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测试(二)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写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这里的“长安”指汴京。上述词句主要体现了辛弃疾
A.强烈的爱国情怀 B.鲜明人道主义色彩 C.刚健豪放的词风 D.对盛唐伟业的赞赏
2.汉武帝在甘泉(今属陕西延安)、汾阴(今属山西运城)设立祠堂作为国家祭祀天地的最高场所;在长安营建明堂,并在此将新历颁赐给诸侯郡守;在全国各地广修祠庙以祭祀五岳四渎(指长江、济水、黄河、淮河)等山河。这些举措说明( )
A.分封制的社会影响仍然存在 B.关中地区经济文化地位增强
C.大一统治理得到统治者推崇 D.儒学成为国家礼仪主要依据
3.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四记载,明朝常熟人谭晓因“田多洼芜”,低价购买了大量田地,雇用百余名乡民为其劳动,将低洼处皆凿为池,四周围以高塍,“辟而耕之,岁之入视平壤三倍”。开挖出来的水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易肥。……卖鱼、果、蔬菜、鸟凫昆虫等的收入“视田之人复三倍”。这说明
A.土地兼并导致百姓生活贫困 B.农业生产普遍采用雇佣劳动
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变化 D.土地综合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
4.按清制,内阁大学士正一品,位列文官之首,有“宰相”名分;军机大臣属于差使,每日直接面对君主,辅助政务处理,是最重要的实权官员;内阁大学士若兼任军机大臣,因权力名实相符,更被称为“真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比内阁大学士品级更高 B.清代依旧存在宰相制度
C.军机处有实权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D.内阁权压众臣参与决策
5.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弱国无外交”
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6.有学者在分析抗战形势时指出:“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沿海,既削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该学者
A.指出了国民政府在战略上的失误 B.认为抗战形势符合国民党的预期
C.强调了国民政府初期抗战的意义 D.批评国民党军队抗战缺乏主动性
7.如图是建国后的一幅宣传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延续千年的土地私有制被废除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农村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
8.1978年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与香港怡高实业公司签订协议,建立了深圳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1993年该企业转为港商独资企业,并逐渐转型走上高新技术发展道路。这一历程
A.表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体现国有企业改革释放活力
C.引领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潮流 D.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缩影
9.公元前91年后,“意大利各地的奴隶主开始加入罗马豪门骑士行列,下层自由民也与罗马的公民逐渐合一”,城邦逐渐“过渡到全意大利的统一国家”。这说明当时
A.罗马与各地的奴隶主开始出现融合 B.罗马境内居民的差别最终消失
C.公民范围的扩大促进了意大利统一 D.罗马人公民权的内容更加广泛
10.英国的《谷物法》规定,只有在本国粮价达到或超出每夸特(重量单位)80先令时,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而事实上,当时英国多年来粮价从来没有到过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的水平。该法案1815年出台,1846年被废除。下列关于《谷物法》说法正确的是
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
B.其出台反映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C.其废除反映自由贸易的要求
D.主要体现对农民阶级利益的保护
11.下表所示为拉丁美洲八个国家现今混血人口比重,这八个国家在历史上曾是印第安人集中分布的地区。造成八国现今人种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B.黑奴贸易
C.美洲土著民族融合 D.殖民扩张
12.1949年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的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1990年,巴统大幅度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禁运项目由成立初的400个减少到120个。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多极化趋势增强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冷战格局的终结 D.东欧和苏联发生剧变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 时间 田赋 工商税总额
数额(单位:元) % 数额(单位:元) %
第一阶段 1776 42,771,300 73 15,930,200 27
1842 42,293,282 76 13,030,589 24
第二阶段 1885 49,829,423 48 53,405,201 52
1890 51,999,675 44 66,323,100 56
第三阶段 1903 57,269,194 38 92,143,422 62
1911 74,076,073 27 202,723,658 73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中三个阶段的中国税制结构加以说明。材料二 工业发展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这个以乡村为主的国度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1850年,美国仅有6座人口超过1万人的“大”城市,不到总人口的5。这一现实在以后的50年里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到1900年,人口超过1万的城市达38个,大约每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和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全球城市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美国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1959年11月1日,历经六载建设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落成典礼正式举行,新中国正式结束了不能自主生产拖拉机的历史,河南工业也随着“一拖”等10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正式走上新征程。从1966年到1978年期间,河南工业发展出现的亮点是地方“五小工业”和当时称之为“社队企业”的异军兴起。国家财政规定,在以后五年内(自1970年起)安排80亿元专项资金,由省、市、自治区掌握。“五小工业”的蓬勃发展,构成了中国中小企业建设的一大特色,为当今的本土制造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五小工业”是指小钢铁厂、小煤矿、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小机械厂,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能就地取材的特点。
——摘引自唐朝金《河南工厂简史》
