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中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泰和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每一个受封的诸侯国都是周王室的一个军事据点,是王室的地方代言人,代行周的统治。这些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着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这反映了
A.“天下为公” 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2.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历史情况
A.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B.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C.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3.隋朝初年,沿用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后隋文帝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大业年间,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仍然是郡、县两级制。这种变化说明
A.地方行政制度处于探索之中
B.专制皇权治国具有随意性
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断变化
D.郡县制正在向行省制转变
4.史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三教并立的格局形成 B.玄奘西游得到支持
C.魏国重视宗教的影响 D.两汉之际佛教传入
5.魏晋南北朝时,官府设立“谱局”,专职修家谱,强调先世官阶履历。北宋时政府罢“谱局”,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注重记录当世族人的荣耀。这一变化反映了北宋时
A.地方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 B.宗法血缘观念的日益淡薄
C.家谱的社会功能不断衰退 D.社会阶层流动性日益增强
6.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女性形象占作品人物形象的1/3以上,其中作者着力描写的女性形象也达近百位。这里面的女性形象,或能拥有完整的自我(如闻蜚娥和严芯们),或能痛苦地找回失去的自我(如萃瑶琴和陆慧娘们),或能执着地维护女人与“人”的尊严(如杜十娘和王娇莺们)。这反映了当时
A.文学具备政治批判色彩 B.女性自我意识有所觉醒
C.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男女平等观念趋于流行
7.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对外贸易的繁荣 B.南方市镇的兴起
C.市坊界限的打破 D.北方人口的南下
8.明初规定,庶民厅房不得逾三间。明中叶后,江南平民百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建造住宅,或“三间五架”,或“五间七架,九架十架”,富商豪贾则更加显著。这一变化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政府政令已难以在基层执行
C.江南百姓生活已经领先全国 D.商贾政治地位得到很大提高
9.鸦片战争前,龚自珍在个人怀才不遇与社会腐朽堕落交织的情况下,他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良的方案,如”按宗授田”、改革君臣关系、倡导经世致用、改革边防制度等改良主张。这说明
A.政府统治危机引起了关注 B.西方的侵略引起士人警觉
C.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学习西方的思想开始出现
10.下表是1920年时新式产业与传统产业所占产值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部门 总产值合计(万元) 新式产业 传统产业
总产值(万元) 占合计(%) 总产值(万元) 占合计(%)
农业 1049494 — — 1049494 100
制造业 514346 88287 17.16 426059 82.84
矿冶业 29050 10566 36.37 18484 63.63
运输业 58303 28377 48.67 29926 51.33
总计 1651193 127230 7.70 1523963 92.30
A.新式产业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B.生产方式的近代化程度较低
C.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逐渐改善 D.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决定推行训政及地方自治。为此,1935年蒋介石致电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会熊公哲,“令其对王安石遗规作一深切研究,并作庐山训练教材之一”。据此判断,最有可能被“深切研究”的“王安石遗规”是( )
A.里甲制 B.保甲制 C.十家牌法 D.邻保制度
12.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初创时历程艰难,从詹天佑从事铁路建设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中国铁路建设受到的制约有
①帝国主义觊觎中国路权;②清廷腐败,处处干扰;③修路工具简陋;④工程难度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13.面对轴心国集团的军事威胁和侵略扩张,1941年2月美英两国举行秘密会议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当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并未因遭到日本的攻击而转移其战略重心,仍坚持这一战略。这主要是由于
A.美国与英国的战略目标完全一致
B.中国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部分的日军
C.日本战略重心仍在中国敌后战场
D.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压力减轻
14.以下表格内容,最能反映我国
1958年 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
1964年 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要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
1977年 每年从农村迁入市镇的“农转非”人数不得超过现有非农业人口的15‰。
1984年 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
A.户籍分类管理日益明确 B.基层治理措施不懈探索
C.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立 D.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农村
15.1979年,负责修订《速捕拘留条例》的彭真特别强调,要将“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写进条例。这一要求
A.说明新中国法律体系已形成
B.吸取了“文革”的惨痛教训
C.表明人民民主实现了法制化
D.反映了人民的权利无法保障
16.唐代人口迁移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有条件地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B.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地位
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D.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
17.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说“‘蛮族’也罢,希腊人也罢,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所生,构造全是一样”。 智者阿尔西达马说“神使人人生而自由,而自然则从未使任何人成为奴隶”。这些思想
A.符合古希腊民主的发展趋势 B.表明人类自我意识觉醒
C.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D.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18.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小麦、葡萄、马、牛、猪、山羊和家鸡等从欧洲传入美洲,推动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美洲茂密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这说明
