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甘肃省天祝一中2023-2024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天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选择性必修第1-2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希腊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公元前203-公元前121年)记述的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前2世纪中期伊利里亚人与罗马多次交战历程为:伊利里亚人劫掠和扩张、罗马商人和向元老院控诉和求援、罗马遣使交涉、伊利里亚人蛮横回应、罗马出兵讨伐。这表明该史学家( )
A. 看到了伊利里亚人蛮横无理 B. 认为罗马意在解救伊利里亚
C. 站在罗马立场上的历史叙事 D. 强调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2.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穿着印度棉织品,食用产自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茶叶、墨西哥的巧克力、也门的咖啡,并用来自加勒比地区的砂糖给咖啡增加甜味。这体现出( )
A. 新航线带动商品流通 B. 欧洲人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C. 价格革命的深入发展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 中世纪的西欧“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
A. 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 B. 革命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
C. 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会 D. 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4. 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些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
A.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 B. 非洲国家的英勇抗争
C. 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 D. 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5. 1953年9月,美国之音在慕尼黑广播中心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发射电台。斯特莱伯特(美国新闻署第一任署长)明确表示,“这一新的电台全力播音,可以让现在正受莫斯科之声长波电台控制的卫星国家人民清楚收听到,此外它还会极大的消减苏联对欧洲和卫星国家广播的有效覆盖范围。”据此可知( )
A. 美苏加强文化领域合作 B. 美国政策制定中的冷战思维
C. 美国试图缓和美苏关系 D. 美苏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
6. 东汉初期,三公的职责是参议朝政、监察百官,仍拥有宰相资格。但与此同时,尚书台扶摇直上。到了东汉后期,“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师重,责之所归”,以致有人发出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感叹。这说明尚书台( )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成为朝廷行政中枢
C. 制约了皇帝权力 D. 引起中央内部矛盾
7.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明朝( )
A. 以司礼监分割相权 B. 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C.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
8. 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有着规范的仪式要求,封臣必须向自己的封君行臣服礼,褪下自己所有的武器装备,脱帽下跪,然后将自己的手放到封君的手中,以示臣服。但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封臣可自行离开。这体现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
A. 具有契约关系特征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使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 封君具有绝对权力
9. 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因争夺司法权发生冲突。腓力四世于1302年5月10日,首次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听命于国王,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这反映了法国( )
A. 王权与教权长期并存 B. 阶级结构出现改变
C. 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 君主世俗权力加强
10. “光荣革命”后,新国王不得不与支持自己上台的英国资产阶级代表的议会签署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了英国人民拥有不可被剥夺的民事与政治权利,国王不得干涉法律;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等等。《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在于( )
A. 催生了民主共和的政体 B. 解决了政局动荡问题
C. 有利于近代宪政的形成 D.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11. 1919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回国后威尔逊总统多次发表演说,试图说服与总统不和的国会参议院批准该项条约,但参议院先后两次投票表决都未批准《凡尔赛和约》。这反映出( )
A.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B. 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C. 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D. 政党政治影响国家稳定
12. 太原失守后,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散兵流匪乘机作恶,人民情惶恐不安。中共中央敏锐地捕捉到形势的变化,要求“在各根据地成立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改造与建立各县、区、乡政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
A. 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 B.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 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 D. 坚定了人民抗战信心
13. 张居正要求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簿,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月有考,岁有稽,使内阁总其成。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据此可知,此政策实施( )
A. 奠定了后续改革的基础 B. 提高了政府运作成本
C.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 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
14. 1906年,清政府将户部更名为度支部,同年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度支大臣载泽兼任督办盐政大臣,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之《中英商约》中商讨有关免厘加税之条款。度支部的设立表明,晚清时期( )
A. 民族工商业得到了发展 B. 金融体系的近代化
C. 中央掌握了地方的财政 D. 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15. 有学者评论说:“科举制的推行,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据此可知,科举制度的推行( )
A. 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B. 保证了长治久安
C. 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16. 下表为我国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相关录用规定。这些录用规定( )
