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全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语文试卷答案(更新中)

全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语文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全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试题答案

全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全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语文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前文提到《人世间》这部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百姓的心路历程起到的作用,应为“弥足珍贵”。扣人心弦: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或指因感动而引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多指激动人心。引人入胜: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界。文中重点说“悬念设计和“一波三折情节安排”,重在强调能牵动人心,引起共鸣,应为“扣人心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目染:常听常看,无形中受到影响。文中说写的是“如影随形的诸多社会事件和生活现象”,即我们熟悉的社会事件和生活现象,应为“耳熟能详”.感同身受:本义是心里很感激,现在多指就像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身临其境: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梁晓声写出《人世间》在于他对时代的感情,在于他立足于民间的那种熟悉感,像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样,应为“感同身受”。

全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语文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不只:不但、不是单一的。不止:连续不停止, 也可以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根据语境说 的“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很值得称道,其吸引读者的,还有书中数不胜数、精彩纷呈的斗智斗勇情节”, 此处强调《三国演义》有很多方面值得称道,故应选“不只”。 第二处,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侃侃而谈:指理直气 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语境是说《三国演义》讲故事的方式,应选“娓娓道来”。 第三处,史实:历史事实。事实:事情的实际情况。根据语境中的“当阳之战,刘备遭到惨败,丢妻撂子,三千军马只剩百余骑。作者没有回避这一事实”分析,此处是说《三国演义》的作者尊重历史事实, 而不是强调事情的实际情况,故选用“史实”。 第四处,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别具一格: 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根据语境说的“把关羽、诸葛亮这两个关键人物安排到外地”, 此处强调的是作品的巧妙构思,故选用“别具匠心”。故选A。

试题答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所福也”与“神弗福也”(《曹论战》)两句中的“福”字含义相同。B.“离外之患”与“进不人以离尤兮”(《离骚》)两句中的“离”字含义相同。C.“劳而德之”与“惟吾德馨”(《陋室铭》)两句中的“德”字含义不同。D.“据鼎耳而疾号”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

全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语文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全国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2年11月测试语文试卷答案(更新中)
1.214秒内查询了55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