A.物种交流提高了美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B.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C.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于主导地位 D.欧美地区饮食结构向趋同化发展
19.嘉靖末年,明世宗先后颁布法令,包括废除皇庄;禁止勋亲奏讨土地;禁止百姓将土地献给豪族;下令王府除了府邸以外,不得私置房宅;贫民卖给王府土地者,也必须登记纳税等等。这些法令
A.以“心学”作为指导思想 B.严以驭官宽以治民
C.有利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D.使租佃关系普遍化
20.1883年,美国颁布了正式建立文官制度的法律《彭德尔顿法》,规定:“政府公务员在政治上必须采取中立态度,禁止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根据该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文官制度委员会”。美国的上述举措
A.意在保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 B.体现出两党之间利益的趋同
C.有利于减少政治竞选的失误 D.说明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21.有学者认为,中世纪以来的大国兴衰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基本上都是由金融中心的潮涨潮落所决定的。近代金融中心的演变先后经历了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等。由此可知,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过程
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多次出现并存的金融中心
22.法国七月革命的主要结果有
①建立起七月王朝
②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
③大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④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下图为2001年OECD国家高技能移民的主要来源国分布图。这可以说明( )
注:OECD是以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为主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A.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达 B.高技能人才的自由流动
C.“南北”国家科技合作增多 D.发达国家攫取科技资源
24.古代社会,没有货币人们也能够相处,物物交换是重要的形式。古埃及作为一个中央集权控制的经济体,拥有大量财富,但货币出现200年以后,古埃及才随着商品量增加,正式使用货币进行大量交易。这说明
A.统治者不支持货币使用 B.当时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C.贸易规模制约货币使用 D.物物交换的形式更便利
2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对移民群体的增长速度和高生育率深感不安。他们开始担忧“欧拉伯”(欧洲Europe和阿拉伯Arabia)的出现,开始思考“whoarewe”的问题,开始怀疑若干年后欧洲还能否是欧洲人的欧洲。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A.人们否定了社会交往 B.南北方民族融合的发展
C.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 D.弱势群体边缘化的加速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轴心时代”,公元780年陆羽《茶经》成书,这是世界茶文化的首部元典,书中关于“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等论述,首次诠释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卢仝、皎然等还用一批经典的诗歌将这种思想上升到“道”的层面。宋代茶文化则以奢华浪漫为特色,充满繁盛景象和艺术气息。经过元代短暂低潮后,明代茶文化风气为之一变,以自然清淡之风为特色。据记载,明初朱元璋因龙团茶“重劳民力”,遂下令罢造,惟采芽以进,进贡品级分为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四类。在饮用方法上,崇尚自然,将干茶置于茶碗或茶壶之中,注入沸水,即可饮用。品饮者以泡开的芽茶形状、茶香、茶色、茶味、品饮环境等为审美对象。这种简便的饮茶方式“遂开千古茗饮之宗”,流传至今。清代至民国时期实现了茶文化平民化的转变, 饮茶真正成为世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茶馆遍布城乡、数量众多,超过前代,承担了民众公共生活空间的功能,甚至出现了女性的身影,改变了只有男性坐茶馆的格局。茶文化通过万里茶道、海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遍及全球,各国结合本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基因,孕育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
——摘编自宋时磊《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影响》
材料二 约在1690年,波士顿开设了北美大陆上第一个出售中国茶叶的市场。到18世纪中期,茶也成为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日常消费品。一位法国人曾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像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1773年英国议会专门颁布了《茶税法》,特别批准东印度公司拥有输出茶叶的垄断权,只需向殖民地海关缴纳每磅3便士的茶叶税。这一举措更是激怒了北美殖民者。他们先是发起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又在各个北美殖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茶运动,使得独立革命前夕殖民地的茶税收入急剧下降,从1769年的8189英镑减少到了1774 年的987英镑。
——摘编自荆玲玲《北美独立革命时期的茶与咖啡一日常消费、政治话语和独立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成因的角度分别概括唐代及其之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并总结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美茶叶市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波兰、蒙古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与中国建交
1972年 马耳他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阿根廷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毛里求斯共和国、荷兰王国、希腊共和国、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多哥共和国、日本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卢森堡大公国、牙买加、澳大利亚联邦、新西兰与中国建交
1992年 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韩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克罗地亚、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乌克兰与中国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三次建交高峰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阐述有史实依据。)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是多元政治文明现象构成的有机整体,提出了具有平等、民主、公平价值的社会理想。老子的“小国寡民”、《礼记·礼运》中描述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等,这些理想模式为政治家提供了治国安邦的借鉴和参考,更为普通人民提供了种种希望和企盼。中国古代政治活动都围绕着政治制度而展开,如科举制度、监察制度、政治信息沟通制度等。……中国古代形成了“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政治管理理念。政治改革行为本身及其成果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也是中国古代政治行为文明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谢俊春《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众所周知,启蒙运动开始时,孔子已经成为欧洲的名人。一大批哲学家包括莱布尼兹、沃尔夫、伏尔泰,以及一些政治家和文人,都用孔子的名字和思想来推动他们的主张,而在此进程中他们本人亦受到了教育和影响。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以法国重农学派的权威魁奈为代表的一批启蒙学者认为,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办学校,重视教育,“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选贤任能”和“科举考试”的教育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这一点,不仅成为他们反对欧洲贵族世袭制度的思想武器,也成为当时欧洲教育改革的一个思想来源。
