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8.5 透镜》同步练习(含解析)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8.5 透镜》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分)
1.(3分)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 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 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 光发生了色散 D. 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2.(3分)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 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 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
3.(3分)下列对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甲,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像是蜡烛的实像
B. 图乙,看见地上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书本折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C. 图丙,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
D. 图丁,池水变浅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现象
4.(3分)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 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B. C. D.
5.(3分)如图所示,图中成虚像的是

A. , B. , C. , D. ,
6.(3分)张老师从实验室中拿出一个凸透镜,用它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 把天上的星星放大 B. 把文字放大
C. 把文字缩小 D. 让一张干纸片着火
7.(3分)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 二维码是光源
D.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8.(3分)在以下实验中:①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②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③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④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9.(3分)下列光学设备中,应用的原理与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 照相机 B. 老花镜 C. 幻灯机 D. 放大镜
10.(3分)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潭清疑水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光的反射现象
C. “池水映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D. “溪边照影行”是光的反射现象
11.(3分)下列现象中,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日晷 B. 放大镜把字“放大”
C. 水中的“倒影” D. 月食的形成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12.(2分)高兴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 ______ ;课桌的高度约是 ______ .
13.(4分)如图,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__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______像填“实”或“虚”。
14.(2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7°角,如图所示。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 ,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
15.(5分)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眼球的折光系统如图甲所示。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______。图乙为远视眼老花眼、近视眼成因原理图,其本质是物体所成的像无法落在 ______上,配戴“眼镜”就是纠正这个问题,近视眼应配戴 ______透镜。
16.(2分)清晨的公园里鸟语花香,我们听到“鸟语”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闻到的“花香”是一种______现象;如图所示,我们常常会看到花草树叶上有一些水珠,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手机摄像头的成像原理与______选填“甲”或“乙”图相同。
17.(5分)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反射光线是 ______用字母表示,反射角是 ______度,界面的 ______侧是玻璃.
18.(5分)在使用照相机照近处景物时,要想使底片上成像小一些,应该: ______ ;要想使投影仪在屏幕上的图片大一些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三 、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9.(10分)一束光从水里射到水面点,折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画出折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0.(10分)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1.(10分)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略
2.【答案】A;
【解析】解:、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符合题意.
、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是一个凸透镜.不符合题意.
、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不符合题意.
、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当时能看到一个倒立、缩小像,当时,能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故选
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和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不同,凸透镜的三种成像情况和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头;
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
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这个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到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选项,一般学生认为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只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实际上还能看到倒立、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3.【答案】C;
【解析】解:、由平面镜成像的性质: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可知,通过平面镜看到的蜡烛,是蜡烛的虚像,故A错误;
B、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从书本反射出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B错误;
C、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所以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正确;
D、池水变浅是因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
平面镜成像的性质: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我们如果要看见不发光的物体,那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一定要进入我们的眼睛。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4.【答案】D;
【解析】
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缩小的像,即此时的物距大于倍焦距,即,可得出,此时,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四个选项中的.
故选:。
5.【答案】C;
【解析】
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用放大镜观察邮票,观察到的是虚像;
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底片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用投影器投影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用平面镜矫正姿势,看到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综上所述,成虚像的是、,故正确,错误。
故选。
6.【答案】A;
【解析】解:、天上的星星一定处于凸透镜的倍焦距以外,所以此时通过凸透镜只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不可能将天上的星星放大,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当将字放到凸透镜的倍焦距以内时,此时看到的就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当将字放到凸透镜的倍焦距以外时,此时看到的就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所以它可以让一张干纸片着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
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其成像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
该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光源的概念、物体的颜色等知识。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使二维码成像于手机内,再进行信息处理,故A正确;
B.手机的镜头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二维码不能自行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C错误;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所有的光,白色部分反射所有的光,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与定值电阻有着较大的不同,就是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着灯丝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我们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探究不同力与力臂的条件下,杠杆的平衡情况。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一般适用于测量类的实验,同时,被测的量应该是相对固定的才行。

①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不能求平均值;
②定值电阻的阻值相对固定,为了测量准确,需要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③长度的测量是典型的要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的实验;
④杠杆要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是为了探究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而不是为了求平均值。
因此,只有②和③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的,故错误,正确。
故选。


9.【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的相关知识。如题图所示,烛焰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应用于照相机。故选A。
考点:透镜及其应用
10.【答案】D;
【解析】略
11.【答案】B;
【解析】解:、日晷是利用了光的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日晷、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2.【答案】;;
【解析】
该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成年人的身高在左右,一步的步幅在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左右,等等。


成年人的身高在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左右;
中学生的身高在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左右。
故答案为:;。
13.【答案】光的折射 ; 虚 ; 右 ; 虚 ;
【解析】解:我们看到的第一条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一个虚像;
我们看到的另一条鱼变大,这是因为鱼缸的右侧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鱼恰好在焦距以内,所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光的折射;虚;右;虚。
根据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14.【答案】53°;44°;
【解析】略
15.【答案】晶状体 视网膜 凹;
【解析】解:据分析可知,图中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中间厚,边缘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晶状体;
当像落在视网膜上时能呈现清晰的像,所以近视眼、远视眼的本质是像无法落在视网膜上;
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所以是近视眼,应该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晶状体;视网膜;凹。
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矫正。
此题主要考查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的矫正;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保护好眼睛的良好习惯。
16.【答案】扩散;甲;
【解析】解: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吸入鼻子,属于扩散现象;
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乙图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甲图中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缩小的像,是因为物体距离凸透镜稍远,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和手机摄像头的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扩散;甲。
构成物体的分子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扩散现象;
露珠是一个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看近处的物体是放大的,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成像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扩散现象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7.【答案】OG 30 左;
【解析】解:由图可知,,所以,而,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可知为法线,为界面,
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一定为折射光线,为入射光线,为反射光线,反射角是;折射角为,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界面的右边是空气,左边是玻璃。
故答案为:;;左。
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角的度数。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掌握定律的内容,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确定法线,从而确定界面,则可首先确定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入射光线,最后确定反射光线。
18.【答案】照相机远离景物,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 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投影仪远离银幕;
【解析】
凸透镜成实像的基本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近,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越大,像离凸透镜越远。跟凸透镜成像规律和成像时的实际情况可分析操作要求。
该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熟练掌握成像的特点及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使用照相机照近处景物时,要想使底片上成像小一些,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使照相机远离景物,物距增大后,像距跟着变小,要使所成的像清晰,则必须同时调节镜头缩小像距,因此应使镜头靠近胶片;
使用投影仪要使银幕上的像比原来大一些,则物距要减小,所以应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投影片,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同时增大,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银幕。
故答案为:照相机远离景物,并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胶片;调节镜头使镜头靠近投影片,投影仪远离银幕。
19.【答案】;
【解析】
一束光从水里射到水面点,折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则为折射光线,再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属于基础问题。
20.【答案】2.13;
【解析】解:由图知:
刻度尺上之间有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左侧与刻度线对齐,右侧在和之间偏向一侧,估读为,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该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在物理实验中,虽然学习了很多物理量的测量,但没有特殊要求,只有长度的测量要有估读值,其它读到准确值即可。
21.【答案】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射向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
【解析】
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射向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