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重点学校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龙山文化逐渐代替了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南方有良渚文化。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与神庙,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种迹象的主要表现是( )
A. 贫富分化加剧 B. 宗法制确立 C. 社会尊卑有序 D. 文字的使用
2. 《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反映了秦朝( )
A. 实行较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B. 以邮传为中心的完备的文书传递系统
C. 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实行严刑峻法 D.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选官制度
3. 如图为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交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由此推知唐朝( )
A. 建立以道为中心的监察体系
B. 白银成为流通中主要货币
C. 租庸调制助增政府财政收入
D. 私营手工业铸币技术高超
4. 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勘探发掘时发现了老庄师古墓群共22座墓葬。墓葬年代跨度近1600年。其中,宋代家族墓葬壁饰有彩绘壁画涉及花鸟、神兽、家具、武器和人物,砖砌的仿木门窗,一桌两椅桌上摆放杯盘、食盒、酒壶剪刀、熨斗、衣架、衣柜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该考古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
①宋代社会生活
②古代建筑
③墓葬风俗
④宋代海外贸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分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据此可知( )
A. 人文环境决定人才选拔 B. 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
C. 官员考核制度日趋严密 D. 人才选拔注重协调区域间差异
6. 洋务派薛福成认为:“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否则“偏于刚者,既以违约而滋事端;其偏于柔者,亦以忘约而失体统”。这表明,薛福成( )
A. 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B. 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
C. 提倡用国际法解决国际间争端 D. 致力维护传统宗藩关系
7. 据传,Coca-Cola原译为“蝌蝌啃蜡”,在1928年悬赏征名活动中,旅居英国的蒋彝教授因首创“可口可乐”而获得奖金。但有学者指出蒋彝自述1933年才前往伦敦、1935年翻译该译名,还发现了可口可乐公司注册商标的相关档案(如图)。这说明( )
A. 史学研究必须有一手史料 B. 文献史料价值高于口述史料
C. 多源互证有助于去伪存真 D. 年代久远历史事实莫衷一是
8. 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以农抗会和妇抗会等群众组织为基础的现代行政体系在敌后根据地出现,并成为乡村社会新的权力中心,在此基础上,1941年前后地方政权建设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这一现象( )
A. 影响了中国传统乡村面貌和发展方向 B. 成为中国共产党地方政权建设的开始
C. 体现了新的乡村政权建设在全国展开 D. 推动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同时期苏联东欧国家年均增长5.7%,非洲国家年均增长4.5%,拉丁美洲国家年均增长5.2%,亚洲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年均增长5.2%。这说明( )
A.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 中国实力已超越了苏东国家
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辟
10. 如图是1976-1980年中国代表团出访情况统计表(部分),这可以说明( )
年份 中央党政代表团 教育科技代表团
中央领导 部委办 经贸专题
1976.7-1977.6 13次 93次 49次 25次
1977.7-1978.6 30次 135次 8次 103次
1978.7-1979.6 37次 112次 63次 70次
1979.7-1980.6 32次 113次 65次 91次
A. 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初步形成 B.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共识
C. 经济建设成为党的工作中心 D. 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愿望迫切
11. 修昔底德是忠诚于雅典的雅典人,他在其著作中记载,当米洛斯小岛拒绝承认雅典的权威时,雅典军队便很快征服了该岛,并屠杀了所有处于兵役年龄的男性,将女性和孩子卖为奴隶。修昔底德的记载表明当时()
A. 雅典文明存在霸权面相 B. 希腊城邦已转向帝国形态
C. 法律未能约束权力滥用 D. 士兵的公民身份观念强烈
12. 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一套译丛收录了英国人托马斯 莫尔(约1478-1535年)的《乌托邦》、英国人亚当 斯密(1723-1790年)的《国富论》以及德国人康德(1724-1804年)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影响深远的经典名著。据此推知,这套译丛的主题是( )
A. 启蒙运动在欧洲的扩展 B.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
C.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D. 欧洲理性主义思潮的没落
13. 有学者将部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色归纳为下表,据此推断,表中①②③分别是
国家 特色
① 坚持“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建立起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② 淘汰了绝对君主制,开创了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大要素的新政体。
③ “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通过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A. 英、日、德 B. 意、俄、英 C. 美、德、法 D. 美、英、法
14. 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纺织品对欧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386千磅减少到10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045千磅降到1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040千磅降到13246千磅。这体现了( )
A. 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 B. 化纤面料挤占传统市场
C. 英国殖民霸权已经旁落 D. 工业革命呈现扩张趋势
15. 从1922到1924年,经过货币改革,苏联切尔文(币)对英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1924年,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这反映了当时( )
A. 苏维埃政权赢得人民信任 B. 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元贬值
C. 苏联工业化取得成效 D. 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
16.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这个共同体之内,最主要的互应变量,至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向。政治范围内,包括政权的性质和行政的结构;经济范围内,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和资源的分配;文化范围内,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宗教组织;社会范围内,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尤其注重精英阶层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交叉影响,互相制衡,总的结果呈现为复杂共同体本身的强弱、盛衰和聚散。
材料二
宋代的复杂系统中,社会、文化两项变量套叠非常紧密。
——以上材料均引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18. 《共产党宣言》是青年必读常读之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2 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4 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听习jp 谈<共产党宣言>》分析材料,结合世界史知识以“好书推荐——《共产党宣言》”为题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推介词。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国的工业革命是后来居上的代表。 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德国工业革命起步。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1850年以后,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煤炭、生铁产量分别在1860年和19世纪70年代初超过了法国。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不变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指标的可比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订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相关统计情况如下:
