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洲
一、选择题
1.古埃及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墓中有一幅壁画,描绘了大约公元前1450年女王船队满载了珠宝、工具等前往蓬特(今非洲索马里),后装满黄金、象牙等返回的情景。它表明古埃及
A.对外贸易历史十分悠久 B.海外贸易以农产品为主
C.在欧亚非从事中介贸易 D.成为地中海区域的霸主
2.在非洲,古代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当时阿克苏姆王国是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最强大的国家,其版图一度包括今天埃塞俄比亚北部、苏丹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大片土地。据此判断,阿克苏姆文明
A.深受伊斯兰文明的影响 B.与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同源
C.继承和发展了埃及文明 D.应该具有混合型文明的特征
3.纳尔迈调色板是埃及的国宝,其正面国王纳尔迈的王冠是代表上埃及(占有尼罗河盆地南部的王国)的白冠;其反面国王纳尔迈的王冠是代表下埃及(占有尼罗河盆地的北部和三角洲的王国)的红冠。红、白两冠戴于纳尔迈一人,这意味着
A.纳尔迈有统一埃及的信心 B.上下埃及有着密切的交往
C.国家的统一成为人心所向 D.古代埃及已完成国家统一
4.从11世纪至15世纪末,东非沿海形成了一系列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的繁荣曾使初来的西方殖民者大为惊讶。它们和同时代的中国、马六甲、安南以及缅甸的商人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西方文明助推了非洲进步 B.非洲侧重和亚洲经济往来
C.东非沿海取得了长足发展 D.非洲国家的内部缺乏交往
5.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到麦加朝圣,途中他私下赠送黄金和大量礼物。朝圣归来时他带回了一批虔诚的学者和传教士,一些重要的商业区就这样成为重要的教育中心。据此可知,曼萨·穆萨朝圣
A.旨在宣扬马里国力强盛 B.使马里财政上不堪重负
C.导致马里商业中心衰落 D.促进马里文化教育进步
6.阿克苏姆王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石碑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加工粗糙的巨大石块,散布在一片土地上;另一种是石碑四面都很平滑,顶部呈圆形,碑身有装饰性的雕刻。相传,这些巨石用于显示当时统治者的威严,同时也包含着敬宗祭祖的祈愿。据此可推知,阿克苏姆王国
A.统治者地位较为显赫 B.尚未形成成熟的文字
C.建筑及旅游业较兴盛 D.影响津巴布韦的文明
7.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它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摩加迪沙布远销埃及等地。”这主要表明,当时摩加迪沙
A.商品贸易发达 B.交通四通八达
C.城市功能完善 D.建筑风格独特
8.希林顿《非洲史》: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至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表明
A.人类最早文明在此产生 B.对非洲存在歧视和偏见
C.炼铁技术源于东非地区 D.人类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9.桑海16世纪达于极盛,疆域空前辽阔。它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这说明当时的桑海
A.文明达到较高水平 B.农业文明发达
C.是非洲最强大国家 D.对外贸易兴盛
10.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土著人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石屋遗址”出土的文物,在遗址旁还保留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这说明古代津巴布韦
A.商业贸易超过农业 B.农业文明领先于世界
C.绘画艺术高度发达 D.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
11.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A.与世隔绝的环境影响了非洲文明 B.非洲文明成就一度处于世界前列
C.一定的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D.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
12.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其中两块大的可以辨认出是青瓷大花瓶的底座部分,底圈中央有用青釉绘制的“大明成化年制”6个字。据此可知
A.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 B.中非间存在贸易往来
C.津巴布韦文明高度发达 D.非洲制瓷业技艺精湛
1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从来就“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能够有力驳斥这一观点的正确表述是
A.阿克苏姆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 B.东非国家是环印度洋贸易的重要参与者
C.大津巴布韦是古代西非文明的杰出代表 D.西非曾先后出现桑海和马里等强盛帝国
14.近代西方有位学者对某一文明做如下描述:“它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历史与文化厚重深沉、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它在农业生产、天文学、建筑学、数学等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金字塔,更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所使用的象形文字,记载了文明的传奇与神秘。”据此推断,该文明最有可能是
A.古埃及文明 B.玛雅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苏美尔文明
15.玛雅人信奉多神,神灵的职能有部分重合。在羽蛇神库库尔坎神庙的台阶上,玛雅人怀着莫大的崇敬刻下了一条自天而降的羽冠巨蟒的形象,因为羽蛇神每年到来的时间正与雨季相同,对于玛雅人来说,这就是播种玉米的时节。由此推知,玛雅人
A.有精准的历法 B.盛行精耕细作
C.重视农业生产 D.重视供奉神灵
16.阿兹特克文明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下列关于阿兹特克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明了“浮动园地”增加粮食产量 B.都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C.都城位于湖心岛上,交通便利 D.发明了独特文字和20进位制
17.阿兹特克太阳历也称季节历,规定一年18个月,每月20日,年末5日为凶日,总共365天。其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等。材料可以论证
A.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 B.天文历法与生产实践的关联
C.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文明高度 D.农业生产对社会科学的影响
18.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使用“萨帕·印卡”作为称衔,意思是“独一无二的君主”,他们在国内拥有无限权力,且被人们当作神一般来供养。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A.具有极权主义色彩 B.统一了南美宗教信仰
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建立起垂直管理体系
19.印加人在全国修建了宽敞、密集的道路网,总长一万多公里……凭借崇山峻岭建成梯田系统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掌握纺织技术,能用浇铸法制造金属器……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据此可知
A.印加文明处在近代文明前夜 B.印加建立了统一中央集权帝国
C.印加文明全面超越玛雅文明 D.印加文明发达,军队机动迅速
20.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印加人在陡峭的山坡上,将土地整平,并用石墙将它们一块一块隔成梯田。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都( )
