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吉林省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质量调研(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第一次质量调研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教室的门宽约 80cm B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 600g
C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 18℃ D .初中生跑完 1000m 的时间约为 100s
2 .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 . B .C . D .
3 .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 B .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
C .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 D .金色秋天,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
4 .高铁是一个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相比于火车、汽车速度上都会快许多。因此,为了城市更
好的发展,各地区都在尽量建设高铁,如图所示为它正在运行的情景,我们
说:司机是静止的。 “ 静止”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路面 B .树木 C .车厢 D .房屋
5 .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 1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1m,第 2 秒
内通过的路程是 2m,第 3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3m,则( )
A .第 2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1m/s B .前 2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2m/s
C .第 3 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3m/s D . 自行车在 3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中的“ 高 ”指声音的音调高
C .教室周围植树可以使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7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地震、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8 .妈妈对你说,今天降温了,看看墙上挂的寒暑表,自己选择合适的
衣服。如图所示,关于该寒暑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B .寒暑表的分度值是 0.1℃
C .寒暑表的示数是 21℃ D .寒暑表的示数是 39℃
9 .暖水瓶的瓶胆夹层是真空的,利用它来研究真空能否传声。将音乐
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塞上瓶塞,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分
析、判断。下列对比合理的是( )
第 1 页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A .塞上木质瓶塞和塑料瓶塞进行比较
B .把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瓶胆漏气的暖水瓶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10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C .第 10min 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 .该物质在 10~25min 内没有吸收热量
二、 非选择题(第 11-22 题,每空 1 分,第 23 题 15 分,共 50 分)
11 .如图所示,所测物体长度为 cm;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
测量方法等可以 (选填 “ 消除”或“ 减小 ” )误差。
12 .在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活动中,使用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把刻度尺和图丙所示的秒
表。
(1)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用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长度, 使用图 所示刻度尺,结果会更精确。
(2)按图乙所示读数时,方法正确的是 ,图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 s。
13 .小明和爸爸开车到莆田,在 A 地看到的标志牌如图所示, 看了一下手表, 时间正好是 8 时 整;当车到到达莆田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 8 时 20 分,他们
从 A 地到莆田的平均速度是 m/s,是否违反交通规则?
(填“ 是 ”或“ 否”)
14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 百戏之祖 ” 。 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 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 奏出优美的乐曲, 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第 2 页
15 .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 20Hz 到 20000Hz 之间,高于 20000Hz 叫 , 低于 20Hz 叫 。
16 .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某物质进行加热,该物质从熔化直至沸腾,在此过程中根据测量数据画 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中分析可知。
(第 16 题图)
(1)该物质是 (选填 “ 晶体”或“ 非晶体 ” );
(2)在 BC 段所示的过程中,该物质 (选填 “ 吸收 ”或“ 放出 ” )热量,是 状态;
(3)由图像可知它的沸点是 ℃, 它在沸腾过程中, 温度 (选填 “ 升高” 、“ 降低 ”或“ 不 变 ” )。
17 .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滑场馆。制冰的基础 物质是水,水变成冰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 现象。
18 .某商场门前路旁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77.0” 的数字,它的单位
是 ,该装置 (选填 “ 有”或“ 没有 ” )吸收和减弱噪声的作用。当人们感 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 减弱噪声。
19 .如图,在“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中, 为了方便计时, 应使
斜面的倾角适当 (选填 “ 大”或“ 小 ” )一些; 由图可知, 小车在
A 、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全程是做 (选填
“ 匀速 ”或“ 变速 ” )运动。
20 .(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 “ 探究海波熔化的特点 ” 的实验装置。
如图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 时间图像,由图乙可知,海
波的熔点为 ℃,可以判断海波是 (选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 );
(2)如图丙所示,是 “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 的实验装置。除图中的刻度尺外,本实验中用 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填测量仪器名称);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 cm;
(第 20 题图)
21 .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发出声音的 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手机的声控密码
第 3 页
解锁时,只能由设置语音密码的人说出密码才能打开手机,这种语音密码记录的主要是人的声音 的 (均选填 “ 音调”“ 响度 ”或“ 音色 ” )。
第 4 页
(第 21 题图)
(第 22 题图)
22 .如图所示,地铁站台内,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相对于自动扶梯是 的,相对于 站台地面是 的(以上两空填“ 运动”或“ 静止 ” )。由此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23 .一次张先生出门办事,如图所示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 发票 .求:
