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2-2023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重点中学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重点中学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C. 农民不再是被剥削的对象 D. 地主阶级被消灭
2.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 推行土地改革 B.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C. 实行三大改造 D. 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3. 根据下图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
A. 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C. 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 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载:“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这些数据的变化得益于(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 “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材料体现出作者希望实现(  )
A. 全面从严治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 丹珠昂奔答记者问:50多年来,国家收集百万余种少数民族古籍;抢救大批濒临消失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投入巨资对大批少数民族文物古迹进行维护。这说明我国重视(  )
A. 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B.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
C. 内地与自治区的联系 D.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7. 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那么香港回归以后,发生变化的是(  )
A. 社会制度 B. 主权归属 C. 生活方式 D. 经济制度
8. 1987年11月4日新华社报道:“两天来已有100多名在香港中旅社取得赴大陆新的旅行证的台胞,分别从海、陆、空三路经广州分赴各地探亲”。材料说明(  )
A. 两岸同胞互访的迫切心情 B. 九二共识得到认同
C. 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D. “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9.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材料描述的是以下哪一事件?(  )
A. 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B.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C. 2005年,中国国民党zx 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
D.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zsj 、国家zx 习jp 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10. 习jp zsj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B. 武力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C. 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 谴责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11. 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的国防建设引发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
A. 建立华东军区海车海军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组建第二炮 D. “辽宁舰”交接入列
12. 新时代,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的新格局是(  )
A.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B. 防空反导、综合保障、反恐维稳
C. 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D. 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制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也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张岂之、杨先材《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又地处边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对于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保持民族地区稳定和巩固祖国边防,也就具有了更加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政治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国情。
(1) 材料二图中①处是哪个自治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2) 青藏铁路于哪一年建成通车?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末中央为加快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实施的战略部署。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在与英国外交大臣的谈话中说:“我很有信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能够行得通的。因为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这件事情会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应,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材料二:我们澳门绝大部分民生所需的物品,包括我们的蔬菜、米、水、电,就是国家供应给我们的。198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为83.7亿澳元,2017年,这个数字达到了4042亿。短短34年间,澳门的生产总值翻了近50倍。
——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
基于历史渊源,澳门与横跨四大洲、人口超过2.6亿的葡语国家有着紧密且广泛的联系,发挥着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2016年中国与葡语国家双边贸易总额总达909亿美元,是2003年中葡论坛首次举行时的9倍。
——摘编自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资料
材料三: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两岸同胞要和衷共济,共创民族复兴的光荣伟业。
——摘编自2022年3月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1)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发生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澳门回归祖国的重要意义。
(3) 指出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具体内涵。根据材料三,概括阻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场炮火纷飞之际,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掀起了一场抗美援朝的爱国主义运动。例如,工人和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加快生产,甚至还有老人将挑水挣的钱捐出以购买武器。……据统计,截至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捐款达到5.565亿元,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在历时两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中,有200多万志愿军官兵奔赴战场,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英雄功臣和近6000多个英雄集体,有包括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在内197653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摘编自《抗美援朝,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材料二: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攻性政策,并开始劝告中国,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其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现在各种亚非国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三:万隆会议是在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召开的。在29个与会国中,有社会主义国家,有中立的民族主义国家,有与我建交、对我友好的国家,有未与我建交、对我不友好甚至敌视的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为维护旧的强权秩序,千方百计进行干扰和破坏活动,在与会国中进行挑拨离间,阴谋制造分裂,挑起争吵,改变会议的反殖性质和方向。就在会议可能偏离正轨、步入歧途的关头,周总理力挽狂澜,导正了会议的方向。
——摘编自尹承德《万隆会议——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丰碑》
(1) 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积极影响。
(3) 万隆会议是在怎样的“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召开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如何“力挽狂潮,导正了会议的方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故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以土地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答案】D
【解析】“1952年”“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根据材料“1952年”“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并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开展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一五计划的内容。
3.【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农业加入合作社96%,尚未加入4%”“手工业已完成92%,尚未完成8%”“资本主义工商业已完成99%,尚未进行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反映内容与三大改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符合题意,A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B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三大改造无关,D反映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时间上不相符,故排除AB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完成的历史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图示主旨。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完成的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时间1992年可知,当时首钢的销售收入提高是在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后取得的成就,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1992年才提出的,B选项是农村改革内容,D选项是2001年才加入,这些都与材料内容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城市改革。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增强企业活力。
本题以城市改革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答案】C
【解析】我国为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采取了很多措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经过努力,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的相关知识点。
6.【答案】A
【解析】题干现象说明我国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新中国成立时,一些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国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些措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BCD与国家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依据“一国两制”构想,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排除ACD项;我国对其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故香港回归后,发生变化的是主权归属,B项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审题能力,通过准确识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结合题目要求准确作答。
8.【答案】C
【解析】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海峡两岸近四十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据1987年11月4日新华社报道:“两天来已有100多名在香港中旅社取得赴大陆新的旅行证的台胞,分别从海、陆、空三路经广州分赴各地探亲”。材料说明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15年11月,习jp 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故D符合题意;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与题干无关,故AB排除;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zx 连战,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故C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习jp 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的内容。理解习jp 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的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识记习jp 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的意义。
10.【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等信息可以看出,无论使用和平手段还是武力手段,中国共产党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故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故排除A;
武力统一是最后万不得已的手段,不能说是大势所趋,故排除B;
谴责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生需要结合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实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1.【答案】D
【解析】A.建立华东军区海军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排除A。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排除B。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是在1966年,排除C。
D.“辽宁舰”交接入列是在2012年,1978年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防建设成就的相关史实。1978年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时期。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防建设成就的相关史实。
12.【答案】A
【解析】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项符合题意,选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的新格局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我国的国防建设的相关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的新格局的相关史实。
13.【答案】【小题1】(1)具体国情:根据材料“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得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关系;根据材料“并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得出民族分布呈现出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自治区:根据图示的位置可知这是内蒙古自治区。
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3)年份:结合所学可知,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
战略部署: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末,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战略是西部大开发。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故答案为:
(1)具体国情: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3)年份:2006年。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
【小题2】
【解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知识。
14.【答案】【小题1】年份:1999年。原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导;我国领导人的努力;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
【小题2】重要意义:祖国内地给澳门地区提供大量的生活物资支持;促进澳门地区经济的发展;澳门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3】具体内涵: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因素: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外国势力的干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澳门回归祖国、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澳门回归祖国的重要意义、“九二共识”的具体内涵、阻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澳门回归祖国、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澳门回归祖国的重要意义、“九二共识”的具体内涵、阻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等知识。
15.【答案】【小题1】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和组织动员;全国人民的自发生产和捐款捐物;志愿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英勇牺牲。(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司令员:彭德怀。
【小题2】背景:苏联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积极影响:改善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开始冲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小题3】情况:参与会议的国家构成很复杂;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阴谋破坏。(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做法: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其提出的积极影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求同存异”方针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抗美援朝战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及其提出的积极影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求同存异”方针的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