A.重视农业的精耕细作 B.利用自然资源去发展农业
C.追求高超的建筑艺术 D.具有领先世界的农业技术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到15世纪时,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非地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贡献。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津巴布韦古城位于哈拉雷东南,是撒哈拉以南最大的,最重要的古代文明纪念馆。它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围墙里面建有圈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客、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围墙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后来,人们在它的周围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
——摘编自姜锐明《马绍纳人的津巴布书》
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所谓城市实际上首先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是祭司们进行农业、历法、文字等科学研究的地方,是发展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的活动场所,它们对玛雅社会的发展,对玛雅文明水平的提高是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的。但是后来它们逐渐演变成了主要是祭司统治阶级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与平民阶级苦难的根源。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是促进文化发展与更新的重要条件。玛雅文明长期缺乏对外交流、固步自封、停滑不前,最终导致其衰亡。
——摘编自胡春洞《谈玛雅文明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取得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描绘了大约公元前1450年女王船队满载了珠宝、工具等前往蓬特(今非洲索马里),后装满黄金、象牙等返回的情景”可知,材料表明古埃及在约公元前1450年前往今非洲索马里进行贸易,说明古埃及对外贸易的时间较早,即对外贸易历史悠久,A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体现了约公元前1450年时期古埃及女王载满珠宝、工具等前往非洲进行贸易,没有强调对外贸易以农产品为主,排除B项;材料内容只能说明古埃及对外贸易的时间较早,即历史悠久,没有体现古埃及从事中介贸易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古埃及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没有强调古埃及成为地中海霸主,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D
【解析】从地理位置判断,阿克苏姆地处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阿克苏姆文明在各种文明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应该具有混合型文明的特征,D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东罗马帝国的文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阿克苏姆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埃及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其正面国王纳尔迈的王冠是代表上埃及(占有尼罗河盆地南部的王国)的白冠;其反面国王纳尔迈的王冠是代表下埃及(占有尼罗河盆地的北部和三角洲的王国)的红冠。红、白两冠戴于纳尔迈一人”,并结合所学可知,红、白两冠戴于纳尔迈一人,这意味着古代埃及已完成国家统一。纳尔迈调色板是埃及的国宝,在这块调色板中出现了古埃及最早的象形文字,内容描绘了上埃及和下埃及是如何实现统一的,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纳尔迈有统一埃及的信心,排除A项;“上下埃及有着密切的交往”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家的统一成为人心所向,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从11世纪至15世纪末,东非沿海形成了一系列商业城市”“它们和同时代的中国、马六甲、安南以及缅甸的商人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可知这一时期非洲和亚洲国家之间有着经济的往来,东非沿海取得了长足发展,B项正确;“助推”表述错误,排除A项;“侧重”表述错误,排除B项;“缺乏交往”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麦加朝圣时带回一批虔诚的学者和传教士,促使一些重要的商业区成为重要的教育中心,反映出曼萨·穆萨朝圣促进了马里文化教育进步,D项正确;曼萨·穆萨旨在宗教朝圣而非宣扬马里国力强盛,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将学者和传教士带回加重了马里的财政负担,排除B项;导致马里商业中心衰落与“重要的商业区就这样成为重要的教育中心”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这些巨石用于显示当时统治者的威严,同时也包含着敬宗祭祖的祈愿”可以看出阿克苏姆王国统治者的地位较为显赫,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阿克苏姆王国的文字,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阿克苏姆王国的建筑及旅游业,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阿克苏姆王国对津巴布韦文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摩加迪沙布远销埃及等地”,可以看出当时摩加迪沙商品贸易很发达,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商品贸易,未涉及交通,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出城市功能和建筑风格,排除CD项。故选A项。
8.【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与西亚地区在没有技术交流的情况下,都出现了炼铁技术,说明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多源特征,D项正确;“最早”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非洲的歧视,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炼铁技术的发源地,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桑海在疆域、制度、文化、贸易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说明当时的桑海文明达到较高水平,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文明,排除B项;材料未与其他非洲国家作比较,无法得出“非洲最强大国家”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桑海文明达到较高水平,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在遗址旁还保留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可以看出津巴布韦曾经也是非洲文明的代表之一,拥有过辉煌,D项正确;古代津巴布韦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文明,排除A项;“领先世界”表述错误,排除B项;“高度发达”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结合所学可知,殖民主义者对黑人抱有偏见,说明历史解释受到了立场和偏见的影响,C项正确;非洲并不是世隔绝的环境,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维多利亚博物馆陈列着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大明成化年制”可知,古代的中非之间存,在着贸易往来,B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证明这些瓷器与郑和下西洋有关,排除A项;材料与津巴布韦的文明发展程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外销的瓷器而非津巴布韦制作的瓷器,无法论证非洲的制瓷业,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非国家是环印度洋贸易的重要参与者,说明非洲国家参与了区域国家贸易,并不是一个静止状态的大陆,B项正确;ACD项都只能说明这些国家强盛一时,不能说明非洲地区是进步和发展的,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金字塔,更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可知,在这一文明中,金字塔是用来进行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建筑,由此判断这一文明应该是玛雅文明,B项正确;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和苏美尔文明中没有修建金字塔,排除CD项。故选B项。