表1 1949-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 重工业
1949 140 103 37
1957 784 405 379
表2 1981-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 重工业
1981 5178 2663 2515
1984 7030 3484 3546
备注:本表工业总产值数据不含村办工业,1984年如包括村办工业则为7606亿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物资统计司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德国工业化的经验。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表1、表2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济深故居,位于广西梧州市。2011年,李济深故居被民革中央定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2012年,被中共广西区委统战部定为“民狭团结示范基地”和民革广西“爱国 同心”教育基地等。如图为李济深故居二层的议事厅。
1937年春,李济深在此召开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各省代表大会,商讨抗日救亡和推动国共合作等问题。1944年,李济深在此成立南区抗日自治委员会,并多次与中国共产党代表在此会晤,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开展敌后抗日。在征得李济深同意后,其警卫队中的中共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使得中共中央倡导的抗日救国理念和活动在当地深入民心。
——摘编自陈水德《抗战时期李济深故居的中共临时党支部》
(1) 提取材料中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一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李济深故居的社会价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据本题材料“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与神庙,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加剧,A项正确;
西周时宗法制确立,排除B项;
西周时期礼乐制度说明社会尊卑有序,排除C项;
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石器时代的文明,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石器时代的文明,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简对于秦代文书做了一系列的规范,这说明秦朝实行了较为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A项正确;
通过材料无法看出秦朝文书制度完备,排除B项;
材料内容与思想领域、选官制度无关,排除C、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唐朝依靠租庸调制征收赋税,租庸调制有助于稳定政府财政收入,C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租庸调制,并未涉及唐朝的监察体系,排除A项;
明朝时白银成为流通中主要货币,排除B项;
材料中银饼由地方官府折纳,无法说明私营手工业铸币技术高超,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赋税制度,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赋税制度,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①宋代墓葬中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可以反映宋代社会生活;
②宋代家族墓葬的修建可以用来研究宋代的建筑;
③宋代墓葬中的壁饰和陪葬品可以证明宋代的墓葬风俗;
④材料中并未提到宋代墓葬中出土有关外国的文物,无法用来研究宋代的海外贸易,综上,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史料的重要作用、宋金元社会的变化,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史料的重要作用、宋金元社会的变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分卷制度是为了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考虑了地域上录取人数的平衡,在全局上体现了公平合理,D项正确;
材料强调政府政策决定人才选拔,而不是人文环境,排除A项;
明朝根据地域选拔人才,并未受到交通条件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属于选官制度,不属于官员考核制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科举制,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西人风气,最重条约,至于事关军国,尤当以万国公法一书为凭……似宜将万国公法,通商条约等书,多为刊印,颁发州县”并结合所学可知,薛福成作为洋务派思想家,意识到重视条约等国际法规则在外交活动中的重要性,主张学习国际法,避免因为违反国际法而引发外交冲突,体现了外交理念的进步,反映了其已经拥有近代外交观念,B项正确;
薛福成主张遵循国际外交规则,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并没有强调“平等外交”,排除A项;
薛福成主张遵循国际法以避免国际争端,而非解决国际争端,排除C项;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属于宗藩关系,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对于“可口可乐”商标是谁首创,20世纪30年代中国没有统一性认识,据此可知,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农商部公示的“可口可乐”商标审定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可口可乐”商标是谁首创的,这说明多源互证有助于去伪存真,C项正确;
材料说明的是有争议的历史认识需要多源互证,没有强调第一手史料对史学研究的必要性,排除A项;
材料没有比较文献史料与口述史料的价值高低,排除B项;
材料中年代久远的历史事实通过多源互证得出了结论,而不是莫衷一是,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抗日根据地,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以农抗会和妇抗会等群众组织为基础的现代行政体系在敌后根据地出现,并成为乡村社会新的权力中心,在此基础上,1941年前后地方政权建设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新的群众组织,并成为乡村社会新的权力中心,因此说明中国传统的乡村面貌和发展方向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选A项。
B,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应该开始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排除B项。
C.题干只提及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排除C项。
D.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这正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正确引领的结果,故选C项。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三大改造的结果,当时无法体现优越性,排除A项;
经济发展速度不等于国家“实力”,排除B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辟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学生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及一化三改造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过渡时期总路线,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76-1980年中央党政代表团、教育科技代表团出访次数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这体现了加强对外联系的趋势。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对外开放的初期,因此表格中的出访情况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愿望迫切,故D项正确;
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关,而且也不能得出“共识”的结论,故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代表团出访情况,主要与对外开放有关,“经济建设成为党的工作中心”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米洛斯小岛拒绝承认雅典的权威,雅典军队在征服该岛后,对该岛进行屠杀和奴役,希腊文明具有民主特色,也具有扩张色彩,材料现象说明雅典文明存在霸权面相,A项正确;
仅凭材料无法断定希腊城邦已经转向帝国形态,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关于法律约束权力的相关表述,排除C项;
