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江西省九江市某校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西省九江市某校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淮南子》记载尧治天下时,“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A. 生产环境恶劣 B. 开始精耕细作 C. 受到气候限制 D. 生产因地制宜
2.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下列政策或措施符合孟子思想的是( )
A. 秦朝沉重的赋役 B. 汉武帝北击匈奴 C. 唐太宗轻徭薄赋 D. 清朝的文字狱
3. 据图,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 )
A. 同步发展 B. 泾渭分明 C. 封闭独立 D. 多元包容
4.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B.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 有利于选拔国家需要的人才 D. 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的制度
5. 《起居注》是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朝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惯例。清康熙帝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篆《起居注》。这说明( )
A. 历代皇帝重视史书编修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君主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6. “两汉时,赣州还是一处荒芜之地。到宋朝,赣州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现象。当时赣州城被列为全国三十大名城行列,成为南方经济、文化的一个重镇。”这一现象用以说明( )
A. 宋朝时期文化繁荣昌盛 B. 宋朝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 宋朝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 D. 宋朝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7. 如图为清代徐扬所绘的《盛世滋生图》(局部),图中广告反映了( )
A. 商业的繁荣 B. 农业发展 C. 人口增长 D. 文学艺术的传播
8.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A. 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B.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9. 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10. 如图是某人对1937-1948年100元法币(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的购买力设计的一个曲线图,它可以说明( )
A. 北伐战争胜利的背景
B.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C. 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D. 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11.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转折点,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构筑起打不垮的钢铁脊梁,如表战斗英雄属抗美援朝战场且对应准确的是(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战斗英雄事迹表
战斗英雄 主要事迹
A 黄继光 抱起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
B 杨根思 舍生堵枪眼
C 邱少云 烈火中纹丝不动
D 董存瑞 舍生炸碉堡
A. A B. B C. C D. D
12. 如果在下面目录中插入单元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符合该主题的( )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18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23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5
第四节……科学发展观26
A. 第一节 B. 第二节 C. 第三节 D. 第四节
13.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这里的“梅开三度”是指( )
①中美关系改善 ②中日建交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4. 早在公元6世纪,罗马法就已经形成了法人制度、物权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契约自由、占有、代理、不当得利、过失责任等制度、原则、概念和术语。这反映了罗马法( )
A. 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 B. 旨在推动帝国扩张
C. 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 D. 重视调节社会生活
15. 迈尔斯教授认为: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师是罗马古建筑师的学生;中世纪的哲学家从古希腊的大思想家那里获得了许多智慧,这些都极大推动了中世纪末期作为近代先驱的文艺复兴中的思想运动。该观点强调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是( )
A. 两种不同文明 B. 世界文明中心 C. 欧洲文明之源 D. 延续发展至今
16. 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里“重建的使命”是指英国殖民统治( )
A. 摧毁了印度的封建制度 B. 加速了印度生产方式的近代化
C. 造成印度的贫穷落后 D. 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17. 如图是美国某阶段的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关于美历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遇到的阻力F2是英国的殖民统治
B. 图中a处的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C. 图中动力F1是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图中b处《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美国诞生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结局的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这段话说明二战( )
A. 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 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
C. 巩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利益 D. 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9. 苏联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但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它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没有认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无疑为联盟的解体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
A. 国家自身建设上存在巨大缺陷 B. 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C. 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 戈尔巴乔夫实施改革失败
20.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冲突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问题威胁着我们。这些问题说明( )
A. 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B.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当今世界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 D. 当今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中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
中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章 文化遗产
第一节 古人类遗址
北京人遗址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第二节 古代工程建筑
(1) 请参照第一、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节内容。
(2) 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唤醒城审记忆感悟历史之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到的图片所组成的图语。
(1) 请从五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分别简述其蕴含的“城市记忆”。
(2) 请在上面图谱中增加两座“红色记忆”之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征程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23.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王权,保证了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方面的权力,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从此,“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原则。并分析《权利法案》与英国革命之间的联系。
材料二:美国的民主实质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存在的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崭新的尝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崭新的尝试”实践的途径。
材料三:这份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就人们的权利而论,人人生而平等、自由,且始终如此。法律是公众的意志的表达。……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用一个法国历史学家的话来说,它相当于旧制度的死亡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 请写出材料三中的这份宣言的名称,它为何会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书”?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24. 中国力量,深刻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力量坚不可摧】
材料一:自一八九四年以来,中华帝国崩溃的形势在政治范围内曾经是始终存在着的。瓜分不只一次地迫在眉睫;如果说瓜分被阻止了的话,那并不是由于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人具有任何杰出的政治本领,也不是由于在中国的国家结构中具有任何组织特色。更准确地说,那只能归因于列强之间的竞争、猜忌和利害冲突,阻止了他们去达成瓜分中国的一致意见。
——约瑟夫
(1) 材料一中约瑟夫认为中国没有完全被瓜分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批判。
【团结力量誓不低头】
材料二:
(2) 歌曲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险?中国人民有着怎样的迫切愿望?
