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2年高一年级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河南省南阳市2022年高一年级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2022年高一年级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必尊而下士”与“其国小而志大”两句中“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B.“虽有千里之望“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两句中“望”字含义不同,C.八百乘即八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古代常用“乘”的多少来指兵力的大小。D.,挺直上身起来,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承题,北渚即北面的水涯,南塘即南边的池塘,这里指作者的家乡。B.露水浓重,苹叶枯老,一场雨过,莉花变稀,准确点明新秋渐近的特点。C.承接上联的视觉描写,“蝉更急”运用听觉描写,突出其旺盛的生命力。D.残日西沉,乌鸦尚未归巢,营造出幅暗淡的画面,衬托出作者的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中对题材的革新,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证时有详有略。B.文章先交代赠答诗发展概况,再以大量详实的例证说明陶赠答诗的特点,对比鲜明。C.文章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举例、引用、对比论证等方法,使文章观点突出,论说透彻。D.文章指出传统玄言诗和陶渊明玄言诗的不同,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学术立场鲜明。
河南省南阳市2022年高一年级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