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试卷 答案(更新中)

高一历史答案和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A C D D C D C B C B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C B A A B D D C B C C A
【答案】
新现象:铁犁牛耕的出现。(2分)
影响: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4分)
新变化: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占据了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分)
具体表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格的坊市制度;重农抑商政策。(6分)
【答案】
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分)
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4分)
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2分)
意义: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4分)
原因:腐败严重;
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
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武备陈旧。(6分)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详细解析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寻根问祖体现了浓厚的血缘色彩,由所学知识,这是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
A.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D.郡县制是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和使用,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生产力获得发展,引发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巨大变革,A项正确;
“百家争鸣的出现”有助于推动社会转型,但并非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
“分封制的瓦解”有助于推动社会转型,但并非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
“各国变法图强”有助于推动社会转型,但并非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需要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A
【解析】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统一了车轨、文字、钱币、度量衡得到落实,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
地方设置郡县的做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并非秦朝最先推行,故B项错误;
从材料信息来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并非认为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故C项错误;
秦朝之前已经存在郡县,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郡县制,要求学生结合郡县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郡县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根据“侍中原本主要是服侍皇帝的生活,汉武帝时逐渐发展为顾问议论朝政大事和受皇帝派遣为特使处理边防等特殊事物”以及“位列丞相之右”可以看出汉武帝有意提拔侍中,组成“中朝”以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
“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人员”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故A项排除;
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答题的关键是对“侍中原本主要是服侍皇帝的生活,汉武帝时逐渐发展为顾问议论朝政大事和受皇帝派遣为特使处理边防等特殊事物”和“位列丞相之右”的解读。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6.【答案】D
【解析】东晋南朝之际,推动江南地区大量良田被开垦出来,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一改西汉时期经济落后面貌,其原因在于,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非南方经济开发加快的原因,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才完成,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家大族把持经济特权并非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的原因,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人口的迁徙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需要结合江南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解答。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人口的迁徙和江南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交流交融,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意内容可知,诞生于印度的“飞天”在中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得到了新的发展,说明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了艺术发展,D项正确。
A.敦煌壁画是艺术的加工,并不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排除A项。
B.根据题干内容描述可知“飞天”已经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的特色,排除B项。
C.题干信息不能体现三教合一,排除C项。
故选D。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可知,其作用主要是监督制约地方长官,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
A.题干没有涉及到财政,排除A。
B.中书门下是中央官,不是通判牵制的对象,排除B。
D.从题干看,并不利于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
9.【答案】D 【解析】略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设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可知,元朝在地方设行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经略台湾,故选C项。宋朝地方行政机构是路、州(府)、县三级制,排除A项;金朝的行政区域采用路(府)、州、县三级管理,排除B项;明朝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特点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B.根据材料“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工作者思想观念守旧,进取意识不强,这是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A.统治者关注工艺,但其目的在于延寿,排除A。
C.材料不能体现社会需求不足的问题,排除C。
D.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排除D。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要求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通过各种形式与沿途各国进行友好交流,也促进相互交往,故C正确。
A.本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
B.题干信息中未体现大大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故排除B。
D.题干信息中未体现有效抵御了西方殖民侵略,故排除D。
13.【答案】B
【解析】材料“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措施体现了对国家疆界的重视,有利于边疆稳定和中国版图的奠定,B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边疆问题,和君主专制无关,而且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处,排除A;
材料措施体现的是华夏认同观念而非继承“华夷之辨”,排除C;
材料措施有利于稳定边疆,D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边疆治理,要求学生结合清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的边疆治理,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军机处的相关知识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材料中军机处的办事程序是“阅读奏折——请皇帝旨——拟皇帝旨意——皇帝过目确定——下发旨意”,从中可以看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故B正确。
AD.两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
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15.【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明清思想家反对压榨个人私欲,提倡个人私心和私利,这主要得益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D正确;
