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2023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T精准考点检测重组卷(全国卷)(二)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2023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T精准考点检测重组卷(全国卷)(二)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T精准考点检测重组卷(全国卷)(二)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2023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T精准考点检测重组卷(全国卷)(二)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2023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T精准考点检测重组卷(全国卷)(二)历史

14.1954年9月,《人民日报》记者在记述某次会议时写道:“(参加会议的代表)很多人自己也曾经受尽苦难,……他们从来也跨不进任何一个衙门的门槛,除非是被捆绑着双手,可是现在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走进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此可知,这次会议A.开启了民主协商政治B.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C.完善了基层民主制度D.创新了中国政治文明

2023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T精准考点检测重组卷(全国卷)(二)历史

17.在古代社会中,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土地和人口数为依据,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人而形成基本的制度叫赋税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商鞅新法,改革赋税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商特在奏国会境推广了县制,各地行政结构趋于划一;又通过“为田开阡陌,封陪”,统一了全国的土地区划和亩制,这就给统一田税征收扫清了障碍、商鞅决定采用“管(计量)震而税”的办法均平田税,商鞅于交法初期曾号今全国,“民有两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秦民的家庭形杰就由父子、兄弟“同室而居”的“室”,转交成了以一夫一妻为主体的个体小户,不仅户赋征收单位交化了、增多了,同时也使秦民的基本劳动单位很快实现了个体小农化。秦孝公十四年起又增设“赋”,分“算赋”(成人税)和“口钱”(儿童税)两种,在泰国开始加征人头税。商秩认为,“不衣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于是在相对减轻农业税收的同时,有意加重商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耕战能力,—摘编自《商鞅变法中的赋税改革)材料二汉朝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并车马,明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法,一条粮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税折银征收,而且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府所需的段,由改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一条鞭法是中国赋投制度上的重大交革。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摘编自《历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赋税改革的具体举措,并对其简要评价。(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照赋税制度有何特点并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8分)(8

2.有学者认为,西晋儒学家、文学家傅玄提出的“度时宜而立制”“量民力以役赋”“所务公而制有常”等治税原则颇令后世佩服。之所以“颇令后世佩服”是因为,这些原则A.蕴含了公平便利等思想B.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内涵C.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D.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势力

2023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T精准考点检测重组卷(全国卷)(二)历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答案联动网 » 2023届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T精准考点检测重组卷(全国卷)(二)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4.170秒内查询了55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