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18-2019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远古人类遗址位于北京附近的有(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 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  )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洪荒时代
3. 从下面的几幅图片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原始人类已经过着定居生活 B. 原始人类的陶器上面绘有一些图案
C. 原始人类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D. 原始人类的商业很发达
4. 根据禅让的传说,下列人物接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是(  )
A. 尧-禹-舜 B. 舜-尧-禹 C. 禹-尧-舜 D. 尧-舜-禹
5.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征是(  )
A. 由周天子亲自实施 B. 为了兼治天下 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奖励有功之臣
6.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 B.
C. D.
7. 《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 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 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8. 如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天下谓之‘天府’也”。它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永济渠
9. 在下列有关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表格中,学派与其主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学派 主张
A 墨家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B 儒家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C 道家 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 法家 反对各国相互攻伐,选举贤能的人治国,提倡节俭
A. A B. B C. C D. D
10. 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下列哪一项不能反映他的历史功绩(  )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统一文字 C. 开疆拓土 D. 焚书坑儒
11.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刺史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12.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 刘邦、项羽起义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陈胜、吴广起义
13.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发展生产 B. 巩固政权 C. 吸取秦亡的教训 D. 减轻人们的负担
14. 从东汉恒帝(水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15.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岀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 张骞 B. 鉴真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16. 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
A. 北庭都护府 B. 伊型将军 C. 西域都护 D. 宣政院
17. 据《史记 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侧重史sj 载 B. 注重史料考证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18.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哪一种宗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19. 中国古代虽几度出现政权分裂局面,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呈现统一特征的时期是(  )
A. 春秋战国 B. 秦汉 C. 南北朝 D. 五代十国
20.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1. 他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是(  )
A. 祖冲之 B. 贾思勰 C. 刘徽 D. 郦道元
22.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
A.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联姻 B. 改鲜卑姓为汉姓
C. 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D.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23. □-战国-□-西汉-□-三国-□-东晋-□,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 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 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 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24. 唐太宗酷爱书法,得到《兰亭集序》后,爱不释手,“置于座侧,朝夕观赏”。《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
A. 王羲之 B. 锺繇 C. 胡昭 D. 苏轼
25. 新的一年是公元2019年,是我国旧历的己亥年。2019年是多少世纪(  )
A. 公元前21世纪 B. 公元前20世纪 C. 公元20世纪 D. 公元21世纪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秦朝的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西汉建立后,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重。
材料一(二十八年琅邪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汉时)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指从事手工生产)不如倚市门……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三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力。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四(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 皇甫嵩传》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包含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 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这种情况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继承秦朝的政治制度,以及后来汉武帝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27. 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但正是在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科技文化都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岀现奠立了基础。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释义是灌水除草)……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释义是充满)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 食货志》材料四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描述的不同。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3) 根据材料四,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历史现象的历史意义。
28.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辨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其言论中指出这位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和核心思想。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远古人类遗址位于北京附近的有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答案】A
【解析】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新被为新石器时代。
故选:A。
本题考查旧石器时代,知道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新被为新石器时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3.【答案】D
【解析】观察题干图片,据“半坡房屋复原图”可知,原始人类已经过着定居生活;据“鱼纹彩陶盆”可知,原始人类的陶器上面绘有一些图案;据“稻谷遗存”“骨耜”可知,原始人类已经从事农业生产。但从题干图片看不出原始人类的商业很发达。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尧舜禹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舜,舜后来又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治水有功的禹,故接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是尧、舜、禹。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尧舜禹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尧、舜、禹的主要事迹。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周天子的亲属。因此说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故选:C。
本题以《荀子 儒效篇》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
本题以《荀子 儒效篇》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6.【答案】A
【解析】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选项A是甲骨文,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解析】据题干“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8.【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2000年,都江堰和青城山共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选:B。
读图可知该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相关知识。
9.【答案】B
【解析】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在思想上、政治上展开激烈的辩论,思想文化呈现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儒家主张实行仁政,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法家提倡依法治国;道家提倡顺应自然。
故选B。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识记“百家争鸣”中各派的主张。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
10.【答案】D
【解析】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过失,不是功绩。故不能反映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的是焚书坑儒。
故选:D。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过失,不是功绩。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一套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故选:D。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同时这些措施的实行客观上起到了减轻人们负担和发展生产的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解题关键是知道封建统治者实行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本题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封建统治者实行各种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14.【答案】A
【解析】从东汉恒帝(水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政局动荡战乱频繁。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东汉政局动荡战乱频繁。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5.【答案】A
【解析】据材料“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我们的先辈…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与张骞有关。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
故选:A。
本题以习jp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演讲为依托,考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知识。
16.【答案】C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
故选:C。
本题考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
本题重在让学生区分管辖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知识,学生需区分开来。
17.【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知司马迁注重史料考证,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司马迁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18.【答案】D
【解析】在动荡时代,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宗教的兴起提供土壤,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道教(太平道),宣传神仙方术,受到下层人民的信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故选:D。
本题以“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道教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道教的相关史实。
19.【答案】B
【解析】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故呈现统一特征的时期是秦汉。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和西汉的建立,知道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本题考查秦朝和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根据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位于北方;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位于西南;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位于东南地区,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故B正确。
ACD.三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B。
21.【答案】A
【解析】他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是祖冲之。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
故选:A。
本题以他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为依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22.【答案】C
【解析】《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孝文帝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贵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政权的更替为: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所以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
了解古代政权建立的时间,准确把握各朝代的更替顺序是关键。
24.【答案】A
【解析】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选:A。
本题以“《兰亭集序》”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王羲之的书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著名历史人物,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D
【解析】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2019年为公元21世纪。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
26.【答案】【小题1】(1)由材料“(二十八年琅邪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可知,这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措施。“器械一量”是指统一度量衡。“同书文字”是指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统一文字,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西汉时)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指从事手工生产)不如倚市门……”材料的意思是要致富,农业不如手工业,手工业不如商业;汉朝汉高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思想,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3)据材料三“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借机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为进一步解决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实施推恩令的措施;为监视州内部的地方官吏和豪强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为强化监察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
(4)根据材料四“(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是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不能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
故答案为:
(1)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意义:统一文字,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思想,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
(3)制度: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措施:实施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
(4)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人民不能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题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黄巾大起义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黄巾大起义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7.【答案】【小题1】(1)据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释义是灌水除草)……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可知描述的江南是地广人稀,粮食不充足,还得靠采集野果、贝类补充,耕作方式落后,没有商品经济,也没有富裕人家。此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很多地区没有得到开发。据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发展为富有之地了,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此时,江南已经得到了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北方农民南迁,带去先进的工具与技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等。
(3)根据材料四可知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这一历史现象有利于民族融合。
故答案为:
(1)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很多地区没有得到开发;江南已经得到了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江南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北方农民南迁,带去先进的工具与技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等。
(3)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有利于民族融合。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南方的发展与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各民族间相互学习有利于民族融合。
掌握南方的发展与民族融合的过程和意义。
28.【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辨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可知,“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其言论中指出这位思想家是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到汉武帝时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
故答案为:
(1)共同问题: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2)“仁”;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为切入点,考查了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第1页,共1页

2018-2019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2018-2019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0.718秒内查询了46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