【科技力量影响深远】
材料三:
科学家不要以为遇上失败是坏事情,科学家往往与千百次失败结为伴侣。
——钱学森
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理由。
——彭桓武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
【经济力量惠及世界】
材料四:
(3) 材料四体现了什么历史信息?
【外交力量维护和平】
材料五:下列是2021年3月中美阿拉斯加外交对话。
“我们还将讨论我们对中国行动的深切关注,包括在新疆、香港和台湾的行动,对美国的网络攻击,以及对我们的盟友的经济胁迫。这些行动都威胁到维持全球稳定的基于规则的秩序。”
——美国外交代表
“美国本身并不代表国际舆论,西方世界也不代表。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并不承认美国说的话,就是所谓的‘国际舆论’;并不承认少数国家制定的规则,就是所谓的‘国际规则’。”
——中国外交代表
(4) 美国代表说的“规则“指什么?中国的态度体现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获得的感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淮南子》记载尧治理天下时,劝导水边的百姓打渔,山中的百姓伐木,谷中的百姓放牧,陆地的百姓从事农业,可见我国原始农业注意根据实际情况从事生产,D项正确;材料没有生产环境恶劣、气候限制方面的信息,排除AC项;原始农业耕作比较粗放,春秋战国后农业才开始精耕细作,排除B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
【解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符合孟子思想的是唐太宗轻徭薄赋,即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故C符合题意;秦朝沉重的赋役不符合孟子“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的思想,排除A;汉武帝北击匈奴属于军事措施,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清朝的文字狱属于暴政,不符合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的思想,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孟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孟子,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符合孟子思想的是唐太宗轻徭薄赋。
3.【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当时中原文化既相互并立又相互影响,说明的是中原文化圈的特点是多元包容,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时期北方文化圈中大部分文化都有相互交叉的部分,说明这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多元包容,而不是同步发展,排除A项;泾渭分明意思是泾河水、渭河水一清一浊,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时期北方文化圈中大部分文化都有相互交叉的部分,说明这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是多元包容,而不是封闭独立,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主要特点,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A
【解析】据题干““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在我国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故选:A。
本题考查科举制,知道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在我国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监管”日益严格,直至停止编幕《起居注》,这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的戒备和严格约束,它实质上是皇权加强的表现,故B正确;
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D项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据题干“两汉时,赣州还是一处荒芜之地。到宋朝,赣州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空前繁荣现象……”可知,这说明两汉时,赣州还是荒芜之地。到宋朝,赣州空前繁荣,这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赣州的经济发展,不能说明宋朝时期文化繁荣昌盛、宋朝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宋朝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可以说明宋朝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7.【答案】A
【解析】如图为清代徐扬所绘的《盛世滋生图》(局部),图中广告反映了商业的繁荣,没有体现农业发展、人口增长、文学艺术的传播。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可以提出关键词“新约”、“东南诸省”、“设机造货,夺我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是《马关条约》,赔款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C项是洋务运动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指《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结合史实、分析史料。
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侧重考查了学生史料的解析能力。
9.【答案】B
【解析】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依据“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而是开启了近代化的这辆车”可知,这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的评论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本题以“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为线索,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记忆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10.【答案】D
【解析】据图片看出,1937年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1948年只能买3粒米,这说明国统区通货急剧膨胀,经济走向崩溃,故D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8年,排除A;图片可以说明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不能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故选:D。
本题考查国统区的经济,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国统区的经济,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可以说明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11.【答案】C
【解析】在抗美援朝中,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志愿军英雄是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邱少云。黄继光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勇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舍生堵枪眼,杨根思抱起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董存瑞是解放战争中的英雄。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
12.【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故不符合该主题的是第一节,A符合题意;BCD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解答此题要熟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排除干扰项。
13.【答案】C