15.【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水与农业密切相关,玛雅人将羽蛇神到来和农业生产联系在一起,祈祷农业生产丰收,这说明玛雅人重视农业生产,C项正确;由题干看不出来玛雅历法的精准性,排除A项;由所学可知,玛雅人采取极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是精耕细作,排除B项;“重视供奉神灵”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20进位制是玛雅人发明的,D项符合题意;ABC项表述均与阿兹特克文明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兹特克太阳历中记录最详细的是种植和休耕时间及雨季与旱季何时出现,这体现了阿兹特克太阳历主要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所以材料可以论证天文历法与生产实践的关联,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而非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排除A项;“自然条件决定农业文明高度”夸大了自然条件的作用,排除C项;“农业生产对社会科学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独一无二的君主”,“他们在国内拥有无限权力,且被人们当作神一般来供养”,可以看出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有着极权主义的色彩,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南美的宗教信仰状况,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印加帝国的极权色彩,并不能得出阶级矛盾的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印加帝国的管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路网、梯田、人口调查表等说明印加文明发达,宽敞、密集的道路网有利于军队迅速机动,D项正确;印加文明处在近代文明前夜说法错误,排除A项;印加建立了统一中央集权帝国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印加文明与玛雅文明的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
20.【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和“陡峭的山坡……隔成梯田”等信息可知,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懂得因地制宜、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梯田和“浮动公园”,不能说体现高超的建筑艺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参照物,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农业技术是否领先世界不能得知,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条件:与北非贸易的扩大;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贡献: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西非将许多特有的物产运送到北非,再转运至其他地区,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的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解析】(1)条件:根据材料“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可分析出与北非贸易的扩大;根据材料“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可分析出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根据材料“,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可分析出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贡献:根据材料“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可分析出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可分析出西非将许多特有的物产运送到北非,再转运至其他地区,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根据材料“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可分析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的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2.【答案】(1)特征:城市建筑水平较高;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农业有了一定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
(2)成就:玛雅人培植了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了“零”的概念;发明了独特的玛雅文字;城市建筑精美繁多,修建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制造了大量精美的陶器。
认识: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呈现出多元的文明格局;不同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特征:根据“它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围墙里面建有圈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客、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得出城市建筑水平较高;根据“围墙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得出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根据“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得出农业有了一定发展;根据“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
(2)成就:根据所学可得出主要有玛雅人培植了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使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了“零”的概念;发明了独特的玛雅文字;城市建筑精美繁多,修建了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制造了大量精美的陶器。认识:结合所学可得出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呈现出多元的文明格局;不同文明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洲 课时训练–2022-202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