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7语文试卷 答案(更新中)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7语文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7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7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7语文

(摘编白宗白华《美从何处寻?》,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兰亭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中寻找美的踪迹之作,传达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B.一朵微小的花唤起诗人华滋沃斯发现深度的美,与诗人的感情经过洗涤、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有关。C.伯牙因为遭遇生活上的异常等,整个心境受了洗涤和改造,才达到艺术的最深体会,完成美的感受和创造。D.夕照的红和十二珠帘的具有节奏与和谐的形象是客观的物的方面的条件,与生活有距离,产生自然美。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7语文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2)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文章开头用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对盛衰之理进行了阐述的两句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都关注了孔子,但侧重点不一样,前者聚焦孔子儒家道德体系,后者探讨其历史观。B.忠孝是五常八德的核心,这既符合中国古代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C.孔子反对虚假历史,是由于传道和教化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否则不能使人信服。D.孔子编纂《春秋》时对史料的选择,有其服务自己政治主张的考虑,也折射出了他的历史观。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7语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7语文试卷 答案(更新中)
4.719秒内查询了55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