【解析】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改革开放后的成就,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影响。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法人制度、物权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契约自由、占有、代理、不当得利、过失责任等制度、原则、概念和术语”可知,罗马法注重调节社会生活,D正确;A、B、C说法错误,从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选:D。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内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根据材料中提到的术语可知:罗马法注重调节社会生活。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罗马法的内容。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师是罗马古建筑师的学生;中世纪的哲学家从古希腊的大思想家那里获得了许多智慧,这些都极大推动了中世纪末期作为近代先驱的文艺复兴中的思想运动。”可知,该观点强调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文明之源,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错误无关,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与欧洲文明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材料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与欧洲文明的关系,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打击印度旧的生产方式,传播了近代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印度的近代化,这属于“重建的使命”,B项正确;A项是破坏的使命,排除;造成印度的贫穷落后是殖民统治的消极影响,排除C项;仅仅依据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无法得出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的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而a处对应1775年4月,其对应的事件是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B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阻力F2是英国的殖民统治,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动力F1是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图中b处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宣告了美国诞生,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示意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
18.【答案】D
【解析】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殖民地国家的革命浪潮,欧洲在世界的殖民体系瓦解。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答案】A
【解析】由材料“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它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没有认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可知,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国家自身建设上存在巨大缺陷,没有保障各加盟共和国行使自己的主权,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内的经济困难,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戈尔巴乔夫改革,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影响。
20.【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可知,这说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由材料“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冲突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问题威胁着我们”可知,这说明当今人类面临诸多挑战,故A项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当今世界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内容,排除C项;材料内容体现不出当今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人类面临的挑战相关史实。
21.【答案】【小题1】都江堰、长城、北京城、京杭大运河、灵渠。
【小题2】第二章 艺术成就
第一节 书法艺术
王羲之 柳公权
第二节 绘画艺术
顾恺之 吴道子 张择端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河姆渡人、长城、北京城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京人、河姆渡人、长城、北京城等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①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理由: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我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④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理由:凡尔登在一战中遭到巨大的创伤,其中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小题2】延安。理由:中共中央战略总后方。井冈山。理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内容,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深圳设立特区的相关内容,凡尔登战役的相关内容,柏林危机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内容,识记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识记深圳设立特区的相关内容,识记凡尔登战役的相关内容,识记柏林危机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3.【答案】【小题1】政治原则: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联系:《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维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小题2】主要表现:总统制,国家元首的选举,“三权分立”。实践途径: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
【小题3】宣言名称:《人权宣言》。原因:宣言阐明了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宣告了法国封建制度的终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小题4】规律性认识:民主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的健全完善是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途径。
【解析】本题第一问考查了《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二问考查了美国1787年宪法,第三问考查了《人权宣言》,解题关键是结合史实、分析史料、归纳见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和《人权宣言》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
24.【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自一八九四年以来,中华帝国崩溃的形势在政治范围内曾经是始终存在着的。瓜分不只一次地迫在眉睫;如果说瓜分被阻止了的话,那并不是由于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人具有任何杰出的政治本领,也不是由于在中国的国家结构中具有任何组织特色。更准确地说,那只能归因于列强之间的竞争、猜忌和利害冲突,阻止了他们去达成瓜分中国的一致意见”可知,约瑟夫认为中国没有完全被瓜分的原因是列强之间的竞争、猜忌和利害冲突。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歌曲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人民有着希望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的迫切愿望。
(3)据材料三“科学家不要以为遇上失败是坏事情,科学家往往与千百次失败结为伴侣”“回国是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有党和国家的领导统筹,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4)材料四体现的历史信息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平均增长率最高,拉动世界消费增长。
(5)美国代表说的“规则“指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是利己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的态度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获得的感悟是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前提等。
故答案为:
(1)列强之间的竞争、猜忌和利害冲突。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2)亡国灭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击日本侵略。
(3)党和国家的领导统筹,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4)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国最终消费对世界消费增长的年平均增长率最高,拉动世界消费增长。
(5)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观,是利己主义和强权政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前提等。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两弹一星、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两弹一星、世界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