提倡私欲并不等于道德沦丧,排除A;
当时主流价值观依然是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排除B;
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要求学生结合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抵御外来侵略的史实,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解答】
A.根据题干“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他们对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体现在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故A项正确。
B.发动武装起义, 反抗阶级压迫,与图片主旨不符,排除B项。
C.致力科技发明, 推动经济发展,与图片主旨不符,排除C项。
D.促进文化交流, 传播中华文明,与图片主旨不符,排除D项。
17.【答案】C
【解析】“只有经过机器、化学的加工。才能变粗为精,实现增值”表明张之洞认识到大机器生产对商战的重要性,故C正确;
国家实力、根源、专制政体材料未体现,故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洋务运动,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还要借鉴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题体制,重视市场的优化配置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洋务企业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1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要求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根据题干信息“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说明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人们认识到救亡是当务之急,故D正确。
A.题干信息未涉及盲目排外的问题,故排除A。
B.甲午中日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并没有促使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故排除B。
C.《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排除C。
1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随着列强侵略和西学东渐的发展,晚清政府及官员们对西方事务的称谓,从“夷务”“洋务”发展为“外务”,并于1901年设立了外交机构外务部,反映出清政府对世界的认知逐渐发生改变,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并非19世纪末维新变法的日渐深入,排除B项;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2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题干反映了辛亥革命中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结束,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共和体制,故B项正确。
A.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而非封建制度,故排除A项。
C.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并未完成,中国社会性质并未改变,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成立时,还没有开始北洋军阀统治,故D项错误。
2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强调“辛亥革命”这一时间点,由没有辫子的汉奸到留辫子的“满奴”,可知是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的变化,故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主共和的观念,故B错误;辫子不是革命的标志,故C错误;留辫子不是陋俗,只是发饰,故D错误。故选A。
2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袁世凯专权与民国初年政党政治,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题干体现了各个党派竞争的局面,说明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A项正确。
BCD.三项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A。
2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经济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文信息。
【解答】
B.根据图中数据,1914年-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民国初期形成了“短暂的春天”,原因是民
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促进了
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A.“官僚资本”是在南府统治时期形成的, 时间与材料不符, 排除A项。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官僚资本, 排除C项。
D.1914至1919年间尚未产生官僚资本, 排除D项。
2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民主和科学,提倡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因此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推动文化革新,D项正确。林则徐等人初步提倡向西方学习,排除A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排除B项;康梁等遵奉孔子宣传变法的合法性,排除C项。故选D项。
2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不选A。
B.题干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而不是阶级基础,故不选B。
C.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到工人中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当时民主革命已经实现转型,故不选C。
D.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办工人刊物、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等方式传播到工人中间,就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D正确。
故选D。
26.【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C.根据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可知,农民大量参加国民党,实际上是当时参加了共产党,这是国共合作,农民运动发展的表现,故C项正确。
A.改组国民党是1924年1月,图示的时间是1926年,故排除A项。
B.图示只能反映广东一个省国民党员数量的变化,体现不出整个国民党的特点,故排除B项。
D.1926年还没有进行土地革命,故排除D项。
2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A.1937年2月9日《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要求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并没有体现出对错误的纠正,故排除A。
B.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及时调整中共的政策,在1935年和1937年又进行了政策的调整,这些都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共适应时代要求进行政策调整的表现,故B正确。
C.1927年的八七会议体现不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故排除C。
D.1927年八七会议并不是在民族危机的关头召开的会议,故排除D。
2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可知,美、苏、英等国领导人物均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肯定,认为中国牵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军力,遏制了日本的进攻步伐,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故C项正确。
A.题干反映了各国对中国抗战的肯定,但没有涉及对中国提供支援,故A项错误。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故B项错误。
D.题干并未体现世界格局的改变,故D项错误。
29.【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1940年8月开始,至12月结束,历时三个月”、“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可以判断该战役属于破袭战,从而得出该战役是百团大战,C正确。
ABD选项和材料的时间以及内容不相符,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要求学生结合百团大战的特征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重庆谈判,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
【解答】
A.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A正确。
BCD.三项所述与图文信息无关,排除BCD。
故选A。
【答案】
【小题1】新现象:铁犁牛耕的出现。
影响: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
