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湖南省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2023年湖南省九年级物理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信息的传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单选题
1.(2023·湖南怀化·统考一模)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中国制造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的
C.“嫦娥四号”探测器能从月球上传输影像图,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D.华为“5G技术”世界领先,该技术采用电磁波传输信息
2.(2023·湖南永州·模拟预测)我国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下列对各应用实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完成“北斗”卫星全面组网工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超声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B.“天问一号”卫星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火箭上升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卫星的机械能
C.“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万米海试,潜水器浸没在水中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鲲龙AG600”水陆两栖大飞机完成灭火任务系统首次试飞,飞机在水面滑行过程中完成汲水,它受到的重力和惯性力增大
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一模)2022年3月23日,中国第一位“空间老师”王亚平再度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授课。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依靠(  )
A.激光 B.次声波 C.超声波 D.电磁波
4.(2023·湖南岳阳·校联考模拟预测)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在火星上,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突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是静止的
C.火星车减速着陆过程动能不变
D.火星车上的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凸透镜成像
5.(2023·湖南郴州·统考一模)关于如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直升飞机,小明、小聪、小英和小亮各提出了一条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小明:直升飞机悬停在空中时,也需要消耗能量
B.小聪:航空母舰利用的核能是在核反应堆中氢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它属于一种新能源
C.小英:当甲板上的飞机都升空执行任务后,航空母舰在大海中的吃水深度将减小
D.小亮:航空母舰上的雷达是利用了电磁波来发现敌方的军事目标的
6.(2023·湖南益阳·统考一模)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凸显,各种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装置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例如: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开采成功;2020年,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实现海底水声定位;2021年,我国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东方超环”在7000万摄氏度下运行17.6分钟;2022年,冬奥园区无人驾驶车辆实现基于北斗提供的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服务……关于上述新科技成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B.“奋斗者”号水声定位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实现的
C.核聚变获得核能的方式与普通核电站一致
D.北斗卫星与汽车导航系统之间通过电磁波传播信号
7.(2023·湖南邵阳·统考一模)下列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太阳能 C.风能 D.地热能
8.(2023·湖南长沙·统考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B.欧姆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C.注射器抽取药液,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
9.(2023·湖南衡阳·统考一模)图示为我省某高校学生设计的一款小夜灯,它的一侧是太阳能电池板,白天接受阳光照射,晚上给另一侧高效节能的LED灯板提供电能.关于小夜灯中所应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电池板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C.LED灯的发光物体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D.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比白炽灯高
二、填空题
10.(2023·湖南长沙·统考一模)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收看节目,是通过______传递的信号,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声音的______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11.(2023·湖南湘西·统考模拟预测)我国现代农业已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如图,农用机械——无人机已能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行精准作业,它们是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12.(2023·湖南长沙·统考一模)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深入推进,绿色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光伏发电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太阳能是______再生新能源,它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______释放出的核能。
13.(2023·湖南湘西·统考一模)核能属于 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电灯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这些能量却不能再自发地转化为电能,这一现象说明能量转化具有 ___________。
14.(2023·湖南岳阳·统考一模)“低碳引领生活”,太阳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集热器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增加水的内能。
15.(2023·湖南常德·模拟预测)近期学校更换增加了新型照明路灯,灯杆顶端有太阳能电池板,白天,它能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为电池充电;晚上,电池又将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给LED灯供电。
16.(2023·湖南娄底·统考一模)如图是我国开始启动研制的一款高速飞行列车,时速可达4000km/h。在低压真空仓内高速飞行,在真空仓的上表面分布有由 ______(填“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制成的硅光电池板,硅光电池板产生的电能属于 ______(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17.(2023·湖南邵阳·统考一模)我们在家收看电视节目,电视机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是利用电磁波以______m/s的速度传递来的。电视机消耗的电能属于______(选填“—次”或“二次”)能源。
18.(2023·湖南衡阳·模拟预测)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中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成功“打卡”火星表面,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早在5月15日,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巡视器就已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祝融号”火星车建立了对地通信。当天一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就直接向家人报告“我已着陆,感觉良好”,并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一些照片,为了应对火星表面的低气压以及昼夜温差。研制团队为火星车配置了两套集热器,并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保温。火星沙尘沉积将影响太阳电池阵发电,为此,研制团队专门针对光照、沙尘等情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
(1)“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过程中,“祝融号”相对着陆平台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祝融号”直接向家人报告“我已着陆感觉良好”,是利用______把信息传回地面;