材料四 公社必须办工业,公社能够办工业。公社办工业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大上快上,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为逐步从三级所有制过渡到公社所有制创造条件,这对于逐步缩小三大差别,加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有着深远意义。
——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对“五小工业”应作出怎样的评价。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政治派别或者“朋党”而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的。这个集团并不像反对派污蔑的那样,为少数几个人的私利而结合起来的,即所谓的“结党营私”,而是站在地主阶级广泛利益的立场上,从官僚制度改革入手,强化国家机器,加强专制统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改革压缩了大官僚贵势阶层的政治特权,开阔了以中下地主阶级为主,包括部分上层农民在内的中间阶层的政治道路,因而对这部分人最有利。改革以强化国家机器为目标,但这个强化包含了加强对辽夏的防御能力,在这一点上是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的;改革在发挥对内镇压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抚绥德职能,以缓和社会矛盾,减轻赋税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因而庆历新政也就具有积极的进步历史意义,值得肯定。
——漆侠:《范仲淹集团与庆历新政——读欧阳修<朋党论>书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仲淹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范仲淹改革。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至如赋役旧法,乃是圣祖典章,行之百年,人以为便。兵兴之后,……渐隳(hui,毁坏)经制,此所谓时之弊,非法弊也。时有弊而未理,法无弊而已更,埽(sao,同“扫”)庸调之成规,创两税之新制,立意且爽,弥纶(治理)又疏,竭耗编,日日滋甚。……陛下初膺宝位,思致理平,诞发德音,哀痛流弊,念征役之烦重,悯烝黎之困穷,分命使臣,敷扬惠化。诚宜损上益下,啬用节财,室侈欲以荡其贪风,息冗费以纾(shu,解除)其厚敛。而乃搜摘郡邑,劾验簿书,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792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陆贽的观点。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借此批判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黄宗羲指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扼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
——摘编自谈家胜《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材料二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是关于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编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相似原因。
(2)阅读材料二,围绕“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证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A
【详解】辛弃疾是南宋词人,而汴京是北宋都城,望汴京寄托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等,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选A项;人道主义是以人民的感受、利益为中心等,材料看不出“人道主义”,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刚健豪放”,故排除C项;材料已经告诉我们“长安”指汴京,并不存在对盛唐伟业的赞赏,排除D项。
2.C
【详解】要投 “设立祠堂作为国家祭祀天地的最高场所;在长安营建明堂,并在此将新历颁赐给诸侯郡守;”可得出统治者通过推广祭祀天地宗庙,以此宣扬大一统的思想与理念,从而维护统治,C项正确;汉时并没有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方面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儒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雇用百余名乡民为其劳动……卖鱼、果、蔬菜、鸟凫昆虫等的收入’视田之人复三倍’”,可知,谭晓因采用了雇佣劳动,且种植经营多样化,收入可观。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变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问题,排除A项;“农业生产普遍采用雇佣劳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土地综合利用增加了农民收入”只是现象,未反映出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由材料“军机大臣属于差使,每日直接面对君主,辅助政务处理,是最重要的实权官员”可知,军机处掌握实权,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每日直面君主,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故选C;内阁大学士正一品,而军机大臣属于差使,因此内阁大学士的品级更高,排除A;宰相制度自明朝废除后就没有了,排除B;材料并未就内阁与众臣的关系进行评述,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开埠的条款,C项不是表格反映的共同问题,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为C项。不平等条约都是在列强对华侵略战争后迫使清政府签订,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得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沉沦,可知ABD三项都是“共同问题”,不符合题干要求,均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6.A
【详解】根据“既削弱了华北抗日战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可得出其强调战略的失误,使抗战一定程度上陷入到被动的状态,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7.C
【详解】根据“全国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可知这幅宣传画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使我国农村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C项正确;土地改革将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土地改革进行时尚未开始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项;实行土地改革并不是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材料的基本信息如下:1.1978年深圳(宝安)的生产大队和港资公司合开企业;2.1993年该企业转为港资企业。注意材料的时间,此事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开始,大陆人民公社组织和香港公司合作,1992年市场化改革对外资开放后,该公司股权彻底转变。这家企业的变化和政策时间非常接近,是“先行先试”的案例,是一个“缩影”,此题选D;对外开放的“全方位”是就开放政策面向的国家而言,不选A;国有企业改革是“市场化”,而不是完全变为私有企业,不选B;该企业已经走出农村,也无关“经济体制”,不选C。
9.C