——摘编自王殿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欧洲近代民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构成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多元政治文明因素并阐述多元因素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分析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B
【详解】材料“这些诸侯国对王室承担着的义务中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形成对王朝的护卫”体现的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正确;西周是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A排除;C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现象,排除;D是行省制的特征,排除。故选B。
2.C
【详解】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并没有广泛运用于农业和手工业,故C表述有误,符合题意;商朝的青铜器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商朝铜器工艺精湛,花纹瑰丽、细致,至今未发现两件完全一样的器物。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商朝的青铜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具有极高艺术价值,;青铜铸造是商朝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青铜铸造是商朝手工业主要部门,故A、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错误。
3.A
【详解】题干反映了隋文帝和隋炀帝对地方行政设置的变动,说明隋代在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上处于探索阶段,并不是具有随意性,故排除B项;地方行政设置的变动并不能说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故排除C项;行省制的设置是在元代,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可知,东汉明帝时期遣使到天竺迎请佛教进入我国,由此可知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和道教,无法得出三教并立的格局形成,排除A项;玄奘是唐朝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明帝”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明帝,与魏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材料“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可知,唐初以前,族谱编修主要有政府专设相关机构组织,到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可知,北宋时期家谱的修撰走向成熟,私家修谱流行,这与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推动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有关,故D正确;材料内容强调了唐朝前主要由政府组织编修族谱到北宋时期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的变化,无法体现地方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排除A;编纂族谱说明重视宗法血缘观念,B错误;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6.B
【详解】根据“拥有完整的自我”“找回失去的自我”“执着地维护女人与‘人’的尊严”,说明当时女性自我意识有所觉醒,故选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批判色彩,排除A;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男女平等的信息,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拥有完整的自我”“找回失去的自我”“执着地维护女人与‘人’的尊严”,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7.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下为南方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排除A项; 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南方市镇的兴起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B项。故选D项。
8.A
【详解】材料反映出明朝中叶已经不再对民众的建筑有所限制,这原本是等级身份的象征,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一定的改变,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是强调政府政令的推行难易,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江南与全国进行比较,排除C项;政治地位有很大提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鸦片战争之前龚自珍就认识到清朝的落后和腐败,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A项正确;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可知,材料中龚自珍的呼声在西方列强侵略之前发出,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民族矛盾,并且民族矛盾不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当时清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龚自珍并没有提出向西方学习,D项错误。
10.B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虽然新式产业有所发展,但所占整体比重仍然很低,故B符合题意;而材料没有反映新式产业的采用机器生产的比重,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表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逐渐改善,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表明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认为以当时中国国民的素质水平,暂时无法行使作为国家主人权力的能力,因此需要由中国国民党领导国民政府对国民的素质进行训练、教导,以开化民心,为此30年代初,国民党政府在地方严密基层统治网,加强对国民党、国民政府和军队的控制,强化对民众的统治,从而王安石变法的保甲法受到重视,因为王安石的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保丁平时种田,闲时练兵,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的军事力量,减少了军费开支,符合当时国民政府的需要,B项正确;里甲法是明朝的地方基层管理方法,排除A项;十家牌法也是明朝的措施,排除C项;邻保制度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觊觎中国路权,竞相掠夺铁路修筑权;中国的修路工具简陋;工程难度大,导致中国铁路建设受到很多制约,①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清政府后来也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改变了干扰修铁路的做法,排除含有②的A、B、D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13.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之所以没有战役其“先欧后亚”的战略重心,是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部分的日军,从而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压力,B项正确;“完全一致”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美国没有转移战略重心并不是因为日本战略重心在中国敌后战场,排除C项;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并没有减轻压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从材料中的城乡居民户籍制度划分、限制到允许乡镇居民落户城市,说明的是基层治理措施不懈探索,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户籍制度分类的淡化,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中国尚未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保障体系,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B
