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徽省淮北市淮北师大附属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淮北师大附属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答案解析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 (3分)《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某文明古国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该文明古国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希腊 D. 古印度
【答案】A
【解析】题旨是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在选项中只有古埃及法老修建了金字塔,故A项正确。
2. (3分)《摩奴法典》第八章第二百七十节有这样的记载。“初生的人,假若他们以骂詈的语言侮辱再生的人,那就要断他们的舌头;假若他们举再生人的名或姓出来侮辱,那就要用烧红的铁针插进他的口中;假若婆罗门的指示他不接受,那王者就可以命令用热油灌入他的耳里或口中。”“初生的人”是指(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摩奴法典》中对印度四个阶级的划分。材料中的“初生的人”就是处在第四个等级的首陀罗,婆罗门说他们是初到人间来受生,是一种最下贱的人,由此可见首陀罗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悲惨,D项正确。
3. (3分)以下关于古希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个世界文明的源头 B. 开端于爱琴文明
C. 爱琴文明之后是克里特文明 D. 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民主国家出现
【答案】B
【解析】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而不是整个世界文明的源头,故A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文明开端于爱琴文明,故B正确;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文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前后相继的关系,故C错误;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一系列君主国的出现,故D错误。
4. (3分)影响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的因素是(  )
A. 埃及法老的对外征服战略 B. 尼罗河南部险要的地理环境
C. 巴勒斯坦地区经济的吸引力 D. 叙利亚对埃及文明的向往
【答案】B
【解析】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使得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故选B。
5. (3分)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建立的众多城邦国家主要分布在(  )
A. 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 B. 东起里海东岸、西到意大利
C. 东起黑海西岸、西到意大利 D. 东起里海西岸、西到西班牙
【答案】A
【解析】古代希腊人的殖民范围包括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故选A。
6. (3分)公元前6世纪,波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其欧洲部分主要指(  )
A. 小亚细亚东半部 B. 巴尔干半岛北部
C. 红海东岸 D. 伊比利亚半岛南部
【答案】B
7. (3分)公元前612年,盛极一时的亚述皇城被攻克。亚述帝国灭亡后,地中海东岸的一系列国家开始形成君主专制统治。在亚述灭亡后60年,哪一帝国崛起后沿用了亚述帝国的行政体系,即是亚述帝国模式继续影响着历史发展的有力明证(  )
A. 西罗马帝国 B. 孔雀帝国 C. 马其顿帝国 D. 波斯帝国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时间信息:“公元前612年”和“亚述灭亡后60年”;二是“形成君主专制统治”。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兴起,其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西罗马帝国是4世纪末由罗马帝国分裂而成的,孔雀帝国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帝国兴起于公元前4世纪,三帝国均与“亚述灭亡后60年”信息不符,排除A、B、C三项。
8. (3分)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 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
C.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 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答案】C
【解析】在西欧封建等级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西欧封建等级制与中国的分封制不同,示意图中农民是主要的劳动者,封建主与国王是统治阶层。故选C项。
9. (3分)中古西欧城市是在10—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是(  )
A. 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
C. 从过去历史现成地继承下来
D. 获得自由的农奴武装暴动
【答案】B
【解析】中古西欧城市是在完成封建制后,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而产生兴起的,排除A项,B项正确;西欧城市不是从过去历史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排除C项;D项并不是“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故排除。
10. (3分)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法律体系的是(  )
A. 《新法典》 B. 《法理概要》 C. 《法学汇纂》 D. 《查士丁尼法典》
【答案】D
11. (3分)日本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国家,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古代及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的统治者称作(  )
A. 天皇 B. 大王 C. 国王 D. 皇帝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古代及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的统治者称作天皇,选A。
12. (3分)入侵英格兰后,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国贵族进行统治。没收反抗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积的大小,提供一定数目的骑兵,并亲自率领他们为国王作战。这反映了(  )
