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辽宁省名校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223069Z)语文试题,下面是2022届辽宁省名校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223069Z)语文试题部分示例,验证如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和乡村是两个对立的地理和文化空间,但不能简单地将乡村文明的消逝归因于城市的兴起,否则会掩盖乡村原有的弊病。
B.乡村不等同于田园牧歌、人间乐土,同样存在着各样的问题,在城市文学占据主导地位之前,有很多作家曾深刻批判乡村的陋和弊病。
C.富贵与贫穷、善良与丑恶、真诚与虚假等现象随着城镇化进程进了城市,城市却从不消解这些现象而任其流动,这使得城市显得更加混杂、丑陋。
D.“乌托邦”的建构,是作为城乡空间流寓者的乡土作家们寻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心灵的避难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他们的身份认同困境。
3.下列各项中,能支撑文中雷蒙·威廉斯和王鹏程的共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路遥《人生》里的高加林羡慕城市里的生活,不甘愿屈服于农村,但始终摆脱不了阶层固化的影响。
B.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在被虐待、被迫再嫁、被嘲弄侮辱时,她挣扎抗争,但最终惨死街头。
C.阎连科《受活》里的受活庄风景自然优美、民风淳朴,村民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人性善良。
D.贾平凹《高兴》里刻画了进城拾荒的农民刘高兴,他踌躇满志进城,却因种种城乡矛盾铩羽而归。
4.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4分)
5.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正确地看待审美怀乡式乡土文学。(4分)
以上就是2022届辽宁省名校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223069Z)语文试题的图片版和文字版资源验证,关注”趣找答案”,获取更多资源
2022届辽宁省名校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223069Z)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