A. 深入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 B. 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C. 杜绝了公务员的贪腐行为 D. 不断完善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内一小部分成年男性。以雅典为例,全部居民约为30万,18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仅3-4万。雅典城邦政治活动极其频繁,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议事会及陪审法庭的活动则更多,如此频繁的政治活动使普通公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无法承受,据统计,能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雅典公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另外,雅典公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对于所需要决断的问题并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大多数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给反动煽动者创造了煽起人们非理性激情的机会,并可能导致破坏性的后果。例如,公元前406年,六位雅典将军被公民大会宣判死刑,原因是作为远征军的统帅,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必须为许多雅典士兵的伤亡负责。
—摘编自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 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仅仅拥有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的被内阁所代替。随着议会主权的确立和君主实权的丧失,最终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摘编自王士广《浅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原因。(8 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代的时候,吏部针对官员的考核,设置了考功司,明确了“四善二十七最”,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考核标准,在内容上主要是对德、廉、公、职等相应的情况进行考评,以及掌握官员的实际履职情况。在明代的时候,对于官员的考核,又分别设置了“考满”“考察”,其中“考满”重点是对官员任职以来情况的考评,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个等次;“考察”又被叫做“大计”,内容上,重点涉及到了贪、酷、浮、不及、老、病、罢、不谨等。在清代的时候,对于在京官员通过“京察”进行考核,对于外省官员通过“大计”进行考核,同时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奖惩措施。
——摘编自周子玥《秦汉以来我国选官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在传统的文官管理中,实行的是常任文官职业制。尽管这样能使文官队伍保持长久的稳定和连续,但是它缺乏灵活性,容易造成惰性、僵化的管理体制,于是这种文官终身任用制的优势已经逐渐变成了劣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放弃文官“终身制”,打破“铁饭碗”实行临时合同制或短期雇佣制。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和功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传统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遭受冲击的原因。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史学研究领域,“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是经常被采用的两个历史分析维度,“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可能出现相一致的结果,也可能出现相背离的局面。如:清末新政,1901年,慈禧太后下令成立“督办政务处”,定出改革方向,学习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新政”改革中,编练“新军”是内容之一,清政府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又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之间关系的模式,分析论证清末新政。(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恰当、论证合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 、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巴接近解体的边缘。
——摘编自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
材料二 从18 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在书奇伍德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掉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所指定的一道生产工序。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
天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历史 答案解析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选择性必修第1-2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希腊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公元前203-公元前121年)记述的从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前2世纪中期伊利里亚人与罗马多次交战历程为:伊利里亚人劫掠和扩张、罗马商人和向元老院控诉和求援、罗马遣使交涉、伊利里亚人蛮横回应、罗马出兵讨伐。这表明该史学家( )
A. 看到了伊利里亚人蛮横无理 B. 认为罗马意在解救伊利里亚
C. 站在罗马立场上的历史叙事 D. 强调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世纪晚期至前2世纪中期(罗马)。根据材料“伊利里亚人劫掠和扩张、罗马商人和向元老院控诉和求援、罗马遣使交涉、伊利里亚人蛮横回应、罗马出兵讨伐”可知这展现了罗马出兵完全符合程序,完全合法,责任完全在对方,这是站在罗马立场的叙述,C项正确;A项表述只是材料表面信息,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2.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穿着印度棉织品,食用产自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茶叶、墨西哥的巧克力、也门的咖啡,并用来自加勒比地区的砂糖给咖啡增加甜味。这体现出( )
A. 新航线带动商品流通 B. 欧洲人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C. 价格革命深入发展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穿印度棉织品,食用来自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茶叶、墨西哥的巧克力、也门的咖啡、加勒比地区的砂糖,消费品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商品流通范围越来越广,世界各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A项正确;材料内容是欧洲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增多,没有涉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即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3. 中世纪的西欧“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
A. 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 B. 革命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
C. 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会 D. 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不允许有违背基督教的思想出现,体现了基督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如果有革命思想……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体现了革命思想受到压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建势力的内容,不能得知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世俗法庭,不能得知宗教法庭是否取代世俗法庭,排除D项。故选A项。
4. 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些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
A.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 B. 非洲国家的英勇抗争
C. 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 D. 古老亚洲开始觉醒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可以用来说明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D项正确;材料中的国家不属于拉丁美洲,也不属于非洲,排除A、B项;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不是发生于20世纪初期,排除C项。故选D项。
