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普试卷2023届高三第二次·新高考 模拟卷(二)2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学普试卷2023届高三第二次·新高考 模拟卷(二)2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学普试卷2023届高三第二次·新高考 模拟卷(二)2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封建帝王身上,使封建帝王拥有不可置疑的立法权和至高无上的司法权。这样就用法律来明确保障一种等级秩序,一种尊卑有别的等级秩序,封建帝王首先享受法外特权。摘编自赵晓耕《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及特点》材料二在西方人心态中,任何人都有原罪,没有人可以高人一等,于是不再有权威,人们用自己的理性为社会立法。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罗马法的精英们,他们的共同点是借助自由的学术空气进行广泛交流。在古代,中国法律日益走向集团化,西方法律文化源于具有自由开放精神的希腊法和具有个人主义特色的罗马法,形成了保护个人权利自由的历史传统。西方法律文化是正义价值取向,即籍由法律的实施获得正义;不同的是,中国的无讼意在通过取消法律走向和谐,即正义籍由法律的事实走向和谐。悠久的中国法律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但由于明清时期封闭的环境和这一文化体系本身的保守性,不可避免地显现出其落后性。为了打破传统的法制而移植西方的法治因素,无疑具有合理性,然而,被移植来的西方法制因素,只有扎入中国的文化土壤,才得以积淀下来,进而升华为中国法律文化的一部分,这才是成功的移植。一—摘摘编自王金弟《浅谈中西方法律制度的差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起源的相关观点及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中西方法律的差异及对于我国现代法律建设的启示。(6分)
1.明朝中叶,福建泉州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闽、粤地区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种植也成为农户重要经济来源。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B.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
14.杰里·本特利在《简明新全球史》一书中指出,1500年,亚欧大陆从黑死病的折磨中复苏,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达到5.45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人口的增加大部分要归功于由全球交流带来的饮食营养的改善。材料反映了A.工业革命推动人口增加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全球贸易体系有序发展D.物种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学普试卷2023届高三第二次·新高考 模拟卷(二)2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