(1) (5 分) 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 (5 分) 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3) (5 分) 若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 40 km 的阜阳到太和大概需要的时间;
参考答案
1 . 【答案】 A
【详解】
A .教室的门宽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中学生身高大约是 160cm, 教室的门宽约 80cm,故 A 符合题意;
B .两个苹果的质量约 300g,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 300g 左右,故 B 不符合题意; C .家用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大约是 5℃,故 C 不符合题意;
D .初中生跑完 1000m 的时间一般在 220s 左右, 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 . 【答案】 C
【分析】
【详解】
A .测量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在被测物体上要放正,故 A 错误; B .被测物体的一端应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故 B 错误;
CD .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刻度尺读数时,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则图中工件的长
度为 3.80cm,故 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C。
3 . 【答案】 D
【详解】
物理上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A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是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位置没有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 A 不符合 题意;
B .荔枝由绿变红,物体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 B 不符合题 意;
C .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描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物体位置没有改变,不属于机械运 动,故 C 不符合题意;
D .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果实从枝头到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 D 符合题 意。
故选 D。
4 . 【答案】 C
【详解】
A . 以路面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在变化,则以路面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 . 以树木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在变化,则以树木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 . 以车厢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不变,则以车厢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故 C 符合题意;
D . 以房屋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在变化,则以房屋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第 5 页
5 . 【答案】 C
【详解】
A .第 2 秒内的平均速度
v2 = = =2m/s
故 A 错误;
B .前 2 秒内的平均速度
(
s
1
+
s
2
1m+2m
)v = = =1.5m/s
t1 +t2 2s
故 B 错误;
C .第 3 秒内的平均速度
v3 = = =3m/s
故 C 正确;
D . 因为在三个相等的 1s 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不是匀速直线运
动,故 D 错误。
故选 C。
6 . 【答案】 C
【分析】
【详解】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 ”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A 错误;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中的“ 高 ”指声音的响度大, 而不是音调高, 故 B 错误;
C .在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故 C 正 确;
D .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说明声波能传递信 息,故 D 错误。
故选 C。
7 . 【答案】 A
【详解】
A .“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强度即响度大,故 A 错误, A 符合题意;
B .墙是固体, “ 隔墙有耳 ”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 B 正确, B 不符合题意;
C .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 点, “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 C 正确, C 不符合题意;
D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故 D 正确,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8 . 【答案】 C
【详解】
A .寒暑表的量程是-35~50℃,故 A 错误;
B .寒暑表的分度值是 1℃,故 B 错误;
第 6 页
CD . 由寒暑表的分度值和液柱指示刻度可知,寒暑表的示数是 21℃,故 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C。
9 . 【答案】 C
【详解】
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保证其它条件不变, 一次是真空, 一次不是真空,听传声效果。
A .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木质瓶塞和塑料瓶塞,瓶胆的夹层里面都是真空,不符合控制变量思 想,不能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 A 不符合题意;
B .把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瓶胆的夹层里面都是真空,不符合控制变量思想,不能 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 B 不符合题意;
C .用一个完好瓶胆夹层里面是真空, 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夹层不是真空,其它条件相同,可以 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故 C 符合题意;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瓶胆夹层里面都是真空,不符合控制变量思
想,不能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0 . 【答案】 B
【详解】
ABD . 图中该物质在 10~25min 内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此时对应的温度为 80℃,即它的熔 点是 80℃,故 AD 不符合题意, B 符合题意;
C . 由图可知,第 10min 时,该物质刚开始熔化, 故 C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1 . 【答案】 1.85; 减小
【分析】
【详解】
[1]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 所 以所测物体长度为 1.85cm。
[2]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能消除,故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可以减小误差。
12 . 【答案】 1mm ;甲 ;B ; 277.5
【详解】
(1) [1]由图甲中可知, 1cm 之间有 10 小格, 每一小格的长度为 0.1cm,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1cm,即 1mm。
[2]由图乙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2mm, 分度值越小, 测量结果越精确, 故可知用两把刻度 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长度,使用图甲所示刻度尺,结果会更精确。
(2) [3]按图乙所示方法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故可知方法正确的是 B。
[4]由图丙可知,小表盘的指针指向“4”和“5”之间, 且偏向“5”一侧,故小表盘的读数为 4min,大 表盘的指针指向 37.5 刻度,故大表盘的读数为 37.5s,故秒表的读数为
t=4min37.5s=277.5s
13 . 【答案】 10;否
【分析】
第 7 页
(1)根据标志牌读出路程,结合时间利用 v = 计算平均速度;
(2)与标志牌中的限速比较,可知是否违反交通规则 .