5. 1953年9月,美国之音在慕尼黑广播中心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发射电台。斯特莱伯特(美国新闻署第一任署长)明确表示,“这一新的电台全力播音,可以让现在正受莫斯科之声长波电台控制的卫星国家人民清楚收听到,此外它还会极大的消减苏联对欧洲和卫星国家广播的有效覆盖范围。”据此可知( )
A. 美苏加强文化领域合作 B. 美国政策制定中的冷战思维
C. 美国试图缓和美苏关系 D. 美苏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世界处于两大阵营对抗的状态,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方式。因此根据材料时间“1953年”及关键信息“此外它还会极大的消减苏联对欧洲和卫星国家广播的有效覆盖范围”可知,美国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具有冷战的思维特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抗,非文化领域上的合作,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冷战思维,非美国试图缓和美苏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技上的竞争,排除D项。故选B项。
6. 东汉初期,三公的职责是参议朝政、监察百官,仍拥有宰相资格。但与此同时,尚书台扶摇直上。到了东汉后期,“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师重,责之所归”,以致有人发出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感叹。这说明尚书台( )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成为朝廷行政中枢
C. 制约了皇帝权力 D. 引起中央内部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由材料“尚书台扶摇直上”“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师重,责之所归”等可知,尚书台位高权重,成为朝廷行政中枢,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尚书台的权责增强,效率是否提高不得而知,排除A项;尚书台的设置加强了皇权,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
7. 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明朝( )
A. 以司礼监分割相权 B. 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C.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宦官权力恶性膨胀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得出明仁宗以后,一方面提高内阁的地位和权力,另一方面又赋予太监“批红”职权,让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约,这表明君主专制得到强化,C项正确;明太祖时期就已废除丞相,排除A项;“日益黑暗”、“恶性膨胀”的说法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8. 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有着规范的仪式要求,封臣必须向自己的封君行臣服礼,褪下自己所有的武器装备,脱帽下跪,然后将自己的手放到封君的手中,以示臣服。但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封臣可自行离开。这体现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 )
A. 具有契约关系的特征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使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 封君具有绝对权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封臣必须向自己的封君行臣服礼,褪下自己所有的武器装备,脱帽下跪,然后将自己的手放到封君的手中,以示臣服”,可知封君封臣制度的确立需要经过严格的仪式,通过仪式使封君封臣达成一种契约关系,且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相互捆绑在一起,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不涉及血缘关系,且该制度是以土地为纽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封建国家主权问题,排除C项;封君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排除D项。故选A项。
9. 1301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因争夺司法权发生冲突。腓力四世于1302年5月10日,首次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利用小贵族和市民的反教会情绪,压制教士听命于国王,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这反映了法国( )
A. 王权与教权长期并存 B. 阶级结构出现改变
C. 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 君主世俗权力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法国国王通过召开三级会议与教皇争夺司法权,并且取得了成功,这反映了王权的进一步强化,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内容看不出阶级结构出现改变,B项排除;城市自治运动早已兴起,且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排除。故选D项。
10. “光荣革命”后,新国王不得不与支持自己上台的英国资产阶级代表的议会签署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规定了英国人民拥有不可被剥夺的民事与政治权利,国王不得干涉法律;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等等。《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在于( )
A. 催生了民主共和的政体 B. 解决了政局动荡问题
C. 有利于近代宪政的形成 D.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权利法案》规定了英国人民拥有不可被剥夺的民事与政治权利,国王不得干涉法律;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有利于近代宪政的形成,C项正确;英国不属于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B项属于《权利法案》对英国当时的影响,不属于历史意义,排除B项;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专制统治,而不是《权利法案》,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919年6月,美国总统威尔逊代表美国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回国后威尔逊总统多次发表演说,试图说服与总统不和的国会参议院批准该项条约,但参议院先后两次投票表决都未批准《凡尔赛和约》。这反映出( )
A.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B. 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C. 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D. 政党政治影响国家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但参议院先后两次投票表决都未批准《凡尔赛和约》”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总统代表国家签署的条约,需要国会2/3以上的议员同意后,条约才能奏效。威尔逊总统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没能得到国会参议院的通过,体现的是国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这遵循了三权分立原则,C项正确;“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分权制衡机制遭到破坏”表述错误,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两党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太原失守后,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散兵流匪乘机作恶,人民情惶恐不安。中共中央敏锐地捕捉到形势的变化,要求“在各根据地成立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改造与建立各县、区、乡政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