材料内容与雅典士兵公民身份观念强烈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制,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制,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一套译丛收录了英国人托马斯 莫尔(约1478-1535年)的《乌托邦》、英国人亚当 斯密(1723-1790年)的《国富论》以及德国人康德(1724-1804年)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影响深远的经典名著”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三个思想来源,《纯粹理性批判》《国富论》《乌托邦》分别是这三个思想来源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著,C项正确;
托马斯 莫尔早在1535年已经去世,启蒙运动始于17世纪,排除A项;
《乌托邦》和《纯粹理性批判》都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无关,排除B项;
18世纪是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坚持‘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建立起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特点,如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保留了地方政府自治的权力,①项是美国;
“淘汰了绝对君主制,开创了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大要素的新政体。”叙述的是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②项是英国;
“‘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通过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叙述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③项是法国。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据材料“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纺织品对欧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386千磅减少到10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045千磅降到1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040千磅降到13246千磅”可知,1844-1846年与1814-1816年对比,英国对欧洲、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商品输出量急剧减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爆发,但在19世纪初以后不断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张,伴随着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与英国形成了竞争的态势,D项正确;
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项;
化纤面料属于石油化工行业的产品,石油化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排除B项;
19世纪中期,虽然其他国家对英国的对外贸易有所冲击,但其殖民霸权并未旁落,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苏联本国货币赢得了人民的信任,需求量超过了美元,说明苏维埃政权赢得人民信任,A正确;
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于1929年,排除B;
苏联工业化开始于1928年,排除C;
材料时间为新经济政策时期,当时苏联国际环境并非是日益紧张,D与材料也不相符,排除。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该园样性融通发展区首次加入了中式餐厅,园内菠萝包、寿司、咖喱等一应俱全。”可知,香港迪士尼乐园是美国公司开在中国香港的乐园,且在园区有着中式餐厅,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正确的,B项正确;
世界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排除A项;
《邮件与学生隐私》体现的是尊重学生隐私,与知识共享无关,排除C项;
欧盟与安第斯共同体成员国签署贸易协定,反映了空间距离没有限制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7.【答案】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社会变量:根据材料“社会范围内,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尤其注重精英阶层的作用”可知宋代的社会阶层是扩大科举取士范围,形成新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社会阶层流动加速等;宋代重视文人等精英阶层的作用推行以文立国政策。文化变量:根据材料“文化范围内,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宗教组织”可知宋代的文化变量是宋代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宋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社会变量和文化变量套叠:根据材料“宋代的复杂系统中,社会、文化两项变量套叠非常紧密”可知宋代实现了社会精英与文化精英的合一;文人士大夫阶层深受理学影响,构成了宋朝统治的稳定基础。
故答案为:
社会变量:宋代推行以文立国政策;扩大科举取士范围,形成新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社会阶层流动加速等。
文化变量:宋代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宋代教育进一步发展。
社会变量和文化变量套叠:宋代实现了社会精英与文化精英的合一;文人士大夫阶层深受理学影响,构成了宋朝统治的稳定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综合,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综合,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根据“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等内容,主要结合《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进行概括。如对《共产党宣言》内容的解读,对其影响的分析等。
故答案为:
好书推荐——《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深刻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的。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该书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引导人民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总之,《共产党宣言》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引导我们青年人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是我们继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健康发展的指南。
【解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需要考生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9.【答案】【小题1】经验:根据材料一“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可推出重视教育;根据材料一“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1850年以后,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煤炭、生铁产量分别在1860年和19世纪70年代初超过了法国。”可推出优先发展重工业;交通运输先行;并结合所学可知政府政策支持推进。
【小题2】原因:根据表1可知,工业总产值较低,重工业产值超过轻工业。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的增长幅度和速度均超过轻工业。根据表2可知,改革开放后工业产值获得增长,轻重工业比例平衡。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轻重工业逐渐走向平衡;乡镇企业促进了村办工业的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了德国工业化的经验,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德国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小题1】示例:
提取信息:1937年春,李济深积极推动国共合作。
说明: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1937年春,李济深召开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各省代表大会,商讨抗日救亡和推动国共合作等问题,适应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小题2】社会价值:中华民族抗日爱国史和民族团结史的重要见证;传承抗战精神,进行爱国教育;推动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解析】1.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第二问结合李济深故居的社会价值分析。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