A. 建立起比英国强大的法国王权 B. 诺曼征服延缓了英国封建化进程
C. 威廉一世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 D. 清除了统治机构和法律上的英王旧制
【答案】C
【解析】据“入侵英格兰后”“威廉一世”可知题旨是诺曼征服后英国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故C项正确。题旨并未体现英国与法国王权大小的比较,排除A项;据“没收反抗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土地”的分封及其受封者的义务可知B项错误;“依靠法国贵族进行统治”不能说明“清除了”统治机构和法律上的英王旧制,排除D项。
13. (3分)《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答案】C
【解析】“消除”一词不符合实际,故A项错误;材料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并不能体现罗马法就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故B项错误;“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能够说明法律也是一种治国手段,故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提到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故D项错误。
14. (3分)《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这段话说明(  )
A. 罗马法尊重习俗但高于习俗 B. 习俗凌驾于罗马法之上
C. 罗马法律倡导对习俗的尊重 D. 罗马法与习俗是不相容的
【答案】A
【解析】B、D两项与材料含义明显相悖。C项只是表达了材料的部分含义而非全部。材料对习俗与法律的关系作了明确的规定,法律应尊重习俗,但习俗的有效性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15. (3分)1603年天皇封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 德川家康在江户(今日本东京)建立幕府,成为日本实际的统治者。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对德川幕府统治表述正确的是(  )
A. 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以抵御外来影响 B. 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C. 武士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 D. 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A
【解析】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排除B项;源赖朝于12世纪末建立幕府,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D项。
16. (3分)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找到的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从已经发掘到的文物看,大津巴布韦遗址曾经(  )
A. 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B. 长期与波斯战争促使其加强与阿拉伯交往
C. 是最早遣使到中国来的东非国家
D. 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答案】A
【解析】题旨反映出南部非洲的大津巴布韦古代是一座非常繁荣的城市,当时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而且一度与中国、阿拉伯、波斯等许多国家有着经济、文化的交往,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7. (12分)材料一 
古印度某制度规定:如果身处婆罗门阶层和身处刹帝利阶层的人结婚,孩子是刹帝利阶层。如果婆罗门和吠舍结婚,子女属于吠舍阶层。
材料二 印度独立后,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 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
问题(1)图片反映的是古代印度实行的什么制度?从材料一的规定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析各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答案】(1)制度:种姓制度。结论:子女属于父母一方最低的阶层。(2)规定:各等级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评价:种姓制度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18. (12分)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巩固了德川幕府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其次,全面禁止日本商人出海进行贸易,切断了国内商业资本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免受冲击,以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
再次,在日本的历史上,被压迫的群众曾以宗教为旗帜进行过武装暴动,由此可根除宗教在日本农民中的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问题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分别是什么?
【答案】主观动机: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国家独立。客观效果:在一定的时期内起到预期的作用。但从长远看,这种政策延缓了民族危机的来临,其最终的结果是酿成更为严重的危机。
19. (14分)材料 公元前6世纪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兴起了一个影响很大的贸易帝国即著名的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王国第74代国王兰巴曾建造了66座独石方尖碑。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些石碑很可能是阿克苏姆国王及其他重要人物的墓碑。……今天,在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州阿克苏姆考古遗址上仍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方尖碑,这些碑雕刻精美、外形壮观。……阿克苏姆已使用金属铸币,铸币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国王手持宝剑和棕榈叶的图案。在社会文化方面,国王埃扎纳皈依基督教之后,基督教获得广泛的传播,在阿克苏姆石碑群不远处,有一处带围墙的宽敞建筑群,主体是两座教堂。其中一座很古老,而另一座的年代显然要近得多。这两座教堂都是为锡安山的圣玛利教堂的存放金约柜的使命而建造的。
——据《中国世界古文化:阿克苏姆文化——以方尖碑著称的文化》
问题 (1)阿克苏姆的方尖碑群有何主要历史价值?