A. 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 B.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 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 D. 坚定了人民抗战信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太原失守后,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散兵流匪乘机作恶,人民情惶恐不安。中共中央敏锐地捕捉到形势的变化,要求‘在各根据地成立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改造与建立各县、区、乡政府’。”可知,太原失守后,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惶恐不安,客观情势要求有“主心骨”出来安定局面,中共中央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进行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坚定了人民抗战的信心,D项正确;A项是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排除A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C项中“包容性”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张居正要求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簿,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月有考,岁有稽,使内阁总其成。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据此可知,此政策的实施( )
A. 奠定了后续改革的基础 B. 提高了政府运作成本
C.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 杜绝了官员贪污腐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材料表达的意思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之事,逐月检查;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逐层落实与考察,可操作性强,提高了政府运作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以后各项改革推行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此政策提高了政府运作成本,排除B项;“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杜绝”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4. 1906年,清政府将户部更名为度支部,同年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度支大臣载泽兼任督办盐政大臣,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之《中英商约》中商讨有关免厘加税之条款。度支部的设立表明,晚清时期( )
A. 民族工商业得到了发展 B. 金融体系的近代化
C. 中央掌握了地方的财政 D. 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户部更名为度支部并颁布《清理财政明定办法六项》,说明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制度,金融体系开始逐渐近代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C项“掌握了”夸大了度支部的实际效果,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晚清政府的腐败,无法得出其统治危机日益严重,排除D项。故选B项。
15. 有学者评论说:“科举制的推行,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据此可知,科举制度的推行( )
A. 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B. 保证了长治久安
C. 使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D项正确;“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公正”、“长治久安”的说法均过于夸大化,排除AB项;郡县制的推行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6. 下表为我国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相关录用规定。这些录用规定( )
A. 深入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 B. 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C. 杜绝了公务员的贪腐行为 D. 不断完善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由图表中“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录用考察”等信息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规范公务员的招录程序,说明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D项正确;党管干部原则包括由党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杜绝了公务员的贪腐行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内一小部分成年男性。以雅典为例,全部居民约为30万,18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公民仅3-4万。雅典城邦政治活动极其频繁,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议事会及陪审法庭的活动则更多,如此频繁的政治活动使普通公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无法承受,据统计,能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雅典公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另外,雅典公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对于所需要决断的问题并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大多数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给反动煽动者创造了煽起人们非理性激情的机会,并可能导致破坏性的后果。例如,公元前406年,六位雅典将军被公民大会宣判死刑,原因是作为远征军的统帅,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必须为许多雅典士兵的伤亡负责。
—摘编自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材料二 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仅仅拥有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的被内阁所代替。随着议会主权的确立和君主实权的丧失,最终促成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摘编自王士广《浅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的原因。(8 分)
【答案】(1)缺陷: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政治活动过于频繁,导致低收入公民无法正常参与政治生活;公民缺乏专业素养,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实质: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2)原因:《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王权;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政党政治的兴起。
【解析】
【详解】(1)缺陷:根据材料“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内一小部分成年男性。”可知,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根据材料“雅典城邦政治活动极其频繁,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议事会及陪审法庭的活动则更多,如此频繁的政治活动使普通公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无法承受”可知,政治活动过于频繁,导致低收入公民无法正常参与政治生活;根据材料“雅典公民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他们对于所需要决断的问题并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技巧,甚至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意见,大多数公民的投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可知,公民缺乏专业素养,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实质:根据所学知识,雅典的民主政治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2)根据材料“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可知,英国《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限制王权,是导致英国国王不理政的原因之一;根据材料“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可知,在英国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是原因之一;根据材料“国王仅仅拥有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的被内阁所代替。”可知,内阁制度的形成,国王权力的削弱是不理政的原因之一;根据材料“随着议会主权的确立和君主实权的丧失”可知,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是国王不理政的原因之一。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代的时候,吏部针对官员的考核,设置了考功司,明确了“四善二十七最”,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考核标准,在内容上主要是对德、廉、公、职等相应的情况进行考评,以及掌握官员的实际履职情况。在明代的时候,对于官员的考核,又分别设置了“考满”“考察”,其中“考满”重点是对官员任职以来情况的考评,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个等次;“考察”又被叫做“大计”,内容上,重点涉及到了贪、酷、浮、不及、老、病、罢、不谨等。在清代的时候,对于在京官员通过“京察”进行考核,对于外省官员通过“大计”进行考核,同时还有与之相对应的奖惩措施。
