代化转型问题;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5分)
高三历史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