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2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G-Y(四)4语文试题

2022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G-Y(四)4语文试题,下面是2022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G-Y(四)4语文试题部分示例,验证如下:

2022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G-Y(四)4语文试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旭是唐代草书大家,他的书法不但抒写出了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了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
B.古人写字,都要使字表现生命,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鸟飞形象的暗示
C.古人运笔,讲究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使点画构成万千艺术形象。张芝学草书之法,就“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D.汉字笔画中的点,不称点而称为侧,是说它的“势”,左顾右瞰,欹侧不平。卫夫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说的就是点的势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但并不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
B.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C中国书法用笔讲究笔锋轻重疾徐,用单纯的点画成其变化,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乐曲
D.中国书法总是从一笔入手,但是一笔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故由“永”字的笔画演化而成的“永字八法”应运而生。所有的汉字都由这八种笔画组成。

以上就是2022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G-Y(四)4语文试题的图片版和文字版资源验证,关注”趣找答案”,获取更多“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资源

2022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G-Y(四)4语文试题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2022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G-Y(四)4语文试题
3.784秒内查询了55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