【详解】
由标志牌可知,从 A 地到莆田的路程 s = 12 km, 时间 t =20 min = 1 200 s,
第 8 页
(
s
t
)根据 v =
从 A 地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
v = =
= 10 m/s = 36 m/h < 40km/h
,
所以没有违反交通规则 .
14 . 【答案】 振动 ; 音调; 音色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拨动三弦时,弦振动产生声音。
[2]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发生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故可以改变 声音的音调。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 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5 . 【答案】 超声波; 次声波
【详解】
[1][2]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 20Hz 到 20000Hz 之间,超出这个范围我们都听不到, 我们把高于 20000Hz 叫超声波, 低于 20Hz 叫次声波。
16 . 【答案】 晶体; 吸收; 固液共存; 100; 不变
【详解】
(1) [1]从图象可以看出,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 (2) [2][3]由图象可知,在 BC 段所示的过程中, 是物质的熔化过程,物质温度不变,有固定的 熔点,吸收热量,是固液共存状态。
(3) [4][5]由图象知 DE 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物质的沸点是 100℃,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 量,温度保持不变。
17 . 【答案】凝固
【详解】
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所以水变成冰,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18 . 【答案】分贝(dB);没有;在传播过程中;
【详解】
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 77.0 的单位是分贝(dB),该装置 显示了噪声的响度,它没有吸收和减弱噪声的作用。
关闭门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9 . 【答案】;小; 0.2;变速
【分析】
【详解】
[1]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小一些,这样小车速度慢,运动时间长些。
[2]由图可知, A 、B 两点间距离为 4.00dm,运动时间为 2s,故小车在 A 、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 度为
(
s
4.00
10

1
m
)vAB= = =0.2m/s
t 2s
[3]由图可知, B 、C 两点间距离为 5.00dm,运动时间为 1s,故小车在 B 、C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 度为
(
s
5.00
10

1
m
)vBC= = =0.5m/s
t 1s
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小车全程是做变速运动。
20 . 【答案】 48 晶体 秒表 40.0 电流 左
【详解】(1) [1][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可知,第 3~9 分钟,海波吸热,温度保 持不变,故海波的熔点为 48℃,可以判断海波是晶体。
(2) [3]如图丙所示,是“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 的实验装置。根据 v = ,除图中的刻度尺
外,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秒表。
[4]图丙中 AB 段的路程
sAB=80.0cm﹣40.0cm=40.0cm
(3) [5]如图丁所示的装置,右侧两电阻并联后再与左侧电阻串联,容器内两电阻大小相等,根 据并联和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左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大小大于通过右侧容器中电阻的电
流,而通电时间相同,故乙实验可以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6]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 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较大,说明则容器中电阻产生热量多,电阻 和通电时间相同,通过左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大小大于通过右侧容器中电阻的电流,说明电阻和 通电时间相同,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1 . 【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详解】
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则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 不同 。
不同人的声带特点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语音密码记录的主要是人的声音的音色 。 22 . 【答案】 静止; 运动; 相对
【详解】
[1] 站在自动扶梯上出站的乘客,相对于扶梯没有位置变化,因此乘客相对于自动扶梯是静止 的。
[2]扶梯在上升过程中离站台地面越来越近,乘客和站台地面之间有位置变化,故乘客相对于站台 地面是运动的。
[3]乘客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不同,因此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3 . 【答案】(1) 0.25h;(2)48 km/h;(3)50 min;
第 9 页
【详解】
(1)由图可知,下车时间减去乘车时间即为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t=19h11min- 18h56min=15min=0.25h .
(2)由图可知,出租车行驶里程(路程)为 s=12km,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v= = =48km/h .
(3)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 40 km 的阜阳到太和大概需要的时间为:
t= = ≈0.83h=50min .
答: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 0.25h .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48km/h .
(3)若按照平均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 40 km 的阜阳到太和大概需要时间为 50min .
第 10 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