【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各地城邦与罗马在政治上逐渐融合到一个统一的政治体系中,即城邦逐渐“过渡到全意大利的统一国家”,这说明公民范围的扩大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形成,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中现象的描述,没有体现本质,A项错误;“逐渐合一”不意味着“差别最终消失”,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享有公民权的人的范围的扩大,没有涉及公民权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
10.C
【详解】依据题干“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可以看出《谷物法》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19世纪中期,废除这一法律,而且外国粮食可以自由进入英国。在时间和发展过程来年,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要求,得到国家的承认,故C选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物法》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废除《谷物法》才是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农民阶级利益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11.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拉丁美洲地区的混血人种较多,这主要和列强早期殖民扩张有关,因此D正确;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黑奴贸易是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之一,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2.D
【详解】根据“巴统”成立的时间和宗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其1990年政策调整和禁运项目减少的主要因素是东欧和苏联发生剧变,D项符合题意;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限制和禁运减少,与多极化趋势增强无关,A项错误;世贸组织是在1995年成立的,B项错误;直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才标志着冷战格局的终结,C项不符合题意。
13.(1)第一阶段:田赋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工商税占比约四分之一。说明: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财政主要依赖于农业,商业贸易活动隶属于自然经济体制。第二阶段:田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大幅下降,在国家财政整体占比中,工商税额开始超过田赋。说明: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商品通过通商口岸大量进入中国,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初步发展,中国自然经济不断解体。第三阶段:田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持续大幅下降,工商税额增加迅速,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说明:20世纪初列强加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加剧;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清未新政鼓励民间办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局动荡、战祸频仍,农业生产受到沉重打击。
(2)状况: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领先优势,促进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欧洲的移民和投资;美国内战北方取胜有利于工业化。
(3)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国家的顶层设计,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村的集体生产,“五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五小工业”是根据当时中国农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各地特点,依靠地方力量,形成服务于地方农业的小而全的工业体系。“五小工业”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改善了地方工业构成和布局,带动地方农业和其他相关领域发展,为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详解】(1)第一阶段:从第一阶段的占比可得出田赋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工商税占比约四分之一。说明:可以从自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财政主要依赖于农业、业贸易活动隶属于自然经济体制,根据表格信息可得出。第二阶段:田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大幅下降,在国家财政整体占比中,工商税额开始超过田赋。说明:可以从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初步发展,中国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可得出。第三阶段:田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比持续大幅下降,工商税额增加迅速,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说明:可以从20世纪初列强加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投资建厂,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加剧;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清末新政鼓励民间办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局动荡、战祸频仍,农业生产受到沉重打击回答。
(2)状况一问,依据材料二“到1900年,人口超过1万的城市达38个,大约每5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生活在城市”可知,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原因一问,依据材料二移民、欧洲的投资和北美消费基础的全面增长,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结合一五计划地完成、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国家的顶层设计等方面的影响概括,根据所学可得出,“五小工业”是根据当时中国农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各地特点,依靠地方力量,形成服务于地方农业的小而全的工业体系。最后分析影响,可得出五小工业”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改善了地方工业构成和布局,带动地方农业和其他相关领域发展,为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4.(1)维护地主阶级广泛利益;加强专制统治;从官僚制度改革入手;协调地主阶级内部关系(打击大官僚贵族特权,增强中下地主阶级入士途径)
