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请将答案书写到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书写在草稿纸、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板块。
板块一 陕豫晋邻近地区,以仰韶文化为代表。
板块二 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
板块三 湖北及邻近地区,以巴蜀文化和楚文化为代表。
板块四 长江下游地区,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
板块五 以都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
板块六 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以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为代表。
上表可以说明(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B.当时的南北方文化交流频繁
C.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 D.早期中华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2.习jp zsj 曾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3.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此相契合的是( )
A.有教无类 B.知行合一 C.因材施教 D.经世致用
4.历史学家认为,特定历史时期会有特殊的时代内酒,时代内涵又可用关键词总结。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时代关键词是( )
A.秩序与法治 B.守护传统与华夏认同 C.纷争与变法 D.民族交融与皇权至上
5.公元前115年,汉武帝下诏规定由中央政府机构铸造赤侧钱,郡国政府不能铸造,还规定一枚赤侧钱能兑换五枚郡国五铁钱,且交赋税只能交赤侧钱。两年后,汉武帝再次下诏,彻底禁止了郡国的铸币权,全国统一使用中央政府铸造的“三官钱”。汉武帝的这些做法( )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B.加强了经济集权 C.杜绝了地方官吏腐败 D.减轻了农民负担
6.5世纪末,北魏文人雅士和皇室贵族的服饰由夹领小袖紧身服饰转变为汉人宽袍大袖服装。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历史上一次重大改革,主持该改革的是( )
A.曹操 B.孙权 C.隋文帝 D.孝文帝
7.“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轰动全国的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的第一句解说词。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 D.帝王游山玩水更加便利
8.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趋势( )
A.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消除阶级对立关系
9.政事堂制度是唐代议政制度。唐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三省长官在此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政事堂的变化有利于( )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割宰相权力 C.避免决策失误 D.提高工作效率
10.宋朝社会各个层面与前代相比,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与之不相符的是( )
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D.“各糊名、誊录而考之”
11.从某朝疆域图残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都”、“甘肃行省”、“山西行省”等信息,下列对该时期行政管理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行省制度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③吐蕃地区同样处于行省管理之下 ④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下表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出现最早的纸币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A.唐朝的金融 B.明朝的经济 C.元朝的外贸 D.宋代的商业
13.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
A.“龙生龙,凤生凤”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14.下图是明长城示意图,明朝长城修建之初主要的防御对象是( )
A.契丹族 B.蒙古族 C.鲜卑族 D.女真族
15.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该秘书机构是( )
A.内阁 B.司礼监 C.内朝 D.军机处
16.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繁盛时期,大量通俗、白话小说不断涌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文化知识逐渐普及 B.百姓生活的富足安康
C.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菜
17.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制度,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这说明清朝政府对边疆地区政策的特点是( )
①因地制宜 ②民族自治 ③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④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8.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两者共同反映了( )
A.维护封建统治的使命感 B.弘扬为国为民的责任感
C.继承传统儒学的教育观 D.追求个人名誉的荣辱观
19.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0.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的是( )
A.《四洲志》 B.《瀛寰志略》 C.《资政新篇》 D.《海国图志》
21.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其中不包括(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2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场“新的斗争”( )
A.宣传传统文化和思想 B.结束了北洋军阀统治
C.指明了中国革命方向 D.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
23.李大钊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些活动的意义是( )
A.初步提出了向学习西方的主张 B.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 D.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4.“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以这次“合作”为基础的革命运动( )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B.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5.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在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地方组织农民力量,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他的做法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做法是( )
A.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B.组织工人罢工
C.策划城市的武装暴动 D.服从共产国际
26.1933年开始,国民党构筑碉堡与军队齐头并进,逐步缩小对苏区的包围圈;而红军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实行分兵把守,被动防御的战术,遭到重大损失。在此情况下,红军开始( )
A.创建农村根据地 B.实行战略转移 C.开展敌后游击战 D.进行土地革命
27.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其原因主要有( )
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华大力援助 ④中国经济、军事、技术水平先进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8.在历时近三年的战争中,大批青年参军,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老百姓为了支援这场战争积极捐赠,他们说:“我们捐献飞机大炮,早点把美帝国主义打垮,好过太平日子”。通过材料描述判定这场战争是( )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解放战争 D.国民大革命
2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体现的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社会主义 C.人民民主 D.权力制约
30.1954年6月28日,中国、印度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声明中说:“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指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有关各国中每一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互不侵犯有了保证,这些国家就能和平共处并相互友好。”声明中的“原则”是( )
A.“一边倒” B,“承认一个中国”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落实 B.国家财政经济统一的基本实现
C.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实施 D.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32.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巴黎会议 D.开罗会议
33.1956年底,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基本上完成了( )
①对农业的改造 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③对手工业的改造 ④一五计划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4.党的某次会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该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九大 D.中共十五大
35.据统计,1979—201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左右,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这种“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 B.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C.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 D.科技革命跨越式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每选对一项得1分,有选错的则得0分。
36,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
A.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B.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C.世卿世禄制 D.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37.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主要包括( )
A.《史记》 B.《本草纲目》 C.《九章算术》 D.《神农本草经》
38.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时期,在分裂中孕育着新的统一。此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A.西晋 B.北魏 C.前秦 D.曹魏
39.如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 )
A.清朝中晚期的政治改革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C.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40.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中央政府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有(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度自治
B.重视联合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作用
C.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
D.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方针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1道小题,共10分。
41.阅读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阶级 努力 结果
地主阶级 1861-1895 洋务运动 失败
1901-1911 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失败
农民阶级 ① 太平天国运动 失败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失败
② 18951898 维新变法 失败
1901-1912 辛亥革命 失败
无产阶级 1919-1949 ③ 胜利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主题。(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题的认识。(2分)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DACB 6-10DBADB 11-15DDCBA 16—20 DABBD
21-25CDBDA 26-30BDBCD 31-35AABCC
二、多项选择题
36.ABD 37.ACD 38.BC 39.BCD 40.CD
三、材料解析题
41.(1)①1851—1864:②资产阶级:③新民主主义革命。(6分,每点2分)
(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民族危局的努力(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2分)
(3)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挽救中华民族(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2分。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