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测评(二)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测评(二)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测评(二)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测评(二)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测评(二)历史

4.公元918年,阿保机在上京建孔子庙,命其子耶律倍“春秋释奠”。公元920年,辽太祖命耶律突吕不等仿照汉字的偏旁“始制契丹大字”。公元977年,北宋政府在镇、易、雄、霸、沧五州各设置榷场,与辽贸易。上述现象A.表明中原文化领先边疆地区B.推动各民族生活习俗趋同C.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整体进步D.化解了宋辽间的矛盾分歧

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测评(二)历史

A2.2.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下诏:“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元和元年(公元84年),汉章帝又下诏:“自牛疫以来,谷食连少,良由吏教至,刺史、二千石不以为负。”这可用于说明A.畜牧业在汉代农业中地位重要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C.东汉的人口迁移引发社会危机D.汉代的重农政策有所松弛

材料南开大学杨巨平教授在《希腊化文化信息在中国的回响(至公元元七七世纪)》一文中,利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传入中国的键陀罗艺术、钱币等文化载体,分析了希腊化文化与古代中国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特别强调了亚历山大东征及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和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在其中所发挥的先导和奠基作用。摘编自杨巨平《古代文明的碰撞、交流与比较》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古代文明的相互交融”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测评(二)历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测评(二)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0.844秒内查询了48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