【详解】文革时期,革命委员会代替了法院的职责,“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主要是针对文革时期司法遭到破坏的特点进行修改,B正确;A中已经形成错误;C中法制化不符合事实;人们权力得到保障,D错误。
16.C
【详解】根据“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可得出宋代对人民的结束更放松,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排除A项;材料与地位的提高无关,也不能有效缓和矛盾,排除B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依据材料“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所生,构造全是一样”,“神使人人生而自由,而自然则从未使任何人成为奴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中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价值,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人文精神,未涉及希腊的民主制,排除A项;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是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其他文明的思想,“主流”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材料“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小麦、葡萄、马、牛、猪、山羊和家鸡等从欧洲传入美洲”“推动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美洲茂密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体现了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促进了美洲农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破坏了美洲的环境,B项正确;A项只强调了材料的一个方面,排除A项;C项“主导地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欧美地区的饮食结构,而且“趋同化”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9.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世宗的这些法令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故C项正确;“心学”强调内心反省,与材料抑制土地兼并不符,排除A;材料的主旨是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而不是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排除B;材料主旨强调抑制土地兼并,故租佃关系发展受到影响,而不是普遍化,排除D。
20.A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美国颁布文官制度的法律,是希望政府公务员在政治上采取中立态度,并为此建立了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文官制度委员会”,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政府公务员能够相对公正合理的处理行政事务,保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A项正确;材料的重点是保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无法得出两党之间利益的趋同,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保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不是减少政治竞选的失误,排除C项;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2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几次金融中心的演变均与工业革命相关,故B项正确。殖民扩张是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的,而意大利崛起得益于位于旧航路中心的地理位置和资本主义萌芽等,而美国的崛起及金融中心的确立与殖民扩张关系不大,排除AC两项。D项中“多次”错误,排除。
2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是1848年巴黎人民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七月王朝后建立的,故排除④;①②③正确;所以答案选A。
点睛:本题是个组合型的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推翻七月王朝后建立第二共和国,故④错误;所有包含④的选项都排除。
2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发达国家通过实行吸引高技能人才的相关政策,从发展中国家攫取科技资源,故D项正确;移民来自发展中国家,并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发展中国家高技能人才进入发达国家,无法得出高技能人才的自由流动,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南北”国家科技合作增多,排除C项。故选D项。
24.C
【详解】根据材料“埃及才随着商品量增加,正式使用货币进行大量交易”说明贸易规模制约货币使用,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统治者对待货币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铸币技术,排除B项;D项与材料意思相悖,排除D项。故选C项。
25.C
【详解】大量移民涌入欧洲引发欧洲民众的担忧,甚至忧虑欧洲有可能被移民同化和占据,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依然存在矛盾和困境,即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欧洲民众的担忧,而不是否定社会交往,排除A;外来移民和欧洲民众不属于南北方民族融合,排除B;欧洲民众在外来移民面前不属于弱势群体,排除D。故选C。
26.(1)特点:唐朝茶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重修身养性;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起,茶文化以奢华浪漫为特色;元朝受中原文化影响小,茶文化一度陷入低潮;明代心学发展、统治者尚民本,茶文化崇尚自然;清代和民国时期,伴随西学东渐,茶文化日渐平民化。
影响:茶文化涵养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促进了中华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深刻影响了全球茶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2)变化:茶叶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受政治运动影响,消费具有波动性。