——摘编自周子玥《秦汉以来我国选官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在传统的文官管理中,实行的是常任文官职业制。尽管这样能使文官队伍保持长久的稳定和连续,但是它缺乏灵活性,容易造成惰性、僵化的管理体制,于是这种文官终身任用制的优势已经逐渐变成了劣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放弃文官“终身制”,打破“铁饭碗”实行临时合同制或短期雇佣制。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考核制度特点和功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传统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遭受冲击的原因。
【答案】(1)特点:有完整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具有针对性;设置了专门的考核机构;与奖惩制度相配套。
功效:选贤任能,维护中央权威;增强了官僚体制的新陈代谢的能力;具有激励和警诫作用。
(2)特点:考试录用;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原因:缺乏灵活性,容易造成惰性、僵化的管理体制;市场经济的推行需要不断完善竞争机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强调人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在唐代的时候……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考核标准”“在明代的时候,……分别设置了‘考满’‘考察’”可得出“有完整的考核标准”根据材料一“在内容上主要是对德、廉……实际履职情况”“内容上,重点涉及到了贪、酷、浮、不及、老、病、罢、不谨等”可得出“考核内容具有针对性”根据材料一“吏部针对官员的考核,设置了考功司”可得出“设置了专门的考核机构”根据材料一“同时还有这与之相对应的奖惩措施”可得出“与奖惩制度相配套”。
功效: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选才、官僚体制本身、被考核官员等多个角度分析即可。
(2)特点:根据材料二“尽管这样能使文官队伍保持长久的稳定和连续,但是它缺乏灵活性,容易造成惰性、僵化的管理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考试录用;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原因:根据材料二“但是它缺乏灵活性,容易造成惰性、僵化的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放弃文官“终身制””,并结合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分析即可。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史学研究领域,“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是经常被采用的两个历史分析维度,“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可能出现相一致的结果,也可能出现相背离的局面。如:清末新政,1901年,慈禧太后下令成立“督办政务处”,定出改革方向,学习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新政”改革中,编练“新军”是内容之一,清政府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又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遣留学生。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之间关系的模式,分析论证清末新政。(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恰当、论证合理)
【答案】观点:清末新政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出现了背离。
阐述:清朝末年,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实行“新政”。在军事方面,大力编练新军,采用西式操练方式,推动陆军近代化,但是这一支军队并没有成为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有力武装力量,反而成为辛亥革命中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主力军;在教育方面,清政府废除科举之,新版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想要培养能满足统治需要的新式人才,但是大量新式学堂学生以及留学生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成为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骨干力量。
综上可知,清政府主观动机是为了通过新政巩固统治,但是在客观效果方面,却背道而驰,促成了清政府的加速灭亡。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的新政主观上想要巩固统治,但在客观效果方面却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因此可以提出观点:清末新政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出现了背离。
阐述: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清政府在新政中的举措,如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等,结合所学知识,强调新政举措在客观上助推了革命,加速了清政府的瓦解。具体而言:清朝末年,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清政府统治,实行“新政”。在军事方面,大力编练新军,采用西式操练方式,推动陆军近代化,但是这一支军队并没有成为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有力武装力量,反而成为辛亥革命中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主力军;在教育方面,清政府废除科举之,新版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想要培养能满足统治需要的新式人才,但是大量新式学堂学生以及留学生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宣传民主革命,成为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骨干力量。综上可知,清政府主观动机是为了通过新政巩固统治,但是在客观效果方面,却背道而驰,促成了清政府的加速灭亡。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 、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巴接近解体的边缘。
——摘编自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
材料二 从18 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在书奇伍德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掉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所指定的一道生产工序。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
【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造成的资金积累和市场需求;近代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旧贵族的衰落。
(2)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劳动力高度集中;劳动分工深化;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 、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造成的资金积累和市场需求;同时近代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旧贵族的衰落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出现。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根据“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的工厂生产采用机器生产;而且劳动力高度集中;劳动分工深化;同时还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