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先知冲刺猜想卷·新教材(三)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先知冲刺猜想卷·新教材(三)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2023届先知冲刺猜想卷·新教材(三)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6.晚清学者冯桂芬在《校邻庐抗议》(1861年)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而郑观应却在《盛世危言》(1892年)中写道:“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导致上述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思想传播B.洋务运动破产C.加深D.民族企业发展
材料一当西方文明扶坚船利炮登陆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讽分子开始了发现西方和反思传统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个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冲突、交汇、融合的历史过程。甲午之后,追求现代性的中国启蒙知识分子,通过认识“西方”现代文明与帝国强权于一身的两面性,理解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趋势,并籍由其西方想象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化之“文明”与“富强”两大目标。在百年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国人对西方集强盗与导师于一身的形象的认知往往于片面的单向思维,或尊崇西方为现代文明之典范,或仇银西方帝国强权之罪恶,亲西方和反西方的意识并存。摘编自彭明《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材料二片战争后,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等思想,表征着中国向西方学习以实现民族复兴的悲情式现代化诉求。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启蒙知识分子的方想象,关乎中国现代化之价值取向。严复对西方“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文明秩序的认识,对文明进程中自由与强权之辩证法的思考,陈独秀对西方列强之人性兽性并进的“世界文明之猛兽”的搞示等,无不辩证地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特点。对中国启蒙知识分子来说,亡国灭种的民族悲精、天下主义的文化传统、留学外城的跨文化背景等,构成了影响其西方想象的复杂因素。摘编自高力克(双面西方:文明与强权—中国近代知识精英的西方想象)(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人西方观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的西方观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6分)
10.统计显示,我国2009年全年出口额为1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16.0%,这让曾经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强大引擎的出口成为2009年经济三驾马车中最弱的一环。此后几年,虽出口增幅有所上升,但受国际市场发展状况和外需不足的制约,外贸出口依然水平有限。据此可知,我国A.对外开放的规模仍应进一步扩大B.贸易逆差的局面难以改变C.出口关税的征收标准应适当抬升D.经济发展驱动力有转变
2023届先知冲刺猜想卷·新教材(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