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联考]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4月A)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河北大联考]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4月A)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河北大联考]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4月A)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孔子列《关雎》为《诗三百》之首,汉人释《关雎》所言为“后妃之德”,对“妇言”和“妇容”的要求,都是在所谓贞顺“妇德”的基础上展开的。按照周代礼制要求,女子从10岁起,要“执麻集,治丝茧”,日后还要“观于祭祀,纳酒浆”,因为祭祀有时、丝麻之事无疑是“妇功”的重心。南北朝的“乐府双壁”中,《木兰辞》中的木兰最初是“唧唧复唧唧”的剪影;《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不但“十三能织素”,而且能够胜任“三日断五匹”的劳作。宋代话本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花魁娘子王美娘“吹弹歌舞,无不尽善”,而且“写作俱高,求诗求字的,日不离门”。清代(镜花缘)以探花唐敖历险求仙及其女小山海外寻父为线索延展成书,书中称:“小山生成美貌端庄,天姿聪俊。到了四五岁,就真读书,凡有书籍,一经过目,即能不忘,且喜家中书籍最富,又得父亲、叔叔指点,不上几年,文义早已清通。”材料二《诗大序》称,诗的作用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然,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文人,只要他不想被人视为“俗”,而想攀附“雅”,他可以不遵守某种伦理规范,但必须多少懂得一点审美。所以,他们的女性意识一定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无论人们对文学的产生有着怎样的认识,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中国最初的文学都不是“为艺术”,而是“为人生”中国不同时期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悄然间发生着从“妻子”到“爱人”的变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女性形象审美煊变:从“德言容功”到“琴棋书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在秦汉魏晋、唐宋和明清时的特征。(9分)
9.1937年,建议将新四军编为八路军的下属单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核定新四军编制时则明确表示,“该军归陈总司令诚指挥”;1940年7月16日,为将新194016四军调离华中,又提出“将新四军加人第十八集团军战斗序列,归朱(德)副长官指挥”。对此,认识准确的是A.国民党积极遏制民主力量发展B.中国抗战形势趋于恶化C.百团大战增强了中共的影响力D.国共两党矛盾日益缓和D.中国进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平均每年新增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人,城±166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到2021年的64.7%,城镇常住人口总量超过9亿人。600万人,城以上内容的主题是A.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与巨大成就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发展D.农业人口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河北大联考]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4月A)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