(3)集热器采用纳米气凝胶保温,其中纳米是物理学中______单位;
(4)“祝融号”采用太阳电池阵发电,太阳能属于______(选填“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
19.(2023·湖南怀化·统考一模)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电站—“华龙一号”首堆年底即将投产。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______(填“裂变”或“聚变”),核能是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0.(2023·湖南常德·统考一模)我国正在大力开发核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核_____(填“聚变”或“裂变” )来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_____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卫星定位系统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月球是真空,探测器能从月球上传输影像图,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5G技术世界领先,该技术采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无线电波是电磁波,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因为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上升过程中火箭燃料燃烧的过程化学能一部分转化为卫星的机械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有一部分因克服摩擦等原因损失掉,故B错误;
C.“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海水密度不变,潜水器所处的深度变大,所以它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海水密度不变,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正确;
D.飞机在水面滑行过程中完成汲水,飞机的质量变大,而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故它具有的惯性随之增大;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所以它受到的重力也随之增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空间站在太空,太空是真空,次声波和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依靠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并不是用激光,故ABD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太空是真空,没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火星车与地球间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故A错误;
B.火星车在降落过程中相对火星有位置上的改变,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火星车减速着陆过程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变小,故C错误;
D.火星车上的摄像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直升机悬浮在空中,螺旋桨依然在转动,需要发动机提供动力,需要消耗燃料,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航母利用的核能是可控制的核能,是重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核能是一种新能源,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航母上在海面上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航母的自身重力,飞走部分飞机时,航母重力减小,浮力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海水密度一定时,浮力减小,排开海水的体积减小,航母就会浮起一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雷达是利用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来发现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现象,并测定其位置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A.可燃冰属于化石能源,在开发利用后不会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水声定位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实现的,故B错误;
C.聚变获得核能的方式是核聚变,普通核电站获得核能的方式是核裂变,故C错误;
D.卫星与地面系统是通过电磁波来交互信息的,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煤炭是千百年前动植物遗体掩埋在地下形成的,短时间无法形成,会越用越少,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符合题意;
B.太阳能的寿命还有50亿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是可再生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流动形成了风,只要有太阳,就会形成温度差,就会造成空气流动,形成风能,故风能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是可再生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地热能是因为地壳处于岩浆上而获得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A.化石能源使用后在短期内不能再从自然界重新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故B错误;
C.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时,针筒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针筒,是利用了大气压,故C错误;
D.太空中是真空状态,电磁波能传递信息,且电磁波的传递不需要介质,所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利用电磁波向地球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LED灯的发光物体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比白炽灯高.根据以上分析,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为答案.
10. 电磁波 音色
【详解】[1]空间站在太空中,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信号。
[2]通过声音辨别出乐器的种类,是利用了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11.电磁波
【详解】无人机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行精准作业,卫星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因此它们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12. 可 聚
【详解】[1][2]太阳内部氢原子发生核聚变释放巨大的能量,我们将太阳能视为取之不尽的能源,认为是可再生的能源。
13. 不可再生 方向性
【详解】[1]核能来自于核燃料,在地球上的核燃料的储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少一点,因此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因此消耗掉的内能和光能不能再自发的转化为电能。
14. 可再生 热传递
【详解】[1]太阳能可以从太阳源源不断的获取,是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能量从太阳传递给水。
15. 电 化学
【详解】[1]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对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蓄电池的化学能。
[2]晚上供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给灯泡提供,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16. 半导体 二次
【详解】[1]硅是一种半导体,硅光电池板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2]硅光电池板产生的电能是消耗光能这种一次能源得到的,属于二次能源。
17. 二次
【详解】[1]电视机接收到的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是利用电磁波以m/s的速度传递来的,电磁波可以做真空中传播。
[2]电视机消耗的电能是消耗一次能源得到的,属于二次能源。
18. 运动 电磁波 长度 一次能源
【详解】(1)[1]“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过程中,“祝融号”相对着陆平台的位置发生改变,它是运动的。
(2)[2]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祝融号”直接向家人报告“我已着陆感觉良好”,是利用电磁波把信息传回地面。
(3)[3]纳米是物理学中长度的单位,符号是nm。
(4)[4]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是一次能源。
19. 裂变 不可再生
【详解】[1]核电站中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过程中释放核能带动发电机发电的。
[2]核能是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0. 裂变 内
【详解】[1]核电站是通过可控的核裂变来获取能量的;
[2]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内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