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11.以民族主义动员起来的基层社会在满足政府动员社会、抵御外辱的同时,也可能对现有社会秩序形成巨大的威胁,甚至可能酿成剧烈的社会动荡。这可以用来说明A.太平天国兴起的背景B.失败的原因C.义和团运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辛亥革命能够成功的社会基础
(1)【英模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下列材料中的主人公分别是属于哪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2分)他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尚书·梓材》论述道:“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其“中国”显然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左传》国语》等书称西周所封诸侯为“华夏”,与“中国”同义,凡不属于“中国”这一概念范围的则称之为夷、戎、蛮、狄。秦汉时期,郡县范围较战国已大为扩大,由原来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逐渐向四周拓展和延伸,这些地方均称为“中国”。在“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经过长期割据,南北方文化的共性日益得到发展,处于统治地位的各民族无不自居为“中国”。“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祖国的观念也逐步加深。—摘编自向弘春《“中国”含义的变迁》材料二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时,清政府第一次使用“中国”作为正式国名。鸦片战争后,“中国”更是经常地被用来作为清政权的代称。19世纪末,“中国”作为国家的概念已经明确,疆域范围也大致确定。到1912年民国建立,“中国”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简称,遂成为国家的代名词….在外部世界的影响下,在一种被迫接受的过程中中国境内的各民族逐渐萌生出共同的民族意识,一个崭新的中华民族以及“中国”的概念,作为全体中国人所共同认可的称号,在痛苦和屈辱中,如凤凰涅槃般更生了,而这种意识、观念,又为其后维系中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莫大的作用。摘编自张环宙《试论“中国”含义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含义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含义,并说明这一含义出现的因素。(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含义的变迁做简要评价。(7分)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