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5五)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5五)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5五)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秦朝采用户籍制度。在秦国及秦皇朝时期,并不是所有民户都允许单独立户,允许立户的要求:第一,必须不是商人、开客店者及赘婿、后父。第二,立籍的对象必须是土地的拥有者或是官府授田的对象。秦时除有一般的民户户籍外,还有其他不同类别的特殊户籍。民户户籍有两种:“故秦人”和外来人。除此,还有官吏的“宦籍”,官吏子弟的“弟子籍”,有爵者的爵籍,属于王族的“宗室籍”,属于贾人的“市籍”及其他贱口的户籍等。凡列入“弟子籍”者,既有被任用为官的权利,又有某种免役的特权。——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700988人之多。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悍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过去“旬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经济简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引发的赋税变化。(8分)
为证实中西丝绸之路的昌盛和文化交流的发达增添异彩。(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腊在社会属性上有什么共同特征?(1分)(2)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经济发展有什么差异?(2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1分)(2)?(1
15.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朝《田律》规定,庄稼受雨水浇灌是否及时,被浇灌的田亩有多少,受到旱灾、涝灾、虫害的损伤有多少,秦民均需及时报给官府。这反映出秦律A.保护农民财产B.关注社会生产C.厉行轻罪重罚D.规范耕作方式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5五)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