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桂柳模拟金卷(一)数学答案及试题,分享各位同学参考,2021年高考桂柳模拟金卷(一)数学答案及试题答案有全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关注答案联动网wWw.BOoksld.com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 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 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 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 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或曰:“造辟②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今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噫! 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三卷“欧苏古文派”,有删改)
注释:①亮:同“谅”,忠信。②辟:君主、国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 徒:仅仅
B.则思唐之所以治 治:太平
C.而始恨郑公不在世 恨:遗憾
D.成区区之小让 让:礼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造辟而言,诡辞而出
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
3.下列用“/”给文中斜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B. 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C. 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D. 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立论明确,并以史实为证反复论说了什么是真正的“治国”之道。作者指出“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太宗能纳谏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B.本文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论题进行了阐述,既列举了魏征、伊尹、周公等人作为正面例证,亦举了桀、纣等君王作为反面例证;既从为臣的角度谈进谏,亦从君王的角度谈纳谏。
C.《春秋》记史的原则是替君主、父母、贤德的人掩饰、隐瞒他们不好的行为,这种记史的方法,被称为 “春秋笔法”。大臣焚烧自己谏稿的行为是符合“春秋笔法”的精神的。
D.作者赞扬了魏征,并明确提出了公开诤谏内容以“告万世”的主张,这种行为无疑是正确的,但客观上将会暴露封建帝王的缺点与过错,这在当时无疑要担当一定的政治风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
遥游》)
(2)(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7)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8)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9)( ),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10)( )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11)谨庠序之教,( )。(孟子《寡人之于国》)
(1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贾谊《过秦论》)
(13)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14)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15)是故( ),( ) ,(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