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二)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21.1918年,列宁强调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应当在全国借美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方法,把这种制度同缩短劳动时间结合起来,同利用新的生产法和劳动组织方法结合起来。列宁的这一主张A旨在缓和与美国的外交关系B.加快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C.反映了恢复国民经济的愿望D.体现了新经济政策的设想
4.《新唐书》写道:“自天宝以来,大盗屡起,方镇数叛,兵革之兴,累世不息,而用度之数,不能节矣。加以骄君昏主,奸吏邪臣,取济一时,屡更其制,而经常之法,荡然尽矣……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至于盐铁、转运、屯田……无所不为矣。盖愈烦而愈弊,以至于亡焉。”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两税法实施的结果B.藩镇割据的现象C.唐朝灭亡的原因D.宦官专权的危害性
17.罗马共和国早期,公民权仅限于罗马城邦居民所有,同盟城邦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获得公民权需要满足诸多苛刻的条件;而在帝国时期,获得公民权的难度大大降低,到了帝国后期,几乎所有的自由民都获得了公民权。这一变化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B.扩大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C.使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D.提高了奴隶阶级的政治地位
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