【小题2】新变化: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占据了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小题3】具体表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严格的坊市制度;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1)本题侧重于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解题关键信息是“铸造铁器”“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2)本题侧重于考查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解题关键信息是“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3)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解题关键信息是“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经济的发展,涉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32.【答案】【小题1】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各种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小题2】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小题3】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意义: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小题4】原因:腐败严重;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武备陈旧。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第一小问要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来解答;第二小问要结合中国人民抗争的表现来解答;第三小问要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来解答;第四小问要结合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特点来解答。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开学考试 6. 司马迁笔下的“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到晋宋之际,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
或稔,则数郡忘饥……膏腴上地,亩直一金”。推动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高一历史试题
A. 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B.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 分) C. 世家大族把持经济特权 D. 北民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1. 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下面是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据此可知 7. “飞天”诞生于印度,后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飞天”结合了道教“羽人”
中华文明 的形象和汉族传统服饰褒衣博带的风格,到隋唐时期披着佛教大巾、穿上长裙的“飞天”普遍
存在。这说明
A. 敦煌壁画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B. 敦煌壁画具有浓厚的异域特色
C. 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 D. 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艺术发展
8. 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
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 起源最早 B. 多元一体 C. 分布广泛 D. 延绵不断 A. 控制财政大权 B. 牵制中书门下 C. 制约地方长官 D. 提高行政效率
2. 2021年 7月,海外 46个国家的 227所学校的华裔老师和学生共同“云游”江苏常州,在专 9. 辽圣宗时期推崇汉文化,不仅要求众将领选派伴读史书之人,还下诏“蕃汉官子孙有秀茂
家学者的讲解和教学展示下,学习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共赴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寻根 者,必令学中国书籍,习读经书”;此外,他还开科举,选拔、任用大量汉人参与朝政建设,
之旅。这种寻根问祖的情结和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如宰相张俭、杜防等。辽圣宗的这些举措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A. 旨在消除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 B. 表明了儒学在契丹处于主导地位
3.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 C. 导致了少数民族文明的日益衰落 D. 利于推动辽国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A. B. 10. 设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行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使铁犁牛耕的使用 百家争鸣的出现
C. D. 司,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此国家治理模式创立于分封制的瓦解 各国变法图强
A. 宋朝 B. 金朝 C. 元朝 D. 明朝
4.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
11. 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在
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
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据此判断,
一定程度上说明
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 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A. 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B. 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C. 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 D. 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
5. 侍中原本主要是服侍皇帝的生活,汉武帝时逐渐发展为顾问议论朝政大事和受皇帝派遣为
12. 郑和船队主要通过赏赐、贸易等方式向东南亚各国输入瓷器、丝绸、铁制农具等产品,当
特使处理边防等特殊事务,卫青、霍去病任侍中时因功升为大司马,位列丞相之右。侍中的权
地的国王也派出使臣来华,如爪哇国“国王常差头目以船只装载方物进贡中国”。以上现象可
责变化反映了
以说明郑和下西洋
A. 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人员 B. 丞相阻碍汉武帝积极进取
A. 远洋航行的主要目的是经贸交流 B. 大大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
C. 汉武帝利用侍中加强皇权 D. 就任侍中的官员功勋卓著
C. 促进了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往 D. 有效抵御了西方殖民侵略
高一历史试题 第 1页(共 8页) 高一历史试题 第 2页(共 8页)
13. 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 18.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
地区;乾隆帝也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 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专属”。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 A. 激起国内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B. 促使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化
A. 体现了专制皇权已达到顶峰 B. 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C. 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增强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C. 体现对“华夷之辨”的继承 D. 导致了地方叛乱的风起云涌
19. 19世纪 40年代,晚清政府及官员们称西方事务为“夷务”,60年代称其为“洋务”,20
14.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
世纪初称其为“外务”,并于 1901年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
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
A. 社会各阶级开始了国家出路的探索 B. 维新变法日渐深入
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C. 清政府对世界的认知逐渐发生改变 D. 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A.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 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0. 孙中山说:“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材料涉及的这一事件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A. 彻底终结了封建制度 B.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15. 如表为明清时期部分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推知,当时社会