(2)范仲淹改革是北宋中期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改革运动。一定程度打击大地主、大官僚势力,扩大统治基础;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维护边境稳定;巩固北宋政权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但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详解】(1)根据材料“这个集团并不像反对派污蔑的那样,为少数几个人的私利而结合起来的,即所谓的“结党营私”,而是站在地主阶级广泛利益的立场上,”,可以归纳为维护地主阶级广泛利益;根据材料“从官僚制度改革入手,强化国家机器,加强专制统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可以归纳为加强专制统治、从官僚制度改革入手;根据材料“改革压缩了大官僚贵势阶层的政治特权,开阔了以中下地主阶级为主,包括部分上层农民在内的中间阶层的政治道路,因而对这部分人最有利。”,可以归纳为协调地主阶级内部关系或打击大官僚贵族特权,增强中下地主阶级入士途径。
(2)根据材料“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政治派别或者“朋党”而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的。”,可以归纳为范仲淹改革是北宋中期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改革运动。根据材料“加强专制统治,以维护地主阶级的长治久安,改革压缩了大官僚贵势阶层的政治特权,开阔了以中下地主阶级为主,包括部分上层农民在内的中间阶层的政治道路,因而对这部分人最有利。”,可以归纳为一定程度打击大地主、大官僚势力,扩大统治基础;根据材料“改革在发挥对内镇压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抚绥德职能,以缓和社会矛盾,减轻赋税负担,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因而庆历新政也就具有积极的进步历史意义,值得肯定。”,可以归纳为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维护边境稳定;巩固北宋政权统治;维护社会稳定。但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15.(1)特点:援助数量巨大;援助物资种类多样;援助持续的时间长。
(2)意义:提高了苏联对德作战的能力;减轻了英美的战争压力;巩固了反法西斯联盟。
【解析】(1)
特点:根据“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可得出援助数量巨大;援助物资种类多样;根据“从1943年开始……整个二战期间,”援助持续的时间长。
(2)
意义:根据“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可得出提高了苏联对德作战的能力;减轻了英美的战争压力;巩固了反法西斯联盟。
16.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唐中期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租佣调制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两税法。两税法并没有颁布全国统一的税额标准,而是改用每州摊派的办法来确定,政府为追求国库的充裕而增加赋税,加重人民的负担。由于长期用兵,战事频繁,军费开支庞大,生产力遭到严重的摧残,民困国穷,财政枯竭,经济处于崩溃状态。陆贽提出均节赋税恤百姓的思想,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陆贽进一步阐发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儒家思想,均节赋税恤百姓的思想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日益激化的矛盾,解决国家的财政经济危机。但陆贽的民本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详解】根据材料“诚宜损上益下,啬用节财,室侈欲以荡其贪风,息冗费以纾(shu,解除)其厚敛”“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得出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关于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评析,即唐中期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租佣调制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两税法。两税法并没有颁布全国统一的税额标准,而是改用每州摊派的办法来确定,政府为追求国库的充裕而增加赋税,加重人民的负担。由于长期用兵,战事频繁,军费开支庞大,生产力遭到严重的摧残,民困国穷,财政枯竭,经济处于崩溃状态。陆贽提出均节赋税恤百姓的思想,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体现。陆贽进一步阐发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儒家思想,均节赋税恤百姓的思想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日益激化的矛盾,解决国家的财政经济危机。但陆贽的民本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点睛】
17.(1)不同:①欧洲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的“天道自然”和“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②中国的启蒙思想家拾取儒学的民本思想和“人性天就”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的虚伪。
原因: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尖锐;②封建思想文化的严重束缚;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
(2)示例:
论题: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论证要点:西方神学关注来世,束缚容易突破,而儒学影响根深蒂固;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权力高度集中;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结语: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但文明进化的方向和脚步不会因此而停歇。
(“答案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答其他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详解】(1)第一小问,“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 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欧洲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学的“天道自然”和“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结论,这是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重新阐发;王夫之则对维护君主专制的宋明理学给予坚决批判,他认为“人欲”不能抹杀,“天地之产,皆有所用,饮食男女,皆有所负”,这是对先秦儒家“性也,天之就也”的“人性天就论”思想的重新焕发。“中国的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学的民本思想和“人性天就”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和程朱理学的虚伪。第二小问,原因可以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归纳作答。
(2)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要围绕“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论题,从思想观念突破难易程度、君主权力大小,政权与神权的关系等方面归纳作答。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三下学期测试(二)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