原因:伴随世界市场的扩展,茶叶进口量增加;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导致北美殖民地茶税收入降低;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民族意识增强;启蒙运动激发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意识。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书中关于‘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等论述,首次诠释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唐朝茶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重修身养性”;根据材料一中的“宋代茶文化则以奢华浪漫为特色,充满繁盛景象和艺术气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兴起,茶文化以奢华浪漫为特色”;根据材料一中的“经过元代短暂低潮”可得出“元朝受中原文化影响小,茶文化一度陷入低潮”;根据材料一中的“明代茶文化风气为之一变,以自然清淡之风为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明代心学发展、统治者尚民本,茶文化崇尚自然”;根据材料一中的“清代至民国时期实现了茶文化平民化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清代和民国时期,伴随西学东渐,茶文化日渐平民化”;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书中关于‘茶性俭’‘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等论述……饮茶真正成为世俗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茶馆遍布城乡、数量众多”可得出“茶文化涵养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根据材料一中的“各国结合本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基因,孕育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了中华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根据材料一中的“茶文化通过万里茶道、海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遍及全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刻影响了全球茶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的“约在1690年,波士顿开设了……到18世纪中期,茶也成为北美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日常消费品”可得出“茶叶从奢侈品到大众消费品”;根据材料二中的“北美殖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茶运动,使得独立革命前夕殖民地的茶税收入急剧下降,从1769年的8189英镑减少到了1774 年的987英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受政治运动影响,消费具有波动性”。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东印度公司拥有输出茶叶的垄断权,只需向殖民地海关缴纳每磅3便士的茶叶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导致北美殖民地茶税收入降低”;根据材料二中的“北美殖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茶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民族意识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伴随世界市场的扩展,茶叶进口量增加;启蒙运动激发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意识”。
27.第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第二次,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批新的国家建立。
【详解】从新中国成立的形势及奉行的外交政策分析,得出第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依据材料“马耳他共和国、墨西哥合众国、阿根廷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毛里求斯共和国、荷兰王国……新西兰与中国建交”,从中国国际地位、中美关系以及世界格局分析,得出第二次,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依据材料“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与中国建交”,从改革开放的推动分析,得出第三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批新的国家建立。
28.(1)多元政治文明因素:政治意识文明(政治理想);政治制度文明(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文明(政治行为)。关系:政治意识文明固化为制度性文明;制度性文明又促进了政治行为文明,同时强化进步的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文明是中国政治文明多元有机整体的核心。
(2)影响:为启蒙思想等西方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宣传,提供了智力支持;对近代西方社会反对贵族世袭制度,进行教育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
背景:14—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欧洲相继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新兴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批判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对异域文明和文化持开明态度;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和徐光启等中国士大夫,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17—18世纪中国处于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荣,学术、科技系统整理和总结,名家辈出,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社会基础。
【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提出了具有平等、民主、公平价值的社会理想”,可见政治意识文明(政治理想);由材料“中国古代政治活动都围绕着政治制度而展开,如科举制度、监察制度、政治信息沟通制度等”,可见政治制度文明(政治制度)。第二小问,由材料“这些理想模式为政治家提供了治国安邦的借鉴和参考”,可见政治意识文明固化为制度性文明;由材料“制度性文明又促进了政治行为文明,同时强化进步的政治意识”,可见制度性文明又促进了政治行为文明,同时强化进步的政治意识;由材料“礼乐刑政,综合为治”,可见政治制度文明是中国政治文明多元有机整体的核心。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以省略号将材料分为两部分,前面主要讲述了中国思想文化对于启蒙思想等西方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宣传提供了智力支持,后面主要讲述了对于近代西方反对贵族世袭制度,进行教育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第二小问,主要从中西方近代社会的背景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考虑,比如14-17世纪的西方社会,欧洲相继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对异域文明和文化持开明态度;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17—18世纪中国社会经济繁荣,学术、科技系统整理和总结,名家辈出,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社会基础。
29.论题 工业革命推动教育的发展。(2分)
论述: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这就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了教育的世俗化和立法进程;随着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教育逐渐普及到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让更多的人受惠于高等教育;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教育培养的目标发生了巨大飞跃,培养关键能力成为教育的主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培养能力型人才提供了技术支持。(8分)
结论:工业革命推动了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同时也推动了工业革命迈入更高的台阶。(2分)
(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学生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中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中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0.544秒内查询了46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