C. 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思想家 主 张
21.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
李贽 “人必有私”“私者,人之心也”
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黄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A.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顾炎式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C.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A. 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B. 主流价值观的变迁
22. 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宋教仁到处演说为国民党争取多数席位。“宋案”
C. 君主专制日渐衰落 D.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16. 发生后,袁世凯利用进步党对抗国民党并控制议会。当进步党势力大增之际,袁世凯又策动组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
建公民党,以打击国民党和进步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 B. 政党已经沦为专制工具
C. 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D. 北洋派系内部纷争加剧
23. 数据解读能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历史。 造
成下图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A.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B. 发动武装起义,反抗阶级压迫
②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 致力科技发明,推动经济发展 D. 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明
③官僚资本凭借权力聚敛财富
17. 张之洞认为,中国物产之盛甲于五洲,但因交通不便,工艰运贵,所以出产不多,销售不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广一月,土货往往质粗价廉,只有经过机器、化学的加工。才能变粗为精,实现增值。由材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可知,张之洞认识到
A. 经济对国家实力有重要影响 B. 中国处于商战劣势的根源
C. 大机器生产对商战的重要性 D. 专制政体导致了商战不利
高一历史试题 第 3页(共 8页) 高一历史试题 第 4页(共 8页)
24. 下表为《新青年》杂志某两期的部分目录,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28. 下表是 1938年国际上关于中国抗战的一些言论。据此可知
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陈独秀 近世三大政治思想之变迁……高一涵 美国亚内尔上将 只是由于中国的抗战挡住了日本军团,它们才没有向加利福尼亚进军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高一涵 文学革新申义……傅斯年 中国不仅是为自己作战……本人的最终目的,是占领整个西伯利亚直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
妇人观……陈独秀 论小说及白话韵文……胡适 到贝加尔湖
A. 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 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既是为他们自己也是为我们而战,因为只有日本
英国驻华大使卡尔
C. 遵奉孔子宣传变法的合法性 D. 解放思想,推动文化革新 人的失败才能把我们从危及我们在远东地位的灾难中解救出来
25. 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只在知识界传播。五四运动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办工人刊 英国外相哈里法克斯 中国正在为所有的守法国家而战斗
物、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等方式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A. 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有力支援 B. 世界反法西斯战线逐渐建立
A.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开始觉醒 B.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C. 中国的抗战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 D. 中国的抗战改变了世界格局
C.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转型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9. 下列是对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的描述,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26. 下图所示是 1926年 12月广东国民党 党员的职业
◆1940年 8月开始,至 12月结束,历时三个月
构成情况。这一现象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
A. 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
◆毙伤日、伪军 2万多人,破坏铁路 474公里、公路 1500公里
B. 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C. 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大捷 C. 百团大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30. 《挥手之间》(见下图)定格了 1945年 8月毛泽东乘飞机去重庆时与送行人员告别的情
27.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重要活动
景。毛泽东此行
时间 会议 主要内容 A. 以争取和平民主为目的
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
1927 8 7 B. 使国共两党长期延续合作关系年 月 日 八七会议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 使根据地军民陷入被动
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 D. 主要揭露美国扶蒋反共的政策
1935年 12月 17日 瓦窑堡会议
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
1937年 2月 9日 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党三中全会电》
对以上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 中共不断纠正党内的右倾和“左”倾错误
B. 中共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政策调整
C. 民族危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中共在民族危机关头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
高一历史试题 第 5页(共 8页) 高一历史试题 第 6页(共 8页)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32. (2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1. (16分) 中国古代商业在不断突破限制与束缚的过程中曲折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
我国铸造铁器大约开始于西周末年或春秋初年。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 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
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 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 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
——《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暖也。
材料三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
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耕作技术上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对土 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
地制度的影响。(6分) 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2) 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 分)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束缚古代商业发展的具体表现。(6 分)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6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4 分)
(3)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并说明其有何意义。(6 分)
(4)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
国社会性质的影响。(8分)
高一历史试题 第 7页(共 8页) 高一历史试题 第 8页(共 8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试卷 答案(更新中)
1.613秒内查询了46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