(2)阿克苏姆铸币图案有何象征意义?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阿克苏姆的社会文化状况。
【答案】(1)价值:是了解阿克苏姆王国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王国兴衰的重要实物史料。(2)意义:象征王权的威严与仁德。(3)状况:教会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筑艺术很高超。
20.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在罗马人由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王政时代”,罗马城邦的管理组织民众大会、元老院和“王”管理罗马社会的主要依据是罗马古老的氏族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在“王政时代”的后期,随着阶级矛盾的尖锐,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实行改革,废除了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三个氏族部落,按地域原则把罗马城划分为四个区域,并按财产的多少将罗马人划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这场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形成和法的正式产生。——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社会在不断强大以后,开始对外扩张,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商贸及其他交往不断加强。而随着交往的频繁,矛盾在所难免,在解决问题时所适用法律的矛盾同样十分尖锐,因古老的罗马公民法不能保护外国人的权利和利益,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况,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一套与公民法不同,专门调整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
请回答:
(1)在罗马法正式诞生之前,罗马政府治理社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罗马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2)据材料二说明罗马扩张中出现的两大社会问题。万民法的制定反映了罗马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本卷由系统,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1)依据:氏族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背景:在王政时代后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尖锐。(2)社会问题:一是由贸易增加带来的经济纠纷,二是民族融合带来的民族矛盾。变化:在扩张的过程中,罗马开始走向了帝国,共和政体开始动摇,万民法的出现体现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答案第2页 总2页淮北师大附属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 (3分)《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某文明古国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该文明古国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希腊 D. 古印度
2. (3分)《摩奴法典》第八章第二百七十节有这样的记载。“初生的人,假若他们以骂詈的语言侮辱再生的人,那就要断他们的舌头;假若他们举再生人的名或姓出来侮辱,那就要用烧红的铁针插进他的口中;假若婆罗门的指示他不接受,那王者就可以命令用热油灌入他的耳里或口中。”“初生的人”是指(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3. (3分)以下关于古希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个世界文明的源头 B. 开端于爱琴文明
C. 爱琴文明之后是克里特文明 D. 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民主国家出现
4. (3分)影响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的因素是(  )
A. 埃及法老的对外征服战略 B. 尼罗河南部险要的地理环境
C. 巴勒斯坦地区经济的吸引力 D. 叙利亚对埃及文明的向往
5. (3分)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建立的众多城邦国家主要分布在(  )
A. 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 B. 东起里海东岸、西到意大利
C. 东起黑海西岸、西到意大利 D. 东起里海西岸、西到西班牙
6. (3分)公元前6世纪,波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其欧洲部分主要指(  )
A. 小亚细亚东半部 B. 巴尔干半岛北部
C. 红海东岸 D. 伊比利亚半岛南部
7. (3分)公元前612年,盛极一时的亚述皇城被攻克。亚述帝国灭亡后,地中海东岸的一系列国家开始形成君主专制统治。在亚述灭亡后60年,哪一帝国崛起后沿用了亚述帝国的行政体系,即是亚述帝国模式继续影响着历史发展的有力明证(  )
A. 西罗马帝国 B. 孔雀帝国 C. 马其顿帝国 D. 波斯帝国
8. (3分)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 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
C.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 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9. (3分)中古西欧城市是在10—11世纪重新复苏和产生的。西欧城市产生的经济前提和物质基础是(  )
A. 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手工业从庄园经济中分离
C. 从过去历史现成地继承下来
D. 获得自由的农奴武装暴动
10. (3分)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法律体系的是(  )
A. 《新法典》 B. 《法理概要》 C. 《法学汇纂》 D. 《查士丁尼法典》
11. (3分)日本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国家,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古代及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的统治者称作(  )
A. 天皇 B. 大王 C. 国王 D. 皇帝
12. (3分)入侵英格兰后,威廉一世主要依靠法国贵族进行统治。没收反抗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土地,分封给随他而来的法国封建主。受封者要按照土地面积的大小,提供一定数目的骑兵,并亲自率领他们为国王作战。这反映了(  )
A. 建立起比英国强大的法国王权 B. 诺曼征服延缓了英国封建化进程
C. 威廉一世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 D. 清除了统治机构和法律上的英王旧制
13. (3分)《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14. (3分)《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这段话说明(  )
A. 罗马法尊重习俗但高于习俗 B. 习俗凌驾于罗马法之上
C. 罗马法律倡导对习俗的尊重 D. 罗马法与习俗是不相容的
15. (3分)1603年天皇封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 德川家康在江户(今日本东京)建立幕府,成为日本实际的统治者。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对德川幕府统治表述正确的是(  )
A. 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以抵御外来影响 B. 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C. 武士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 D. 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6. (3分)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找到的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从已经发掘到的文物看,大津巴布韦遗址曾经(  )
A. 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
B. 长期与波斯战争促使其加强与阿拉伯交往
C. 是最早遣使到中国来的东非国家
D. 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7. (12分)材料一 
古印度某制度规定:如果身处婆罗门阶层和身处刹帝利阶层的人结婚,孩子是刹帝利阶层。如果婆罗门和吠舍结婚,子女属于吠舍阶层。
材料二 印度独立后,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 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
问题(1)图片反映的是古代印度实行的什么制度?从材料一的规定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析各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18. (12分)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巩固了德川幕府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其次,全面禁止日本商人出海进行贸易,切断了国内商业资本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免受冲击,以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
再次,在日本的历史上,被压迫的群众曾以宗教为旗帜进行过武装暴动,由此可根除宗教在日本农民中的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问题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分别是什么?
19. (14分)材料 公元前6世纪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兴起了一个影响很大的贸易帝国即著名的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王国第74代国王兰巴曾建造了66座独石方尖碑。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些石碑很可能是阿克苏姆国王及其他重要人物的墓碑。……今天,在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州阿克苏姆考古遗址上仍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方尖碑,这些碑雕刻精美、外形壮观。……阿克苏姆已使用金属铸币,铸币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国王手持宝剑和棕榈叶的图案。在社会文化方面,国王埃扎纳皈依基督教之后,基督教获得广泛的传播,在阿克苏姆石碑群不远处,有一处带围墙的宽敞建筑群,主体是两座教堂。其中一座很古老,而另一座的年代显然要近得多。这两座教堂都是为锡安山的圣玛利教堂的存放金约柜的使命而建造的。
——据《中国世界古文化:阿克苏姆文化——以方尖碑著称的文化》
问题 (1)阿克苏姆的方尖碑群有何主要历史价值?
(2)阿克苏姆铸币图案有何象征意义?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阿克苏姆的社会文化状况。
20.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在罗马人由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王政时代”,罗马城邦的管理组织民众大会、元老院和“王”管理罗马社会的主要依据是罗马古老的氏族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在“王政时代”的后期,随着阶级矛盾的尖锐,罗马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实行改革,废除了原来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三个氏族部落,按地域原则把罗马城划分为四个区域,并按财产的多少将罗马人划分为五个等级,并确定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这场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形成和法的正式产生。——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社会在不断强大以后,开始对外扩张,罗马市民与外国人之间的商贸及其他交往不断加强。而随着交往的频繁,矛盾在所难免,在解决问题时所适用法律的矛盾同样十分尖锐,因古老的罗马公民法不能保护外国人的权利和利益,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况,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一套与公民法不同,专门调整罗马人与外国人之间关系的万民法。——谢冬慧《罗马法的借鉴价值》
请回答:
(1)在罗马法正式诞生之前,罗马政府治理社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罗马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2)据材料二说明罗马扩张中出现的两大社会问题。万民法的制定反映了罗马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安徽省淮北市淮北师大附属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安徽省淮北市淮北师大附属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试卷 答案(更新中)
0.805秒内查询了46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